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亲政的孟昶,还是比较靠谱的,平时虽然也爱填个词,打个球啥的,但是改处理的国家大事全部都没有耽搁,总的说起来还是会很勤政的,孟昶此时看起来,虽然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也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国君,这些都是孟知祥教导的效果,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的相父赵季良,有赵季良在一边看着,他最起码能够顶的上半个孟知祥,所以这个时期的孟昶还算是不错。
    但是赵季良和孟知祥是一个时代的人物,此时他也是垂垂老矣,最终在公元946年病死了。
    没了赵季良的帮助和辅佐,此时的孟昶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已经二十七岁的孟昶却在这个时候释放了自己久久压抑的欲望。
    虽然没了赵季良,孟昶的生活宽松了一点,没有人整天管着自己了,但是他身边还有一个权臣,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当时孟昶担心掌管禁军的张业造反,于是就把张业扶到了宰相的位置上,赵季良或者张业自然是啥也不干做,大事等到赵季良死了之后,张业就开始嚣张了,他想着独揽大权,开始有一些想法了。
    孟昶当年刚刚登基没有多长时间就干直接干掉张业的舅舅李仁罕,现在他在位已经十一年了,根基啥的也都打的差不多了,自然是不怕这个张业,但是他觉得因为一点事情就干死了张业这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一直等着机会。
    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张业得罪了不少人,翰林承旨李昊、右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控鹤马步军都指挥使安思谦等人都和张业关系不好,张业嚣张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就算是孟昶,在张业眼中也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对象。
    这些说张业坏话的人有的是孟知祥时代的老人,有的是他手下的刚刚崛起的一些新人,但是这些人全部都说张业不行,那张业就是犯了众怒了,所以孟昶和安思谦等人就计划着干掉张业,这个计划基本上和当时干掉李仁罕的时候是类似的,都是先叫过来,然后逮住杀掉。张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死了(所以千万不要得罪皇帝,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没能力,但是一定要摆对自己的位置。)
    张业死了之后,真是普天同庆,喜闻乐见,奔走相告,蜀国人民各个派手称快,这件事为孟昶赢得了不少的人心。
    而孟知祥那一代的老臣们,看现在的孟昶羽翼已经丰满,他们的存在对于孟昶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阻碍和负担,也都是很有眼色,各个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安详的晚年,不想被孟昶怀疑,所以全部上表请辞,这里面包括在孟知祥手下鼎鼎大名的赵廷隐和拥立孟昶的老宰相王处回。
    死了张业,在朝中的老臣们也都全部要求归隐,所以渐渐地大权再次转移到了孟昶的手中,孟昶开始真正的体验一个人真正做皇帝的时候了,他身边没有了那些老人指手画脚,没有了那些管束自己的声音,孟昶觉得他自由了,于是就开始乱七八糟的搞一些事情。
    虽然孟昶后期的昏庸实在是一大败笔,但是他的昏庸还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虽然一直以来都说孟昶和李煜十分的相似,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李煜和孟昶他们相同点就是李煜就是一门心思的填词作曲抱美人,但是孟昶不仅仅写词谱曲,而且还大兴文化,而且他写词谱曲也不是把这当成正经职业,仅仅是为了玩而已,他曾经就说过:“王衍这个人就是整天写一写艳词,喝一喝花酒,最终把自己的国家玩没了,我不学他。”殷鉴未远,王建还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后来很多人说孟昶误国昏庸这类的,最终这才把蜀国丢掉,但是实际上孟昶也曾经想过好好的治理一下蜀国,最起码保住他的一隅江山。
    他和李煜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李煜整天想的就是闭关自守,自己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不愿意主动出击,也不愿意对外扩张,就是整天吃老本,最终也把自己的国家给玩完了。
    孟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野心的,但是眼光一般(这要是真说起来还不能怪他,要怪就怪孟知祥吧,谁让他死的走,培养个继承人是半成品呢,呵呵。)
    他在继位之后,特别是掌权了之后,进行过好几次的对外战争,算是有胜有负,这些战斗对于蜀国的国力还是有一定的损耗的,但是这一点在他亡国之后成了他的一个亮点,成了他和那些因为整天吟诗作赋而亡国的皇帝相比的一个优点。
    史书上记载孟昶整天想着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也是是极大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昶志欲窥至中甚锐”,这句话就点明了孟昶不是个甘心守着一隅偏安的主,他想着更大的地盘,但是最终大的战斗没有打成,只是找到机会打了两场。。
    他的对外战争,我简单地说一下,其实谈不上对外战争,只是找到了机会赚了点地盘,或者想要占便宜结果被人家打回来了而已,呵呵。
