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戾气重 作者:溪畔茶
这金陵城里,确实住着一位沈少夫人的堂兄,未曾封王,然而地位又胜过所有有名号的王爷。
因为他是一条潜龙。
——当今太子。
☆、第77章
太子是八年前来到金陵的。
当时金陵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暴雨,日日倾盆,雨水排流不及,淹了半个城区,地势洼一点的地方能没人头顶,好些道路都被阻隔,百姓只能尽量减少出行,留在家中,静待雨势转小,积水退去。
这场持续暴雨给城中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但还不到灾患的地步,因为区域只在金陵及周边几个县城一带,再往远去的州府都受波及不大,长江水位没有受到太大压力,不致造成洪灾。
但对于朝廷来说,由此带来的后果并不亚于一场洪灾——因为看守太/祖孝陵的镇守太监在巡视时发现,不知是否受连日暴雨影响,孝陵的碑亭有几处出现了城砖轻微松动的迹象。
这座碑亭全名神功圣德碑亭,建筑四四方方,内里置着先帝为太/祖所立的神功圣德碑,碑文为先帝亲自撰写,记录着太/祖一生功绩,是孝陵陵区的门面建筑,这里出了错,是了不得的大事。
更为要命的是,这座碑亭是先帝迁都之后建的,当时先帝已迁往新都城,天子不能擅离国都,于是折中之下,便由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继续留在金陵督建,现在城砖松动,这锅毫无疑问在皇帝身上。
消息报上来,皇帝大为紧张,祖陵兹事体大,一般官员不能叫他放心,派了太子亲往查看并主持加固修复事宜。
太子带领一帮特意从工部下属调拨的工匠驾临金陵,此时雨势已经歇去,探视之下,发现问题并不严重,便针对松动的几处进行了补葺,同时彻查整个孝陵,确认无恙后方上表奏报。
皇帝接报松了口气,但他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碰上这种关乎祖陵的事,自然是要请教一下上师的。
——其实此时皇帝还没有信道到沉迷的地步,他所以选择问道,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别处都没事,单建龄最短的碑亭出了问题,那总得有个理由,这理由不可能往回追溯到修建时候,那作为主事者的皇帝脸上就不好看了。
上师就靠哄皇帝吃饭,岂有不明圣意的,扶鸾之后,给出的答复一点也没提建筑本身,而是表示:这是因迁都之后,龙种尽离旧都,太/祖独自在地下居于孝陵之中,没有血脉相伴,天长地久,想念子孙,所以松动了城砖,传达圣意。
这真是哄乡下老太太的说辞,然而梗不怕狗血,合用就好。皇帝被撇得清清白白,十分中意,便当即下旨,命太子暂且不要回京城来,就在金陵呆着,陪伴太/祖英灵,尽一尽孝心。
太子:……
这一尽就尽了八年。
期间也有臣工上折奏请召回太子,怎奈皇帝正从此时起入迷修道的,原先让太子在金陵不过为扯一层布遮羞,后来渐渐就真把道士的话当真了,以为祖陵有事,就是想念血脉,那太子要回来,岂不是又要出事了?
坚持不允。于是堂堂太子,不得不远离中枢,呆在旧都里,一年里除了往孝陵三大谒五小谒,就再没别的事可干了。
也有官员曲线救国,言道不叫太子回来就不叫罢,对应着新京,旧都也有一套小朝廷,以金陵为中心点的南直隶下属十四个州府,太子既在金陵,正可让太子代为管理,习练政事。
前文说了,皇帝是个聪明的皇帝,他虽然修道,但他很明白自己在道人之前首先是个皇帝,当操天下权柄,南直隶范围不算太大,然而却包括了朝廷最富饶的几个州府,粮食,商业,文治,哪一样都名列前茅,怎可能交与他人之手?
哪怕是太子也不行,好好窝着,等老子死了,才轮到你。
太子就只好窝着了。
……
珠华是知道太子在金陵城里的,但是怎么说呢,身份地位差得太远,潜意识里就觉得和自己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便刻意去想都难想到。
现在当然还是没关系,不过能凑巧碰一面,珠华已经觉得有点做梦感了。
她以一副梦幻的神态往沈少夫人身边挨了挨,小小声地感叹:“我居然见到太子了呀——真是不敢置信。”
未来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啊,面对面地见到了,她还搭了几句话!
