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阿娘家坐了一个小时,宋援朝他们告辞先回去了,不过张家阿娘叮嘱宋援朝和林燕等晚上一定要来吃饭,今天张家阿娘亲自下厨给他们做好吃的,宋援朝和林燕笑着点头答应,让张家阿娘在家别出去了,外面天太热小心中暑。
    回到对面的23号,进了门林燕好奇地打量着宋援朝从小长大的地方。
    上了楼,拿钥匙打开房门,屋里早就打扫的干干净净,等空调开起了后,房间里的温度很快就下来,宋援朝让林燕和李晓芸先坐,他和李大琪招呼了一声,两人下楼去买点冷饮。
    “厂子里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下了楼,宋援朝递给李大琪一支烟,憋了好一会的他迫不及待地立马点起,深抽了口吐出烟雾一脸惬意。
    “新厂房那边上月已经投产了,这几天我老厂新厂两头来回跑,要不是刚买了辆车来回可不方便。厂子里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关键是我们品牌优势,现在外面不少服装厂也在做类似的产品,不过比起我们来还是有很大优势。”
    说着,李大琪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如今的校办工厂可不是当年的厂子了,随着从最初印刷高考复兴资料开始,校办工厂就走向了一条和前世完全不同的路。
    去年的时候,校办工厂由原来的劳保用品转型假领子生产,从而开始改变。等到春节前的牛仔服、牛仔裤、喇叭裤、衬衣这些新产品对原产品的彻底更替,校办工厂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仅仅半年时间,校办工厂依靠新产品就彻底脱离了之前的困局,从而焕发了新生。
    眼下,校办工厂已经分为两个厂区,老厂区自然就是最初的厂子所在,而新厂区是李大琪在五月劳动节后成立的。
    新厂区位于光启公园向南大约三公里处,也就是靠近龙华的区域。这个地方在后世属于市区,可在如今却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相比光启公园向东和向北方向,向南方向许多地方都是一片接着一片的农田,路口还能看见许多年前战争时期的碉堡等建筑。
    此外,那边还有个让人避之不及的场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铁板新村”,所以如今显得很是萧条。但李大琪依旧选择了此处,一来从距离来算这个地方离市区并不远,短短不到四五公里的距离就能抵达市区核心地带,同时继续向南或者向西就是国道,出入沪海也很便利。
    再加上那边的房租几乎是白给,水电等设施也很完善,李大琪考虑了几个地方后最终还是选择在此建立新厂。
    这时代还不能买卖地皮,建厂一般只有两个方式。
    第一个方式当然是上级部门调拨地皮建厂,这是许多国有企业的做法。可李大琪他们厂子只是半国有半集体的性质,再加上级部门是学校和教育局,都是吃财政饭的非工商业机关单位,哪里有什么地可以调拨的。
    李大琪新建厂子采取的是第二种模式,那就是租借。
    由厂子在那边区域借了一片地,建了个厂区,现在的厂区不需要后世那么先进,再说做服装的厂只要有一幢能风刮不进雨淋不着,通电有水的房子和仓库就行了,所以建起来也很方便。
    五一左右敲定了地方,建厂和购入设备几乎是同时进行。这一次李大琪直接在新厂区投入了三十多万元,除去部分是租金和建厂花费外,其余的都是设备购入。
    此外,趁此机会李大琪仔细考虑了上次宋援朝给他的建议,和马厂长商量了下,决定把厂子的性质进行了变更,从最初的半国企半集体性质完全变更为集体性质的工厂,这样一来就和原本上级部分进行剥离,防止未来在厂子的经营上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了,这样做也是有条件的,原本的校办工厂性质依旧不变,只不过重新在新厂子那边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由李大琪来担任这家新厂子的法人和厂长,至于原来的厂子保留印刷车间,把服装业务全部转移到新厂子那边,这就导致了两家厂子在实际上的性质不同,也保证了从目前来看的最大独立性。
    对于李大琪这个选择,宋援朝是知道的,虽然他心里觉得与其这样的话倒不如重开炉灶,直接选择自己之前对李大琪所建议的方式。可是宋援朝也明白李大琪这样做的目的,如果李大琪仅仅只是考虑自己的话那么根本就不必要这么干,按照之前的建议以个体名字在外面搞个厂子,然后把老厂子的订单拿过来转手不更好么?何必弄的这么繁琐和复杂?
