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作者:河边草
离开秦州,转道平凉。
大秦成武五年正月末尾,赵石一行人快马来到平凉城下。
平凉守将李驰勋,以及到了这里没几日的张峰聚,引众将迎候于道左。
二十多年过去,平凉城几经变迁,比之赵石当年所见,却是要萧条的多了……
西北多年没有战事,又经太子当年皇位之争,平凉镇军几经波折,最终丢了番号,改为殿前司禁军辖下。
李驰勋乃西北宿将,就因出身平凉镇军,受当年庆阳府兵变之累,在西北军中倍受排挤,如今才官居五品将军,镇守平凉多年,再没能往上走上一步。
不过几年前,伙同归义王的吐蕃兵以及蜀中禁军,蛮兵,一起挥兵入京,助当今陛下登上皇位,立下的功劳不小,也终于有了晋身的余地。
不过最终,他的晋升还是被压了下来,不是因为旁的什么,而是那个时候,太过纷乱,一来平凉需要宿将镇守,以防仓促之间,西北军心不稳,有什么变故,二来,等到局势稳下来,又用兵于西北,平凉这里还是离不开他。
等过上一年半载之后,赵石已经已经有意用兵于西夏,来信又劝了劝,让他忍耐一些时候,到时自有他用武之地。
就这么,立下拥立之功后,旁人多数都是风光无限,只李驰勋,除了爵位晋了一等之外,还是官居原职。
平凉这里的部下,皆为将军不值,但李驰勋却是明白,越是这么压着,将来得到的好处也许就更多,他几乎都能感觉的到,通往大将军之位的大门,已经向自己敞开了一条缝隙。
想想自己也已年近五十,这个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等就等吧,这些年过去,当日随魏王李玄道东征的西北后起之秀,已经渐生白发,等上这点日子,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平凉这里,在他压制之下,平静如初,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
这一等就是四个年头过去,直到今日,终于等来了攻伐西夏的消息,也终于等来了大将军赵石,若是几年前,他调任他方,现在能不能参与这场战事也就说不好了,几年的耐心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
唯一让他有些担心的是,平凉这里会不会还要自己来镇守,那么攻伐西夏的灭国之功,可就也没自己什么事了,那可是大秦西北将领多年的夙愿,所有西军出来的人,午夜梦回之间,梦到的都是大秦的战旗在兴庆城头飘扬,李驰勋也不例外。
到了平凉,身周兵马环绕,金戈铁马,赵石一下子就感到舒服了很多……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的痕迹已经太深太深,就和农人离不开田地,渔人离不开江河一样。
“各路兵马陆续便到,军营准备的如何?”
“大帅放心,平凉当年驻有重兵,如今军兵没那么多了,所以军营废弃了不少,不过营盘大多还在,末将早已开始让人收拾准备,尤其是平凉几个大仓,也都空置多时,这次应该都能用上,也都已收拾停当。”
“就是朝廷诏谕还没到平凉这里,所以,府中不太好说话,民夫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这些都还是末将率麾下兵卒在这两年里保下来的,不然的话,府中早已别做他用了。”
李驰勋这里趁机表了表自己功劳苦劳,还给府里那些官员老爷们上了上眼药。
赵石点头,“辛苦李将军了,忙也就在开春这一两个月,不会太久,庆阳,延州各处,才是大军最终聚集之所在,所以,这段日子,还须李将军多多费心,之后嘛,平凉……”
赵石笑着摇了摇头,“李将军领兵有方,在军中素有威望,我身边正缺像李将军这样的宿将,之后不如随我建功于疆场,至于平凉这里,交一偏将驻守即可,不知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驰勋一听就是大喜,不过到底不是当年了,还能按捺住火烫的心思,抱拳道:“末将只愿为国杀贼,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过能在大将军麾下效力,却是一件幸事。”
“好,咱们多年素识,也就不多说了,我这里一直在东边领兵,于西北风物多不熟悉,到时必多有借助之处。”
旁边的张峰聚终于插上了话,“大哥,我这里紧赶慢赶,可是来了,猛虎武胜军也带了一多半……不过,不怕李将军不高兴,说实话,西边这些年仗可少打,能不能用得上,是真不好说,所以,要我说啊,不如多调些东边精锐过来……”
不用赵石说话,李驰勋就摇头失笑道:“张将军多年未回西北,怕是已经不晓得这边的情形了,几年前那一仗某虽未参与,却也听说,镇军各部确实不如当年精锐,但西贼却更是不堪……”
“再者说了,咱们西北男儿各个刚强勇烈,只是这些年不经战阵,少了磨砺罢了,只要几仗下来,重现当年风采又有何难?”
