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隋好驸马 作者:浙东匹夫
欧阳询和沈君道两个旧识在那儿扯起叙旧之事,萧铣一下子变成了陪衬,只好在一旁干瞪眼旁听。
听了半晌,隐约听明白了这个沈君道原本在南陈亡国之前就做到了吏部侍郎。结果南陈亡国入隋后,也是多年没官做,三年前才被太子杨勇举荐,做了一个闲职学士。结果那点俸禄在物价高企的京师依然连养家都养不起。沈君道与长子只有替人抄书卖钱过活——这倒是让萧铣心有戚戚焉,因为他在投靠天台寺之前,也曾经在五岁稚龄便尝过抄书卖钱维生的苦日子。
不过,和父兄文质彬彬的谋生方式不同的是,一旁那个叫做沈光的少年生活方式却是大相径庭:一开始萧铣以为沈光也就比自己小个两岁左右,总该有十二岁了,但是问了年纪才知道居然才虚岁九岁,那么小年纪就长了五尺多身段,也算是魁梧得紧了。
最奇葩的是,这个沈光居然武力值非常逆天,九岁就能开八斗弓,而且好勇斗狠,这一两年来居然能够混成一群京师的少年游侠儿中的知名人士。在大兴利人市等一些地方找几家没啥背景的店铺收一点保护费,赚钱补贴父兄。恰才父子二人对话,沈君道明显在金钱上很节俭,沈光却大手大脚买酒,显然也是因为如此了。
“想不到沈贤弟如此豪杰,倒是让为兄佩服得紧,来,他们大人聊大人的,咱聊咱的,为兄敬你一碗。”萧铣说着敬了沈光一碗酒,一边转头喊酒肆小二,“再来三壶白醪酒!”
沈光哈哈一笑,酒到碗干:“萧兄倒果然是爽快之人,没有寻常读书读多了的迂腐气,小弟就不客气了。”
干了两碗酒,交情自然出来了,萧铣见欧阳询和沈君道还在一旁扯淡,他只好自己先找沈光问正事儿。
“沈贤弟,为兄等此次赶路至此,原本是想在新丰渡搭船走黄河-渭水-广通渠直至京师,也好免去车马劳苦。只是不巧却遇了朝廷兵马封了渡口征了船只,正不知出了什么事儿。贤弟与令尊自京师来,想必知道缘故。”
沈光正好用筷子叉了一块獐子腿肉,也不放下答话,自顾一口吞进口中,只略微嚼了两口便咽下喉去,灌了两大口酒送下,全程不超过五秒钟,才抹抹嘴答道:“这事儿萧兄却是问对人了。二月初三,陛下出京巡幸仁寿宫。初四,便从仁寿宫传出旨意,任命汉王杨谅接任并州总管,补上自去年七月秦王杨俊被弹劾去职后留下的缺。而且除了并州总管之职外,还加汉王为行军元帅,率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国——家父在文林馆学士的位子上做了三年投闲置散的活儿,毫无升迁机会。此番倒是太子通过柳述举荐,让家父改任汉王的府掾,一并跟去辽东处断些书办事务,好歹也求个立功受赏。
并州府军哪有三十万?当地粮草也不足远征高丽,所以自然要从关中调兵调粮去河东取齐。新丰渡正在广通渠出口,自然漕运繁忙,被汉王的兵马征用了也是寻常。”
原来是远征高丽!萧铣上辈子的历史知识显然是不够用了,因为他原先只知道杨广有三征高句丽,完全不知道杨坚在开皇十八年时也干过这么一票。但是既然杨广大业年间高丽国还活的好好地,想来倒果推因,也知道如今开皇年间这一次讨伐应该也是失败了的……看来沈君道想跟着立点小功劳的企图也要破产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萧铣也不打算劝说,毕竟他总不能动摇军心地说此次朝廷讨伐高丽定然会失败吧。而且就算说了,除了他自己被抓起来砍了之外,也起不到任何劝谏的作用。
