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 作者:贼眉鼠眼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时光荏苒而过,如水银般从手指缝中倾泄殆尽。十年寒暑,杨柳绿了又黄,周而复始。
已是正德十四年夏天了。这十年,大明这个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润物无声中悄然改变着。
天津府在秦堪的一力支撑下,这十年来得到了朝廷政令上的倾斜照顾,而天津东港造出的各种商船战舰,十年来不计其数,这些船只往来奔波于大明周边各藩国,秦堪聚集朱厚照和两京各勋贵的力量,各种势力为海运保驾护航,海运早在向日本驻兵那一年便开始盈利,当雪花花的银子一箱一箱抬进朱厚照的内库和京中各勋贵的库房,这股力量也越来越团结。
众人皆是极贵之人,从小耳闻目染,见识不可能太浅薄,于是各家都慷慨拿出银子,第二次海运扩张开始,这一次加入了更多的势力,天津东港也更加繁忙起来。
一年时间,东港再建两千料大海船四十艘,船舰尽皆下水,有的用作战船编入天津水师,有的用作商船,用以装载货物出海,不仅是日本,周边诸如朝鲜,琉球,暹罗,苏门答腊,爪哇等周边邻国,皆在商船贸易范围之内。
一块蛋糕只有那么大,皇帝和勋贵们抢去了,文官们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正德六年二月,京师文官在朝堂上终于发动了第二次针对秦堪和海运的朝争,这一次危机秦堪过得无惊亦无险。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出手。
朱厚照和两京勋贵已尝到了大规模海运的甜头,这比以往的单打独斗得来的利益高了不知多少倍,有人敢朝他们的利益伸手,朱厚照都忍不下去。
在朱厚照和京中勋贵联手倾力一击之下,朝争很快被平息,此役包括京师和地方官府在内,共计百余文官被缉拿下狱,二十余名文官押赴菜市口问斩,鲜血迸溅,人头落地之后。满朝文武终于意识到。海运已是大明皇家不可染指的禁忌,谁再敢反对,得到的必然是钢刀加颈。
皇帝动了真格,满口正义道德的大臣们顿时熄了火。他们爱名声。但更爱性命。
权贵们造船与各国贸易一事就这样被大臣们无奈默许了。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权贵们大赚特赚,朱厚照的内库一天比一天膨胀,朝会时的底气无形中也硬了许多。遇到廷议过不了的政事,朱厚照一拍胸脯“朕出钱”,表情和语气横得比暴发户更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十年来,外廷大臣们的气焰渐渐低迷许多。
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但凡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全线溃败即在眼前。
正德八年十月,天津水师在朝鲜海域拦截下了一支民间船队,扣下了十船货物和一个名叫盛宏的宁波商人。
这个案件引发了朝堂君臣又一次的大争论,在秦堪极力的说服之下,朱厚照终于明白了富己和富民的差别,明白了民富国强的道理,于是这个名叫盛宏的商人在诏狱蹲了半个月的苦牢后被无罪释放,朝廷不奖亦不罚。
不奖亦不罚无疑也代表着朝廷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令天下商贾欣喜若狂,时隔不过两月,一支支满载货物的商人舰队扬帆出海,而天津水师亦得到了京师宁国公的亲笔军令,不得有丝毫为难克扣商人的行为,于是,沿海皆商的局面终于在秦堪这些年苦心经营布局之下,悄然开花结果。
此时此刻,开海禁已成了无可逃避的话题,再不开海禁,《皇明祖训》里关于禁海这一条便成笑话了。
正德九年六月,久不问政事的宁国公秦堪在朝会时递上了一个奏疏,名为《时宜而势,请开海禁疏》,奏疏掀起了惊涛骇浪,朱厚照与秦堪及京中勋贵合力骤然发动,砍下四颗拼死反对的文官的人头,封锁大明海疆一百四十多年的禁海政策终于像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房,轻轻一推,摧枯拉朽般倾塌无存。
…………
很多矛盾都是在积累中愈见尖锐的,矛盾爆发之后便只有不死不休的选择。所谓历史,便是一部人命堆砌而成的血书,秦堪亦无法免俗,为了推动这个沉疴渐重的国家,为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愿,他不介意杀人,甚至不介意自己亲手举起屠刀,帮他们位列仙班,刀下不论忠奸,不留凡世给自己添堵才最重要。
不仅是开海禁,日本也并不太平。