李驰勋这些年虽在西北军中倍受排挤,但到底还是出身在这里,维护之意明了的很。
张峰聚可不怕他,嘿嘿笑着又道:“张将军尽说些好听的,某虽离家日久,但根子却还在西北,家里人这几年说起来,都在感叹西军被抽调的差不多了,留下的也没几个顶用的,前几年占的那些便宜,多数是攻其不备才有所斩获吧?”
从张峰聚到平凉开始,两人相谈就没少为这个争执,如今当着赵石的面,却又顶上了。
眼瞅着两人要吵起来,赵石摆手道:“东边疆域越来越是宽广,兵马不能轻动,所以这一次,定然是以西北兵马以及殿前司禁军为主,张将军说的也是不错,精兵不是凭空来的,西北尽多勇武男儿,用的好了,也不差东边兵马什么。”
“再者说了,咱们一战功成,西北还需兵马驻守,你当回鹘人,契丹人都是吃素的吗?到时西军无有精锐,东边还要动兵,难道将咱们打下来的山川拱手让人不成?”
“大哥说的是,小弟也是西北镇军出来的,不过是为了战事着想罢了……这次小弟从东边带过来万余人马,可是遇到不少麻烦,都想跟着过来,小弟也是觉着军心可用,而且大哥领兵征战时,也能多些便利。”
李驰勋一听这话,却是闭紧了嘴巴,他可是知道,大将军赵石最嫡系的那些人马,都是河中河东驻守,也可以称之为如今大秦最精锐的兵马了,连年征战,攻城拔寨,连番血战,屡立功勋,顺便也铸就了大将军赵石的威名。
若换了是他领兵于西北,必定也会调嫡系人马前来,而这,明显也就涉及了军中派系之争,若是当年,他准保要一脚踩进去,但现在,即便欲要归于大将军麾下,多少有着攀附之意,也不再想去搀和这些事情了。
毕竟年岁大了,这一仗过后,还能不能领兵上阵,还要看机缘,没必要再跟人争来斗去的,凭着这一战的战功,为自己寻个好去处才是正经……
赵石只是笑了笑,张峰聚所虑有着自己的道理,但他乃是西北伐夏诸路兵马总管,可不能这么想事情。
各路兵马齐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公平,嫡系人马太多,反而有着不妥。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殿前司禁军来历一定复杂的紧,但有着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种遂在,各部也闹不起来。
西北延州有着张家,吐蕃低地有归义王,蜀中蛮兵也不知能来多少,但他平蜀之时,在蜀中蛮族中威名素著,用起来也是方便。
这么看来,什么远近亲疏,并不算分明,也不用河中河东旧部过来撑场面,反而凭空添了各部之间的隔阂。
便如当年两次东征,魏王李玄道领兵那次,东军西军之间就没少折腾。
而张培贤领兵出关,又是如此,他和王佩两人都成了偏师,他运气好些,没在太原府闹个大败亏输,而王佩就没那运气了,一败之下,几乎就没再能翻过身来。
而张培贤所率主力,也顿兵于洛阳城下,一来一回,损伤颇重,直到第二年,才攻取洛阳重地。
若是那会各部能同心协力,别说洛阳,便是开封也未尝不能望上一望,何至于现在还在河洛转悠?
