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
奕延勒紧马缰,一振刀身,暗红血浆滴在了地上。在他面前,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站立的敌人,两千援兵,死的死,逃的逃,哪还能威胁攻城的大军。
“不用再追了,全数回城!”奕延收刀入鞘,冷静下令道。
遇上这样的异变,匈奴应当很难立刻组织人手,再来攻城。现在最重要的,是固守阳邑,还要把多余的兵马撤回上党。
葛洪和王隆能攻下城池吗?这个问题,根本不在奕延的脑海之中。
当奕延带队回到阳邑时,南门已经大开,时不时还有仓皇出逃的兵将。看到又来了一支浑身浴血的人马,这些逃兵哆哆嗦嗦跪了下来,只盼能得条活路。之前的日食还不到一刻光景,但是已经生生击碎了他们的勇气。与人相争,还有胜负可言。与天争呢?不求降罪,已是最好的结果。
奕延并未看这些降兵,策马入城。之前王隆应当是先派兵士攀上墙头,再从内打开城门。往日这样的硬攻,怎说也要折损成百上千人马,可是今日,不过是几具倒伏路旁的敌军尸体罢了。
士气为之夺,还有谁能坚守城池?
正面战场,也早就结束了战斗。葛洪亲自迎了出来:“奕校尉可是击退了援兵?”
“两千步卒,只是前驱。”奕延的目光在对方身上一扫,只见葛洪也是身上染血,显然是亲自出战了。这么快夺下城池,倒是不愧主公的信任。
“后军还会到吗?”葛洪并没有问奕延是如何取胜的,他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位府君心腹的战力。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阳邑城的城防问题。
“攻城应当暂时不会。”奕延道。
他没有追击溃兵,为的也是把今日的战况传扬出去。得知日食落雷之后,又有多少将领,敢立刻领兵,来攻阳邑呢?
葛洪心中不由一松:“如此最好。城中还有千余降兵,十几处火情,待控制之后,就要严守城门。还请奕校尉回禀府君。”
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下来就要固守城池了。为了避免被敌军堵在城中,奕延立刻要带手下人马回转上党。
看了眼城中有条不紊的灭火、整编队伍,奕延微微颔首,随着葛洪向府衙方向走去。
※
坐在大殿之上,刘渊只觉脑袋有些发木。
昨日正旦,元会刚刚开始,就出现了日食。按道理说,朝廷应当有太史令监察天象,可是汉国初创,哪能找到这样的高级人才。立国第二年,就这么碰上日食,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好在群臣乖觉,纷纷进言,说此乃晋国衰亡之招。才把气氛挽回了几分。
但是今日,战报从前线传来。阳邑被晋军夺回,而且是在攻城之事,发生日食,还出现了天降落雷的异象。
这个消息,简直就像抽了刘渊一记耳光。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这要亡的国,究竟是晋国,还是他的汉国?!
“有多少人,见到了落雷?”许久,刘渊才开口问道。
信使哪敢隐瞒,赶忙道:“从阳邑逃回的三百残兵,还有当日前去援助的刘微部一千余人马,都亲眼所见。雷声之大,数里可闻。”
这样的规模,还如何能瞒得住?怎么潞城有雷,阳邑也会落雷?上天就如此眷顾那个梁子熙吗?!
再攻上党?夺回阳邑?只要日食化雷的传闻不散,他手下兵将,如何敢硬拼这个佛子?!而且有这么一出,汉国又会不会遭受什么天谴,出亡国之兆?
见主上面色难看,侍中王育上前一步,进谏道:“王上兴兵,为的是争夺天下。如今居离石一隅,王威未震。不如趁此机会,命将四出,定河东,一鼓南下。先克长安,再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此,鸿基可成!”
这话的意思清楚明白。现在打上党,已经不那么符合国家利益了。与其跟驻守上党的那位佛子死磕,不如换个方向,先打河东,再从司州方向攻击长安。只要能拿下长安,建立基业,正式称帝,再从关中方向攻打洛阳就简答了。
这话说的妥帖,让刘渊面上一松。不过他的性子,也相当谨慎,思索片刻后才道:“如今司马小儿在长安附近对峙,我军南下,会否让河间王与东海王联手向抗?”