    那时候契丹刚刚灭亡了后晋,中原大乱,孟昶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到中原沾点便宜,要是自己能够进入中原,那就成了中原之主了,但是这个逐鹿中原的想法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不过他也是从这个混乱中得到了一些好处,后晋雄武军节度使何健把自己的地盘秦州、成州、阶州这三州交给了孟昶,中原大乱,何健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最终谁输谁赢,还不如赶紧投降一个距离自己近的而且势力比较强大的,这孟昶自然就是首选。
    但是孟昶得到了这三州之后,还不满意,于是就发兵继续进攻边上的风州,他把这四洲拿下之后,彻底恢复了当年王衍时的蜀国全盛疆域,而这四州是直取中原的要道,孟昶拿下了这四州对于中原来说是一个威胁。
    要是中原进攻蜀国,这几个州能够作为一个屏障或者说是缓冲地带,但是孟昶要是想要进入中原,这几个州就成了他直取中原的前站,特别是秦州和风州刚好把凤翔后面包围,而风州也能直接进入关中,这样的优势位置,平时都是拼死拼活也要抢的,但是此时却轻易地到了孟昶的手中。
    这一切顺畅的根本就是有如神助,这让孟昶很自信,于是在拿下了秦州、成州、阶州、凤州之后,孟昶志得意满,准备继续开拓,但是此时他回过头来看一下中原的战局,他才发现,原来他已经落后了,因为刘知远带着河东军赶到了中原,正式称帝,其实当时要是孟昶真的敢冲一下,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但是让二十来岁的孟昶就像当年柴荣亲征一样做到力排众议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孟昶的直取中原的计划最终夭折了。
    但是中原要不了,不是还有一个凤翔吗?过了凤翔就是关中,关中一带的河中等地也是乱糟糟的,再加上刘知远刚刚称帝,局势还不稳当,孟昶就想着趁乱取利。
    这样的脑瓜和胆识,都是很多亡国之君,不具备的,所以就算是孟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也是个不一般的亡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中的佼佼者,呵呵。
    不久后汉爆发了大名鼎鼎的三镇之乱,赵思绾和王景崇等人在凤翔一带造反了,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后汉刘知远的对手,于是就给孟昶写信,让孟昶救他们,孟昶是个有志向有野心的好孩子,有这样的好处他肯定是要占一下的,于是派了派遣张虔钊出大散关,何建出陇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响应赵思绾。
    其实这一场战斗,我觉得更加表现了孟昶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不凡,这一次的战斗要是操作得好,对于蜀国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能够让蜀国一下子改变偏居一隅的局面,孟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此时有不少人,包括朝廷的宰相都劝告孟昶应该在成都好好的守住家业不要到处去找事,至于中原政权更是不要惹人家,不然的话,你早晚是要出事。所以大臣们都反对孟昶的军事行动,我看着这些情况差不多和南唐的有些相反,大臣们都让李煜行动,但是李煜却继续作词喝酒,不管事,可是孟昶却是力排众议要出战。咳,虽然这一次他的确是失败了。
    前线兵力吃紧,大臣们又出来劝告撤军,但是孟昶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继续增援前线,不久就派安思谦前往凤翔一带增援。
    但是不久后汉大将郭威前往西面镇压叛变,迅速收拾了这三镇之乱,赵思绾和王景崇先后被杀,而蜀军也和后汉军多次交战,但是却都是败多胜少,等到这里的叛乱被镇压之后,蜀军先后返回。
    这里面有个安思谦,也是孟昶后来派去的主力援军,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这一仗他明白,本身就是皇帝力排众议决定打的,但是他作为大将却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反而还损失了不少,于是心里就不是很舒服,结果因为他的不舒服,在前线搞得乱七八糟,这让孟昶对他也很不满,打了败仗你就赶紧回来呗?还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丢人现眼,节外生枝,于是不久就设计把安思谦杀死了。
    这一次失败之后,蜀国平静了,大臣们一个个都一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眼神看着孟昶,这让孟昶感觉到很尴尬。
    此后孟昶也不还意思再说对外扩张的事情了,而大臣们也满足于川蜀之地的富饶,开始享受起了偏安一隅的快乐。
    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孟昶和李煜之间最大的不同吧,做起码他曾经想过改变,想过进取,但是李煜却是一味的醉生梦死。
    除此之外,孟昶在文化教育上面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力气的,他在蜀中曾经大规模的石刻儒家经文,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学经典,而且雕刻木板进行大规模的印刷,蜀中的文学大兴,这一点也为后来宋朝时期蜀中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蜀中文化名人还是不少,虽然有蜀中山水好的因素,但是蜀中的文化气氛也是一个因素。
    除此之外,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联也是孟昶做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联子做的十分的规范工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但是也有人说这副春联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孟昶必将亡国。
    因为赵匡胤的生日就叫做长春节,结果你孟昶做个对联在哪里“号长春”你这是啥意思?
