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隋好驸马 作者:浙东匹夫
自古长城营建关卡,与筑城颇有不同。城池是要防备四面围攻的,所以每一面都要修葺得面面俱到,而关墙却不然,那始终是汉人农耕文明防备草原游牧的利器,所以在防御力方面,只需要追求南面防北面,反之则毫无必要。
所以对于长城的各处关卡来说,从北侧攻破长城的难度是远远高于从南侧攻破长城的。尤其是那几座雄关,靠北的外墙处垛碟楼橹一应俱全,靠南的内墙这些设施就要简陋稀少一些。而差别最大的就是护城壕沟和鹿角陷坑这些了——在长城关卡外头,护城河是只挖靠北的外面那一道的,朝南的背面是没有护城河的,也没有那些扎满了鹿角拒马的陷坑,也没有羊马墙。
榆林关也是一座长城关卡,起修于汉长城,杨广登基后也重修过,自然也不能免除长城各关卡防御力北强南弱的通病。
榆林关西南方不远处,有一处嶙峋的海滩。不像别处的浪漫沿海有泥淖沙滩,这里的海水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河流入海的冲击泥沙,对海滩的原始地貌也没构成多少冲刷风化,森森的卵石和嶙峋的砾岩交错着,显示着原始的蛮荒。
这片海滩,在周法尚带着三万水兵登陆之前,也没有名字。而周法尚也只是从萧铣那里听来一个萧铣随手起的名字:一片石。根据萧监军的描述,在此处登陆,正好可以与榆林关拉开一些距离,不至于刚刚登陆立足未稳便被叛军半渡冲垮;但是又能充分威胁到其背后,足以阻断叛军归路。而且相比于坡度太缓水位太浅的沙滩地貌,砾石卵石构成的海岸至少会陡峭一些,也便于海船尽可能靠近岸边。
(注:只是萧铣如此定名。并非说此处战场与闯贼和吴三桂那个一片石精确匹配。考据癖勿扰。)
来护儿本人和萧铣不得不先去面圣陈情运输军粮缓解杨广的短缺,所以自然不在周法尚这边。不过其余海路军骁将,却是尽数安置在了周法尚这里。从周法明到来整秦琼周绍范。还有一些皮岛军中精选出来的精锐,统统集结在了这区区三万大军中。可谓是群英荟萃。
周法尚赶到一片石的时候,大约只比来护儿萧铣送军粮到杨广营中晚了仅仅半天光景——也就是前一天傍晚萧铣见到杨广,次日佛晓周法尚便在一片石敌后登陆。这个时间差已经足够榆林关内的杨玄感确认朝廷大军来了后援军粮已经补足的消息,从而动摇杨玄感的军心,但是又不足以让杨玄感整顿军队做出反应。
根据萧铣事先透底给周法尚的计划,军粮运到杨广御营中之后,朝廷大军会到关前喊话,让来护儿亲自喊杨玄感答话。证明海路军已经运粮赶到了。并且野营大犒全军,敞开了喂饱士卒,做给杨玄感看,来打击叛军的士气。
根据萧铣的估计,杨玄感这种对于海军毫无概念的陆权猪,只要发现杨广的七十万大军和数量更多的民夫居然都可以靠海路运粮确保后勤充裕,一定会震惊不已——事实上,别看后人觉得海路运粮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放到大隋朝,还真没几个人有这个觉悟。不然朝廷也不会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却只能让海路负担十几万人的渡海后勤了。也不会走辽东陆路与高句丽僵持一年半了。
萧铣今日的突然性,是用此前朝廷一年半都没能捅破的低效为代价,来巩固敌人的认知的。不仅巩固了杨玄感的认知,而且还巩固了杨广的认知。作为一个连自己人都骗的巨大信息不对称局面,才能充分骗过你的敌人。在萧铣这一次脱颖而出之前,大隋朝没有一个人对朝廷的海运潜能究竟发挥到了哪一步能有一个精确的认识。即使是这一次,萧铣还摆出一副“咱也是逆境求生为了救出陛下才勒紧裤腰带一搏,没想到真的能成”的小受姿态,而且还让人人都相信了。
……
“全军背海列阵!各板屋船小沙船冲滩搁浅支援!”