晋国内战越厉害,越符合刘渊的利益。如果攻打河内,让两人心生警惕,化干戈为玉帛就糟糕了。
侍中刘殷也出列道:“王上勿忧。司马氏心思浅薄,积怨又深,未必能联手一处。如今天寒地冻,不宜出战。待到两方决出胜负,再南下也不迟。”
这是极为老成的主意。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位司马郡王已经打了一年,早晚要分出胜负的。若是长安被攻破,他们再抢起来,也简单许多。
长长呼出胸中闷气,刘渊颔首:“此正乃孤之心意也。”
既然强敌难克,就先从河东动手吧。河东还有盐池,若是能夺下,自然更好。
至于上党……刘渊冷冷一笑。出战即遇日食,梁子熙这个臣,掩的是汉国之君,还是晋国之君呢?
第165章
“阳邑城中焚毁房屋百余, 还有一千多降兵, 多为之前投城的晋军。”只待了两日, 奕延就率部返回,还带回了俘虏的降兵。葛洪与一千兵士,驻守在了阳邑城中。
“降兵中有将领吗?”梁峰皱了皱眉。之前他也听令狐况说起过, 投降的乃是士族出身的几位将领,若是留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恐怕会惹出麻烦。
“攻城之前阳邑出了叛乱,那些人都被匈奴人杀了个干净。”这是最官方的说法,实际上, 却是葛洪和他一起做出的决断。兵卒可以留, 但是投降的将领就靠不住了。万一回头再遇上敌人, 又去献城,真是防都防不住。
梁峰一听这话, 就知是里面的内情, 不由松了口:“如此便好。只是阳邑一城, 如今也不算好守。城中粮草还够吗?”
阳邑现在处在敌占区, 虽然治下还有一县,但是想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耕种,恐怕没什么希望,只能靠补给过活。真正恢复县治,要等匈奴退兵才行吧。
“粮草在战火中烧了些,不过还算充足。”奕延答道。
“如此便好。”梁峰唯一思索,对身旁段钦道,“回头派令狐将军前去晋阳报信。要尽快打开通道,与晋阳取得联系。”
这可是当务之急。就算司马腾离开了并州,这个州的治所和行营,也依旧在晋阳。只有尽快打通消息网络,与城中守军取得联系,才方便之后行事。这个任务,交给出身并州豪强的令狐况,再合适不过。
段钦心思通透,立刻点头:“主公放心,如今在晋阳驻守就是令狐将军的从叔。不过如此一来,得胜的消息,也要上报东赢公了。”
这种大事,想瞒也瞒不住的。梁峰一哂:“如此大胜怎么不告知朝廷?只是长安那边战事凶急,东赢公未必会回转并州。”
只胜了一仗,说不定下来还会面对什么局面。司马腾就算再长出个胆子,也未必会回来。但是一战不会,若是多大几次胜仗呢?一旦并州安定下来,怕是立刻要有人跑来摘桃子了。
这简直就是个前狼后虎的难解之题。刘渊自然是敌人,司马氏也未必是朋友。加之日食这么个奇葩战例,他的日子恐怕会更难熬了。
但是做都做了,梁峰也不会现在来纠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一仗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除了第一波援兵外,匈奴可还派了兵来?”梁峰问道。
“未曾!”奕延答得干脆,“只来了几队哨探。连之前逼近的大军都退了十里,应该是不会再攻城了。”
又是日食,又是落雷,足以吓得任何神智正常的人为之却步。这才是梁峰想要的结果!
“如此甚好!马上就要立春,吩咐十县鞭春,开始耕作!还有今年雨水太少,要注意防旱,蝗虫杀灭也要尽早启动。”这可是他从匈奴手里抠出来的时间,今年一定要多收几斗粮食才行!
