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喜相逢 作者:渔小乖乖
不过,安朝的伤兵、老兵福利并不是很好,虽然这已经比前朝好了很多。这里暂且不提。
其次,传递消息的途径是什么?
想要构建一个能贯通全国的消息传递网,这是需要把真金白银往里面填的。即便开瑞帝不差钱,叫他真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他也得肉疼。对此,柯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各地的驿站利用起来。
别以为快递物流是现代人的专属,其实古代也存在着物流现象。
用柯祺穿越前那个时空中的历史举例,唐玄宗时期,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家驿站,共两万多人从事驿传工作。安朝自然也有驿站。这种驿站是官方所设,主要为皇家、达官贵人们服务,能使得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集中向京城和中心城市流动。除此以外,物流业还要承担粮食的储存和转运工作,各地在此基础上设有仓储,能满足赈灾等需求。另外,在战争时期,驿站还承担后勤物资的转运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秋林文报》能在全国各地发行,也是因为报纸方已经选择和驿站合作了。各地的驿站每个月都能收到提前印出来的报纸,这报纸和朝廷的文书放在一起。报纸就在驿站进行售卖。
如果把这些驿站利用起来,那么民间监察机构的消息传递网就不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了。
不仅不花钱,柯祺还针对驿站提出了一些能够赚钱的改革方案。
现有的驿站是不赚钱的,国库每年要拨出一些银子用以维系驿站的运转。老百姓们几乎不用驿站寄东西。这一个是因为驿站确实不接地气。另一个则是因为此时的人安土重迁,靠土地吃饭的老百姓们几乎不出远门,一家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嫁娶也都在邻近几个村子内,他们没有那么多信要寄。并且此时的百姓习惯了自给自足,除了食盐等要买,需要买的东西很少,各地民用物资的运送不频繁。
民间的物流业主要是靠各类镖局和商行的私人物流撑着。
靠驿站赚钱?这就好比是有人想要卖鞋,结果他到了某地后却发现当地人从不穿鞋子,于是他难过得哭了起来。然而,柯祺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把所有不穿鞋的人忽悠来买鞋,他就赚大发了!
“皇上,我们可以在《秋林文报》上增设一个‘远购’版块。”柯祺想要在古代开淘宝。
现代淘宝业发达,商品能很快送到用户手里。古代肯定做不到这样,不如每个月统一送一次。
打个比方,二月的《秋林文报》远购版块中罗列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人们可以按此选择自己要的商品。他们先交付一定的押金,由专人将他们要买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到三月时,驿站把东西统一送过来,同时再把四月远购价位表送过来。这样一来,驿站肯定是能赚钱的。以一个镇子(包括底下的众多村子)为一个单位,驿站只需要把东西送到镇子上就好,然后专人再按照记录一一发放给民众。
老百姓们愿不愿意等上一个月?
只要他们习惯了这种购物模式,他们一定会愿意等的。因为,能省几个铜板是几个铜板。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因为交通很不发达,所以外来的商品反而就卖得越贵。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在柯祺穿越前,他的老家就在一片贫穷山区里,本地产的米油蔬菜卖得非常便宜,但衣服、电器等商品因为是外来的,却卖得非常贵。同样的衣服,在城市里的地摊上卖二十块钱,在他老家可能卖到六十。城市里买六七百的手机,在老家能卖一千。
这种现象会随着交通的便利和网购的盛行而渐渐消失。老百姓们也不傻,既然有便宜的,为何还要坚持买贵的?如果各类商品走驿站官方渠道,运输成本降低了,那么相应商品的价格也就降低了。
“这真的能赚钱?”开瑞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驿站一直就是个烧钱的玩意儿!
开瑞帝不是那种不懂民生的皇帝,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才觉得柯祺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
“皇上,臣可以保证能够赚钱,至于到底能不能让驿站收支平衡,这就不好说了。”柯祺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驿站本来就是必须要存在的机构,如果按照柯祺的想法能赚到一些钱,即便这点钱不足以维系驿站的日常运转,但皇上就能减少对驿站的拨款扶持了,这归根究底还是给国库省了钱的啊!
开瑞帝皱着眉头说:“但这……是不是就与民争利了?”
就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原本都习惯去附近的镇上赶集,因此镇上是存在一些商铺的。如果远购成为了一种流行,那么这些原本的商铺怎么办?他们是不是就要被远购挤兑得关门大吉了?
“皇上,他们可以选择和官方合作,成为承包商。”柯祺说。
开瑞帝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合作具体是怎么回事,但见柯祺言语轻松,就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
柯祺又说:“皇上,如果远购真能实现,那么老百姓们不仅能低价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能把自己吃自己用的土特产卖出来。比如说山珍野味,再比如说各类的果干、药材等,只要处理得当,就都可以被驿站收购。这其实是相当于给了老百姓们一个创收的机会。”这类东西在大城市里将卖得很好。
不过,安朝的伤兵、老兵福利并不是很好,虽然这已经比前朝好了很多。这里暂且不提。
其次,传递消息的途径是什么?
