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作者:摇摇欲坠
仿佛任何一条政策都是合法合理的,他不给银子就是舞弊。
夏元吉当然不会随便松口,而其他人为了多要一点银子,又发展到人身攻击上面了。
蹇义为了帮夏元吉,才把话题从要银子,扯到了人事方面。
看到这番闹剧,朱瞻基越发觉得财政预算制度的重要xing。
一个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无处不在,大到各部经费,各军军费,小到一针一线,一支笔,一根墨。
历朝历代,都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没有钱就不花。
许多时候,就看要钱的能力,有些部门因为有个好主官,每月都有盈余,还能组织人一起下馆子搓一顿。
有些部门,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该办的公务都不办了。
前几年朱瞻基一次参加朝会的时候,就有御史状告刑部广西清吏司,竟然连续一整年不曾派人到广西清查案件,所有送jiāo到刑部的案件,都是原审批复。
朱棣大怒,召来广西清吏司郎中谢成忠质问,才知道他们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一文钱的经费都没有。
要不是背靠刑部,他们连办案的笔墨纸砚,都没钱置办。
最后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其实各部,各军的大致经费,朝廷也有一笔账。
户部的作用就是满足各部的运转需求,比如说每部每年大致需要消耗多少银子,他们心里也有数。
在满足了基本运转的条件后,多余的银子要防范天灾人祸,就这每年都还是一个大窟窿。
也就是这几年,朝廷财政逐渐好转起来,不会在发生连办公经费都没有的情况了。
锅里有饭,碗里满,锅里没饭的时候,碗里自然也就没有了。
户部也难,因为他们手里的银子都是有数的,而要钱的太多了。
夏元吉还是一个比较能干的人,他这个户部尚书虽然能干,但是也经常遇到巧fu难为无米之炊的事。
这里面,最大的责任人就是朱棣。
从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也就老实了几年,待大明休养生息之后,今年打jiāo趾,明年打漠北,让国家财政苦不堪言。
但是再难,也不能掩盖因为制度落后造成的更大混乱。
得到了喘息之机的夏元吉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双手握着朝笏躬身拜道:“陛下,臣最近自感身体老迈,常眼花耳鸣,恐不能任,特向陛下告老。”
朱瞻基正经地板住脸,朱棣却嗤一声笑了起来。“夏爱卿比朕还小了七岁,今年也才五十有三,正当壮年,怎可言老?”
夏元吉当然不是想辞官,身为户部尚书,这可是大明排名第二的堂官,虽然偶尔会为银子苦恼,但是求他的人更多。
如此大好年华,说要辞官,不过是想跟朱棣诉“委屈”。我现在为了大明被群臣攻讦,你当皇上的不帮我减轻点压力,也太不仗义了吧!
朱棣当然明白他的心思,顿了顿说道:“前些时日,为了南洲之事群臣沸腾,朝堂之上吵成一团。今日为了太孙弄回来的银子,你们又是这样!
这些金银如今还在內监银库,还没有变成金币银币呢,你们就如此着急?夏尚书自朕登大宝,就荣登户部尚书之位,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就为了一点银子,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你通政司的事务重要?那礼部的事务就不重要?你礼部的事务重要,那刑部的事务就不重要?
前日太孙跟我讲,一个朝廷,就像工部工厂的那些机器,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配件。有些配件在外面,让人一眼就觉得很重要,但是没有了背后那些配件的配合,机器能够运转吗?”
