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作者:话凄凉
内,高义欢坐在御案后,李岩坐在一旁。
高义欢沉声道:“北方战乱多年,人口锐减,李先生想了诸多策略,迁徒贫瘠地区的百姓至平原,说服西南土民下山,可是依然无法满足需求,不少士卒的军田,依然无人耕种,很伤士气。朕这次亲征朝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子还小,长安就委托给先生了!”
高义欢现在有四个儿子,长子建兴,赵贵妃所生,二子建礼,皇后之子,三子建丰也是赵贵妃所生,四子建睿,则是高义欢乱搞,临幸了一个美貌的宫中女官,乃李妃所生。
现在长子已经八岁,早已出阁读书,二子和三子今岁也开始读书,四子则还小,刚生不久。
除此之外,高义欢在宫外还有一个私生子,他怕大臣骂,怕影响名声,没有弄进宫中。
李岩给高义欢行了一礼,郑重道:“陛下放心,臣会为陛下看好长安,不过臣有一事,想问陛下。”
高义欢抬手道:“先生有什么问题?”
李岩看了高义欢一眼,提醒道:“陛下攻击朝鲜,是想解决军田无人种植的问题,可是陛下准备怎么分配获得的人口,可知如今军田的情况?”
高义欢微微皱眉,坐直了身子,沉声道:“先生有什么话直说!”
李岩开口道:“陛下,北方缺少劳力,朝廷每次迁移土民,或者迁移人口,勋贵和高阶武官,自然会利用权势,先满足自己。”
高义欢点了点头,这点他清楚,勋贵支持文官集团中的北党,而北党则给他们方便,双方进行利益jiāo欢,才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高义欢示意道:“先生接着说!”
李岩沉声道:“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勋贵和将官利用权势、钱财和土地多,且集中的优势,抢夺普通士卒家的佃户,让普通军户的军田,缺少佃户耕种。而军户的军田没人耕种,不少人就会贱卖土地,这些土地则会被勋贵买去,形成大规模的兼并。兼并来的土地,还是需要人来耕种,普通士卒的军田没人耕种,士卒没有办法,只能慌掉或者低价出售,但是勋贵却有实力,将朝廷迁徒安置的百姓,以及土民变成佃户。”
高义欢听完心头一凛,一般而言土地兼并的初期,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当兼并到一定规模后,才会突然加速。
高义欢原本想的是,将田分给军队,然后这些田就不会动了,他却忘记了土地的流动和兼并。
高义欢沉默半响,并没有说什么,“先生说的这件事,朕知道了!”
李岩见此也不在多言,站起身来,瞟了高义欢桌案前堆积的公文一眼,行礼道:“陛下公务繁忙,臣告退了!”
高义欢挥了挥手,等李岩退出天阁后,拿起奏疏看了一会儿,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于是将奏疏一丢,靠在椅子上闭目沉思起来。
两日后,长安东郊,十余万魏军集结,高义欢登上高坛,发布讨清檄文,正是宣告大军东征朝鲜。
此战魏军出兵二十万,高义欢并未待多少老将,只带了李定国,同时点了一群中层将官领兵,并让武院生充当他的卫队,出征朝鲜。
很早以前,高义欢便注重军官的培养,于军中开设讲武堂,后来又设立国子监武院,培养了大批军官。
前不久,高义欢下旨,将武院更名为帝国军校,投入更多资源培养文武兼备的军官,不过他虽花了力气,但是大魏帝国军队的高层,却没有多少武院培养出来的军官,军校生目前还没有掌握军队。
第1073章 南党
长安东郊,十余万魏军进行誓师后,护着高义欢的车驾,向东进发。
长安城东十里外,长亭里,魏国众多重臣,站在亭外,目送东征大军走远。
李岩、陈名夏等大佬,看不见皇帝车驾后,纷纷离开长亭,反回城中,处理公务。
人群中大理寺右少卿吴应箕,拉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黄宗義,“太冲兄,我等回城吧!”
