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作者:话凄凉
前打仗,经费让兵部拿去,他们也就忍了,现在战事稍息,兵部不减少经费,还要加大投入,便让其他官员有意见了。
高义欢抬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下来,问道:“先生,兵部有些什么计划,需要增加投入。”
陈名夏道:“回禀大王。眼下兵部急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封赏有功的将士,抚恤阵亡的士卒。第二件是,补充各部损耗的兵源,还有消耗的器械。第三件是,兵部以为现在东线无忧,藩府可将势力扩张到青海,获取战马来源。第四件是,藩府要注意川蜀的局势,准备收取四川。”
高义欢眉头皱了起来,这几件事,确实都需要去办,他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将目光看向鲁义方。
“大王,现在南阳周围,还有几十余万汝宁过来的难民,户部的财力恐怕无法支持,这么多大事同时进行。”鲁义方出来行礼道。
高义欢摸了摸鄂下的短须,“这样吧,各部把今岁要办什么事,需费多少银钱,都算出来,然后把各自的预案jiāo到户部,孤再与各部堂官,进行协商,看看事情的疾缓,决定哪些事情要办,哪些事情先压一压,等财政宽裕些了再办。”
说着高义欢补充道:“孤王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以后每年开春,各部都可以对当年要做的事情,先做出一个提案。藩府则对提案进行一次这样的审核,各部官员必须尽量控制预算,以免方案不能通过,得不到户部的拨银。”
(感谢阿剑哥哥丶的999,竹斋散人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634章 迁都西安
大战结束,藩府事务繁杂,很多事情都要做,各个预案都急着上马。
不过这么多事情,等理出头绪再去做,那怕是要等几个月的时间,一些事情便耽搁了。
为此藩府众多官员商议后,决定先把近期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做了,比如定都西安,其他的事情则可以慢慢理顺。
蛇无头不行,一个政权也必须要确定自己的都城,许多事情才能开展。
现在确定了王京,高义欢才好举办进位大典,礼部才能筹备大婚,同时会试便可以在王京举行,藩府也能以王京为中心,把各种制度和官僚体系架设完,建立一个以王京为中心的行政体系,边防体系。
一般而言,定都是大事,不能随意决定,肯定要经过一番比对和挑选,有各种讲究和争论。
不过这件事情,由高义欢直接拍板,就没那么麻烦,也没有什么扯皮,直接就被定了下来。
高义欢没什么讲究,属下也多是草莽,不像文人那么磨叽,否则光研究下历史,看一下风水,研究地形,估计就得等个一年半载。
虽说王京的事,是高义欢一口就决定下来,但是西安相对于高义欢控制的其他区域,确实比较适合建都,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对。
在决定建都西安后,藩府这边就开始运作起来,南阳的藩府衙门,各级官员和家眷,便先行迁往西安。
西魏是一个新兴政权,官僚机构并不像那些大帝国那么臃肿,许多编制还没建起来,官员加上家眷也就一千多人,由克胜军护送着直接前往西安。
其实定都西安,阻力并非没有,毕竟西魏政权中,河南人太多,不过此时高义欢威信高,加上大家原本都是流民,南阳也不是老家,所以跨个省,也不算啥。
西魏国将王京定在西安,这就表示着权利中心将要西移,南阳城中的不少富户,还有商户,为了能够接近权力的中心,在得到消息后,也举家迁往关中。
除此之外,汝宁逃来二十多万百姓,也将被迁入关中,补充关中损耗的人口。
在藩府进行迁移时,高义欢却并没有立刻西进关中,而是在南阳继续监视清军的动向。
清军虽然撤退,但是实力还在。
虽说魏军占据汉中后,能通过汉中走郧阳,连接湖广,南阳已经不是唯一的通道,但是郧阳毕竟难走,不像南阳有武关道,还有一条丹江水道,可以将湖广,甚至江南的货物,直接运到关中龙驹寨。