沈少夫人一腔不平都叫她一副没出息的样逗没了,捏她的脸:“殿下出来的少,你没见过寻常,但也不用这个样,一点世面都没见过似的。”
“我是没见过世面么。”珠华老实道,“我见过最有威权的除了老太太外,就是少夫人了。”
沈少夫人先要笑,忽然反应过来:“小丫头,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珠华让她一说,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话连起来听有歧义,忙道:“夸,是夸。”
沈少夫人仍是斜睨她:“还有一个吧?你怎么不说?”
那不是怕惹毛你么。珠华讪笑。
沈少夫人叹了口气:“那个惹人烦的,他要是有你一半眼色,我也不至这么憋闷了。”
沈少夫人这个身份,过得再不好,也是不可能和离的。珠华只能往宽里劝她:“先前世子曾问您侍妾的事,可见也有一点诚意,您不如顺水推舟,提出遣散试试?”
沈少夫人摇头:“不中用,这些卖了,后头的慢慢又来了,他自己找的,长辈赐的,外面那些巴结他的人送的,前狼后虎,又有什么差别?”
她说着往后面的大迎枕靠了靠,幽幽继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就是免不了这个风气的,凭你是个天仙也不成,三年五载,照旧寻常了,你要闹,反说你嫉妒。说起来倒是你聪明,主意也拿得定,那时若依了我的话,退亲进来嫁给泰哥儿,恐怕也免不了走我的老路,我这个做娘的管天管地,管不到他房里的事去,你便委屈,也只好如我一般忍着罢了。”
珠华不好再说,沈少夫人都无法,她就更管不到徐世子了,何况她和沈少夫人是一种人,叫她们与妾去争宠,就算明知有好处,那也是不屑于的——要变心就变去,她反正不要折腰干这么恶心的事。
就不再提,转了话题道:“原来太子殿下是特意来找世子的?他打扮得那样,我还以为是碰巧呢。”
沈少夫人问了问是哪样,就笑叹道:“那倒不是刻意,我这个皇兄一向以简朴为德,亲事耕农也是寻常——唉,他叫打发到金陵来,一呆这些年,什么差事也不给他,天天只是闲着,皇上不给任命,他也不便接触城中官员,不自己找点消遣,还能怎样呢。”
这其中八卦珠华听过一点,闻言深为太子掬一把同情泪:不过是来修个碑亭,谁知道修完就回不去了呢?一国储君,莫名其妙弄成个守陵的孝陵卫一般,简直太倒霉了。
所以说,宗教普通人信信还罢,一旦皇帝被绕进去,略一举手投足都牵连天下,可能引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政教是绝不该合一的。
沈少夫人现在也是成日闲着,顺口就又和她说了一句:“再有三五个月,翻过年二月里就到皇上的六十圣寿了,皇兄上了折子,奏请明年回京贺寿,不知批下来了没有。皇兄今天来和世子爷碰头,应当就是为了此事。”
**
当晚时分。
徐世子和太子商议完事情回来,沈少夫人见他独自一人进来,问他:“皇兄呢?怎么不请回来一起用个饭?”
徐世子摇摇头:“我请了,殿下心情不大畅快,推辞了。”
沈少夫人听这话头不好,忙道:“难道皇上做大寿也不许皇兄回去?”
徐世子道:“可不是,皇上这也太过了,殿下的奏章写得那么恳切,结果皇上还是老一句,让殿下在金陵好好陪伴太/祖,替皇上尽孝道。殿下没有明说,不过我听那话,似乎有假如太子离金陵,祖陵在皇上圣寿期间出事,那叫皇上如何过得去的意思——这不是扯淡吗?那帮子挨千刀的道士,蒙蔽圣听,弄得天家骨肉分离,还要扯是为了孝道,哪天这帮人失了势,我必要上书,统统剁了了事!”
沈少夫人皱着眉:“阁老们知晓,没有劝一劝吗?”
徐世子道:“内阁现在万阁老当家,他跟皇上一个鼻孔出气,皇上说什么,他不添油加醋就不错了,什么时候驳过?”