周法尚登陆后仅仅一两个时辰,人马军械卸载堪堪完成,就有一大股贼军从榆林关里冲出来。准备将周法尚歼灭于滩头。周法尚心中冷笑,丝毫不惧。因为一切都在来总管萧监军战前谋划的计划之中。自己一方的援军,很快就会赶来。自己如今一副形势弱于敌人的姿态,正好用于诱敌出关决战,免得再在坚城雄关上头死磕。
全军很快背水结阵,一艘艘高句丽人那里缴获来的板屋船,以及临时改装了舷窗让船只下层甲板也可以开射孔放箭的中小型沙船,纷纷冲滩搁浅,打开舷窗木板,伸出一根根锋锐的箭矢。
周法尚的三万兵马,至少有一万余人的弓弩手,此刻全部都是隐藏在船上,冲滩火力支援。利用战船的掩蔽,这些弓弩手的防护比守城时还要可靠,除非敌人从舷窗里**来,否则根本伤不到人,因此可以尽情的输出,敌人要想近战的话,则不但要击破前面周法尚部署的重步兵,还要冲过齐腰深的海水才能到船边,再抓着湿滑的船舷木板登船——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更别说打着野战心理准备而来的叛军,根本不可能携带任何攻城攀登的器械。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完美,似乎是要翻版去年萧铣在平壤城下大同江边,伏弩射杀高句丽国王高元之弟高建那一战。
谁让杨玄感这个匹夫没想到去和高句丽人勾结,了解一下高句丽人惨败时来护儿使用的战术呢?这个信息不通畅的年代,被人一招鲜连续吃几回的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尤其是当这一招第一次使出来的时候,对付的是番邦蛮夷时,国内的人几乎不会注意到得胜将领究竟用了什么计策有哪些细节。
两阵对圆周法尚看到对面叛将出来喊话威慑时,居然是杨玄感出阵。心中惊诧莫名,随后又是一阵狂喜,就好像杨玄感已经授首了一样。
“居然是杨玄感亲自出战?看来这叛贼也是急了眼了。唯恐咱在他背后站稳了脚跟,前后夹击呐!莫非真是上天要咱建功。让杨玄感落个和高建一般的下场?”
幸好,杨玄感还是有脑子的,不明虚实的情况下没有贸然亲自冲锋,只是挥军掩杀,两股大军很快如同海浪与礁石相撞,碎得一塌糊涂,鲜血飙飞,箭矢飞射。虽然很有战争的美感,可惜死的双方都是汉人,丝毫没有此前痛饮高句丽蛮夷鲜血时的成就感。
……
周法尚和杨玄感在一片石激战的过程虽然惨烈,却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从战术层面上来说,几乎就是来护儿和高建在大同江畔那一场登陆战反登陆战的翻版。所区别的无非是杨玄感更加孤注一掷,投入的兵力更多,账面上的人数优势比例更明显。
但是,杨玄感的嫡系部队终究只有那么不到五万而已。现在纵然拉起了二十万大军,多的都是辅兵杂兵几个月前还是农民或流贼的普通百姓而已。故而虽众却不能对周法尚形成很明显的碾压。厮杀了足足大半天。都没分出胜负来,周法尚有船阵放箭掩护,就如同牛皮糖一样死死黏在滩头。不让杨玄感歼灭。
而且周法尚麾下的士兵有很多都是去年打过大同江畔那一战的,对于没什么文化的士兵来说,“已知”和“未知”对于士气的影响巨大,己方用过这种战术,还取得过大胜,那么士兵自然信心满满,韧劲十足。
一片石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三五万士卒和杂兵在这片嶙峋的海滩上负伤战死,双方都憋足了气。最终慢慢松懈下来。
不过,在申时初刻的时候。东边的海面上,再次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战船帆影。立刻在战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轰动。周法尚麾下的隋军士气大振,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大喝猛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杨玄感那一边。一开始叛军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随着敌人士气暴涨,各种喊话,叛军将校们自然是面如金纸,骇然不已。
杨广以来护儿为先锋,亲自督军前来了!昨日到杨广御营中运粮的来护儿部人马,卸下了全部粮食之后,腾出了船舱,然后立刻运载了杨广中军最精锐的部队,作为援军,渡海绕过了榆林关,直插关卡背后登陆。
而且,来护儿选定的登陆点,貌似比周法尚一开始选取的登陆点,距离榆林关还要近那么个把时辰的路程。
也就是说,杨玄感出关决战的部队如果现在不撤退,就会被来护儿断了退回榆林关的后路。而他如果现在撤退,又会被黏住他的周法尚逮住机会,衔尾追杀。如果榆林关内的守军再次冲出来助战,那么对于朝廷大军来说就更好了——守关的部队主动冲出来野战,拿人命对耗,杨广手头七十万大军,加上来护儿的十万,还怕打消耗战么?
“全军速速撤回关内!五弟,你留下本部兵断后,不要给周法尚追杀咱的机会!”
杨玄感深感大势已去,准备做出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
关键时刻,还是李密更加看的清楚壮士断腕断得更彻底:“楚公不可!昏君既然有了浮海而来的实力,这榆林关还有什么价值?不如即刻以本部兵急行军逃回涿郡再作打算吧。派信使去榆林关传信,让二将军也赶紧带领精锐撤走,不要给昏君在关卡内包围的机会!”