“原来竟是如此大事……倒是为兄这些日子忙着赶路,不曾打听朝廷时政了。那进来京师还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沈光想了一下,说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大事儿了,正月辛丑那日,也就是诏书令讨伐高丽之前五天,京师还公布了一道上谕,说是‘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括入官。’也就是嫌弃咱江东士族多造大船,经营江海水运,往来迁移便捷,不利朝廷管理。上谕下来之后,三丈长以上的大船,都要收归官有。
我沈家盘根错节,都是吴兴郡望,家中又哪里少了造船航运的?所以当时听见,着实上心,只怕族中远房伯叔,因这一道,又不知要折损多少家业了。不过现在回想,朝廷抽调各地兵马对高丽用兵,必然外实内虚,可能朝廷也是还怕交战期间,南陈故地又有不稳,才如此行事,先把江南民间的水师潜力给控制了。”
沈光说到这儿,似乎是心中犹有不平,又猛灌了一碗酒,说道:“唉,咱家虽然是太子举荐做的官。但是要说心里话,宗室之中,还是晋王对咱江南人最好!又说吴语,习诗文,又不禁绝江海行商。哪像别的常住北方的宗室,总是视我江南子弟是南陈遗民,不拿咱当朝廷子民看!若是哪日得了晋王……”
“沈贤弟慎言!”萧铣听了吓得赶紧一把捂住了沈光的嘴,免得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来。沈光也喝了六七碗醪酒了,被萧铣一捂,居然白眼一翻,醉睡了过去。
一旁的沈君道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泽,浑若无事地转过来,好像也是才从和欧阳询的攀谈中回过神来一般,说道:“恰才小儿似乎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言语,多亏萧老弟阻止,才没酿成甚么祸事。还请萧老弟莫怪,他素来任侠尚气,不服从管束,我这做父亲的,也是难办啊。”
“世叔言过了,沈贤弟毕竟还不足十龄,少年心性,可以理解。”
沈君道捋了一下长须,微笑说道:“率更叫我世兄你是率更的师弟,却叫我世叔,这却是乱了辈分了……也罢也罢,不拘泥这些俗礼我便托大,改口叫一声萧贤侄了。那么,不知贤侄对上月底这道禁绝吴中大船的上谕怎么看呢?贤侄是南兰陵人士,定然和萧梁有些瓜葛了,算是吴中有数的望族,这番折腾,只怕贤侄族中损失也不小吧?”
“却是不瞒世叔,小侄自幼孤贫,家中在吴地早已没了什么人口,禁不禁船,与小弟倒是没什么挂碍。不过此事若是运作得好,不至于损害民利,那便是最好了。若是船只籍没入官后,朝廷也不擅经营,不给操舟百姓生计,却是只怕不易安定。”
沈君道闻言微微颔首,更加露出一些欣赏神色,言语中也尽是鼓励萧铣继续说下去:“这么说来,贤侄以为东南行大船入官之法后,该交由何人掌管呢?晋王身为扬州总管,由他举荐辖制水师之名将监管,岂不是美事?”
“这便不是我辈一介白丁所能置喙的了——小侄今年才十四岁,朝廷中人都认不全几个,哪里知道知人用人方面的事情。世叔,咱还是安心饮酒,但说风月之谈的好。”
“那不尽然——贤侄从不曾到京师吧,不知今上喜好。说不定今科清平干济考策论,还会提到平高丽抚江南之方略呢。早些想到,有所绸缪,不也是有备而来么?”
“吓!这居然都有人揣测圣意?朝廷难道并不管制么?若是题目都可以随意猜测,京师权门贵族岂非很容易舞弊?”
“贤侄多虑了。原先单纯以举荐入官,势族门阀不也过得潇洒?行策试,也不过是给寒门弟子一个念想,哪有一步到位便绝对公允的。势族子弟才学过人的,哪个不是已经做官,这些年挑剩下来的,哪怕提前做些揣测准备,也不一定就强的过寒门中真个苦心读书的——不扯这么远了,对于朝廷抚慰吴越之地的方略,用人,贤侄心中可有成算么?你是晋王举荐来的人,难道以晋王的灵通,也不曾与你说知?”