    无论是宋援朝还是李大琪,从根本来说他们并不算是纯粹的商人,也可以说他们和真正的商人是有区别的。
    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做人做事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虽然兼济天下这个说法似乎太大了些,可对于身边的人,包括老厂子的感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马厂长把厂子托付给李大琪,更是希望李大琪能够带领厂子走上一条更好的路,给厂子里的那些职工谋取更多的利益,让大家的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为了这个目标,李大琪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么做,虽然从长远看李大琪个人的损失是极大的,可他却不后悔,只要厂子兴旺,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就着厂子的事两人聊了一会儿,并询问了下沪海的市场和其他情况,其中自然也包括张勇那边的情况。
    这大半年来,张勇靠着这些东西赚了不少钱,而且张勇的脑子灵活,手下扩张了不少人,相比在燕京的罗阳,张勇经商的手段和对财富的追求更甚。
    眼下,张勇在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基本把持了沪海大半服装行业的渠道,每日从他手中批发出去的服装和电子表、麦克镜什么的不计其数。
    用一句话来形容,张勇现在日进斗金丝毫不为过,在道上甚至还隐隐有着勇哥的大名远扬。
    “对了,前几天张勇还和我说等你回来一定要联系他,他想请你吃饭,好好谢谢你。”
    “吃饭?吃饭不急这一时,再说这几天我也没时间,燕子第一次来沪海,得先带燕子好好转转。另外,新厂子那边我也得去看看,瞧瞧你们弄的怎么样,还有周校长和师父那边都得去探望一下,等这些事办完再看有没有空吃这个饭吧。”宋援朝笑着说道,对于张勇他虽然欣赏,却实际上两人不是一个路子,所以宋援朝这顿饭有时间就吃,没时间不吃也没关系,最多尽量抽空和他见一面,喝个茶聊聊罢了。
    第211章 新厂
    宋援朝和林燕的关系早就确定,平日里两人除了最后一道防线外,其余能做的在私密场合偷偷摸摸做了,但无论是宋援朝还是林燕,对于保持最后的坚持依旧还在,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进入最后一步。
    在宋援朝的心里,林燕是自己最爱的人,他不想用草率的方式完成这一步,而林燕同样也是如此,这个时代的男女在思想上远没有后世的男孩女孩那么开放,对于这个问题双方都是很保守的,他们都希望在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天才做最后这一步。
    此外,还有对林道远提出要求的承诺,宋援朝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当然会坚持自己的底线,哪怕这一次林道远夫妻同意林燕跟着宋援朝来沪海,实际上也是默认了两人之间的一些事,但宋援朝依旧没有忘记自己和林道远说过的话。
    来之前宋援朝就做好安排了,自己的房间给林燕住,他去住三层阁。
    装了空调的房间和三层阁就算夏天也不热,而且在自己家睡起来也舒服。
    李大琪和李晓芸在宋援朝家呆了半天,傍晚时分他们就回去了,约好明天李晓芸来找林燕一起出去逛,至于李大琪可没有这么多时间,现在两个厂子每天忙的不行,他今天抽空过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晚饭是在张家阿娘家吃的,张家阿娘和舅妈做了一桌很丰盛的饭菜,并且考虑到林燕是北方人的原因,做菜时候特意少放糖,免得她吃不惯。
