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 作者:高月

    大明官途第一百三十六章出使日本(一)

    京城。朱元璋依然平常一样的忙碌。但这几天他的心情有些沉重。时值一年的开端。元的政也就格外忙碌。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折从各部送来。但几十年来他都这样习惯了。政务繁重不是他真正的压力。使他心情沉重的原因还是儿子的身上。两天前。太子已正式赴陕西巡抚。但给太子治病的太医们却反对太子离京。太子的身体虽有所好转但病根未去。稍有疏忽就将前功尽弃。尽管太医苦劝。但计划早在去年便已排定。朱元璋就是想临时改变也不可能了。只能派最好的御医跟随。为此。朱元璋心中投入了一阴影。为之忧心忡忡。

    另外一件让朱元璋烦躁的事情却是次子朱自杀成。朱在半个月前被押解进京。被藩后一直软禁在京城的旧秦王府中。近两百名御林军对他进行严密看守。但昨晚朱却突然悬梁自尽。多亏被侍卫发现而及时救下。虽然朱未死。但朱元璋却着实紧张了一回。

    此刻在朱元璋的桌上放着一封朱的忏悔书。本来是他的“遗书”。在书中朱对自己的过去的糊涂表示忏悔。愿意以死来赎回他的罪孽。并恳求父皇宽恕自己的儿子。无疑。这封信打动了朱元璋。虎毒不食子。朱尚愿意一死来赎救儿子。他朱元璋为什么就不能宽恕自己的儿子?

    窗前。朱元注视窗外的几株桃树。桃树的花已经挂满枝头。洪武二十四年的春天即将来临了。这一的春天对他也尤为重要。他即将再次分封十个亲王到地就藩。一旦他们能独挡一面。也就完成了他家国天下的战略部署。个分封实权诸王的战略决策早在他建立大明之前便已考虑成熟。虽不止一臣劝他。并以汉初七国之乱和晋初八王乱为史鉴。

    但朱元却始终坚|自己的分封制他何尝不知道汉初七国之乱和晋初八王之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朱元璋却有着更深的考虑。唐之安史乱藩镇割据以至于唐朝的灭亡。正是掌握军权的地方诸侯野心膨胀所致。推而广之。至汉之灭亡晋之灭亡|之灭亡无不是地方分裂导致。究其原因正是异姓重臣掌握了军权。曹操司马昭杨坚安山朱温赵1胤。朝代更迭的周而复始。岂不比七国之乱八王之乱更加惨烈和教训深刻吗?宋为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演。便施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却导致了一朝文弱。最终被异族所灭。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和实让朱元璋深思了很多年。他最终的出一结论文靠外臣武靠家族。只要朱始终掌握军权。那就不怕外臣反了天去。就算朱家内部出现偶然的争权事件。但最后的皇位还是不会旁落。终归是朱家的天下。

    为了能让这个想他有生之年实现。这二十几年来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封诸王。从初期的秦晋燕等诸王到后来的吴楚湘赵卫等王。再到今的庆韩安宁诸王只要他的儿子能担起大梁。那蓝玉冯胜傅有德等老军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也知道分封制会产生皇之争。为此他制定了严密的规则。给亲王加种束缚。又使全国的大部分军队都置于朝廷的控制下。不至于形成外强中干的局面。认为只要考虑周全。制度严密。就不会出现诸王夺位的事情。

    这次秦王犯错就是最好的子早在他私自招募队之初。朱元璋便从锦衣卫手中的到了情报。他便安排了内应观察秦王的一举一动。以至于秦王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便被抓捕回京了。从这件事上朱元璋确认了自己所定制度的严密。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有念初便立刻会被朝廷洞察。如此。何患藩王造反?

    朱元璋叹了一气。其实也很想宽恕次子虽然野心勃勃。但他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将来也不可能有机会。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又何必置他于死地。

    但朱元也为难。刻正是他分封新王之时。宽恕次子无疑会不利于新王们自律。为这个问题朱元璋想了很久。他最终决定还是让太子来赦免秦王。让所有的儿子都能看到他们大哥的仁慈。

    “传朕的旨意。命众侍卫好好看护二王子殿下。若他再出现自戮举动。看护人皆斩!”

