第119页
顾思远拱手:“宋掌柜好。”
宋掌柜也恢复惯常笑意:“郎君今日来,需要些什么?”
顾思远开门见山:“需得买些纸张,还有,也想问一下掌柜可有抄书之类的活计?”
宋掌柜顿了顿。
抄书是家贫学子补贴生计的方式,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颇费精神,不可错漏、不可涂改、字字都需得端正工整。
寒窗十年,读书学习时间都不够,若非逼于无奈,也没几个书生愿意来做这个活计。
他打量顾思远几眼,正了面色,抽出一张纸来:“郎君需得写几个字,予我看看。”
顾思远自然知道这掌柜地在试他深浅,半点也不藏私,提笔蘸墨,他落字速度极快,但字体个个工整端正,不过片刻,便写满了半页纸。
宋掌柜震惊至极。
“郎君这样的字,就算说不上一字千金,却也难得一见,抄书岂不辱没了?”
顾思远轻笑:“千金……来日或有机会,此时还是赚些黄白之物要紧。”
宋掌柜从这言谈间听出无比自信和傲气,他不再多说,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了一本硬皮包装的精致书籍。
“这时新近来的《书经大全》,一共九卷,一卷便要十两银子,郎君抄完一卷的话,我给你二两银子。”
顾思远拿起《书经大全》看了几眼,不由失笑。
这就是古代版的精题冲刺和考研答题范文。
四书五经浩如烟海,想要全部背下并理解论赏,何等艰难。
于是,便有人整理了其中最为关键,被名士大儒们集注通释过的篇章,并且将其化成一个个固定的高分书写模板。
平日,学子们便选取好自己要的模板,反复试验作文,等上考场之后,就对着主题往里套即可。
本朝曾有大儒严厉批评过这种风气,认为是学无根底、空中楼阁。
不过,耐不过这法子着实便宜省力,虽难以取得高名次,但比那些无奈死读苦记的,又取巧高明了许多。
因此,这大全反而越卖越贵了。
顾思远留下了些许押金,带着这本珍贵的《书经大全》走进了书院。
课室里还是如早日一般,只有几道人影,都在摇头晃脑地背书。
顾思远放下书筐,便捧着昨晚写好的策论,去了陈夫子的房间。
门是大开着的,里面除了陈夫子外,还另有一中年、一少年人在,看中年人身边放置的礼品,应该是带着少年过来拜师的。
陈夫子身边的小童正在泡茶,看顾思远过来,在夫子的示意下,还特意分了一杯给他。
陈夫子对着那中年人,摸了摸胡子道:“王公,这便是吾门下最得意的弟子。”
这话说毕,那两人都移了目光过来。
中年人打量顾思远,见他相貌堂堂、气质冷峻,面对赞扬或审视皆是不卑不亢,深深点了点头:“得陈兄如此看中,果非一般人,”
闻言,顾思远微微颔首,依旧不声不响。
接下来,陈夫子便又和中年人说回了正事,果然是关于教育那少年的。
而从对话中,顾思远也得知,这中年人并非少年父亲,而是其十三叔,论资排辈到了十三,真是一个大家族。
片刻后,那中年人又客气了几句,同时颇为烦恼地训了那少年几句,便言家中事忙,要起身离开了。
陈夫子带着顾思远起身,欲要送他出了书院大门,却在院中被推辞了回来。
回来重新后,陈夫子向顾思远介绍:“顾扬,这是你之新进同窗,姓王,单名一个旭字,与你一般,明年二月也要下场。”
姓王?
顾思远想到刚刚那中年人颇有气势,夫子对其也十分客气。
而他们武清县永安镇便有一鼎鼎有名的大族王氏,代代以诗书传家,族中出过翰林、出过尚书、出过封疆大吏。
而这一辈,更有一王氏姑娘在宫里颇为受宠,不仅被封做贵妃,还生下了陛下唯三的成年皇子。
当然,王家这些真正的大人物都是常年居住在京城,留在永安镇祖宅的只是靠姓氏荫蔽的普通族人,平日顶多管理着祭祖等事宜,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然是难以企及的庞然大物。
而顾思远之所以对王家了解的这般清楚,便是因为原故事情节中,导致深情男三也就是他大堂兄顾振死亡的那场逼宫叛乱的发起者吴王,正是王家贵妃生的那位五皇子。
顾思远脑子里转了一圈,面上依旧不动声色道:“王兄有礼。”
这少年王旭看着很有些桀骜不驯之气,但实际上教养不错,闻言,对着顾思远也客气道:“顾兄有礼。”
互相见过礼,陈夫子便让两人坐在了一旁等待。
他接过顾思远的策论放在一边,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看,而是先让顾思远背诵了几篇经文,又考了他昨天讲过的经文释义。
这突如其来的提问,顾思远却半点不慌张,几乎不经思考,便一字一句答了起来,语速平缓,朗朗上口。
陈夫子听着,连连点头,这是真正的博闻强识,并且融会贯通了。接下来,又问了几个极为偏门艰深的经文。
顾思远依旧不紧不慢,对答如流。
王旭在一旁听着听着,便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他既然桀骜,自然是有些桀骜的本事,自幼便以过目成诵而闻名,四书五经几乎通读。
宋掌柜也恢复惯常笑意:“郎君今日来,需要些什么?”
