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作者:秋风知了
刮财富,司隶至今仍未止息,是以这些世家接到命令后哪敢怠慢,沿途粥棚早已搭好。
张辽过去查看时,见到一切准备妥当,倒让他大是松了口气。要知道,自古以来,无论哪次大迁徙必然都会有很大伤亡,但只要这些粥棚水点布置好,那就不知能拯救多少人了。
与此同时,在这三日里,中军校尉董璜带着五千禁军,护送着天子刘协的车驾与一众大臣,已经西行近百里,入了函谷关,到了渑池。而驻守弘农一带的中郎将段煨早已做好沿途防御准备。
到了第四日,百姓开始起行,百万百姓不可能一次全部涌向关中,所以张辽制定了起行顺序,先西后东,依次西行。他又大略估摸了需要迁往关中的人数,百万人之中,有近十万边区山里百姓外不用迁徙,又有近十万不便长途跋涉的百姓迁往边县,除此之外,大约有八十多万需要迁至函谷关以西。
张辽又将这八十多万百姓分作十六批,基本每日一批,大约五万人,预计十六日迁完,与董卓给的半个月时限也差不多,他估摸着到了后面速度会加快许多,应该能在十五日迁完。而且这样拉开时日,后面的百姓就能准备的更充分一些,车辆都能临时制造不少。
不过百万百姓迁徙,纵然分成很多股,但规模也是浩浩dàngdàng,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由于张辽提前布置得当,大小官吏和一众将领在他的威慑下,不敢有丝毫怠慢,迁徙的准备还是比较妥当的,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这是在所难免的,张辽并没有过于苛求。
至于那些心怀不轨、惯于趁火打劫的乱军和无赖,在张辽命人将数千人头摆列到西行大道之侧后,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妄动。
而那些受害的百姓则是无不称快,而且张辽力谏董卓为百姓请命之事,不知从哪里传了出来,在那些游侠的宣传下,很快大多百姓都知道了一个张文远为民请命。
但无论如何,搬迁对于百姓而言都是一场痛苦和灾难,只分大小而已。无数的百姓因丢了家什,离开住了数百年的祖居,一路哭哭啼啼,牵衣顿足,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张辽权当没有听到。
随后就是行进中的问题了,张辽命士兵万数士兵,数千游侠和民壮沿途分布在道路两侧,一来是维护秩序,处理变故,二来就是帮助百姓搬运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长途跋涉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弱fu孺不良于行,速度太慢,纵然张辽早已给一众官吏下了死命令,但车马少是现实问题,老人和fu孺很多,车马根本不够用,他们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车马来。
幸好张辽对此早有计较,他在前三日已命人急速从河内、河东两郡购置车马,从大河运过来,总算缓解了不少。
第一百四十六章 恶人
除此之外,张辽又命人急忙赶制大批简易轿子,是以两根长木加一把简易胡椅制成,可以抬上老弱fu孺行进,极为便利。
西行途中,第一个休息点位于雒阳西郊三十多里外、毗邻函谷关的夕阳亭,夕阳亭一带的百姓早已在董卓迁都的第一天,张辽接任务之前,就被迁入函谷关了。
因而夕阳亭空闲了大量房屋,可以作为迁徙百姓休息的地方,张辽护送着第一批数万百姓,一路上拖家带口,车马行礼甚多,行走不快,中途又休息了片刻,至夕阳亭时,已经接近黄昏。
张辽当即命各有秩、啬夫、亭长和里魁,安排各自所管百姓住下,并升灶做饭。与此同时,这里的粥棚也开始放粥。这个粥棚是董卓所设,董卓提供粮食,张辽又从小平津调来了军中伙夫,在这里做了馒头、烧饼、烙饼等便宜携带的干粮,张辽军中的这些独特食物也第一次面向了世人。
凡是吃到的百姓,无不感到惊奇,只觉迥异于自己平常所吃之物,却美味异常,吃了气力倍长,体力恢复很快。