所以说,这次在西北动兵,最重要的还得看一个排兵布阵,除了折汇那里需要提防一些外,其他各部,视情形予以重任才是用兵正道。
而随着思虑越来越成熟,他预计的人马数量也在变幻,大秦各部人马,最好是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既可以减轻粮草上的压力,也能保证各部用着足够的攻击力,太多了反而不美。
当然,这是有木华黎和李匪两人牵制西夏左右厢军之下,才能将人马数量减至如此,不然的话,攻灭西夏,铺开来在各路,至少也需要三十万人马才成。
离开秦州,转道平凉。
大秦成武五年正月末尾,赵石一行人快马来到平凉城下。
平凉守将李驰勋,以及到了这里没几日的张峰聚,引众将迎候于道左。
二十多年过去,平凉城几经变迁,比之赵石当年所见,却是要萧条的多了……
西北多年没有战事,又经太子当年皇位之争,平凉镇军几经波折,最终丢了番号,改为殿前司禁军辖下。
李驰勋乃西北宿将,就因出身平凉镇军,受当年庆阳府兵变之累,在西北军中倍受排挤,如今才官居五品将军,镇守平凉多年,再没能往上走上一步。
不过几年前,伙同归义王的吐蕃兵以及蜀中禁军,蛮兵,一起挥兵入京,助当今陛下登上皇位,立下的功劳不小,也终于有了晋身的余地。
不过最终,他的晋升还是被压了下来,不是因为旁的什么,而是那个时候,太过纷乱,一来平凉需要宿将镇守,以防仓促之间,西北军心不稳,有什么变故,二来,等到局势稳下来,又用兵于西北,平凉这里还是离不开他。
等过上一年半载之后,赵石已经已经有意用兵于西夏,来信又劝了劝,让他忍耐一些时候,到时自有他用武之地。
就这么,立下拥立之功后,旁人多数都是风光无限,只李驰勋,除了爵位晋了一等之外,还是官居原职。
平凉这里的部下,皆为将军不值,但李驰勋却是明白,越是这么压着,将来得到的好处也许就更多,他几乎都能感觉的到,通往大将军之位的大门,已经向自己敞开了一条缝隙。
想想自己也已年近五十,这个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等就等吧,这些年过去,当日随魏王李玄道东征的西北后起之秀,已经渐生白发,等上这点日子,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平凉这里,在他压制之下,平静如初,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
这一等就是四个年头过去,直到今日,终于等来了攻伐西夏的消息,也终于等来了大将军赵石,若是几年前,他调任他方,现在能不能参与这场战事也就说不好了,几年的耐心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
唯一让他有些担心的是,平凉这里会不会还要自己来镇守,那么攻伐西夏的灭国之功,可就也没自己什么事了,那可是大秦西北将领多年的夙愿,所有西军出来的人,午夜梦回之间,梦到的都是大秦的战旗在兴庆城头飘扬,李驰勋也不例外。
到了平凉,身周兵马环绕,金戈铁马,赵石一下子就感到舒服了很多……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的痕迹已经太深太深,就和农人离不开田地,渔人离不开江河一样。
“各路兵马陆续便到,军营准备的如何?”
“大帅放心,平凉当年驻有重兵,如今军兵没那么多了,所以军营废弃了不少,不过营盘大多还在,末将早已开始让人收拾准备,尤其是平凉几个大仓,也都空置多时,这次应该都能用上,也都已收拾停当。”
“就是朝廷诏谕还没到平凉这里,所以,府中不太好说话,民夫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这些都还是末将率麾下兵卒在这两年里保下来的,不然的话,府中早已别做他用了。”
李驰勋这里趁机表了表自己功劳苦劳,还给府里那些官员老爷们上了上眼药。
赵石点头,“辛苦李将军了,忙也就在开春这一两个月,不会太久,庆阳,延州各处,才是大军最终聚集之所在,所以,这段日子,还须李将军多多费心,之后嘛,平凉……”
赵石笑着摇了摇头,“李将军领兵有方,在军中素有威望,我身边正缺像李将军这样的宿将,之后不如随我建功于疆场,至于平凉这里,交一偏将驻守即可,不知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驰勋一听就是大喜,不过到底不是当年了,还能按捺住火烫的心思,抱拳道:“末将只愿为国杀贼,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过能在大将军麾下效力,却是一件幸事。”
“好,咱们多年素识,也就不多说了,我这里一直在东边领兵,于西北风物多不熟悉,到时必多有借助之处。”
旁边的张峰聚终于插上了话,“大哥,我这里紧赶慢赶,可是来了,猛虎武胜军也带了一多半……不过,不怕李将军不高兴,说实话,西边这些年仗可少打,能不能用得上,是真不好说,所以,要我说啊,不如多调些东边精锐过来……”
不用赵石说话,李驰勋就摇头失笑道:“张将军多年未回西北,怕是已经不晓得这边的情形了,几年前那一仗某虽未参与,却也听说,镇军各部确实不如当年精锐,但西贼却更是不堪……”
“再者说了,咱们西北男儿各个刚强勇烈,只是这些年不经战阵,少了磨砺罢了,只要几仗下来,重现当年风采又有何难?”