顾思远开门见山:“需得买些纸张,还有,也想问一下掌柜可有抄书之类的活计?”
宋掌柜顿了顿。
抄书是家贫学子补贴生计的方式,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颇费精神,不可错漏、不可涂改、字字都需得端正工整。
寒窗十年,读书学习时间都不够,若非逼于无奈,也没几个书生愿意来做这个活计。
他打量顾思远几眼,正了面色,抽出一张纸来:“郎君需得写几个字,予我看看。”
顾思远自然知道这掌柜地在试他深浅,半点也不藏私,提笔蘸墨,他落字速度极快,但字体个个工整端正,不过片刻,便写满了半页纸。
宋掌柜震惊至极。
“郎君这样的字,就算说不上一字千金,却也难得一见,抄书岂不辱没了?”
顾思远轻笑:“千金……来日或有机会,此时还是赚些黄白之物要紧。”
宋掌柜从这言谈间听出无比自信和傲气,他不再多说,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了一本硬皮包装的精致书籍。
“这时新近来的《书经大全》,一共九卷,一卷便要十两银子,郎君抄完一卷的话,我给你二两银子。”
顾思远拿起《书经大全》看了几眼,不由失笑。
这就是古代版的精题冲刺和考研答题范文。
四书五经浩如烟海,想要全部背下并理解论赏,何等艰难。
于是,便有人整理了其中最为关键,被名士大儒们集注通释过的篇章,并且将其化成一个个固定的高分书写模板。
平日,学子们便选取好自己要的模板,反复试验作文,等上考场之后,就对着主题往里套即可。
本朝曾有大儒严厉批评过这种风气,认为是学无根底、空中楼阁。
不过,耐不过这法子着实便宜省力,虽难以取得高名次,但比那些无奈死读苦记的,又取巧高明了许多。
因此,这大全反而越卖越贵了。
顾思远留下了些许押金,带着这本珍贵的《书经大全》走进了书院。
课室里还是如早日一般,只有几道人影,都在摇头晃脑地背书。
顾思远放下书筐,便捧着昨晚写好的策论,去了陈夫子的房间。
门是大开着的,里面除了陈夫子外,还另有一中年、一少年人在,看中年人身边放置的礼品,应该是带着少年过来拜师的。
陈夫子身边的小童正在泡茶,看顾思远过来,在夫子的示意下,还特意分了一杯给他。
陈夫子对着那中年人,摸了摸胡子道:“王公,这便是吾门下最得意的弟子。”
这话说毕,那两人都移了目光过来。
中年人打量顾思远,见他相貌堂堂、气质冷峻,面对赞扬或审视皆是不卑不亢,深深点了点头:“得陈兄如此看中,果非一般人,”
闻言,顾思远微微颔首,依旧不声不响。
接下来,陈夫子便又和中年人说回了正事,果然是关于教育那少年的。
而从对话中,顾思远也得知,这中年人并非少年父亲,而是其十三叔,论资排辈到了十三,真是一个大家族。
片刻后,那中年人又客气了几句,同时颇为烦恼地训了那少年几句,便言家中事忙,要起身离开了。
陈夫子带着顾思远起身,欲要送他出了书院大门,却在院中被推辞了回来。
回来重新后,陈夫子向顾思远介绍:“顾扬,这是你之新进同窗,姓王,单名一个旭字,与你一般,明年二月也要下场。”
姓王?
顾思远想到刚刚那中年人颇有气势,夫子对其也十分客气。
而他们武清县永安镇便有一鼎鼎有名的大族王氏,代代以诗书传家,族中出过翰林、出过尚书、出过封疆大吏。
而这一辈,更有一王氏姑娘在宫里颇为受宠,不仅被封做贵妃,还生下了陛下唯三的成年皇子。
当然,王家这些真正的大人物都是常年居住在京城,留在永安镇祖宅的只是靠姓氏荫蔽的普通族人,平日顶多管理着祭祖等事宜,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然是难以企及的庞然大物。
而顾思远之所以对王家了解的这般清楚,便是因为原故事情节中,导致深情男三也就是他大堂兄顾振死亡的那场逼宫叛乱的发起者吴王,正是王家贵妃生的那位五皇子。
顾思远脑子里转了一圈,面上依旧不动声色道:“王兄有礼。”
这少年王旭看着很有些桀骜不驯之气,但实际上教养不错,闻言,对着顾思远也客气道:“顾兄有礼。”
互相见过礼,陈夫子便让两人坐在了一旁等待。
他接过顾思远的策论放在一边,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看,而是先让顾思远背诵了几篇经文,又考了他昨天讲过的经文释义。
这突如其来的提问,顾思远却半点不慌张,几乎不经思考,便一字一句答了起来,语速平缓,朗朗上口。
陈夫子听着,连连点头,这是真正的博闻强识,并且融会贯通了。接下来,又问了几个极为偏门艰深的经文。
顾思远依旧不紧不慢,对答如流。
王旭在一旁听着听着,便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他既然桀骜,自然是有些桀骜的本事,自幼便以过目成诵而闻名,四书五经几乎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