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过了一会儿就又来人了,一个妇人缓缓走过来。看她的穿着打扮是个贵妇人,头上也饰着金银,但是神态与动作却无疑没有太好的受过训练,有些畏缩,面容很像是个普通农妇,有着历经风霜的痕迹,许多道深深的皱纹。
她身后跟着一个青年,这青年倒是挺胸抬头、气宇轩昂,眉目与朱元璋有些相似,眉毛很浓,鼻子高挺,脸上带着一种略显高傲的笑意,这还是在帅府里,要是人在外面,估计就不止是略显了。
青年身后还跟着一个少女,约摸十七八岁,容貌一般,穿件荷茎绿的裙子,行为得体温婉。
马秀英迎上去,高兴道:“嫂子,你带文正、敏静来了。”
王氏也露出开心的笑容,亲热地和马秀英挨在一起:“弟妹啊,我们还是来的有些晚了,没帮上你什么忙。你看看你——一段日子不见,更漂亮了。”
马秀英还没来得及回话,门口就又进来两个人。
两个男人。
年长的那个留着一大把花白胡子,皮肤黝黑,是个大圆脸,有点胖,又有点壮,这壮好像是胖带来的,又好像是因为壮才显得胖,叫人分不清楚。
年轻的那个脸倒是长些,肤色偏白,不如前面的青年英俊,但也是精神焕发,行动矫健有力,看着生龙活虎,给人的感觉比第一个青年好接近许多。
“姐夫。”马秀英唤了一声。
年长者应了一声,脸上也带着喜色和她说话。
一前一后这就又来了五个人。
前面三位是王氏、朱文正和朱敏静。王氏是朱元璋的嫂子,也就是他长兄朱兴隆的老婆,朱文正和朱敏静是他们的孩子。至正四年的时候,淮北饥荒太严重,朱兴隆和朱元璋的爹娘都一起饿死了。朱元璋起兵的时候,王氏才带着朱文正投奔过来的。
后面这二位是李贞和李文忠,李贞是朱元璋的姐夫,朱佛女的老公。李文忠是他们的儿子,今年刚二十几岁。
朱元璋还小的时候,家里接不开锅,几乎都是靠李贞救济才撑过来的,所以他对这位姐夫的感官十分良好,能当亲哥来看。
这里来的没有什么将领和外人,都是老朱同志的家里人,这是他特意安排的,因为他想要全家团聚吃顿饭。
这一群人到齐了,叽叽喳喳的,吵吵嚷嚷又红红火火,十分热闹。食物的香气,蒸腾的热气,还有灯笼对联的红火气汇杂在一起,隔着老远就让人心生欢喜。
朱标看得最清楚,高倍望远镜的眼睛看清了各个小细节,人群上方的白色清气和新年改旧换新的正红色气运混杂在一起,都收入他的眼底。
有这样气色的地方,一定是能置办年货的富裕人家,人丁兴旺且年味十足。
朱元璋高兴得嘴角要咧到天上去,大步踏进门槛去,顺便把朱标和朱樉也扯了进去。
朱标还好说,已经长个子了,朱樉则完全是被提进去的,人都懵了,过来以后使劲扯领子,咳嗽了好一会儿。
朱元璋一进来,所有人的动静都下意识小了一圈,随后爆发出更大的声音来迎接他。
作者有话要说:
朱文正的妹妹是福成公主,没什么记载,所以这个朱敏静的名字是我自己瞎取的。
第17章 年(贰)
各色各样的人陆陆续续地向朱元璋行礼。
朱樉趁机跑到了李氏身边去,一副得救的样子,让李氏瞪了他一眼,暗道一句恨铁不成钢。
朱元璋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关注朱樉了,大步走过去和李贞来了个拥抱,搂着他的肩膀,道了一声:“姐夫。”
李贞也高兴,高兴看到朱元璋这么有出息,想到那个小时候吃不饱饭总挨饿的瘦小孩子,再看看今天满桌子的八珍玉食,就更为他而欣慰。
走到今天这一步简直像是一场奇迹。
几盘热腾腾的饺子被侍女放在桌子最后的空缺位置上。
朱元璋把朱标按在自己旁边的位置上,拿起筷子来,笑道:“都吃,都吃,饺子本该是晚上吃的,只是咱晚上还有事,就叫他们中午做了,你们都多吃点。这饺子里肉馅可是放足了!”
