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 作者:春溪笛晓
恭王说道:“说这种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谢则安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远在京城的赵崇昭仿佛感应到什么,披着外套站起来,又忍不住把傍晚收到的信看了一遍。谢则安去后每天都会写信回来,信中正事不算多,大半是缠绵情话。谢则安那样的人要让你感到甜蜜,哪会有什么困难?更何况只要是谢则安的来信,已经足以让他整个人熏陶陶的了!
明天一早就让御膳房做三郎信里捎带的那份菜谱,三郎尝过的东西他也要尝!
赵崇昭喜滋滋地想着,连分别两个月的思念之情都少了,再次揣着信里那简短却缱倦的话语入睡。
第214章
谢则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写给赵崇昭的信之外,他还整理了许多文稿,准备带回京城好好琢磨。在虎颌城的第三天夜晚,虎颌关又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竟是狄国国主耶律昊和一个僧人。
耶律昊看起来十分乖顺,脸上透着“我即将西去”的奄奄病气。他解落了所有武器,进入王府与谢则安几人见面。
耶律昊从踏入门中开始,视线便落在谢则安身上。他上上下下地打量谢则安几眼,眼底带着几分失望:别人都说谢家三郎很不一般,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那模样儿看起来还不如小圣僧好看……
于是片刻之后,耶律昊的目光又转回身边的明棠脸上,目光中流露着显而易见的邪念。
明棠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耶律昊显然靠不住,明棠只能主动开口:“谢钦使,主君此行是想确定入京的日期。若是方便的话,主君希望能与您一同返京。”
谢则安对明棠的立场心知肚明,闻言笑了笑,说道:“当然可以。”
耶律昊幽幽插口:“你们京城是不是很多美人呢?”
谢则安说:“当然。”
耶律昊说:“有能比得上明棠小圣僧的?”
谢则安说:“当然也有。只不过各花入各眼,若是真喜欢了,那肯定谁都比不上。”
耶律昊嗤笑一声:“这说法倒是有趣,你们南人好像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这样的吧?”
谢则安点点头。
耶律昊说:“那好,我要去看看。”他摸着下巴,“照理说我应该要腻味了才对,你说我怎么一直没腻?”
谢则安淡淡一笑:“无非是没有真正得到罢了,人总会有点不甘心。”
明棠坐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话题与自己全无关系。
耶律昊觉得谢则安说得颇有道理。虽然明棠从不拒绝他的索求,但要说真心?明棠是绝对不曾给他的。只不过从前他哪会要人的真心?人活在世,来去匆匆,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去讨要什么真心。吃到了就是吃到了,没吃到就是没吃到,怎么会有“吃到了却什么都没得到”的感觉?
但耶律昊就是有。
耶律昊没有因为这种情绪而感到懊恼,正相反,他觉得非常兴奋。这样的挑战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玩起来也许更为有趣!只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先去看更多的美人,瞧瞧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再说。
耶律昊当下就和谢则安敲定回京日常。
谢则安送走耶律昊和明棠,又在纸上记了一笔。耶律昊无心于国主之位,如今他把部族力量捏在手中无非是想用来当筹码。只要把这一块吃下去,边境等于比从前往北挪了一大截!这是从圣德皇帝那一朝开始就未在有过的功绩。赵崇昭登基六年,已完成了收西夏、扩北地的巨大功业!