这些食物张辽也不免费提供,凡是需要这些食物的,以所耗三成粮食换取,有庖厨与主fu过来帮忙的,可以免除。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粮食,为后来人准备,而且有了庖厨和
刮财富,司隶至今仍未止息,是以这些世家接到命令后哪敢怠慢,沿途粥棚早已搭好。
张辽过去查看时,见到一切准备妥当,倒让他大是松了口气。要知道,自古以来,无论哪次大迁徙必然都会有很大伤亡,但只要这些粥棚水点布置好,那就不知能拯救多少人了。
与此同时,在这三日里,中军校尉董璜带着五千禁军,护送着天子刘协的车驾与一众大臣,已经西行近百里,入了函谷关,到了渑池。而驻守弘农一带的中郎将段煨早已做好沿途防御准备。
到了第四日,百姓开始起行,百万百姓不可能一次全部涌向关中,所以张辽制定了起行顺序,先西后东,依次西行。他又大略估摸了需要迁往关中的人数,百万人之中,有近十万边区山里百姓外不用迁徙,又有近十万不便长途跋涉的百姓迁往边县,除此之外,大约有八十多万需要迁至函谷关以西。
张辽又将这八十多万百姓分作十六批,基本每日一批,大约五万人,预计十六日迁完,与董卓给的半个月时限也差不多,他估摸着到了后面速度会加快许多,应该能在十五日迁完。而且这样拉开时日,后面的百姓就能准备的更充分一些,车辆都能临时制造不少。
不过百万百姓迁徙,纵然分成很多股,但规模也是浩浩dàngdàng,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由于张辽提前布置得当,大小官吏和一众将领在他的威慑下,不敢有丝毫怠慢,迁徙的准备还是比较妥当的,虽然也有一些问题,但这是在所难免的,张辽并没有过于苛求。
至于那些心怀不轨、惯于趁火打劫的乱军和无赖,在张辽命人将数千人头摆列到西行大道之侧后,无不噤若寒蝉,不敢妄动。
而那些受害的百姓则是无不称快,而且张辽力谏董卓为百姓请命之事,不知从哪里传了出来,在那些游侠的宣传下,很快大多百姓都知道了一个张文远为民请命。
但无论如何,搬迁对于百姓而言都是一场痛苦和灾难,只分大小而已。无数的百姓因丢了家什,离开住了数百年的祖居,一路哭哭啼啼,牵衣顿足,但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张辽权当没有听到。
随后就是行进中的问题了,张辽命士兵万数士兵,数千游侠和民壮沿途分布在道路两侧,一来是维护秩序,处理变故,二来就是帮助百姓搬运一些东西。
除此之外,长途跋涉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弱fu孺不良于行,速度太慢,纵然张辽早已给一众官吏下了死命令,但车马少是现实问题,老人和fu孺很多,车马根本不够用,他们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车马来。
幸好张辽对此早有计较,他在前三日已命人急速从河内、河东两郡购置车马,从大河运过来,总算缓解了不少。
第一百四十六章 恶人
除此之外,张辽又命人急忙赶制大批简易轿子,是以两根长木加一把简易胡椅制成,可以抬上老弱fu孺行进,极为便利。
西行途中,第一个休息点位于雒阳西郊三十多里外、毗邻函谷关的夕阳亭,夕阳亭一带的百姓早已在董卓迁都的第一天,张辽接任务之前,就被迁入函谷关了。
因而夕阳亭空闲了大量房屋,可以作为迁徙百姓休息的地方,张辽护送着第一批数万百姓,一路上拖家带口,车马行礼甚多,行走不快,中途又休息了片刻,至夕阳亭时,已经接近黄昏。
张辽当即命各有秩、啬夫、亭长和里魁,安排各自所管百姓住下,并升灶做饭。与此同时,这里的粥棚也开始放粥。这个粥棚是董卓所设,董卓提供粮食,张辽又从小平津调来了军中伙夫,在这里做了馒头、烧饼、烙饼等便宜携带的干粮,张辽军中的这些独特食物也第一次面向了世人。
凡是吃到的百姓,无不感到惊奇,只觉迥异于自己平常所吃之物,却美味异常,吃了气力倍长,体力恢复很快。
这些食物张辽也不免费提供,凡是需要这些食物的,以所耗三成粮食换取,有庖厨与主fu过来帮忙的,可以免除。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粮食,为后来人准备,而且有了庖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