神机营总兵孙英率五百神机营火器兵登陆日本之后,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各大势力的大名们蠢蠢欲动,位处群狼环伺的境地里,孙英不急不躁,一开始颇为安分守己的领兵驻守日本皇宫。
只可惜孙英实在不像好人,也不知被谁影响了,驻兵不到半年,他那颗不甘平静的心便开始骚动起来,于是屡屡进宫觐见后柏原天皇,二人高谈阔论之时,孙英意气风发,顺嘴不小心挑拨了几句是非,后柏原天皇递国书请明廷驻兵自然也不是请天朝上国来他家吃饭这么简单,二人各有野心,于是一拍即合。
正德五年,即日本文正七年,日本后柏原天皇忽然降下旨意,言称大和国即掌管京都军政的大名三好长庆不臣犯上,下旨征伐,旨意刚出宫,孙英领着神机营三百名弹药充足的将士直扑位于日本京都皇宫仅一街之隔的三好长庆府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三好家发起进攻,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大明犀利的火器,不到一个时辰便将三好家上下二百余口人全部屠戮一空,日本后柏原天皇终于彻底掌握了京都的军政大权,从此有了一方真正属于他的势力地盘,从此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
此举震惊日本,然而天皇本是名义上的日本皇帝,从明面来说,皇帝杀大臣并无不妥,大名们多方打听,听说了明廷火器的厉害之后愈发不敢轻举妄动。
趁此战之余威,后柏原天皇和孙英马不停蹄,将京都附近的大小大名势力清荡一空,日本京都百里方圆终成后柏原天皇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国内,后柏原天皇,大内氏,细川氏三方势力雄踞四岛九洲,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雄心万丈的后柏原天皇见称王称霸竟如此容易,不由愈发滋生了野心,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实权的日本天皇,自己值得拥有,于是一次又一次催促孙英继续征伐大名,意图借明廷之兵完成日本统一,却被孙英毫不留情拒绝,天皇嫉恨却只能隐忍不发。
第二年,久积的矛盾终于爆发,后柏原天皇竟暗里联络京都之外的大名对驻守在皇宫外的明廷神机营驻兵发起偷袭,却闯入了早有准备的孙英预先布下的包围陷阱,此战日本损失武士共计千余名,后柏原天皇这两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底再次被清荡一空。
当晚完成伏击后,孙英披甲领兵入宫,后柏原天皇吓得魂不附体,跪地痛哭请求上国天兵宽恕,孙英却并无责怪之意,只请天皇入寝宫歇息,顺手接管了皇宫内戍之权,这个权力终其日本后氏皇族五百年都未曾还回去,并且孙英还无比严肃认真的告诉后柏原天皇,请他一定不要辜负天朝上国的期望,早日完成日本统一,至于后柏原肚子里骂了多少句“八噶”,不可考。
当然,有了孙英这个暗藏祸心的人驻守,日本也平静不了,数百年亦未能完成国内统一,内乱频频不断,国内大名之间矛盾愈发尖锐,不可调和。
正德十四年,清明时节的暮雨倾洒在京师城外的官道上,官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穿着官袍的大臣,身穿大红蟒袍的宁国公秦堪亦在其中。
十年须臾而过,如今已三十出头的秦堪整个人更多了一份稳重内敛,形象亦发生了改变,除了颌下养出一寸来长的清须外,脸上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人情的沧桑和豁然。
周围大臣们的态度相比十年前亦改变不少,十年前的秦堪无论站在哪里,身边一丈方圆内很少有朝臣靠近,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时秦堪的身单势孤可见一斑。然而十年后的今日,秦堪身边却站着许多大臣,他们皆与秦堪坦然高声谈笑,言间或有谄媚者,或有清高者,对秦堪的态度却分外热情,那些不满秦堪为人的大臣们如今也不敢公然给他摆脸色看了,顶多趁他不注意,做贼似的飞快甩过一个冷笑,随即赶紧收起。
十年磨砺,锋芒终露,秦堪不可避免成为了一代权臣。
…………
大臣们在官道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天色擦黑之时,官道尽头飞驰而来数匹骏马,马上骑士戴盔披甲,威风凛凛,向朝臣大声通报御驾行止,朝臣皆肃。
又等了半个时辰,一支威武雄师出现在众人眼中,前行骑兵护卫走过后,一乘八马并辕的金色御辇缓缓行到众臣身前。
