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二皇子何止是要夺嫡,他还打算万一夺嫡失败就举兵造反!
皇帝不怕人有野心,相反,聪明人有野心,他还会很欣赏,但他厌恶人品低劣的人,这种人夺什么嫡?有什么资格做皇帝?
皇帝知道自己偏心,所以从未希望其他子女多孝顺他,可要造反推翻他,绝对触到了他的底线。
皇帝授意丞相参了萧太师,当朝罢免了萧太师的官,令他告老还乡,算是给了他最后一份体面。
二皇子慌了,竟和萧家划清界限。由他处置的那个表舅舅知府,明明之前还不是死罪,被他直接定成了死罪,连其家人都给流放三千里,幼童都没放过。
二皇子以此向皇帝表忠心,更咽着说从前没看清萧家人的真面目。
皇帝看着他面无表情,久久沉默,连训斥都不想训斥他。
后宫萧贵妃还知道长跪不起为娘家求情,二皇子怎么就这么冷血?
权势迷人眼,皇帝也是从夺嫡这条路走过来的,这一瞬间,他仿佛从二皇子身上看到了当初兄长、弟弟的影子。
皇帝又不期然想到了三公主曾给他看的陶睿作的诗。那首诗透着对快乐最单纯的向往,简单的、纯粹的快乐,也许生在一户好人家比生在皇家要幸福许多。
最后皇帝叹了口气,挥挥手让二皇子退下了,第二天就对外称二皇子病了,不适宜再上朝办差,令其在府中养身体。他倒是没圈禁二皇子,就是卸了二皇子所有的权力,萧贵妃也贬为了萧妃,没有封号,成了妃中最末。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案宣告落幕,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当初说陶睿要倒霉的那些人已经不知该说什么,真是万万没想到最后倒下的会是萧家啊。
虽说萧家的倒塌有很多人踩一脚的结果,但要不是陶睿参奏那十八人来开头,旁人根本就没机会踩萧家。陶睿不止胆大,他找问题还精准。
大家想到陶睿下棋下一步想五步的事,突然惊觉陶睿最开始可能就预料到结局了,这样智多近妖的人,谁还敢和他作对?
同时让大家记住的,还有绝对不要惹陶睿的家人。
就在大家缓过神,以为陶睿要借此机会大受嘉奖的时候,又一好消息传来了。
陶睿推广的新种植法成功了!
所有试验城镇田产都翻一番,有的还要更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嘉奖能了事的了,这次他肯定要升官啊!
第34章 冒牌世子爷(34)(求收藏作者专栏^_^...)
皇帝当然要给陶睿升官,不但要升,还要大升特升!
陶睿帮他的何止一点半点?他从前以为自己在位几十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辈子已经值了。但陶睿让他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周朝人人饱腹,再无饿殍,他做梦都能笑醒。
还要讨债填充国、整顿土地、铲除狼子野心的萧家。
他若不好好嘉奖陶睿,那就等同于忘恩负义了!
皇帝给陶睿升官前,丞相特意进宫劝他,“皇上,臣知道您喜爱谨之,看重他,他确实才智过人,是难得一见的栋梁。但臣担心,他如此年轻便位居高位,凌驾于万万人之上,将来漫长余生,他会知足吗?萧太师刚倒下,如何知道他不是另一个萧太师?”
皇帝笑道:“朕记得你对谨之很是赏识啊,怎么今日又来拦朕?”
丞相说道:“赏识归赏识,担心归担心。正因为臣赏识他,才更盼着他好,希望他慢慢来,多些磨砺。臣也是从他这个年纪过来的,年轻时最容易志得意满、骄傲狂妄,迷失了心智。谨之他以前可是个纨绔啊。”
还有个原因他说不出口,却是最担心的。
那便是功高盖主。
自古以来,功劳太大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太得民心的人也没有好下场。天下江山是皇帝的,君心莫测,伴君如伴虎啊。
然,君臣相伴多年,他的心思能瞒过皇帝?皇帝看他一眼就能猜到他的未尽之语。
皇帝叹道:“你可知谨之是朕求来的?”
“求?”
“不错。谨之最开始便向往简单的田园生活。他的诗词琴曲,无不透露着这一点。是朕留下他,让他为国效力,做他能做的一切,让大周更好。如今他做到了,且还在继续努力,朕怎能猜忌他寒了他的心?”
皇帝看着丞相,笑了下,“再者说,朕信任谨之,他是真正对权势毫不在意的人,也许什么东西都不会让他迷失心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欲让谨之和你共事。今后你为左,他为右,相处多了,你就会发现,今日的担心没有必要。”
丞相对皇帝如此信任陶睿有些心惊,他看出皇帝心意已定,便不再多言,开始做出调整和准备。
皇帝很快封陶睿为右丞相,原来的丞相为左丞相。本朝以左为尊,陶睿的职能比左相略低一点,但也只是一点。
陶睿以十九岁的年龄,成了数百年内最年轻的丞相!
与众臣的震惊相比,陶睿那份宠辱不惊的淡定样确实令人佩服。就连丞相都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个年纪真做不到陶睿的程度。也许陶睿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既然皇帝给出了信任,那么他也愿意给。
皇帝又赐给陶睿一座更大的府邸,位置离皇宫进了很多,更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一时间陶睿在京城风头无两。
陶家搬家那日,整整一个车队运送家物品。有人眼尖,发现最前面那车露出来些许边角,看着竟像是农家人用的东西,不由地嘀咕起来。
皇帝不怕人有野心,相反,聪明人有野心,他还会很欣赏,但他厌恶人品低劣的人,这种人夺什么嫡?有什么资格做皇帝?