黄宗義微微颔首,见大群官员跟随陈名夏回城,脸上冷笑一声,对身后几人道:“走,去晓园,我有话说。”
黄宗義是
内,高义欢坐在御案后,李岩坐在一旁。
高义欢沉声道:“北方战乱多年,人口锐减,李先生想了诸多策略,迁徒贫瘠地区的百姓至平原,说服西南土民下山,可是依然无法满足需求,不少士卒的军田,依然无人耕种,很伤士气。朕这次亲征朝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皇子还小,长安就委托给先生了!”
高义欢现在有四个儿子,长子建兴,赵贵妃所生,二子建礼,皇后之子,三子建丰也是赵贵妃所生,四子建睿,则是高义欢乱搞,临幸了一个美貌的宫中女官,乃李妃所生。
现在长子已经八岁,早已出阁读书,二子和三子今岁也开始读书,四子则还小,刚生不久。
除此之外,高义欢在宫外还有一个私生子,他怕大臣骂,怕影响名声,没有弄进宫中。
李岩给高义欢行了一礼,郑重道:“陛下放心,臣会为陛下看好长安,不过臣有一事,想问陛下。”
高义欢抬手道:“先生有什么问题?”
李岩看了高义欢一眼,提醒道:“陛下攻击朝鲜,是想解决军田无人种植的问题,可是陛下准备怎么分配获得的人口,可知如今军田的情况?”
高义欢微微皱眉,坐直了身子,沉声道:“先生有什么话直说!”
李岩开口道:“陛下,北方缺少劳力,朝廷每次迁移土民,或者迁移人口,勋贵和高阶武官,自然会利用权势,先满足自己。”
高义欢点了点头,这点他清楚,勋贵支持文官集团中的北党,而北党则给他们方便,双方进行利益jiāo欢,才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高义欢示意道:“先生接着说!”
李岩沉声道:“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勋贵和将官利用权势、钱财和土地多,且集中的优势,抢夺普通士卒家的佃户,让普通军户的军田,缺少佃户耕种。而军户的军田没人耕种,不少人就会贱卖土地,这些土地则会被勋贵买去,形成大规模的兼并。兼并来的土地,还是需要人来耕种,普通士卒的军田没人耕种,士卒没有办法,只能慌掉或者低价出售,但是勋贵却有实力,将朝廷迁徒安置的百姓,以及土民变成佃户。”
高义欢听完心头一凛,一般而言土地兼并的初期,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当兼并到一定规模后,才会突然加速。
高义欢原本想的是,将田分给军队,然后这些田就不会动了,他却忘记了土地的流动和兼并。
高义欢沉默半响,并没有说什么,“先生说的这件事,朕知道了!”
李岩见此也不在多言,站起身来,瞟了高义欢桌案前堆积的公文一眼,行礼道:“陛下公务繁忙,臣告退了!”
高义欢挥了挥手,等李岩退出天阁后,拿起奏疏看了一会儿,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于是将奏疏一丢,靠在椅子上闭目沉思起来。
两日后,长安东郊,十余万魏军集结,高义欢登上高坛,发布讨清檄文,正是宣告大军东征朝鲜。
此战魏军出兵二十万,高义欢并未待多少老将,只带了李定国,同时点了一群中层将官领兵,并让武院生充当他的卫队,出征朝鲜。
很早以前,高义欢便注重军官的培养,于军中开设讲武堂,后来又设立国子监武院,培养了大批军官。
前不久,高义欢下旨,将武院更名为帝国军校,投入更多资源培养文武兼备的军官,不过他虽花了力气,但是大魏帝国军队的高层,却没有多少武院培养出来的军官,军校生目前还没有掌握军队。
第1073章 南党
长安东郊,十余万魏军进行誓师后,护着高义欢的车驾,向东进发。
长安城东十里外,长亭里,魏国众多重臣,站在亭外,目送东征大军走远。
李岩、陈名夏等大佬,看不见皇帝车驾后,纷纷离开长亭,反回城中,处理公务。
人群中大理寺右少卿吴应箕,拉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黄宗義,“太冲兄,我等回城吧!”
黄宗義微微颔首,见大群官员跟随陈名夏回城,脸上冷笑一声,对身后几人道:“走,去晓园,我有话说。”
黄宗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