不少人的视线都盯向了朱瞻基。这位太孙过去在朝堂上并不显眼,哪怕他通过东瀛贸易赚了几百万两银子,减轻了大明北征的压力。又发现了北明山铜矿,为大明增加不少进项,还直接让草原的反抗势力自乱阵脚,大部分投靠了大明。
但是这些只是说明他的运气好,因为行商贾之事,加上文采一般,许多大臣还看不起他,觉得相比“文人楷模”的太子,他差了许多。
而且他不仅喜欢商贾,
仿佛任何一条政策都是合法合理的,他不给银子就是舞弊。
夏元吉当然不会随便松口,而其他人为了多要一点银子,又发展到人身攻击上面了。
蹇义为了帮夏元吉,才把话题从要银子,扯到了人事方面。
看到这番闹剧,朱瞻基越发觉得财政预算制度的重要xing。
一个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无处不在,大到各部经费,各军军费,小到一针一线,一支笔,一根墨。
历朝历代,都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没有钱就不花。
许多时候,就看要钱的能力,有些部门因为有个好主官,每月都有盈余,还能组织人一起下馆子搓一顿。
有些部门,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该办的公务都不办了。
前几年朱瞻基一次参加朝会的时候,就有御史状告刑部广西清吏司,竟然连续一整年不曾派人到广西清查案件,所有送jiāo到刑部的案件,都是原审批复。
朱棣大怒,召来广西清吏司郎中谢成忠质问,才知道他们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一文钱的经费都没有。
要不是背靠刑部,他们连办案的笔墨纸砚,都没钱置办。
最后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其实各部,各军的大致经费,朝廷也有一笔账。
户部的作用就是满足各部的运转需求,比如说每部每年大致需要消耗多少银子,他们心里也有数。
在满足了基本运转的条件后,多余的银子要防范天灾人祸,就这每年都还是一个大窟窿。
也就是这几年,朝廷财政逐渐好转起来,不会在发生连办公经费都没有的情况了。
锅里有饭,碗里满,锅里没饭的时候,碗里自然也就没有了。
户部也难,因为他们手里的银子都是有数的,而要钱的太多了。
夏元吉还是一个比较能干的人,他这个户部尚书虽然能干,但是也经常遇到巧fu难为无米之炊的事。
这里面,最大的责任人就是朱棣。
从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也就老实了几年,待大明休养生息之后,今年打jiāo趾,明年打漠北,让国家财政苦不堪言。
但是再难,也不能掩盖因为制度落后造成的更大混乱。
得到了喘息之机的夏元吉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双手握着朝笏躬身拜道:“陛下,臣最近自感身体老迈,常眼花耳鸣,恐不能任,特向陛下告老。”
朱瞻基正经地板住脸,朱棣却嗤一声笑了起来。“夏爱卿比朕还小了七岁,今年也才五十有三,正当壮年,怎可言老?”
夏元吉当然不是想辞官,身为户部尚书,这可是大明排名第二的堂官,虽然偶尔会为银子苦恼,但是求他的人更多。
如此大好年华,说要辞官,不过是想跟朱棣诉“委屈”。我现在为了大明被群臣攻讦,你当皇上的不帮我减轻点压力,也太不仗义了吧!
朱棣当然明白他的心思,顿了顿说道:“前些时日,为了南洲之事群臣沸腾,朝堂之上吵成一团。今日为了太孙弄回来的银子,你们又是这样!
这些金银如今还在內监银库,还没有变成金币银币呢,你们就如此着急?夏尚书自朕登大宝,就荣登户部尚书之位,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就为了一点银子,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你通政司的事务重要?那礼部的事务就不重要?你礼部的事务重要,那刑部的事务就不重要?
前日太孙跟我讲,一个朝廷,就像工部工厂的那些机器,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配件。有些配件在外面,让人一眼就觉得很重要,但是没有了背后那些配件的配合,机器能够运转吗?”
不少人的视线都盯向了朱瞻基。这位太孙过去在朝堂上并不显眼,哪怕他通过东瀛贸易赚了几百万两银子,减轻了大明北征的压力。又发现了北明山铜矿,为大明增加不少进项,还直接让草原的反抗势力自乱阵脚,大部分投靠了大明。
但是这些只是说明他的运气好,因为行商贾之事,加上文采一般,许多大臣还看不起他,觉得相比“文人楷模”的太子,他差了许多。
而且他不仅喜欢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