“多谢世叔关心,小侄回去后,这几日便好生用功为国划策。小侄身份卑贱,与晋王接触倒是不多,实在不曾有机会聆听教诲。”
沈君道最后还是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似乎杨广对他的举荐也纯是爱才而已。觥筹交错之间,不知不觉三人都喝多了,只好散场。各自回房倒头便睡,歇了一晚。次日起身,萧铣和欧阳询最终也没能在新丰渡找到船,只能选择骑马赶路去大兴。
沈君道在新丰渡上了给汉王僚属准备的渡船,往河东晋阳而去。沈光送父至此,不能随行,便也一早就在渡口辞别了父亲,然后自回大兴。因为顺路,萧铣便邀请沈光一道,也好帮他们带路,一路食宿自然是由盘缠颇丰的萧铣包了。沈光毕竟还是小孩子,即使悍勇也不过是秦舞阳一般的任侠人物,并不拘泥朋友钱财,自然是毫不推拒,一路酒肉到口只管享用,与萧铣说了不少京师市井趣闻。
……
萧铣赶到大兴的前两天,一匹新丰驿的快马疾驰回到大兴。入夜时分对了信物腰牌,从承天门入外宫横街,将一封贴着雕翎的朱印信笺投递了进去。外宫横街东侧的门下省值殿内,正是黄门侍郎柳述当值,柳述取过密函,当即展开细看。不过没几眼,他便露出了不耐的神色。
“居然对朝廷禁吴人舟船之利并无怨怼?其余诸多试探也无违碍并无不满朝廷的言语?哼,没用的东西。亏得太子殿下扶持你一个学士,领了三年白俸,临走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出来。沈君道啊沈君道,既然你如此无能,便一直在汉王府掾的位子上多做几年吧!”
柳述不屑地把那张没有利用价值的密信凑到烛火前,眼看着火舌燎动之间,纸灰散落在铜烛台的衬盘上。萧铣还不够资格让他柳述专程如何陷害,这番让汉王身边新埋的伏子沈君道顺带试探一下,也不过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想看看有没有攀咬一口晋王的可能性罢了。只要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咬,也就收手罢了。
一边烧着,柳述一边在心中不甘:太子殿下啊,不知你何时才能警醒一些呢?晋王如此谦卑有礼,十余年来陛下和皇后面前听不到一句晋王殿下的坏话,若是再这般浑浑噩噩不加理会,只怕变故便在数年之间了。
欧阳询和沈君道两个旧识在那儿扯起叙旧之事,萧铣一下子变成了陪衬,只好在一旁干瞪眼旁听。
听了半晌,隐约听明白了这个沈君道原本在南陈亡国之前就做到了吏部侍郎。结果南陈亡国入隋后,也是多年没官做,三年前才被太子杨勇举荐,做了一个闲职学士。结果那点俸禄在物价高企的京师依然连养家都养不起。沈君道与长子只有替人抄书卖钱过活——这倒是让萧铣心有戚戚焉,因为他在投靠天台寺之前,也曾经在五岁稚龄便尝过抄书卖钱维生的苦日子。
不过,和父兄文质彬彬的谋生方式不同的是,一旁那个叫做沈光的少年生活方式却是大相径庭:一开始萧铣以为沈光也就比自己小个两岁左右,总该有十二岁了,但是问了年纪才知道居然才虚岁九岁,那么小年纪就长了五尺多身段,也算是魁梧得紧了。
最奇葩的是,这个沈光居然武力值非常逆天,九岁就能开八斗弓,而且好勇斗狠,这一两年来居然能够混成一群京师的少年游侠儿中的知名人士。在大兴利人市等一些地方找几家没啥背景的店铺收一点保护费,赚钱补贴父兄。恰才父子二人对话,沈君道明显在金钱上很节俭,沈光却大手大脚买酒,显然也是因为如此了。
“想不到沈贤弟如此豪杰,倒是让为兄佩服得紧,来,他们大人聊大人的,咱聊咱的,为兄敬你一碗。”萧铣说着敬了沈光一碗酒,一边转头喊酒肆小二,“再来三壶白醪酒!”