    林燕在饭桌上认识了张建国一家,张建国一家对林燕很是热情,这种热情不是简单而客气的热情,而是把林燕真正当成了自己家的一份子,这让林燕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吃了晚饭,和张家阿娘他们一起去弄堂外纳凉,坐在小板凳上吹着晚上的凉风聊了好一会儿,等过了九点后,宋援朝和林燕就先回23号楼上去了,进了房间宋援朝让林燕先等等,他去一楼烧水,宋援朝家有单独的卫生间,还有一个老式的铸铁大浴缸,虽然有些年头了,但大热天的却能洗澡,这在许多人家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
    楼下烧了两壶开水,宋援朝把开水提到卫生间里,然后拿着毛刷把浴缸好好清洗了下,弄完后去叫林燕。
    进了屋,正要和林燕说让她去洗澡,可一眼就看见林燕正坐在靠窗的桌前似乎在凝视什么,宋援朝走过去才发现林燕看的是他放在桌上的那张照片。
    轻轻把手放在林燕的肩膀上,宋援朝静静站在她的身后。
    “时间过的真快……”林燕的眼中微有晶莹,她回头对宋援朝道:“一晃就这么多年了,今天看见这张照片我突然就想起了在西北的那段日子……”
    “是呀,时间真快……”宋援朝同样感慨,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当年自己刚去时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而现在他们却已经是真正的成年人了。
    “援朝,我想回去看看。”突然,林燕如此说道。
    宋援朝点点头,其实他也有这样的想法,前世的时候在年近中年时宋援朝曾经回去看过,看过那片年少时候奋斗和生活了好几年的地方。可惜之间离的时间太长了,许多都已面目全非,他们留下的痕迹早就在岁月的冲刷下逝去,再也寻不到了。
    “明年吧,我们明年去看看,正好你明年也面临毕业,正式工作前我陪你回去一趟,要不然等工作了恐怕就没这么多时间。”
    “嗯,就不知道那边现在是什么样子,你说和我们走的时候会一样么?”林燕的思绪仿佛飘到了,飘到了那片黄土地,目光带着回忆和向往。
    宋援朝笑笑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现在的西北那边是什么情况,也许……还是一样的吧,不过再过十年就肯定不同了,因为到了那时候,改变的一切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两人没有说话,静静沉浸在这种思绪中,过了好一会儿宋援朝才突然想起自己是来叫林燕洗澡的,笑着把她从椅子上拽了起来,找出早为林燕准备好的新毛巾、香皂什么的,带她去了卫生间。
    洗完,林燕让宋援朝也去,宋援朝笑呵呵地给自己烧了壶水也洗了下,换了身干净衣服后整个人清爽多了,他回到屋里和林燕道晚安,然后自己回了三层阁。
    一夜好睡,第二天天蒙蒙亮宋援朝就起来了,他没打搅楼下的林燕让她好好多睡会,在一楼厨房找了个钢精锅子就提着出了门,在附近的国营饭店买了生煎和豆浆、小馄饨这些东西,等他回来时二楼的门已经开了,穿戴整齐的林燕也早起来了。
    “起来了?刷牙了没?来,吃早点,尝尝我们沪海的早点。”宋援朝笑呵呵地把买来的早点在桌上摆好,拿了两双筷子招呼着林燕。
    沪海的生煎包最正宗不过,有些类似北方的水煎包,但又有着不同,林燕一口咬下去眼睛顿时一亮,吃一口生煎包,再喝口甜甜的豆浆,对了,还有香气扑鼻的小馄饨,这别具沪海风格的早点让她吃的很香。
    刚吃差不多,李晓芸就迫不及待地跑来了,一进屋就闻到生煎包的味道,顿时大呼小叫有没有给她留点?宋援朝看了直摇头,伸手指了指钢精锅子,李晓芸揭开一看居然还剩了几个,当即眉开眼笑连筷子都不用直接伸手捻起往嘴里塞。
    今天说好出去玩的,既然来了沪海玩的地方自然不少,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商业街第一百货至外滩一段了,当然还有离那边不远的城隍庙。
    带着林燕和李晓芸,他们一行人先去了城隍庙,城隍庙如今是一个老商业点,真正的庙并没有开放,由于时代的原因城隍庙还是封闭的,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时才会彻底恢复。
    可就算这样,那边也有不少地方好逛,比如九曲桥和豫园,还有位于桥头的小笼包店和桥中段的老茶馆。