想要构建一个能贯通全国的消息传递网,这是需要把真金白银往里面填的。即便开瑞帝不差钱,叫他真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他也得肉疼。对此,柯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各地的驿站利用起来。
别以为快递物流是现代人的专属,其实古代也存在着物流现象。
用柯祺穿越前那个时空中的历史举例,唐玄宗时期,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家驿站,共两万多人从事驿传工作。安朝自然也有驿站。这种驿站是官方所设,主要为皇家、达官贵人们服务,能使得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集中向京城和中心城市流动。除此以外,物流业还要承担粮食的储存和转运工作,各地在此基础上设有仓储,能满足赈灾等需求。另外,在战争时期,驿站还承担后勤物资的转运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秋林文报》能在全国各地发行,也是因为报纸方已经选择和驿站合作了。各地的驿站每个月都能收到提前印出来的报纸,这报纸和朝廷的文书放在一起。报纸就在驿站进行售卖。
如果把这些驿站利用起来,那么民间监察机构的消息传递网就不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了。
不仅不花钱,柯祺还针对驿站提出了一些能够赚钱的改革方案。
现有的驿站是不赚钱的,国库每年要拨出一些银子用以维系驿站的运转。老百姓们几乎不用驿站寄东西。这一个是因为驿站确实不接地气。另一个则是因为此时的人安土重迁,靠土地吃饭的老百姓们几乎不出远门,一家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嫁娶也都在邻近几个村子内,他们没有那么多信要寄。并且此时的百姓习惯了自给自足,除了食盐等要买,需要买的东西很少,各地民用物资的运送不频繁。
民间的物流业主要是靠各类镖局和商行的私人物流撑着。
靠驿站赚钱?这就好比是有人想要卖鞋,结果他到了某地后却发现当地人从不穿鞋子,于是他难过得哭了起来。然而,柯祺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把所有不穿鞋的人忽悠来买鞋,他就赚大发了!
“皇上,我们可以在《秋林文报》上增设一个‘远购’版块。”柯祺想要在古代开淘宝。
现代淘宝业发达,商品能很快送到用户手里。古代肯定做不到这样,不如每个月统一送一次。
打个比方,二月的《秋林文报》远购版块中罗列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人们可以按此选择自己要的商品。他们先交付一定的押金,由专人将他们要买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到三月时,驿站把东西统一送过来,同时再把四月远购价位表送过来。这样一来,驿站肯定是能赚钱的。以一个镇子(包括底下的众多村子)为一个单位,驿站只需要把东西送到镇子上就好,然后专人再按照记录一一发放给民众。
老百姓们愿不愿意等上一个月?
只要他们习惯了这种购物模式,他们一定会愿意等的。因为,能省几个铜板是几个铜板。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概很难想象,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因为交通很不发达,所以外来的商品反而就卖得越贵。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在柯祺穿越前,他的老家就在一片贫穷山区里,本地产的米油蔬菜卖得非常便宜,但衣服、电器等商品因为是外来的,却卖得非常贵。同样的衣服,在城市里的地摊上卖二十块钱,在他老家可能卖到六十。城市里买六七百的手机,在老家能卖一千。
这种现象会随着交通的便利和网购的盛行而渐渐消失。老百姓们也不傻,既然有便宜的,为何还要坚持买贵的?如果各类商品走驿站官方渠道,运输成本降低了,那么相应商品的价格也就降低了。
“这真的能赚钱?”开瑞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驿站一直就是个烧钱的玩意儿!
开瑞帝不是那种不懂民生的皇帝,正因为他知道,所以他才觉得柯祺的想法真是异想天开。
“皇上,臣可以保证能够赚钱,至于到底能不能让驿站收支平衡,这就不好说了。”柯祺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驿站本来就是必须要存在的机构,如果按照柯祺的想法能赚到一些钱,即便这点钱不足以维系驿站的日常运转,但皇上就能减少对驿站的拨款扶持了,这归根究底还是给国库省了钱的啊!
开瑞帝皱着眉头说:“但这……是不是就与民争利了?”
就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们来说,他们原本都习惯去附近的镇上赶集,因此镇上是存在一些商铺的。如果远购成为了一种流行,那么这些原本的商铺怎么办?他们是不是就要被远购挤兑得关门大吉了?
“皇上,他们可以选择和官方合作,成为承包商。”柯祺说。
开瑞帝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合作具体是怎么回事,但见柯祺言语轻松,就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
柯祺又说:“皇上,如果远购真能实现,那么老百姓们不仅能低价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能把自己吃自己用的土特产卖出来。比如说山珍野味,再比如说各类的果干、药材等,只要处理得当,就都可以被驿站收购。这其实是相当于给了老百姓们一个创收的机会。”这类东西在大城市里将卖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