沈光哈哈一笑,酒到碗干:“萧兄倒果然是爽快之人,没有寻常读书读多了的迂腐气,小弟就不客气了。”
干了两碗酒,交情自然出来了,萧铣见欧阳询和沈君道还在一旁扯淡,他只好自己先找沈光问正事儿。
“沈贤弟,为兄等此次赶路至此,原本是想在新丰渡搭船走黄河-渭水-广通渠直至京师,也好免去车马劳苦。只是不巧却遇了朝廷兵马封了渡口征了船只,正不知出了什么事儿。贤弟与令尊自京师来,想必知道缘故。”
沈光正好用筷子叉了一块獐子腿肉,也不放下答话,自顾一口吞进口中,只略微嚼了两口便咽下喉去,灌了两大口酒送下,全程不超过五秒钟,才抹抹嘴答道:“这事儿萧兄却是问对人了。二月初三,陛下出京巡幸仁寿宫。初四,便从仁寿宫传出旨意,任命汉王杨谅接任并州总管,补上自去年七月秦王杨俊被弹劾去职后留下的缺。而且除了并州总管之职外,还加汉王为行军元帅,率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国——家父在文林馆学士的位子上做了三年投闲置散的活儿,毫无升迁机会。此番倒是太子通过柳述举荐,让家父改任汉王的府掾,一并跟去辽东处断些书办事务,好歹也求个立功受赏。
并州府军哪有三十万?当地粮草也不足远征高丽,所以自然要从关中调兵调粮去河东取齐。新丰渡正在广通渠出口,自然漕运繁忙,被汉王的兵马征用了也是寻常。”
原来是远征高丽!萧铣上辈子的历史知识显然是不够用了,因为他原先只知道杨广有三征高句丽,完全不知道杨坚在开皇十八年时也干过这么一票。但是既然杨广大业年间高丽国还活的好好地,想来倒果推因,也知道如今开皇年间这一次讨伐应该也是失败了的……看来沈君道想跟着立点小功劳的企图也要破产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萧铣也不打算劝说,毕竟他总不能动摇军心地说此次朝廷讨伐高丽定然会失败吧。而且就算说了,除了他自己被抓起来砍了之外,也起不到任何劝谏的作用。
“原来竟是如此大事……倒是为兄这些日子忙着赶路,不曾打听朝廷时政了。那进来京师还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沈光想了一下,说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大事儿了,正月辛丑那日,也就是诏书令讨伐高丽之前五天,京师还公布了一道上谕,说是‘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括入官。’也就是嫌弃咱江东士族多造大船,经营江海水运,往来迁移便捷,不利朝廷管理。上谕下来之后,三丈长以上的大船,都要收归官有。
我沈家盘根错节,都是吴兴郡望,家中又哪里少了造船航运的?所以当时听见,着实上心,只怕族中远房伯叔,因这一道,又不知要折损多少家业了。不过现在回想,朝廷抽调各地兵马对高丽用兵,必然外实内虚,可能朝廷也是还怕交战期间,南陈故地又有不稳,才如此行事,先把江南民间的水师潜力给控制了。”
沈光说到这儿,似乎是心中犹有不平,又猛灌了一碗酒,说道:“唉,咱家虽然是太子举荐做的官。但是要说心里话,宗室之中,还是晋王对咱江南人最好!又说吴语,习诗文,又不禁绝江海行商。哪像别的常住北方的宗室,总是视我江南子弟是南陈遗民,不拿咱当朝廷子民看!若是哪日得了晋王……”
“沈贤弟慎言!”萧铣听了吓得赶紧一把捂住了沈光的嘴,免得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来。沈光也喝了六七碗醪酒了,被萧铣一捂,居然白眼一翻,醉睡了过去。
一旁的沈君道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泽,浑若无事地转过来,好像也是才从和欧阳询的攀谈中回过神来一般,说道:“恰才小儿似乎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言语,多亏萧老弟阻止,才没酿成甚么祸事。还请萧老弟莫怪,他素来任侠尚气,不服从管束,我这做父亲的,也是难办啊。”
“世叔言过了,沈贤弟毕竟还不足十龄,少年心性,可以理解。”
沈君道捋了一下长须,微笑说道:“率更叫我世兄你是率更的师弟,却叫我世叔,这却是乱了辈分了……也罢也罢,不拘泥这些俗礼我便托大,改口叫一声萧贤侄了。那么,不知贤侄对上月底这道禁绝吴中大船的上谕怎么看呢?贤侄是南兰陵人士,定然和萧梁有些瓜葛了,算是吴中有数的望族,这番折腾,只怕贤侄族中损失也不小吧?”