这已经不是壮士断腕了,其实是直接断臂,但是杨玄感没有选择。
自古长城营建关卡,与筑城颇有不同。城池是要防备四面围攻的,所以每一面都要修葺得面面俱到,而关墙却不然,那始终是汉人农耕文明防备草原游牧的利器,所以在防御力方面,只需要追求南面防北面,反之则毫无必要。
所以对于长城的各处关卡来说,从北侧攻破长城的难度是远远高于从南侧攻破长城的。尤其是那几座雄关,靠北的外墙处垛碟楼橹一应俱全,靠南的内墙这些设施就要简陋稀少一些。而差别最大的就是护城壕沟和鹿角陷坑这些了——在长城关卡外头,护城河是只挖靠北的外面那一道的,朝南的背面是没有护城河的,也没有那些扎满了鹿角拒马的陷坑,也没有羊马墙。
榆林关也是一座长城关卡,起修于汉长城,杨广登基后也重修过,自然也不能免除长城各关卡防御力北强南弱的通病。
榆林关西南方不远处,有一处嶙峋的海滩。不像别处的浪漫沿海有泥淖沙滩,这里的海水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河流入海的冲击泥沙,对海滩的原始地貌也没构成多少冲刷风化,森森的卵石和嶙峋的砾岩交错着,显示着原始的蛮荒。
这片海滩,在周法尚带着三万水兵登陆之前,也没有名字。而周法尚也只是从萧铣那里听来一个萧铣随手起的名字:一片石。根据萧监军的描述,在此处登陆,正好可以与榆林关拉开一些距离,不至于刚刚登陆立足未稳便被叛军半渡冲垮;但是又能充分威胁到其背后,足以阻断叛军归路。而且相比于坡度太缓水位太浅的沙滩地貌,砾石卵石构成的海岸至少会陡峭一些,也便于海船尽可能靠近岸边。
(注:只是萧铣如此定名。并非说此处战场与闯贼和吴三桂那个一片石精确匹配。考据癖勿扰。)
来护儿本人和萧铣不得不先去面圣陈情运输军粮缓解杨广的短缺,所以自然不在周法尚这边。不过其余海路军骁将,却是尽数安置在了周法尚这里。从周法明到来整秦琼周绍范。还有一些皮岛军中精选出来的精锐,统统集结在了这区区三万大军中。可谓是群英荟萃。
周法尚赶到一片石的时候,大约只比来护儿萧铣送军粮到杨广营中晚了仅仅半天光景——也就是前一天傍晚萧铣见到杨广,次日佛晓周法尚便在一片石敌后登陆。这个时间差已经足够榆林关内的杨玄感确认朝廷大军来了后援军粮已经补足的消息,从而动摇杨玄感的军心,但是又不足以让杨玄感整顿军队做出反应。
根据萧铣事先透底给周法尚的计划,军粮运到杨广御营中之后,朝廷大军会到关前喊话,让来护儿亲自喊杨玄感答话。证明海路军已经运粮赶到了。并且野营大犒全军,敞开了喂饱士卒,做给杨玄感看,来打击叛军的士气。
根据萧铣的估计,杨玄感这种对于海军毫无概念的陆权猪,只要发现杨广的七十万大军和数量更多的民夫居然都可以靠海路运粮确保后勤充裕,一定会震惊不已——事实上,别看后人觉得海路运粮没什么了不起,但是放到大隋朝,还真没几个人有这个觉悟。不然朝廷也不会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却只能让海路负担十几万人的渡海后勤了。也不会走辽东陆路与高句丽僵持一年半了。
萧铣今日的突然性,是用此前朝廷一年半都没能捅破的低效为代价,来巩固敌人的认知的。不仅巩固了杨玄感的认知,而且还巩固了杨广的认知。作为一个连自己人都骗的巨大信息不对称局面,才能充分骗过你的敌人。在萧铣这一次脱颖而出之前,大隋朝没有一个人对朝廷的海运潜能究竟发挥到了哪一步能有一个精确的认识。即使是这一次,萧铣还摆出一副“咱也是逆境求生为了救出陛下才勒紧裤腰带一搏,没想到真的能成”的小受姿态,而且还让人人都相信了。
……
“全军背海列阵!各板屋船小沙船冲滩搁浅支援!”