皇帝知道自己偏心,所以从未希望其他子女多孝顺他,可要造反推翻他,绝对触到了他的底线。
皇帝授意丞相参了萧太师,当朝罢免了萧太师的官,令他告老还乡,算是给了他最后一份体面。
二皇子慌了,竟和萧家划清界限。由他处置的那个表舅舅知府,明明之前还不是死罪,被他直接定成了死罪,连其家人都给流放三千里,幼童都没放过。
二皇子以此向皇帝表忠心,更咽着说从前没看清萧家人的真面目。
皇帝看着他面无表情,久久沉默,连训斥都不想训斥他。
后宫萧贵妃还知道长跪不起为娘家求情,二皇子怎么就这么冷血?
权势迷人眼,皇帝也是从夺嫡这条路走过来的,这一瞬间,他仿佛从二皇子身上看到了当初兄长、弟弟的影子。
皇帝又不期然想到了三公主曾给他看的陶睿作的诗。那首诗透着对快乐最单纯的向往,简单的、纯粹的快乐,也许生在一户好人家比生在皇家要幸福许多。
最后皇帝叹了口气,挥挥手让二皇子退下了,第二天就对外称二皇子病了,不适宜再上朝办差,令其在府中养身体。他倒是没圈禁二皇子,就是卸了二皇子所有的权力,萧贵妃也贬为了萧妃,没有封号,成了妃中最末。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案宣告落幕,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当初说陶睿要倒霉的那些人已经不知该说什么,真是万万没想到最后倒下的会是萧家啊。
虽说萧家的倒塌有很多人踩一脚的结果,但要不是陶睿参奏那十八人来开头,旁人根本就没机会踩萧家。陶睿不止胆大,他找问题还精准。
大家想到陶睿下棋下一步想五步的事,突然惊觉陶睿最开始可能就预料到结局了,这样智多近妖的人,谁还敢和他作对?
同时让大家记住的,还有绝对不要惹陶睿的家人。
就在大家缓过神,以为陶睿要借此机会大受嘉奖的时候,又一好消息传来了。
陶睿推广的新种植法成功了!
所有试验城镇田产都翻一番,有的还要更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嘉奖能了事的了,这次他肯定要升官啊!
第34章 冒牌世子爷(34)(求收藏作者专栏^_^...)
皇帝当然要给陶睿升官,不但要升,还要大升特升!
陶睿帮他的何止一点半点?他从前以为自己在位几十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辈子已经值了。但陶睿让他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周朝人人饱腹,再无饿殍,他做梦都能笑醒。
还要讨债填充国、整顿土地、铲除狼子野心的萧家。
他若不好好嘉奖陶睿,那就等同于忘恩负义了!
皇帝给陶睿升官前,丞相特意进宫劝他,“皇上,臣知道您喜爱谨之,看重他,他确实才智过人,是难得一见的栋梁。但臣担心,他如此年轻便位居高位,凌驾于万万人之上,将来漫长余生,他会知足吗?萧太师刚倒下,如何知道他不是另一个萧太师?”
皇帝笑道:“朕记得你对谨之很是赏识啊,怎么今日又来拦朕?”
丞相说道:“赏识归赏识,担心归担心。正因为臣赏识他,才更盼着他好,希望他慢慢来,多些磨砺。臣也是从他这个年纪过来的,年轻时最容易志得意满、骄傲狂妄,迷失了心智。谨之他以前可是个纨绔啊。”
还有个原因他说不出口,却是最担心的。
那便是功高盖主。
自古以来,功劳太大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太得民心的人也没有好下场。天下江山是皇帝的,君心莫测,伴君如伴虎啊。
然,君臣相伴多年,他的心思能瞒过皇帝?皇帝看他一眼就能猜到他的未尽之语。
皇帝叹道:“你可知谨之是朕求来的?”
“求?”
“不错。谨之最开始便向往简单的田园生活。他的诗词琴曲,无不透露着这一点。是朕留下他,让他为国效力,做他能做的一切,让大周更好。如今他做到了,且还在继续努力,朕怎能猜忌他寒了他的心?”
皇帝看着丞相,笑了下,“再者说,朕信任谨之,他是真正对权势毫不在意的人,也许什么东西都不会让他迷失心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欲让谨之和你共事。今后你为左,他为右,相处多了,你就会发现,今日的担心没有必要。”
丞相对皇帝如此信任陶睿有些心惊,他看出皇帝心意已定,便不再多言,开始做出调整和准备。
皇帝很快封陶睿为右丞相,原来的丞相为左丞相。本朝以左为尊,陶睿的职能比左相略低一点,但也只是一点。
陶睿以十九岁的年龄,成了数百年内最年轻的丞相!
与众臣的震惊相比,陶睿那份宠辱不惊的淡定样确实令人佩服。就连丞相都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个年纪真做不到陶睿的程度。也许陶睿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既然皇帝给出了信任,那么他也愿意给。
皇帝又赐给陶睿一座更大的府邸,位置离皇宫进了很多,更赐了很多金银财宝,一时间陶睿在京城风头无两。
陶家搬家那日,整整一个车队运送家物品。有人眼尖,发现最前面那车露出来些许边角,看着竟像是农家人用的东西,不由地嘀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