    朱元璋暂时将朱之事放在一旁。眼下还有几件较急的大事要他处理。五天前。燕王再次率冯胜傅有德等大将出征漠北。这次却不是出征蒙古人的主力。而是|清河套地区的北元零星部落。为东胜卫和大同卫的顺利建立奠定条件。同时山西的征兵迁移之事也到了**。因此钱粮调拨便成为重中之重。但户部右侍郎罗子齐被杀后。仅靠左侍郎暴昭一人支撑是有些忙不过了。任命新户部右侍郎已燃眉之急。

    在朱元璋面前有吏尚书詹徽推荐的一份备选名单。大多是各地的知府但这些人朱元都看不上。他然没有因为秦王之事处罚詹徽。但他对詹徽暗地里组建势力集团一事也相当不满。他打击李善长胡惟庸。不就是要整治日益骄横势大的淮西集团吗?这才过去十几年。朝中的新势力集团便又冒头。一个就是以詹徽为首的所谓“秦王党”。据说今年春节时。亲自上门给他拜年的官员多达三百余人。马车都曾堵塞了大

    ,徽可谓风头正劲而另一个是军方的蓝玉党羽。他在军十年。势力深厚。凤翔侯张龙平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侯朱寿等等军显耀基本上都曾是他的部下旧属。这两个人朱元璋还暂且忍着。尚不到和他们翻脸的时候。但詹维所推荐的官员他是不会再重用了。

    朱元璋提笔在一张|上写下“叶天明”三个字。这是太子给他推荐的户部侍郎人选。这个人他是知道的。为官清廉谨慎。家世清白。据说李维正就是他女婿。可以大用。

    朱元璋在叶天明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便下旨道:“速传大理寺少卿叶天明来见朕!”

    一名传旨官领命而去。朱元璋便将詹徽推荐的名单扔到一旁。

    没多久。一名太监进来禀报道:“大理寺少卿叶天明已到。等候陛下召见!”“召他进来。”

    朱元璋放下了笔。只见天明匆匆进来。跪下叩拜道:“臣叶天明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叶爱卿免礼平。”朱元温地笑了笑道:“听说叶爱卿的了一对生外孙女朕喜你了。”

    叶天明心中紧张之。他不知皇上忽然召见他有何事。他也听说皇上这两天心情不好。众人都胆颤心惊。唯恐被皇上的怒气波及不料。他却被召见了。在皇上心情不好时被召见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但皇上的语气很温。还问了童的两个孩子。叶天明紧张的心情略略了。他知道皇上其实是在问李维正的两个女儿。而不是问他的外孙女。他连忙躬身答道:“回陛下。两个孩子已双满月。非常活泼可爱。只等她们父亲稳定下来后便去山东全家团聚。”

    朱元璋点了点笑:“朕知道李维正已经出海去日本了朕也希望他早成任务归来。你的这个女婿很是敬业。上任仅三天便出海远航了。这一点朕很满意。”

    “这是他记住陛下的恩德。臣也会时时劝他为陛下效命。”

    “爱卿的忠心。朕也记下了。”

    说了两句家常话。元璋见气氛融洽。便话题一转道:“大明建国已经二十余年。虽国力不断增强但财力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朕。也使朕不能放手荡平北元残余。这个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朕的许多战略计划都无法部署。朕想一问叶爱卿。对大明的财政可有什么见解?”

    明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他是大理寺少卿。皇上不问子。却问他财政。这不就是和空缺的户部侍郎搭上关系了吗?难道太子荐自己为户部侍郎的承诺就要实现了吗?

    他知道这是自己仕途的转折点到来了皇上的问题他也曾深思过。叶天明略一沉吟便道:“以为改善大明的财政无四个字“开源节流”。”

    朱元璋精神一振。他连忙问道:“节流朕知道。朕也一直以身作则。厉行节约。朕想知道如何开源法。去年朕放宽了商籍。税收是略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是能竿见影之事。需放水养鱼。慢慢才有收获。朕还曾考虑过加盐税。但盐税对百姓的影响太大。不愿意采用。就不知叶爱卿也有什么见解?”

    叶天明不敢让皇上怀疑他早有谋户部侍郎之心。他便低调地说道:“臣其实也没有细想此事。只是臣在汉阳为知府时曾改善百姓的种植方式。颇有成效。”

    “怎么个改善法。快快说!”朱元璋也颇有兴致。他急切地问道。

    “回禀皇上。臣以粮食的关键是在亩产量。而亩产量却又被水源所限制。臣前年考察汉阳的农田时发现许多水源充足之地却种了桑麻。十分可惜。臣便选了百户人家做了一个试验。靠水源丰富的农田则全部种粮食。而旱田或水源少之地则改种需要水较少的棉花及桑麻。这样一来。棉花桑麻的产量没有减少。但粮食的产量却增长了两成。臣以为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推而广之。比如江淮江南等水量丰沛之地集中种粮。而河南河北等水量偏少之地则大量种棉花。山区之地则种桑麻。待收成后朝廷再用粮食换取非产粮区农民手中的布匹丝绸等物。这样不仅棉花桑麻等作不会减产。粮产粮也会大量加。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不等叶天明讲完。元璋便背着手在房内来回踱步了。他是农民出身。岂能不知道叶天明说的有道理。这确实是一个增产粮食的好办法。但他也知道。这件事在一乡一县是很容易办到。可要推广到全国又谈何简单?仅一个以换棉的过就十分繁琐。稍有不慎就会被贪官所趁。使百姓倾家荡产。件事决不能轻举妄动。不叶天明务实的作风却很不错。

    想到这。朱元璋便点点头道:“这件事朕要好好考虑。即使要做也会先找几个地方试行叶爱卿务实的作风让朕很满意。叶天明听旨!”