    中午饭大家吃的就是小笼包,现在的小笼包口味可比后世好许多,排队的人可不少,却依旧供不应求。
    下午时分,他们一行人沿着城隍庙外面的道路直接穿到了外滩,在外滩看了看号称“万国建筑”的各式老建筑群,感受了下当年十里洋场的繁华。
    可对于这些东西,林燕更感兴趣的却是位于防汛墙那边的风景,那道并不太长的防汛墙在沪海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情人墙”又或者叫“恋爱墙”。
    沪海许许多多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平日里都喜欢来这里,在这道防汛墙边上互诉衷肠,又或者相互依偎,轻声交谈。
    在这里,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根本不用担心戴红袖章的人前来驱赶,仿佛时代对爱情的限制因为这道防汛墙而突然消失了,所有人全默认了这片区域的特殊性,也让第一次见到这种场合的林燕对此大开眼界。
    兴奋中带着好奇的心情,林燕特意拉着宋援朝在防汛墙边上感受了下这种感觉,虽然空气中弥漫着黑色江水的臭味,但爱情的力量却能驱散这股味道,让人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气氛之中……
    一连两天,宋援朝都陪着林燕和李晓芸在沪海四处游玩,等到第三天的时候,林燕主动提出让李晓芸陪她就行了,因为她知道宋援朝在沪海还有许多重要事要办,没必要天天陪着,何况沪海治安很好,两个女孩一起出去没了宋援朝这个男人反而能去些女孩才去的地方。
    一开始宋援朝还打算再陪林燕两天的,可当林燕微红着脸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古今”这个名词的时候,宋援朝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要不要他陪呢,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晓芸这个丫头已经和林燕偷偷商量好去哪里了,那种地方的确不适合自己去,哪怕自己不进去在门口呆着也尴尬,既然这样宋援朝也就笑着同意了。
    新厂子离市区有点距离,那边公交车不是没有,但不太方便,而且从家骑车过去比较远,大夏天的骑车去到了那边恐怕早就一身臭汗了。
    所以这天李大琪早早地来接宋援朝他们,先把林燕和李晓芸带到她们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霞飞路附近,然后继续开着车往新厂那边驶去。
    过了光启公园大约一公里左右,路边明显就萧条了起来,等再过体育馆后,前面就能看见一片片的农田。
    铁板新村就在前面,开过后再继续往前然后右拐就是一号桥,过了一号桥远远能看见几个大煤气包,新厂的所在就在一号桥过桥附近,离煤气包不太远。
    这里后世是很繁华的区域,周边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还有不少工厂、单位所在。不过现在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的农田和寥寥无几的几幢低矮建筑,宋援朝知道这里要发展起来还是要等八十年代后期成立工业区后才陆续繁华,等九十年代后期这片工业区搬迁走后这才改成了商业区和居民区。
    “看见那片房子了么?我们的新厂子就是那边。”开这车,李大琪突然向左手一指,宋援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见农田和农田之间有片厂房,厂房的颜色是灰色的,建筑并不高,仅仅只有两层,但占地面积却不小。
    第212章 水洗池
    新厂子占地七亩左右,这个地方原本属于当地村委的公用地块,李大琪通过人介绍找到了村委,以一年2500元的租金租了下来,并且签了十五年的合同。