马秀英对着在座的所有妇人点点头。
他们两个人有了动作,大家这才吃起来。老朱同志自己就特别能吃,马秀英特地为他烙的烧饼,不一会就卷着各色肉食吃了五六张。朱文正和李文忠习武,吃的也多。朱标和朱樉,俗称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也吞没了不少食物。
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有灵气,人们在身体更加矫健的同时,吃的也多。幸好厨房那里还做着别的菜,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温好的酒倒出来,众人开始推杯换盏。朱樉找了朱标,拉着他跑到放瓜果花生的另一桌,给他塞了许多麦芽糖和江米糖,再一看,他手里已经攥着栗子和榛子了。
朱标也不反抗,任由他拉着自己过去,还多捡了几个糖块吃。反正他自己坐在那边也没有事,别人都把他当小孩,没什么话可说,消息呢,也只是自家爹在聊家常罢了,听不到什么特别的有帮助的事情,索性来陪朱樉也不错。
朱樉歪着头吃糖,糊了一手的糖丝,黏糊糊的还不肯放下。
栗子和榛子是朱标在替他剥。
墙上贴着年画,过小年的时候就贴上了,现在看着却比那时候更加喜庆。年画上有两个胳膊如同白藕节的胖娃娃,头上扎着冲天辫,穿着红肚兜,脚腕上是金环银铃,互相依靠着抱着两条红色大鱼,脸上带着快乐的笑容。
她身后跟着一个青年,这青年倒是挺胸抬头、气宇轩昂,眉目与朱元璋有些相似,眉毛很浓,鼻子高挺,脸上带着一种略显高傲的笑意,这还是在帅府里,要是人在外面,估计就不止是略显了。
青年身后还跟着一个少女,约摸十七八岁,容貌一般,穿件荷茎绿的裙子,行为得体温婉。
马秀英迎上去,高兴道:“嫂子,你带文正、敏静来了。”
王氏也露出开心的笑容,亲热地和马秀英挨在一起:“弟妹啊,我们还是来的有些晚了,没帮上你什么忙。你看看你——一段日子不见,更漂亮了。”
马秀英还没来得及回话,门口就又进来两个人。
两个男人。
年长的那个留着一大把花白胡子,皮肤黝黑,是个大圆脸,有点胖,又有点壮,这壮好像是胖带来的,又好像是因为壮才显得胖,叫人分不清楚。
年轻的那个脸倒是长些,肤色偏白,不如前面的青年英俊,但也是精神焕发,行动矫健有力,看着生龙活虎,给人的感觉比第一个青年好接近许多。
“姐夫。”马秀英唤了一声。
年长者应了一声,脸上也带着喜色和她说话。
一前一后这就又来了五个人。
前面三位是王氏、朱文正和朱敏静。王氏是朱元璋的嫂子,也就是他长兄朱兴隆的老婆,朱文正和朱敏静是他们的孩子。至正四年的时候,淮北饥荒太严重,朱兴隆和朱元璋的爹娘都一起饿死了。朱元璋起兵的时候,王氏才带着朱文正投奔过来的。
后面这二位是李贞和李文忠,李贞是朱元璋的姐夫,朱佛女的老公。李文忠是他们的儿子,今年刚二十几岁。
朱元璋还小的时候,家里接不开锅,几乎都是靠李贞救济才撑过来的,所以他对这位姐夫的感官十分良好,能当亲哥来看。
这里来的没有什么将领和外人,都是老朱同志的家里人,这是他特意安排的,因为他想要全家团聚吃顿饭。
这一群人到齐了,叽叽喳喳的,吵吵嚷嚷又红红火火,十分热闹。食物的香气,蒸腾的热气,还有灯笼对联的红火气汇杂在一起,隔着老远就让人心生欢喜。
朱标看得最清楚,高倍望远镜的眼睛看清了各个小细节,人群上方的白色清气和新年改旧换新的正红色气运混杂在一起,都收入他的眼底。
有这样气色的地方,一定是能置办年货的富裕人家,人丁兴旺且年味十足。
朱元璋高兴得嘴角要咧到天上去,大步踏进门槛去,顺便把朱标和朱樉也扯了进去。
朱标还好说,已经长个子了,朱樉则完全是被提进去的,人都懵了,过来以后使劲扯领子,咳嗽了好一会儿。
朱元璋一进来,所有人的动静都下意识小了一圈,随后爆发出更大的声音来迎接他。
作者有话要说:
朱文正的妹妹是福成公主,没什么记载,所以这个朱敏静的名字是我自己瞎取的。
第17章 年(贰)
各色各样的人陆陆续续地向朱元璋行礼。
朱樉趁机跑到了李氏身边去,一副得救的样子,让李氏瞪了他一眼,暗道一句恨铁不成钢。
朱元璋此时已经没有心思关注朱樉了,大步走过去和李贞来了个拥抱,搂着他的肩膀,道了一声:“姐夫。”
李贞也高兴,高兴看到朱元璋这么有出息,想到那个小时候吃不饱饭总挨饿的瘦小孩子,再看看今天满桌子的八珍玉食,就更为他而欣慰。
走到今天这一步简直像是一场奇迹。
几盘热腾腾的饺子被侍女放在桌子最后的空缺位置上。
朱元璋把朱标按在自己旁边的位置上,拿起筷子来,笑道:“都吃,都吃,饺子本该是晚上吃的,只是咱晚上还有事,就叫他们中午做了,你们都多吃点。这饺子里肉馅可是放足了!”
马秀英对着在座的所有妇人点点头。
他们两个人有了动作,大家这才吃起来。老朱同志自己就特别能吃,马秀英特地为他烙的烧饼,不一会就卷着各色肉食吃了五六张。朱文正和李文忠习武,吃的也多。朱标和朱樉,俗称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也吞没了不少食物。
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有灵气,人们在身体更加矫健的同时,吃的也多。幸好厨房那里还做着别的菜,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温好的酒倒出来,众人开始推杯换盏。朱樉找了朱标,拉着他跑到放瓜果花生的另一桌,给他塞了许多麦芽糖和江米糖,再一看,他手里已经攥着栗子和榛子了。
朱标也不反抗,任由他拉着自己过去,还多捡了几个糖块吃。反正他自己坐在那边也没有事,别人都把他当小孩,没什么话可说,消息呢,也只是自家爹在聊家常罢了,听不到什么特别的有帮助的事情,索性来陪朱樉也不错。
朱樉歪着头吃糖,糊了一手的糖丝,黏糊糊的还不肯放下。
栗子和榛子是朱标在替他剥。
墙上贴着年画,过小年的时候就贴上了,现在看着却比那时候更加喜庆。年画上有两个胳膊如同白藕节的胖娃娃,头上扎着冲天辫,穿着红肚兜,脚腕上是金环银铃,互相依靠着抱着两条红色大鱼,脸上带着快乐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