“这小人!”沈少夫人恼怒地骂了一句,又压了压火气,“罢了,横竖皇上子嗣不丰,皇兄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将来正位的只会是皇兄,万阁老这会儿得意,连皇兄都不放在眼里,我倒要看他将来什么下场!”
“万阁老也不傻,我听说,他近来好像挺关心二殿下的。”
沈少夫人诧异地挑高了眉:“二殿下才六岁,就是个不懂事的奶娃娃,生母也不过是个嫔,他还指望着能用这个奶娃娃换下太子来不成?这叫不傻,我看他是傻透了心。”
徐世子道:“就是奶娃娃,皇上才喜欢呢——”他压低了一点声音,“我琢磨着,皇上让太子殿下留在金陵,除了看守祖陵,似乎也有点不想看见他,就要把他打发在外面的意思。皇上年纪越长,疑心越重,虽然殿下韬光养晦,什么政事也不干预,但皇上春秋已老,殿下却正鼎盛,此消彼长,皇上看着他心里如何舒服?太子做得越长,日子越不好过,这种例子史书不绝。倒是那个奶娃娃,反而能提醒陛下仍旧龙马精神,暮年仍能令嫔妾有孕。这男人的心理啊,你们女人不懂,我明白。”
“这些歪门邪道的本事,你就懂!”沈少夫人听得啐他一口,“我可不信,二殿下有哪点能和太子殿下比了,万阁老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白日做梦。”
外间传来轻微的桌椅移动及碗碟摆放声,徐世子笑着起身:“我也不过闲说几句,谁说万阁老就能成功了?我看他也是做梦。走罢,不说了,先吃饭去。”
一时饭毕。
徐世子去隔壁看望端姐儿,沈少夫人扶着腰,有点慵懒地回去内室,丫头们抬过水来,服侍她洗浴过后,铺床展被,扶她上床歇息。
过不多时,她朦胧欲睡之际,忽感觉有人进来,睁眼一看,只见一盏昏灯下,徐世子披散着头发走了进来,他身上只着中衣,犹有水汽,当是才洗浴过。
沈少夫人不快地挡了挡眼:“你怎么不回去?”
这金陵城里,确实住着一位沈少夫人的堂兄,未曾封王,然而地位又胜过所有有名号的王爷。
因为他是一条潜龙。
——当今太子。
☆、第77章
太子是八年前来到金陵的。
当时金陵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暴雨,日日倾盆,雨水排流不及,淹了半个城区,地势洼一点的地方能没人头顶,好些道路都被阻隔,百姓只能尽量减少出行,留在家中,静待雨势转小,积水退去。
这场持续暴雨给城中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但还不到灾患的地步,因为区域只在金陵及周边几个县城一带,再往远去的州府都受波及不大,长江水位没有受到太大压力,不致造成洪灾。
但对于朝廷来说,由此带来的后果并不亚于一场洪灾——因为看守太/祖孝陵的镇守太监在巡视时发现,不知是否受连日暴雨影响,孝陵的碑亭有几处出现了城砖轻微松动的迹象。
这座碑亭全名神功圣德碑亭,建筑四四方方,内里置着先帝为太/祖所立的神功圣德碑,碑文为先帝亲自撰写,记录着太/祖一生功绩,是孝陵陵区的门面建筑,这里出了错,是了不得的大事。
更为要命的是,这座碑亭是先帝迁都之后建的,当时先帝已迁往新都城,天子不能擅离国都,于是折中之下,便由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继续留在金陵督建,现在城砖松动,这锅毫无疑问在皇帝身上。
消息报上来,皇帝大为紧张,祖陵兹事体大,一般官员不能叫他放心,派了太子亲往查看并主持加固修复事宜。
太子带领一帮特意从工部下属调拨的工匠驾临金陵,此时雨势已经歇去,探视之下,发现问题并不严重,便针对松动的几处进行了补葺,同时彻查整个孝陵,确认无恙后方上表奏报。
皇帝接报松了口气,但他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碰上这种关乎祖陵的事,自然是要请教一下上师的。
——其实此时皇帝还没有信道到沉迷的地步,他所以选择问道,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别处都没事,单建龄最短的碑亭出了问题,那总得有个理由,这理由不可能往回追溯到修建时候,那作为主事者的皇帝脸上就不好看了。
上师就靠哄皇帝吃饭,岂有不明圣意的,扶鸾之后,给出的答复一点也没提建筑本身,而是表示:这是因迁都之后,龙种尽离旧都,太/祖独自在地下居于孝陵之中,没有血脉相伴,天长地久,想念子孙,所以松动了城砖,传达圣意。
这真是哄乡下老太太的说辞,然而梗不怕狗血,合用就好。皇帝被撇得清清白白,十分中意,便当即下旨,命太子暂且不要回京城来,就在金陵呆着,陪伴太/祖英灵,尽一尽孝心。
太子:……
这一尽就尽了八年。
期间也有臣工上折奏请召回太子,怎奈皇帝正从此时起入迷修道的,原先让太子在金陵不过为扯一层布遮羞,后来渐渐就真把道士的话当真了,以为祖陵有事,就是想念血脉,那太子要回来,岂不是又要出事了?