    水电这些是直接从村委拉过来的,其中当然也走了水务和电力系统的关系,花了点钱。毕竟工厂不是普通农村居住的房子,工业用电和用水使用率和电压都不同,需要重新走线布局,但在这个时代这些费用都不算高,整体算下来还是很划算的。
    厂房和仓库是新建的,整个建筑花了五万元左右,其余投入的钱基本都在装修、设备和其他方面。
    新厂房和设备等全部投入高达三十万,这笔钱在这时代是不折不扣的巨款,但对于目前的厂子来说三十万仅仅只是新厂正常经营不到一个月的收入,随着服装行业的火爆和那些产品的热销,厂子里效益出奇的好。
    车开到门口,厂门口挂着“沪海腾飞服装厂”的牌子,话说这个名字是马厂长起的,用腾飞二字寓意希望这家新厂同大鹏展翅一般腾高远飞。
    工厂现在是上班时间,外面的铁门关着,李大琪按了两下喇叭,一个五十来岁的门房大爷赶紧从门卫室出来开门。
    “李厂长侬来啦!”门房大爷脸膛黝黑,说着一口沪海当地郊区话。
    “来了来了,今天厂里没什么事吧?”李大琪把脑袋探出去问。
    “和平常一样,半小时前刚出了两批货,现在仓库那边才歇下来,其他人都在车间里忙呢。”大爷笑着说道。
    李大琪也就是例行一问,和大爷打了声招呼把车开了进去,然后停在了楼前。
    “这位大爷是村委会主任家的亲戚,租下这里后村委会那边和我打了招呼让我安置几个人,人我亲自看过,都是老实人,所以厂里帮忙安置了十个人,其他九个年轻人都在车间或者仓库,大爷年纪大了,但做事很认真,所以我安排让他看门。”边下车,李大琪边向宋援朝解释了一句,宋援朝听了点点头,这样的情况很是正常,在村委租地建厂顺手解决几个工作岗位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个人品德没有问题,用谁不一样用?
    新厂子的人员可比老厂子多多了,原本老厂子最初只不过只有三十五人,后来新产品上马后增加到了四十八人,而现在新厂子的职工数就达到了一百三十六人,几乎是之前老厂子的近三倍。
    新厂房分为三个车间,第一个是专门制作牛仔服、牛仔裤的车间,这个车间拥有男女工人四十二人,是整个厂区人数最多的车间。
    第二个车间是做喇叭裤和西裤车间,有工人三十八人,至于第三个车间是做衬衫和假领子的,这两种产品的制造方式接近,而且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用前者的边角料,虽然现在假领子的业务已经不再是厂子的支柱业务,但李大琪并没有放弃这块,话说蚊子再小也是肉,毕竟假领子的利润不低,销售也比较稳定。
    第三个车间人员为三十五人,三个车间合计人员为一百一十五人,剩余的二十一人中包括李大琪在内,分别是门卫、供销、劳资(行政加人事)、财务、仓库等岗位人员。
    新厂的老员工并不多,由于厂房离市区有些距离,再加上公交不便,所以当初老厂那边过来的人仅仅只有十来个,其余人员都是后面陆续招来的,除去村委那边要求安排的十个人外,剩余的人大多都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待业青年。
    老职工作为新厂的核心人员基本都放在了一些关键岗位,其中就包括之前提拔起来的小七。
    现在的小七已经不再是车间主任了,两年下来小七也历练出来了,被李大琪任命为生产副厂长,主要负责三个车间的日常生产工作。
    至于老厂子的两位老师傅,也就是王师傅和刘师傅,王师傅跟着来了新厂子,但刘师傅却留在了老厂子,用他的话来说自己腿脚不好新厂太远,骑车实在是骑不动,所以还是留在老厂子上下班方便。不过虽然人没来,但刘师傅亲手带出来的三个最好的徒弟过来了,而且如果有什么事需要他解决帮忙的,随时随地李大琪也可以开车把他接过来。
    下了车,宋援朝和李大琪向车间走去,一路上忙忙碌碌路过的职工热情地向李大琪问候,李大琪微笑着点点头,有时候也会停步询问几句工作上的情况,在一旁的宋援朝也不说话,这一切默默看在眼里,心里点头。

章节目录

重归黄金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夜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深并收藏重归黄金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