“春耕不成问题,但是如今上党兵制,也当有所变化。”段钦惦记的事情,可不仅仅是耕种一事。
如今上党的兵员成分可太复杂了。梁府家兵大量输入屯兵和朝廷军队之中,这带来的非但是战力的提升,也是制度上的混乱。梁府正兵享的可是免税军田制,朝廷将领则是有薪俸的,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问题。
而且随着军力的不断增加,兵额也发生了变化。自三国起,将军衔就有泛滥的趋势,到了晋朝,一军满员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如今几经扩充,梁府设定的营编织,已经恢复到东汉时的千人编员,再扩下去,就必须成军了。
“趁春耕之时整编,屯兵免役制度推行下去。至于奕延手下那些朝廷兵将,也要想法纳入体系。”梁峰沉吟片刻,终于道。
不打仗了,正好可以改革兵制。以后他的手下的人马只会越来越多,不能再讲究下了去。不过说回来,之前封了乡侯,现在又胜一场,怕是要晋升县侯。他手下的私兵数量再扩一成,也不会是问题。面子上的事情,就算司马腾再不愿做,也是要做个样子的。否则他人不在并州,要如何才能用人征战?
“下官晓得。”段钦道。
指尖轻轻在桌上一弹,梁峰起身:“去办吧,这几个月休养生息的时间,一定要好好抓牢了!”
只盼那些姓司马的家伙,能打的再凶一点,抽不出时间给他添乱吧。
※
“上党大胜,还躲回了阳邑?”见到邸报,司马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逃出并州时,不是没见到匈奴兵马的可怕。怎么梁子熙短短半年时间,就能胜了两场?!
如今居然请功的文书都送上了案头,这样的胜仗,如何能不赏?可是赏了,又让他怎能心甘!仔细又看了两遍捷报,司马腾的面色更沉。居然在正旦起兵,还赶上了日食,这是岂能是吉兆?
见司马腾面色不对,高主簿赶忙道:“将军,此乃大胜,不赏不足以安军心啊!”
奕延勒紧马缰,一振刀身,暗红血浆滴在了地上。在他面前,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站立的敌人,两千援兵,死的死,逃的逃,哪还能威胁攻城的大军。
“不用再追了,全数回城!”奕延收刀入鞘,冷静下令道。
遇上这样的异变,匈奴应当很难立刻组织人手,再来攻城。现在最重要的,是固守阳邑,还要把多余的兵马撤回上党。
葛洪和王隆能攻下城池吗?这个问题,根本不在奕延的脑海之中。
当奕延带队回到阳邑时,南门已经大开,时不时还有仓皇出逃的兵将。看到又来了一支浑身浴血的人马,这些逃兵哆哆嗦嗦跪了下来,只盼能得条活路。之前的日食还不到一刻光景,但是已经生生击碎了他们的勇气。与人相争,还有胜负可言。与天争呢?不求降罪,已是最好的结果。
奕延并未看这些降兵,策马入城。之前王隆应当是先派兵士攀上墙头,再从内打开城门。往日这样的硬攻,怎说也要折损成百上千人马,可是今日,不过是几具倒伏路旁的敌军尸体罢了。
士气为之夺,还有谁能坚守城池?
正面战场,也早就结束了战斗。葛洪亲自迎了出来:“奕校尉可是击退了援兵?”
“两千步卒,只是前驱。”奕延的目光在对方身上一扫,只见葛洪也是身上染血,显然是亲自出战了。这么快夺下城池,倒是不愧主公的信任。
“后军还会到吗?”葛洪并没有问奕延是如何取胜的,他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位府君心腹的战力。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阳邑城的城防问题。
“攻城应当暂时不会。”奕延道。
他没有追击溃兵,为的也是把今日的战况传扬出去。得知日食落雷之后,又有多少将领,敢立刻领兵,来攻阳邑呢?