这对任何一个皇帝而言都是值得骄傲的。
只不过这功业耗尽了多少男儿的青春与血泪。
谢则安开窗看着边关的月色,心中不断调整着接下来应走的步伐。正想得入神,端王敲响了他的房门。两人在凉州从针锋相对到携手共进,如今相对而坐,都有些感慨。
端王说:“你比以前变了不少。”
谢则安转眸望向窗外,过了许久,他才把头转回来,对端王说:“因为我试着把它从心里剜出来过。”
端王微愣。
谢则安神色一顿,缓声说:“不久之前,我试着把它剜出来。像是把长在心里的刺一根一根地往外拔,越拔越觉得很快就能轻松自在,再也不用假装它扎在那里一点都不疼,多好啊。等拔到最后一根,看着那鲜血淋漓的伤口,才发现没了它其实比忍着它要痛一百倍一千倍。一切都空茫得让人无法忍受。我甚至忍不住发起火来——对自己,也对赵崇昭。”他看向端王,“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会有这样的一面。所以我决定了,既然把它剜出来那么痛苦,那就别再让任何事情动摇到它。”
谢则安声音坚定:“不管是来自我们之间的障碍,还是来自于我们之外的障碍,都要打起精神一一扫清。”
端王微微出神。
谢则安看着端王的脸色,笑着说道:“皇叔,不管你想做什么我们都会站在你这边。恭王叔虽然口里说得冷淡,其实他对你和对赵崇昭都很关心。”
端王说:“我晓得的。要不是看在我是他弟弟的份上,他肯定早把我弄死了。”
想到恭王对接近谭无求的人的态度,谢则安莞尔一笑。
两人聊至夜深,戴石带着杨老杀到,逼得谢则安不得不去睡觉。端王讪讪然地离开谢则安房间,又听杨老说:“你身体也不怎么好,别瞎折腾了。要是晚上睡不好,找我开剂安神药便是。”
端王有些讶异地望向杨老。
杨老说:“我对你们赵家皇室确实厌恶得很,不过你们这些人和以前那些人不太一样。那人若是在的话,肯定会高兴的,一直到死,他都不曾对谁怀有怨恨……”他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替他恨。你们活久一点,把边关守久一点,他在泉下也会安心一点。”
端王不免又有些出神。
即使那人身死几十年,对许多人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君常”两字,至今仍停留在多少人心底最深处?那样一个人物,与谭无求、与谢则安比起来会有更大的不同吗?谢则安会重走谭无求和那个人的老路吗?
端王想了想,否决了这个想法。那人会死,是因为他甘心就戮。那个人心里根本没有他自己,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江山社稷。那是个最多情的人,也是个最无情的人。多情是对江山与百姓,无情是对自己与身边的人。
到了“临均”身上,赫然是在重蹈当年覆辙。死在江山社稷之上,辜负了无数人的关心与叮嘱。
谢则安不一样。
谢则安那个人想得多做得多,却从不会让自己真正陷入险境。没有人比他更懂得笼络人心,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握紧权柄。这样的谢则安,永远不会重演“君常”父子二人的故事。
或者应该说,血已经有人流过了。
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只需要把正在好转的一切变得更好就行了。
端王心中忽然也豁然亮堂起来。
恭王说道:“说这种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谢则安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远在京城的赵崇昭仿佛感应到什么,披着外套站起来,又忍不住把傍晚收到的信看了一遍。谢则安去后每天都会写信回来,信中正事不算多,大半是缠绵情话。谢则安那样的人要让你感到甜蜜,哪会有什么困难?更何况只要是谢则安的来信,已经足以让他整个人熏陶陶的了!
明天一早就让御膳房做三郎信里捎带的那份菜谱,三郎尝过的东西他也要尝!
赵崇昭喜滋滋地想着,连分别两个月的思念之情都少了,再次揣着信里那简短却缱倦的话语入睡。
第214章
谢则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除了写给赵崇昭的信之外,他还整理了许多文稿,准备带回京城好好琢磨。在虎颌城的第三天夜晚,虎颌关又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竟是狄国国主耶律昊和一个僧人。
耶律昊看起来十分乖顺,脸上透着“我即将西去”的奄奄病气。他解落了所有武器,进入王府与谢则安几人见面。
耶律昊从踏入门中开始,视线便落在谢则安身上。他上上下下地打量谢则安几眼,眼底带着几分失望:别人都说谢家三郎很不一般,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那模样儿看起来还不如小圣僧好看……
于是片刻之后,耶律昊的目光又转回身边的明棠脸上,目光中流露着显而易见的邪念。
明棠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耶律昊显然靠不住,明棠只能主动开口:“谢钦使,主君此行是想确定入京的日期。若是方便的话,主君希望能与您一同返京。”
谢则安对明棠的立场心知肚明,闻言笑了笑,说道:“当然可以。”
耶律昊幽幽插口:“你们京城是不是很多美人呢?”
谢则安说:“当然。”
耶律昊说:“有能比得上明棠小圣僧的?”
谢则安说:“当然也有。只不过各花入各眼,若是真喜欢了,那肯定谁都比不上。”
耶律昊嗤笑一声:“这说法倒是有趣,你们南人好像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这样的吧?”
谢则安点点头。
耶律昊说:“那好,我要去看看。”他摸着下巴,“照理说我应该要腻味了才对,你说我怎么一直没腻?”