坚持不允。于是堂堂太子,不得不远离中枢,呆在旧都里,一年里除了往孝陵三大谒五小谒,就再没别的事可干了。
也有官员曲线救国,言道不叫太子回来就不叫罢,对应着新京,旧都也有一套小朝廷,以金陵为中心点的南直隶下属十四个州府,太子既在金陵,正可让太子代为管理,习练政事。
前文说了,皇帝是个聪明的皇帝,他虽然修道,但他很明白自己在道人之前首先是个皇帝,当操天下权柄,南直隶范围不算太大,然而却包括了朝廷最富饶的几个州府,粮食,商业,文治,哪一样都名列前茅,怎可能交与他人之手?
哪怕是太子也不行,好好窝着,等老子死了,才轮到你。
太子就只好窝着了。
……
珠华是知道太子在金陵城里的,但是怎么说呢,身份地位差得太远,潜意识里就觉得和自己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便刻意去想都难想到。
现在当然还是没关系,不过能凑巧碰一面,珠华已经觉得有点做梦感了。
她以一副梦幻的神态往沈少夫人身边挨了挨,小小声地感叹:“我居然见到太子了呀——真是不敢置信。”
未来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啊,面对面地见到了,她还搭了几句话!
沈少夫人一腔不平都叫她一副没出息的样逗没了,捏她的脸:“殿下出来的少,你没见过寻常,但也不用这个样,一点世面都没见过似的。”
“我是没见过世面么。”珠华老实道,“我见过最有威权的除了老太太外,就是少夫人了。”
沈少夫人先要笑,忽然反应过来:“小丫头,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珠华让她一说,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话连起来听有歧义,忙道:“夸,是夸。”
沈少夫人仍是斜睨她:“还有一个吧?你怎么不说?”
那不是怕惹毛你么。珠华讪笑。
沈少夫人叹了口气:“那个惹人烦的,他要是有你一半眼色,我也不至这么憋闷了。”
沈少夫人这个身份,过得再不好,也是不可能和离的。珠华只能往宽里劝她:“先前世子曾问您侍妾的事,可见也有一点诚意,您不如顺水推舟,提出遣散试试?”
沈少夫人摇头:“不中用,这些卖了,后头的慢慢又来了,他自己找的,长辈赐的,外面那些巴结他的人送的,前狼后虎,又有什么差别?”