葛洪心中不由一松:“如此最好。城中还有千余降兵,十几处火情,待控制之后,就要严守城门。还请奕校尉回禀府君。”
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下来就要固守城池了。为了避免被敌军堵在城中,奕延立刻要带手下人马回转上党。
看了眼城中有条不紊的灭火、整编队伍,奕延微微颔首,随着葛洪向府衙方向走去。
※
坐在大殿之上,刘渊只觉脑袋有些发木。
昨日正旦,元会刚刚开始,就出现了日食。按道理说,朝廷应当有太史令监察天象,可是汉国初创,哪能找到这样的高级人才。立国第二年,就这么碰上日食,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好在群臣乖觉,纷纷进言,说此乃晋国衰亡之招。才把气氛挽回了几分。
但是今日,战报从前线传来。阳邑被晋军夺回,而且是在攻城之事,发生日食,还出现了天降落雷的异象。
这个消息,简直就像抽了刘渊一记耳光。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这要亡的国,究竟是晋国,还是他的汉国?!
“有多少人,见到了落雷?”许久,刘渊才开口问道。
信使哪敢隐瞒,赶忙道:“从阳邑逃回的三百残兵,还有当日前去援助的刘微部一千余人马,都亲眼所见。雷声之大,数里可闻。”
这样的规模,还如何能瞒得住?怎么潞城有雷,阳邑也会落雷?上天就如此眷顾那个梁子熙吗?!
再攻上党?夺回阳邑?只要日食化雷的传闻不散,他手下兵将,如何敢硬拼这个佛子?!而且有这么一出,汉国又会不会遭受什么天谴,出亡国之兆?
见主上面色难看,侍中王育上前一步,进谏道:“王上兴兵,为的是争夺天下。如今居离石一隅,王威未震。不如趁此机会,命将四出,定河东,一鼓南下。先克长安,再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此,鸿基可成!”
这话的意思清楚明白。现在打上党,已经不那么符合国家利益了。与其跟驻守上党的那位佛子死磕,不如换个方向,先打河东,再从司州方向攻击长安。只要能拿下长安,建立基业,正式称帝,再从关中方向攻打洛阳就简答了。
这话说的妥帖,让刘渊面上一松。不过他的性子,也相当谨慎,思索片刻后才道:“如今司马小儿在长安附近对峙,我军南下,会否让河间王与东海王联手向抗?”
晋国内战越厉害,越符合刘渊的利益。如果攻打河内,让两人心生警惕,化干戈为玉帛就糟糕了。
侍中刘殷也出列道:“王上勿忧。司马氏心思浅薄,积怨又深,未必能联手一处。如今天寒地冻,不宜出战。待到两方决出胜负,再南下也不迟。”
这是极为老成的主意。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位司马郡王已经打了一年,早晚要分出胜负的。若是长安被攻破,他们再抢起来,也简单许多。
长长呼出胸中闷气,刘渊颔首:“此正乃孤之心意也。”
既然强敌难克,就先从河东动手吧。河东还有盐池,若是能夺下,自然更好。
至于上党……刘渊冷冷一笑。出战即遇日食,梁子熙这个臣,掩的是汉国之君,还是晋国之君呢?
第165章
“阳邑城中焚毁房屋百余, 还有一千多降兵, 多为之前投城的晋军。”只待了两日, 奕延就率部返回,还带回了俘虏的降兵。葛洪与一千兵士,驻守在了阳邑城中。
“降兵中有将领吗?”梁峰皱了皱眉。之前他也听令狐况说起过, 投降的乃是士族出身的几位将领,若是留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恐怕会惹出麻烦。
“攻城之前阳邑出了叛乱,那些人都被匈奴人杀了个干净。”这是最官方的说法,实际上, 却是葛洪和他一起做出的决断。兵卒可以留, 但是投降的将领就靠不住了。万一回头再遇上敌人, 又去献城,真是防都防不住。
梁峰一听这话, 就知是里面的内情, 不由松了口:“如此便好。只是阳邑一城, 如今也不算好守。城中粮草还够吗?”