谢则安淡淡一笑:“无非是没有真正得到罢了,人总会有点不甘心。”
明棠坐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话题与自己全无关系。
耶律昊觉得谢则安说得颇有道理。虽然明棠从不拒绝他的索求,但要说真心?明棠是绝对不曾给他的。只不过从前他哪会要人的真心?人活在世,来去匆匆,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去讨要什么真心。吃到了就是吃到了,没吃到就是没吃到,怎么会有“吃到了却什么都没得到”的感觉?
但耶律昊就是有。
耶律昊没有因为这种情绪而感到懊恼,正相反,他觉得非常兴奋。这样的挑战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玩起来也许更为有趣!只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先去看更多的美人,瞧瞧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再说。
耶律昊当下就和谢则安敲定回京日常。
谢则安送走耶律昊和明棠,又在纸上记了一笔。耶律昊无心于国主之位,如今他把部族力量捏在手中无非是想用来当筹码。只要把这一块吃下去,边境等于比从前往北挪了一大截!这是从圣德皇帝那一朝开始就未在有过的功绩。赵崇昭登基六年,已完成了收西夏、扩北地的巨大功业!
这对任何一个皇帝而言都是值得骄傲的。
只不过这功业耗尽了多少男儿的青春与血泪。
谢则安开窗看着边关的月色,心中不断调整着接下来应走的步伐。正想得入神,端王敲响了他的房门。两人在凉州从针锋相对到携手共进,如今相对而坐,都有些感慨。
端王说:“你比以前变了不少。”
谢则安转眸望向窗外,过了许久,他才把头转回来,对端王说:“因为我试着把它从心里剜出来过。”
端王微愣。
谢则安神色一顿,缓声说:“不久之前,我试着把它剜出来。像是把长在心里的刺一根一根地往外拔,越拔越觉得很快就能轻松自在,再也不用假装它扎在那里一点都不疼,多好啊。等拔到最后一根,看着那鲜血淋漓的伤口,才发现没了它其实比忍着它要痛一百倍一千倍。一切都空茫得让人无法忍受。我甚至忍不住发起火来——对自己,也对赵崇昭。”他看向端王,“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会有这样的一面。所以我决定了,既然把它剜出来那么痛苦,那就别再让任何事情动摇到它。”
谢则安声音坚定:“不管是来自我们之间的障碍,还是来自于我们之外的障碍,都要打起精神一一扫清。”
端王微微出神。
谢则安看着端王的脸色,笑着说道:“皇叔,不管你想做什么我们都会站在你这边。恭王叔虽然口里说得冷淡,其实他对你和对赵崇昭都很关心。”
端王说:“我晓得的。要不是看在我是他弟弟的份上,他肯定早把我弄死了。”
想到恭王对接近谭无求的人的态度,谢则安莞尔一笑。
两人聊至夜深,戴石带着杨老杀到,逼得谢则安不得不去睡觉。端王讪讪然地离开谢则安房间,又听杨老说:“你身体也不怎么好,别瞎折腾了。要是晚上睡不好,找我开剂安神药便是。”
端王有些讶异地望向杨老。
杨老说:“我对你们赵家皇室确实厌恶得很,不过你们这些人和以前那些人不太一样。那人若是在的话,肯定会高兴的,一直到死,他都不曾对谁怀有怨恨……”他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我又何必替他恨。你们活久一点,把边关守久一点,他在泉下也会安心一点。”
端王不免又有些出神。
即使那人身死几十年,对许多人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君常”两字,至今仍停留在多少人心底最深处?那样一个人物,与谭无求、与谢则安比起来会有更大的不同吗?谢则安会重走谭无求和那个人的老路吗?
端王想了想,否决了这个想法。那人会死,是因为他甘心就戮。那个人心里根本没有他自己,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江山社稷。那是个最多情的人,也是个最无情的人。多情是对江山与百姓,无情是对自己与身边的人。
到了“临均”身上,赫然是在重蹈当年覆辙。死在江山社稷之上,辜负了无数人的关心与叮嘱。
谢则安不一样。
谢则安那个人想得多做得多,却从不会让自己真正陷入险境。没有人比他更懂得笼络人心,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握紧权柄。这样的谢则安,永远不会重演“君常”父子二人的故事。
或者应该说,血已经有人流过了。
他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只需要把正在好转的一切变得更好就行了。
端王心中忽然也豁然亮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