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剖开来讲,贾诩对胡辅说的其实是两句话。
    一句话提到了董卓,给胡辅敲了警钟;另一句话则是奉承,给胡辅铺了台阶。
    似胡辅这等由董卓一手带领,贪婪剽悍的西凉兵,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惧怕董卓,董卓的态度就是他们的风向标。董卓将目光投注于金钱上时,他们就去抢;董卓想要威名,他们就宰了普通百姓,假装讨贼而归;董卓不爽袁氏,他们就自告奋勇灭了袁家……不巧的是,董卓在迁都的时候排除异己,诛杀了许多老臣,把士人们得罪狠了,心里有点后悔,最近对“收买人心”、“擢用名士”十分感兴趣。
    胡辅不敢违背董卓的意志,在知道崔颂不仅是世家子,还可能是名士后,他只能服软。更别说贾诩还善解人意地给了他一个台阶。
    崔颂不明其中内情,可读过贾诩传记的他,十分清楚贾诩对人心的把握,因此除了好奇,没有其他诸如惊讶之类的感觉。
    几人坐了一会儿,忽听外面吵吵嚷嚷,似是闹了起来。
    崔颂等人听着外面的惨叫声,脸色渐渐变了:“发生了什么事?”
    “想是董太师的军队又在‘维护治安’了,”贾诩平静地坐在原地。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蓦地感叹了一句,“也难怪乎——荀公达此等人物,竟做出‘刺董’这般冲动的事。”
    崔颂手一抖,差点将酒樽摔到地上:“你说什么?”
    ※※※※※※※※※※※※※※※※※※※※
    小剧场
    贾·乱武·诩:(偷偷摸摸地靠近城墙)(OS: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徐·鹰眼·濯(惊讶):文和兄!
    贾诩(叹了口气)(一脸惊讶热情地迎了过去):霁明莫慌,我来帮你。
    徐濯(感动):多谢文和兄。
    崔颂:……
    第54章长安重逢
    贾诩透露的消息,可谓一道惊雷,震得崔颂心乱如麻。
    荀攸刺杀董卓?
    崔颂努力想从久远的记忆里找出有关记载,却是徒然无功。三国历史,他在中学时代囫囵读过几遍,记了个大概。一些细节,以及不重要的事迹,他早已忘得彻底。
    就如这荀攸刺董一事,他便毫无印象。
    相比崔颂的失色,贾诩显得格外平静。在丢下这个爆炸性消息后,他若无其事地喝酒,仿佛刚刚的话只是随口一说,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见崔颂的神色几番变化,贾诩放下酒樽,淡笑道:“诩另有他事,就此别过。”
    贾诩离开驿舍,独留崔颂坐在原地,心乱如麻。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与后世学者的分析,贾诩是个惯会明哲保身的人。所以,他不愿多沾的表现并未让崔颂感到异样。相反,对于贾诩,崔颂带着一种“可远观不可靠近”的忌惮。贾诩的不亲近,反而让他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就刚刚贾诩透露荀攸消息的行为,已经算是一种善意,足够让人惊讶的了。
    怀着对荀攸的担忧,崔颂顾不上休憩,向驿舍之人问明长安狱的所在,即刻动身前往。
    走出驿舍,外边的喧哗已然停止,四周人烟稀绝,道路两边的摆设七零八落,鲜血混着尘土,刺目而惊心。
    整条街死气沉沉、分外压抑。视线尽头,还未走远的官兵推着一辆槛车,领头的一人手上提着一个包囊。在那深色包囊的底端,暗红色的液体缓缓滴落,沿着来路留下一串不规则的长线。
    目睹这一幕,几人从脚底升起一股寒气。
    更令人浑身发冷的是,槛车里衣着褴褛的平民被堆成一个小山包,颈部以上空空如也,一动不动地躺在车内,好似被贩运的牲畜;栅栏之外,推着槛车的官兵大声笑骂,若无其事地炫耀着手中的“军功”,兴致高昂。
    乔姬等人低下头不愿多看,徐濯似要提剑上前,又生生忍住。
    此情此景,比沿路所见的饿殍遍野、白骨漫山更加让崔颂难以接受。
    穿越最初,他对这个时代只有浮于表面文字的理解。他所想的只有“怎么不在人前露馅”,“怎么在乱世中活下去”,未曾考虑别的东西。
    可当乱世一点点展现在他的眼前,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让他除了“活着”这一主命题外,多了点别的想法。
    在保全自身的同时,他是否……能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章节目录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积羽成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积羽成扇并收藏[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