    而且还有一件奇葩事,就是孟昶投降那一天,正好就是赵匡胤的生日,也就是长春节。
    除此之外,孟昶在做皇帝的前几年,二十二岁的时候,他曾经写了一个《官箴》,主要的目的就是汲取前蜀灭亡的教训,让官员们一定要汲取教训,要好好做官,不能贪赃枉法,搞坏了国家,不要像王衍一样亡了国。
    全文如下: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这个东西写的非常好,北宋年间曾经从这里面抽出来了四句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刻在石头上放在官署门前,作为警戒,被称为“戒石”
    这些都能看出来,或许孟昶的确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却不一定是个真正的彻彻底底的昏庸之君,他也有清醒的时候,不能把一个人一概而论,在不同的时期还是要做出不同的评价的。
    孟昶对外面打了几仗之后就开始消停了,但是有人又不消停了,孟昶在蜀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辛福生活,但是中原来主动打他了。
    蜀号广政十八年(公元955年)五月。经过一番整治的后周慢慢的强盛了起来,后周的皇帝也换成了柴荣,柴荣一代雄主,他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而且也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在他逐步开始实施他的计划的时候,他第一眼就看上了孟昶,原因就是孟昶占据了秦、凤、成、阶四州,这四州对于中原来说还是有点威胁,而柴荣要是想要展开对外战争,对他的后方是不能有任何的疏忽的,要是后蜀突然在关键时刻给他来了一下,估计柴荣哭都找不找地方。
    所以柴荣准备先拿下后蜀对于他有威胁的地方,至于灭亡后蜀,这个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因为此时的柴荣很明白,他的实力打后蜀还是要面临很大压力的,所以他的主攻对象放在了淮南十四州。
    这个一场战役咱们在讲述柴荣的时候,已经比较详细的说过了,在这里我们站在后蜀的角度上简单的再叙述一下。
    孟昶听说柴荣大军来了之后,他急忙派遣韩继勋为雄武军节度使抵御周军的进攻,但是孟昶也知道这样打下去韩继勋肯定不是对手,朝廷要派援军,但是蜀军承平二十余年,当年的斗志和血气还能留下几分都不知道,有有谁能够替孟昶去抵御周军呢。
    但是这样的人还很多,当然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有能力,他们是政治投机者。
    不久近臣赵季扎主动请命前去抵御周军,孟昶很高兴,但是孟昶在用人方面的确是有很大的问题,他没有看到赵季扎就是一个没有实际能力的政治投机者,他还以为这样的人是他后蜀的依靠。
    结果自然是悲剧了,赵季扎还没到地方,前方传来战败的消息,把这家伙吓得急忙逃回去了。
    回去之后,孟昶问他前线的情况,结果这家伙一问三不知,最终原形毕露,被孟昶砍了脑袋。
    随后他派出大将高彦俦、李廷珪等人抗击周军,但是这两支军队临危受命,虽然前期取得了一点优势,但是毕竟准备不是很充分,最终还是被周军击败,不久周军占领秦、成、阶、凤四州。
    战败后孟昶以为周军要继续进攻蜀中腹地,于是急忙联系南唐和北汉,这两个国家虽然都同意联合,但是都没出兵。
    但是柴荣暂时志不在此,于是把俘获的后蜀军队放了回来,孟昶也把俘获的周军送走。孟昶在战败后想和柴荣谈谈投降的事情,就算是不投降,缓和一下关系也是不错的,但是在这封信中,孟昶自称大蜀皇帝,这让柴荣很不满,也没回信,这件事不了了之。
    不过此时柴荣的注意力全在淮南,没工夫修理他,孟昶又多逍遥了十几年。
    但是就在后周和后蜀交战的时候,孟昶得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那些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观书钤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观书钤香并收藏五代十国那些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