前打仗,经费让兵部拿去,他们也就忍了,现在战事稍息,兵部不减少经费,还要加大投入,便让其他官员有意见了。
高义欢抬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下来,问道:“先生,兵部有些什么计划,需要增加投入。”
陈名夏道:“回禀大王。眼下兵部急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封赏有功的将士,抚恤阵亡的士卒。第二件是,补充各部损耗的兵源,还有消耗的器械。第三件是,兵部以为现在东线无忧,藩府可将势力扩张到青海,获取战马来源。第四件是,藩府要注意川蜀的局势,准备收取四川。”
高义欢眉头皱了起来,这几件事,确实都需要去办,他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将目光看向鲁义方。
“大王,现在南阳周围,还有几十余万汝宁过来的难民,户部的财力恐怕无法支持,这么多大事同时进行。”鲁义方出来行礼道。
高义欢摸了摸鄂下的短须,“这样吧,各部把今岁要办什么事,需费多少银钱,都算出来,然后把各自的预案jiāo到户部,孤再与各部堂官,进行协商,看看事情的疾缓,决定哪些事情要办,哪些事情先压一压,等财政宽裕些了再办。”
说着高义欢补充道:“孤王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以后每年开春,各部都可以对当年要做的事情,先做出一个提案。藩府则对提案进行一次这样的审核,各部官员必须尽量控制预算,以免方案不能通过,得不到户部的拨银。”
(感谢阿剑哥哥丶的999,竹斋散人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634章 迁都西安
大战结束,藩府事务繁杂,很多事情都要做,各个预案都急着上马。
不过这么多事情,等理出头绪再去做,那怕是要等几个月的时间,一些事情便耽搁了。
为此藩府众多官员商议后,决定先把近期必须要做的事情先做了,比如定都西安,其他的事情则可以慢慢理顺。
蛇无头不行,一个政权也必须要确定自己的都城,许多事情才能开展。
现在确定了王京,高义欢才好举办进位大典,礼部才能筹备大婚,同时会试便可以在王京举行,藩府也能以王京为中心,把各种制度和官僚体系架设完,建立一个以王京为中心的行政体系,边防体系。
一般而言,定都是大事,不能随意决定,肯定要经过一番比对和挑选,有各种讲究和争论。
不过这件事情,由高义欢直接拍板,就没那么麻烦,也没有什么扯皮,直接就被定了下来。
高义欢没什么讲究,属下也多是草莽,不像文人那么磨叽,否则光研究下历史,看一下风水,研究地形,估计就得等个一年半载。
虽说王京的事,是高义欢一口就决定下来,但是西安相对于高义欢控制的其他区域,确实比较适合建都,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对。
在决定建都西安后,藩府这边就开始运作起来,南阳的藩府衙门,各级官员和家眷,便先行迁往西安。
西魏是一个新兴政权,官僚机构并不像那些大帝国那么臃肿,许多编制还没建起来,官员加上家眷也就一千多人,由克胜军护送着直接前往西安。
其实定都西安,阻力并非没有,毕竟西魏政权中,河南人太多,不过此时高义欢威信高,加上大家原本都是流民,南阳也不是老家,所以跨个省,也不算啥。
西魏国将王京定在西安,这就表示着权利中心将要西移,南阳城中的不少富户,还有商户,为了能够接近权力的中心,在得到消息后,也举家迁往关中。
除此之外,汝宁逃来二十多万百姓,也将被迁入关中,补充关中损耗的人口。
在藩府进行迁移时,高义欢却并没有立刻西进关中,而是在南阳继续监视清军的动向。
清军虽然撤退,但是实力还在。
虽说魏军占据汉中后,能通过汉中走郧阳,连接湖广,南阳已经不是唯一的通道,但是郧阳毕竟难走,不像南阳有武关道,还有一条丹江水道,可以将湖广,甚至江南的货物,直接运到关中龙驹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