阳邑现在处在敌占区, 虽然治下还有一县,但是想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耕种,恐怕没什么希望,只能靠补给过活。真正恢复县治,要等匈奴退兵才行吧。
“粮草在战火中烧了些,不过还算充足。”奕延答道。
“如此便好。”梁峰唯一思索,对身旁段钦道,“回头派令狐将军前去晋阳报信。要尽快打开通道,与晋阳取得联系。”
这可是当务之急。就算司马腾离开了并州,这个州的治所和行营,也依旧在晋阳。只有尽快打通消息网络,与城中守军取得联系,才方便之后行事。这个任务,交给出身并州豪强的令狐况,再合适不过。
段钦心思通透,立刻点头:“主公放心,如今在晋阳驻守就是令狐将军的从叔。不过如此一来,得胜的消息,也要上报东赢公了。”
这种大事,想瞒也瞒不住的。梁峰一哂:“如此大胜怎么不告知朝廷?只是长安那边战事凶急,东赢公未必会回转并州。”
只胜了一仗,说不定下来还会面对什么局面。司马腾就算再长出个胆子,也未必会回来。但是一战不会,若是多大几次胜仗呢?一旦并州安定下来,怕是立刻要有人跑来摘桃子了。
这简直就是个前狼后虎的难解之题。刘渊自然是敌人,司马氏也未必是朋友。加之日食这么个奇葩战例,他的日子恐怕会更难熬了。
但是做都做了,梁峰也不会现在来纠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一仗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除了第一波援兵外,匈奴可还派了兵来?”梁峰问道。
“未曾!”奕延答得干脆,“只来了几队哨探。连之前逼近的大军都退了十里,应该是不会再攻城了。”
又是日食,又是落雷,足以吓得任何神智正常的人为之却步。这才是梁峰想要的结果!
“如此甚好!马上就要立春,吩咐十县鞭春,开始耕作!还有今年雨水太少,要注意防旱,蝗虫杀灭也要尽早启动。”这可是他从匈奴手里抠出来的时间,今年一定要多收几斗粮食才行!
“春耕不成问题,但是如今上党兵制,也当有所变化。”段钦惦记的事情,可不仅仅是耕种一事。
如今上党的兵员成分可太复杂了。梁府家兵大量输入屯兵和朝廷军队之中,这带来的非但是战力的提升,也是制度上的混乱。梁府正兵享的可是免税军田制,朝廷将领则是有薪俸的,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问题。
而且随着军力的不断增加,兵额也发生了变化。自三国起,将军衔就有泛滥的趋势,到了晋朝,一军满员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如今几经扩充,梁府设定的营编织,已经恢复到东汉时的千人编员,再扩下去,就必须成军了。
“趁春耕之时整编,屯兵免役制度推行下去。至于奕延手下那些朝廷兵将,也要想法纳入体系。”梁峰沉吟片刻,终于道。
不打仗了,正好可以改革兵制。以后他的手下的人马只会越来越多,不能再讲究下了去。不过说回来,之前封了乡侯,现在又胜一场,怕是要晋升县侯。他手下的私兵数量再扩一成,也不会是问题。面子上的事情,就算司马腾再不愿做,也是要做个样子的。否则他人不在并州,要如何才能用人征战?
“下官晓得。”段钦道。
指尖轻轻在桌上一弹,梁峰起身:“去办吧,这几个月休养生息的时间,一定要好好抓牢了!”
只盼那些姓司马的家伙,能打的再凶一点,抽不出时间给他添乱吧。
※
“上党大胜,还躲回了阳邑?”见到邸报,司马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逃出并州时,不是没见到匈奴兵马的可怕。怎么梁子熙短短半年时间,就能胜了两场?!
如今居然请功的文书都送上了案头,这样的胜仗,如何能不赏?可是赏了,又让他怎能心甘!仔细又看了两遍捷报,司马腾的面色更沉。居然在正旦起兵,还赶上了日食,这是岂能是吉兆?
见司马腾面色不对,高主簿赶忙道:“将军,此乃大胜,不赏不足以安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