    “臣在!”叶天明慌忙跪了下来。

    “大理寺少卿叶天廉洁奉公。精干有为。特升为户部右侍郎。钦此!”

    叶天明激动的“砰砰!”磕头朱元璋一摆手止住了他。淡淡一笑道:“叶侍郎免礼。朕另外还有一句话要送给你朕之所以提升你。就是因为你为官诚实。不参与结党营私。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叶天明明白了朱元璋“不

    私”这句话的含意。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道:将谨记陛下的教诲!”

    叶天明退下去了。朱元璋则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语。刚才叶天明提到了粮食问题。使他想到了军粮北运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了。最迟五月初就要开始大规模海运食。而李维去日本却一点息也没有。也不知道他能否顺利换回本的银子。时延续日本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朱元眉头皱了起来。他心中总觉的有些不安。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智。不知道高丽那边能否配合大明的行动朱元璋的眼中充满了忧虑。最迟四月时。李维正就该有消息传来了。

    日本。

    洪武二十四年的日本已到了南北朝的末期。随着大将军足利义满完成对南朝的全面包围。南朝的长老院经正式投降了足利义满。并献出了象征天皇的三大神器的两件。八镜和琼曲玉。只有草剑还在南朝手中。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大势已去。但以良成亲王为首南朝强硬派却始终不肯放弃。就在去年菊池武为使臣向明朝求助之时良成亲王利用因南朝长老院投降使足利义满有些麻痹之机。在奈良以东的吉野山伏击北朝军队成功。足利义大败退都。使即将灭亡的南朝的到了喘息之机。

    良成亲王随即使用反计成功挑拨了北朝幕府和廷关系。北朝摄政关白一条经|唯恐利义满灭南朝后大权独揽。便联合京极一色=名赤松等四大家族一起向刚刚即位小松天皇弹劾足利义满有不臣之心。这时。足利家内部也因足利义满的大败而产生了分裂。足利义满的兄长关东将军足利满兼也加入了一条经嗣发起的声讨足利义满的浪潮中来。

    正是北朝内部纷争。使南朝良成亲王开始重振旗鼓。他最紧迫的之事就是给南朝寻找到根基。一改南朝有虚无地盘的颓势。南朝所在的奈良离京都太近。良成亲王便决定向四国和九州地区发展。但他在向九州发展时却遇到拦路虎。那是北九州的大内家族。大内家族原本是南朝重臣。但在足利义满的多次劝说下。终于投靠了北朝。甚至大内弘幸的长子大内弘世还娶了足利义满的女儿。

    良成亲王为打通前往九州的道。多次派使臣劝说大内重返南朝。但因大内弘世是足利义满女婿的缘故。劝说遭到了失败。

    但良成亲王始终不甘心。的到了一个消息。在几个月前大内家的内乱中似乎有菊池家族的女人参与。而这个女人就是被他曾经封为琉球守护的女倭寇头子菊池风雅。虽然只有一线希望但良成亲王还是派菊池武为使者。秘密前往大内家的长门国。

    长门国也就是天日本山口县西部。海峡对岸是北九州。目前长门国的守护是大内家的幼子胜也。在大内老家主个儿子中。长子大内义弘和幼子大内胜也是同胞弟。而次子大内英义和三子大内兼平却非正妻所生。其中大内兼平为人低调。在受封肥前国守护后。事事唯大哥马首是瞻。再加上肥前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顾而大哥义弘也能容忍他。个月前生了的大内家内乱中。老二英义被迫逃亡海外。长门国也就成为大内胜也的地盘。但有一件事情让大内家族怎么也想不到。真正控制长门国的人竟然是老四胜也面带来的一个女人。菊池风雅。

    菊池风雅不愧叫做千面月神。从广东铩羽而归后。立刻改头换面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她自称是菊池家族长女。长期生活在海外。愿扶助夫君创立事业。正她的温柔秀丽形象赢的了大内家族的认可。

    菊池风雅很快便显示出她的才能。她联络长子义弘。达成了两兄弟平分长门纪伊两国的议。又单身赴长门国。策反了大内英义手下的头号大将幸村志良。她转而色诱大内家德高望重的长辈大内长弘。使大内家族同意了长门国拥有英义留下的军队。

    可最后等大内家族发现了大内胜也病重的异常时。为时已晚。菊池风雅已将她的最后二十几名心腹安插进了军队。大内英义的一万军队被她牢牢攥在手中。

    事实上。菊池风雅已经完全控制了长门国。大内胜也一病不起。成为她手中的一个傀儡。

    就在这个时候。她到了一个消。她的老对手。明威海卫指挥使李维正率五十艘战船抵达了日本。

章节目录

大明官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大明官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