周法尚登陆后仅仅一两个时辰,人马军械卸载堪堪完成,就有一大股贼军从榆林关里冲出来。准备将周法尚歼灭于滩头。周法尚心中冷笑,丝毫不惧。因为一切都在来总管萧监军战前谋划的计划之中。自己一方的援军,很快就会赶来。自己如今一副形势弱于敌人的姿态,正好用于诱敌出关决战,免得再在坚城雄关上头死磕。
全军很快背水结阵,一艘艘高句丽人那里缴获来的板屋船,以及临时改装了舷窗让船只下层甲板也可以开射孔放箭的中小型沙船,纷纷冲滩搁浅,打开舷窗木板,伸出一根根锋锐的箭矢。
周法尚的三万兵马,至少有一万余人的弓弩手,此刻全部都是隐藏在船上,冲滩火力支援。利用战船的掩蔽,这些弓弩手的防护比守城时还要可靠,除非敌人从舷窗里**来,否则根本伤不到人,因此可以尽情的输出,敌人要想近战的话,则不但要击破前面周法尚部署的重步兵,还要冲过齐腰深的海水才能到船边,再抓着湿滑的船舷木板登船——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更别说打着野战心理准备而来的叛军,根本不可能携带任何攻城攀登的器械。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完美,似乎是要翻版去年萧铣在平壤城下大同江边,伏弩射杀高句丽国王高元之弟高建那一战。
谁让杨玄感这个匹夫没想到去和高句丽人勾结,了解一下高句丽人惨败时来护儿使用的战术呢?这个信息不通畅的年代,被人一招鲜连续吃几回的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尤其是当这一招第一次使出来的时候,对付的是番邦蛮夷时,国内的人几乎不会注意到得胜将领究竟用了什么计策有哪些细节。
两阵对圆周法尚看到对面叛将出来喊话威慑时,居然是杨玄感出阵。心中惊诧莫名,随后又是一阵狂喜,就好像杨玄感已经授首了一样。
“居然是杨玄感亲自出战?看来这叛贼也是急了眼了。唯恐咱在他背后站稳了脚跟,前后夹击呐!莫非真是上天要咱建功。让杨玄感落个和高建一般的下场?”
幸好,杨玄感还是有脑子的,不明虚实的情况下没有贸然亲自冲锋,只是挥军掩杀,两股大军很快如同海浪与礁石相撞,碎得一塌糊涂,鲜血飙飞,箭矢飞射。虽然很有战争的美感,可惜死的双方都是汉人,丝毫没有此前痛饮高句丽蛮夷鲜血时的成就感。
……
周法尚和杨玄感在一片石激战的过程虽然惨烈,却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从战术层面上来说,几乎就是来护儿和高建在大同江畔那一场登陆战反登陆战的翻版。所区别的无非是杨玄感更加孤注一掷,投入的兵力更多,账面上的人数优势比例更明显。
但是,杨玄感的嫡系部队终究只有那么不到五万而已。现在纵然拉起了二十万大军,多的都是辅兵杂兵几个月前还是农民或流贼的普通百姓而已。故而虽众却不能对周法尚形成很明显的碾压。厮杀了足足大半天。都没分出胜负来,周法尚有船阵放箭掩护,就如同牛皮糖一样死死黏在滩头。不让杨玄感歼灭。
而且周法尚麾下的士兵有很多都是去年打过大同江畔那一战的,对于没什么文化的士兵来说,“已知”和“未知”对于士气的影响巨大,己方用过这种战术,还取得过大胜,那么士兵自然信心满满,韧劲十足。
一片石血战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三五万士卒和杂兵在这片嶙峋的海滩上负伤战死,双方都憋足了气。最终慢慢松懈下来。
不过,在申时初刻的时候。东边的海面上,再次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战船帆影。立刻在战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轰动。周法尚麾下的隋军士气大振,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大喝猛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杨玄感那一边。一开始叛军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随着敌人士气暴涨,各种喊话,叛军将校们自然是面如金纸,骇然不已。
杨广以来护儿为先锋,亲自督军前来了!昨日到杨广御营中运粮的来护儿部人马,卸下了全部粮食之后,腾出了船舱,然后立刻运载了杨广中军最精锐的部队,作为援军,渡海绕过了榆林关,直插关卡背后登陆。
而且,来护儿选定的登陆点,貌似比周法尚一开始选取的登陆点,距离榆林关还要近那么个把时辰的路程。
也就是说,杨玄感出关决战的部队如果现在不撤退,就会被来护儿断了退回榆林关的后路。而他如果现在撤退,又会被黏住他的周法尚逮住机会,衔尾追杀。如果榆林关内的守军再次冲出来助战,那么对于朝廷大军来说就更好了——守关的部队主动冲出来野战,拿人命对耗,杨广手头七十万大军,加上来护儿的十万,还怕打消耗战么?
“全军速速撤回关内!五弟,你留下本部兵断后,不要给周法尚追杀咱的机会!”
杨玄感深感大势已去,准备做出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定。
关键时刻,还是李密更加看的清楚壮士断腕断得更彻底:“楚公不可!昏君既然有了浮海而来的实力,这榆林关还有什么价值?不如即刻以本部兵急行军逃回涿郡再作打算吧。派信使去榆林关传信,让二将军也赶紧带领精锐撤走,不要给昏君在关卡内包围的机会!”
这已经不是壮士断腕了,其实是直接断臂,但是杨玄感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