李驰勋这些年虽在西北军中倍受排挤,但到底还是出身在这里,维护之意明了的很。
张峰聚可不怕他,嘿嘿笑着又道:“张将军尽说些好听的,某虽离家日久,但根子却还在西北,家里人这几年说起来,都在感叹西军被抽调的差不多了,留下的也没几个顶用的,前几年占的那些便宜,多数是攻其不备才有所斩获吧?”
从张峰聚到平凉开始,两人相谈就没少为这个争执,如今当着赵石的面,却又顶上了。
眼瞅着两人要吵起来,赵石摆手道:“东边疆域越来越是宽广,兵马不能轻动,所以这一次,定然是以西北兵马以及殿前司禁军为主,张将军说的也是不错,精兵不是凭空来的,西北尽多勇武男儿,用的好了,也不差东边兵马什么。”
“再者说了,咱们一战功成,西北还需兵马驻守,你当回鹘人,契丹人都是吃素的吗?到时西军无有精锐,东边还要动兵,难道将咱们打下来的山川拱手让人不成?”
“大哥说的是,小弟也是西北镇军出来的,不过是为了战事着想罢了……这次小弟从东边带过来万余人马,可是遇到不少麻烦,都想跟着过来,小弟也是觉着军心可用,而且大哥领兵征战时,也能多些便利。”
李驰勋一听这话,却是闭紧了嘴巴,他可是知道,大将军赵石最嫡系的那些人马,都是河中河东驻守,也可以称之为如今大秦最精锐的兵马了,连年征战,攻城拔寨,连番血战,屡立功勋,顺便也铸就了大将军赵石的威名。
若换了是他领兵于西北,必定也会调嫡系人马前来,而这,明显也就涉及了军中派系之争,若是当年,他准保要一脚踩进去,但现在,即便欲要归于大将军麾下,多少有着攀附之意,也不再想去搀和这些事情了。
毕竟年岁大了,这一仗过后,还能不能领兵上阵,还要看机缘,没必要再跟人争来斗去的,凭着这一战的战功,为自己寻个好去处才是正经……
赵石只是笑了笑,张峰聚所虑有着自己的道理,但他乃是西北伐夏诸路兵马总管,可不能这么想事情。
各路兵马齐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公平,嫡系人马太多,反而有着不妥。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殿前司禁军来历一定复杂的紧,但有着殿前司禁军指挥使种遂在,各部也闹不起来。
西北延州有着张家,吐蕃低地有归义王,蜀中蛮兵也不知能来多少,但他平蜀之时,在蜀中蛮族中威名素著,用起来也是方便。
这么看来,什么远近亲疏,并不算分明,也不用河中河东旧部过来撑场面,反而凭空添了各部之间的隔阂。
便如当年两次东征,魏王李玄道领兵那次,东军西军之间就没少折腾。
而张培贤领兵出关,又是如此,他和王佩两人都成了偏师,他运气好些,没在太原府闹个大败亏输,而王佩就没那运气了,一败之下,几乎就没再能翻过身来。
而张培贤所率主力,也顿兵于洛阳城下,一来一回,损伤颇重,直到第二年,才攻取洛阳重地。
若是那会各部能同心协力,别说洛阳,便是开封也未尝不能望上一望,何至于现在还在河洛转悠?
所以说,这次在西北动兵,最重要的还得看一个排兵布阵,除了折汇那里需要提防一些外,其他各部,视情形予以重任才是用兵正道。
而随着思虑越来越成熟,他预计的人马数量也在变幻,大秦各部人马,最好是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既可以减轻粮草上的压力,也能保证各部用着足够的攻击力,太多了反而不美。
当然,这是有木华黎和李匪两人牵制西夏左右厢军之下,才能将人马数量减至如此,不然的话,攻灭西夏,铺开来在各路,至少也需要三十万人马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