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还喜欢那些奇技yin巧,更是让许多大臣瞧不起。
直到东征东瀛,朱瞻基掌握了大明海军,才算是真正在政坛冒头,随后对东瀛大胜,让他的声望一下子起来。
特别是银行的设立,让大臣们看到了好处。各部不需要再准备银库,也不需要费心管银子,只需要从户部领了金票,就能领到银子。
他们的俸禄也不需要担心会没有了,每个月都会直接打到他们的账户。
一开始还有人担心以后取不出来,到月就会领出来。
可是领出来以后还要费心保管,还不如放在银行里面省心。几年下来,大部分人不是生活需要用银子,根本不去取了。
这个时候的朱瞻基在诸位大臣的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继承人。
可是随后的三年,这位太孙一下子消失了。他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竟然跑去西洋“赚钱”,这更是让许多大臣觉得他不务正业。
再然后,他一下子带着两千多万两白银的财货回来了,这可是相当于大明一年税赋的银子,朝廷再也不会缺银子了。
现在的诸位大臣对朱瞻基的感觉很矛盾,能干还是能干的,只是以往表现的像个武夫,像个商贾,根本让人不敢期待他的治政能力。
高台上,朱棣依旧在借题发挥。“这是我大明的朝堂,可是这些时日每日吵吵闹闹,让朕烦不胜烦。你们天天叫着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怎么就为了这些银子,也都开始言利了?”
从工部尚书迁任刑部尚书的吴中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君子言义,小人言利这句话不该这么解释,此利是私利,而非朝廷……”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想听你解释经义,只是在陈述事实。为了银子bi的朕的尚书要告老,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别说为了银子分配,你们竟然质疑夏尚书的人品,抨击他娶了年轻小妾就是私德不好,难道你们自己一个个都是圣人?”
吴中忍不住苦笑,他从工部两位尚书之一,迁任排位还在工部之上的刑部,属于是擢升。
可是相比现在富的流油的工部,刑部这个清水衙门的主官难当啊。没有银子,他怎么来安抚那么多属下?怎么来开展工作?
不过他还是有点骨气的,身为一部尚书,他虽然鼓动下属出面闹腾,却并没有因为想多要点银子,就直接人身攻击。
见吴中不说话了,朱棣才说道:“这朝会的规矩,从今日开始,朕要好好改改了。王彦……”
下面的大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眼睛望向了王彦。只见他指挥着一排小太监走了出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是一大叠小册子。
他们分工明确,从最前面的蹇义开始,一人负责给几个大臣发小册子,所以很快让大殿内的几百文武大臣都拿到了一份小册子。
而朱棣坐在龙椅上说道:“鉴于如今每次朝会,都会因为朝政起争执,所以朕已经决定,从今后要执行新的辩论制度,就事论事,任何人不得违反。”
除了第二层后侧的内阁成员们今早一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不惊讶,其他大臣都有些吃惊。
朱棣每次要雷厉风行执行一些政策,或者一意孤行推行一些事件的时候,总是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
比如西征帖木儿国,除了武将,文臣们几乎没有一个赞同的,但是依旧被朱棣强力推行了下去。
在第三层左手第一位的蹇义是第一个拿到小册子的,他一看标题《大明朝廷议事法则》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这朝堂议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能如何修改?修改了就更好?他不觉得。
但是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句话。“为了今后朝堂议事有章可循,净化朝堂议事秩序,减少因公务矛盾导致的个人矛盾,特此规定如下。”
他登时就忍不住看了同样拿了一本小册子翻看的朱瞻基,因为只有这个太孙,才会以如此简单明了的大白话,来写奏章。
文臣们看不起朱瞻基,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朱元璋就不说了,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朱棣也是很小就上了战场,靠的是马上打江山。
到了
还喜欢那些奇技yin巧,更是让许多大臣瞧不起。
直到东征东瀛,朱瞻基掌握了大明海军,才算是真正在政坛冒头,随后对东瀛大胜,让他的声望一下子起来。
特别是银行的设立,让大臣们看到了好处。各部不需要再准备银库,也不需要费心管银子,只需要从户部领了金票,就能领到银子。
他们的俸禄也不需要担心会没有了,每个月都会直接打到他们的账户。
一开始还有人担心以后取不出来,到月就会领出来。
可是领出来以后还要费心保管,还不如放在银行里面省心。几年下来,大部分人不是生活需要用银子,根本不去取了。
这个时候的朱瞻基在诸位大臣的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继承人。
可是随后的三年,这位太孙一下子消失了。他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竟然跑去西洋“赚钱”,这更是让许多大臣觉得他不务正业。
再然后,他一下子带着两千多万两白银的财货回来了,这可是相当于大明一年税赋的银子,朝廷再也不会缺银子了。
现在的诸位大臣对朱瞻基的感觉很矛盾,能干还是能干的,只是以往表现的像个武夫,像个商贾,根本让人不敢期待他的治政能力。
高台上,朱棣依旧在借题发挥。“这是我大明的朝堂,可是这些时日每日吵吵闹闹,让朕烦不胜烦。你们天天叫着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怎么就为了这些银子,也都开始言利了?”
从工部尚书迁任刑部尚书的吴中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君子言义,小人言利这句话不该这么解释,此利是私利,而非朝廷……”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想听你解释经义,只是在陈述事实。为了银子bi的朕的尚书要告老,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别说为了银子分配,你们竟然质疑夏尚书的人品,抨击他娶了年轻小妾就是私德不好,难道你们自己一个个都是圣人?”
吴中忍不住苦笑,他从工部两位尚书之一,迁任排位还在工部之上的刑部,属于是擢升。
可是相比现在富的流油的工部,刑部这个清水衙门的主官难当啊。没有银子,他怎么来安抚那么多属下?怎么来开展工作?
不过他还是有点骨气的,身为一部尚书,他虽然鼓动下属出面闹腾,却并没有因为想多要点银子,就直接人身攻击。
见吴中不说话了,朱棣才说道:“这朝会的规矩,从今日开始,朕要好好改改了。王彦……”
下面的大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眼睛望向了王彦。只见他指挥着一排小太监走了出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是一大叠小册子。
他们分工明确,从最前面的蹇义开始,一人负责给几个大臣发小册子,所以很快让大殿内的几百文武大臣都拿到了一份小册子。
而朱棣坐在龙椅上说道:“鉴于如今每次朝会,都会因为朝政起争执,所以朕已经决定,从今后要执行新的辩论制度,就事论事,任何人不得违反。”
除了第二层后侧的内阁成员们今早一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不惊讶,其他大臣都有些吃惊。
朱棣每次要雷厉风行执行一些政策,或者一意孤行推行一些事件的时候,总是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
比如西征帖木儿国,除了武将,文臣们几乎没有一个赞同的,但是依旧被朱棣强力推行了下去。
在第三层左手第一位的蹇义是第一个拿到小册子的,他一看标题《大明朝廷议事法则》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这朝堂议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能如何修改?修改了就更好?他不觉得。
但是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句话。“为了今后朝堂议事有章可循,净化朝堂议事秩序,减少因公务矛盾导致的个人矛盾,特此规定如下。”
他登时就忍不住看了同样拿了一本小册子翻看的朱瞻基,因为只有这个太孙,才会以如此简单明了的大白话,来写奏章。
文臣们看不起朱瞻基,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朱元璋就不说了,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朱棣也是很小就上了战场,靠的是马上打江山。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