“却是不瞒世叔,小侄自幼孤贫,家中在吴地早已没了什么人口,禁不禁船,与小弟倒是没什么挂碍。不过此事若是运作得好,不至于损害民利,那便是最好了。若是船只籍没入官后,朝廷也不擅经营,不给操舟百姓生计,却是只怕不易安定。”
沈君道闻言微微颔首,更加露出一些欣赏神色,言语中也尽是鼓励萧铣继续说下去:“这么说来,贤侄以为东南行大船入官之法后,该交由何人掌管呢?晋王身为扬州总管,由他举荐辖制水师之名将监管,岂不是美事?”
“这便不是我辈一介白丁所能置喙的了——小侄今年才十四岁,朝廷中人都认不全几个,哪里知道知人用人方面的事情。世叔,咱还是安心饮酒,但说风月之谈的好。”
“那不尽然——贤侄从不曾到京师吧,不知今上喜好。说不定今科清平干济考策论,还会提到平高丽抚江南之方略呢。早些想到,有所绸缪,不也是有备而来么?”
“吓!这居然都有人揣测圣意?朝廷难道并不管制么?若是题目都可以随意猜测,京师权门贵族岂非很容易舞弊?”
“贤侄多虑了。原先单纯以举荐入官,势族门阀不也过得潇洒?行策试,也不过是给寒门弟子一个念想,哪有一步到位便绝对公允的。势族子弟才学过人的,哪个不是已经做官,这些年挑剩下来的,哪怕提前做些揣测准备,也不一定就强的过寒门中真个苦心读书的——不扯这么远了,对于朝廷抚慰吴越之地的方略,用人,贤侄心中可有成算么?你是晋王举荐来的人,难道以晋王的灵通,也不曾与你说知?”
“多谢世叔关心,小侄回去后,这几日便好生用功为国划策。小侄身份卑贱,与晋王接触倒是不多,实在不曾有机会聆听教诲。”
沈君道最后还是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似乎杨广对他的举荐也纯是爱才而已。觥筹交错之间,不知不觉三人都喝多了,只好散场。各自回房倒头便睡,歇了一晚。次日起身,萧铣和欧阳询最终也没能在新丰渡找到船,只能选择骑马赶路去大兴。
沈君道在新丰渡上了给汉王僚属准备的渡船,往河东晋阳而去。沈光送父至此,不能随行,便也一早就在渡口辞别了父亲,然后自回大兴。因为顺路,萧铣便邀请沈光一道,也好帮他们带路,一路食宿自然是由盘缠颇丰的萧铣包了。沈光毕竟还是小孩子,即使悍勇也不过是秦舞阳一般的任侠人物,并不拘泥朋友钱财,自然是毫不推拒,一路酒肉到口只管享用,与萧铣说了不少京师市井趣闻。
……
萧铣赶到大兴的前两天,一匹新丰驿的快马疾驰回到大兴。入夜时分对了信物腰牌,从承天门入外宫横街,将一封贴着雕翎的朱印信笺投递了进去。外宫横街东侧的门下省值殿内,正是黄门侍郎柳述当值,柳述取过密函,当即展开细看。不过没几眼,他便露出了不耐的神色。
“居然对朝廷禁吴人舟船之利并无怨怼?其余诸多试探也无违碍并无不满朝廷的言语?哼,没用的东西。亏得太子殿下扶持你一个学士,领了三年白俸,临走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出来。沈君道啊沈君道,既然你如此无能,便一直在汉王府掾的位子上多做几年吧!”
柳述不屑地把那张没有利用价值的密信凑到烛火前,眼看着火舌燎动之间,纸灰散落在铜烛台的衬盘上。萧铣还不够资格让他柳述专程如何陷害,这番让汉王身边新埋的伏子沈君道顺带试探一下,也不过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想看看有没有攀咬一口晋王的可能性罢了。只要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咬,也就收手罢了。
一边烧着,柳述一边在心中不甘:太子殿下啊,不知你何时才能警醒一些呢?晋王如此谦卑有礼,十余年来陛下和皇后面前听不到一句晋王殿下的坏话,若是再这般浑浑噩噩不加理会,只怕变故便在数年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