她说着往后面的大迎枕靠了靠,幽幽继道,“我们这样的人家,就是免不了这个风气的,凭你是个天仙也不成,三年五载,照旧寻常了,你要闹,反说你嫉妒。说起来倒是你聪明,主意也拿得定,那时若依了我的话,退亲进来嫁给泰哥儿,恐怕也免不了走我的老路,我这个做娘的管天管地,管不到他房里的事去,你便委屈,也只好如我一般忍着罢了。”
珠华不好再说,沈少夫人都无法,她就更管不到徐世子了,何况她和沈少夫人是一种人,叫她们与妾去争宠,就算明知有好处,那也是不屑于的——要变心就变去,她反正不要折腰干这么恶心的事。
就不再提,转了话题道:“原来太子殿下是特意来找世子的?他打扮得那样,我还以为是碰巧呢。”
沈少夫人问了问是哪样,就笑叹道:“那倒不是刻意,我这个皇兄一向以简朴为德,亲事耕农也是寻常——唉,他叫打发到金陵来,一呆这些年,什么差事也不给他,天天只是闲着,皇上不给任命,他也不便接触城中官员,不自己找点消遣,还能怎样呢。”
这其中八卦珠华听过一点,闻言深为太子掬一把同情泪:不过是来修个碑亭,谁知道修完就回不去了呢?一国储君,莫名其妙弄成个守陵的孝陵卫一般,简直太倒霉了。
所以说,宗教普通人信信还罢,一旦皇帝被绕进去,略一举手投足都牵连天下,可能引起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政教是绝不该合一的。
沈少夫人现在也是成日闲着,顺口就又和她说了一句:“再有三五个月,翻过年二月里就到皇上的六十圣寿了,皇兄上了折子,奏请明年回京贺寿,不知批下来了没有。皇兄今天来和世子爷碰头,应当就是为了此事。”
**
当晚时分。
徐世子和太子商议完事情回来,沈少夫人见他独自一人进来,问他:“皇兄呢?怎么不请回来一起用个饭?”
徐世子摇摇头:“我请了,殿下心情不大畅快,推辞了。”
沈少夫人听这话头不好,忙道:“难道皇上做大寿也不许皇兄回去?”
徐世子道:“可不是,皇上这也太过了,殿下的奏章写得那么恳切,结果皇上还是老一句,让殿下在金陵好好陪伴太/祖,替皇上尽孝道。殿下没有明说,不过我听那话,似乎有假如太子离金陵,祖陵在皇上圣寿期间出事,那叫皇上如何过得去的意思——这不是扯淡吗?那帮子挨千刀的道士,蒙蔽圣听,弄得天家骨肉分离,还要扯是为了孝道,哪天这帮人失了势,我必要上书,统统剁了了事!”
沈少夫人皱着眉:“阁老们知晓,没有劝一劝吗?”
徐世子道:“内阁现在万阁老当家,他跟皇上一个鼻孔出气,皇上说什么,他不添油加醋就不错了,什么时候驳过?”
“这小人!”沈少夫人恼怒地骂了一句,又压了压火气,“罢了,横竖皇上子嗣不丰,皇兄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将来正位的只会是皇兄,万阁老这会儿得意,连皇兄都不放在眼里,我倒要看他将来什么下场!”
“万阁老也不傻,我听说,他近来好像挺关心二殿下的。”
沈少夫人诧异地挑高了眉:“二殿下才六岁,就是个不懂事的奶娃娃,生母也不过是个嫔,他还指望着能用这个奶娃娃换下太子来不成?这叫不傻,我看他是傻透了心。”
徐世子道:“就是奶娃娃,皇上才喜欢呢——”他压低了一点声音,“我琢磨着,皇上让太子殿下留在金陵,除了看守祖陵,似乎也有点不想看见他,就要把他打发在外面的意思。皇上年纪越长,疑心越重,虽然殿下韬光养晦,什么政事也不干预,但皇上春秋已老,殿下却正鼎盛,此消彼长,皇上看着他心里如何舒服?太子做得越长,日子越不好过,这种例子史书不绝。倒是那个奶娃娃,反而能提醒陛下仍旧龙马精神,暮年仍能令嫔妾有孕。这男人的心理啊,你们女人不懂,我明白。”
“这些歪门邪道的本事,你就懂!”沈少夫人听得啐他一口,“我可不信,二殿下有哪点能和太子殿下比了,万阁老打这个主意,我看他是白日做梦。”
外间传来轻微的桌椅移动及碗碟摆放声,徐世子笑着起身:“我也不过闲说几句,谁说万阁老就能成功了?我看他也是做梦。走罢,不说了,先吃饭去。”
一时饭毕。
徐世子去隔壁看望端姐儿,沈少夫人扶着腰,有点慵懒地回去内室,丫头们抬过水来,服侍她洗浴过后,铺床展被,扶她上床歇息。
过不多时,她朦胧欲睡之际,忽感觉有人进来,睁眼一看,只见一盏昏灯下,徐世子披散着头发走了进来,他身上只着中衣,犹有水汽,当是才洗浴过。
沈少夫人不快地挡了挡眼:“你怎么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