宁国公秦堪领头,带着满朝文武向御辇跪拜,众人齐曰:“臣等,恭迎陛下北征鞑靼,凯旋而归。”
ps:没完本,不过已是最后一卷了……
再p再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时光荏苒而过,如水银般从手指缝中倾泄殆尽。十年寒暑,杨柳绿了又黄,周而复始。
已是正德十四年夏天了。这十年,大明这个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润物无声中悄然改变着。
天津府在秦堪的一力支撑下,这十年来得到了朝廷政令上的倾斜照顾,而天津东港造出的各种商船战舰,十年来不计其数,这些船只往来奔波于大明周边各藩国,秦堪聚集朱厚照和两京各勋贵的力量,各种势力为海运保驾护航,海运早在向日本驻兵那一年便开始盈利,当雪花花的银子一箱一箱抬进朱厚照的内库和京中各勋贵的库房,这股力量也越来越团结。
众人皆是极贵之人,从小耳闻目染,见识不可能太浅薄,于是各家都慷慨拿出银子,第二次海运扩张开始,这一次加入了更多的势力,天津东港也更加繁忙起来。
一年时间,东港再建两千料大海船四十艘,船舰尽皆下水,有的用作战船编入天津水师,有的用作商船,用以装载货物出海,不仅是日本,周边诸如朝鲜,琉球,暹罗,苏门答腊,爪哇等周边邻国,皆在商船贸易范围之内。
一块蛋糕只有那么大,皇帝和勋贵们抢去了,文官们的日子自然更不好过。
正德六年二月,京师文官在朝堂上终于发动了第二次针对秦堪和海运的朝争,这一次危机秦堪过得无惊亦无险。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出手。
朱厚照和两京勋贵已尝到了大规模海运的甜头,这比以往的单打独斗得来的利益高了不知多少倍,有人敢朝他们的利益伸手,朱厚照都忍不下去。
在朱厚照和京中勋贵联手倾力一击之下,朝争很快被平息,此役包括京师和地方官府在内,共计百余文官被缉拿下狱,二十余名文官押赴菜市口问斩,鲜血迸溅,人头落地之后。满朝文武终于意识到。海运已是大明皇家不可染指的禁忌,谁再敢反对,得到的必然是钢刀加颈。
皇帝动了真格,满口正义道德的大臣们顿时熄了火。他们爱名声。但更爱性命。
权贵们造船与各国贸易一事就这样被大臣们无奈默许了。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权贵们大赚特赚,朱厚照的内库一天比一天膨胀,朝会时的底气无形中也硬了许多。遇到廷议过不了的政事,朱厚照一拍胸脯“朕出钱”,表情和语气横得比暴发户更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十年来,外廷大臣们的气焰渐渐低迷许多。
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但凡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全线溃败即在眼前。
正德八年十月,天津水师在朝鲜海域拦截下了一支民间船队,扣下了十船货物和一个名叫盛宏的宁波商人。
这个案件引发了朝堂君臣又一次的大争论,在秦堪极力的说服之下,朱厚照终于明白了富己和富民的差别,明白了民富国强的道理,于是这个名叫盛宏的商人在诏狱蹲了半个月的苦牢后被无罪释放,朝廷不奖亦不罚。
不奖亦不罚无疑也代表着朝廷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令天下商贾欣喜若狂,时隔不过两月,一支支满载货物的商人舰队扬帆出海,而天津水师亦得到了京师宁国公的亲笔军令,不得有丝毫为难克扣商人的行为,于是,沿海皆商的局面终于在秦堪这些年苦心经营布局之下,悄然开花结果。
此时此刻,开海禁已成了无可逃避的话题,再不开海禁,《皇明祖训》里关于禁海这一条便成笑话了。
正德九年六月,久不问政事的宁国公秦堪在朝会时递上了一个奏疏,名为《时宜而势,请开海禁疏》,奏疏掀起了惊涛骇浪,朱厚照与秦堪及京中勋贵合力骤然发动,砍下四颗拼死反对的文官的人头,封锁大明海疆一百四十多年的禁海政策终于像一幢摇摇欲坠的危房,轻轻一推,摧枯拉朽般倾塌无存。
…………
很多矛盾都是在积累中愈见尖锐的,矛盾爆发之后便只有不死不休的选择。所谓历史,便是一部人命堆砌而成的血书,秦堪亦无法免俗,为了推动这个沉疴渐重的国家,为了自己曾经立下的誓愿,他不介意杀人,甚至不介意自己亲手举起屠刀,帮他们位列仙班,刀下不论忠奸,不留凡世给自己添堵才最重要。
不仅是开海禁,日本也并不太平。
神机营总兵孙英率五百神机营火器兵登陆日本之后,日本举国上下惶惶不安,各大势力的大名们蠢蠢欲动,位处群狼环伺的境地里,孙英不急不躁,一开始颇为安分守己的领兵驻守日本皇宫。
只可惜孙英实在不像好人,也不知被谁影响了,驻兵不到半年,他那颗不甘平静的心便开始骚动起来,于是屡屡进宫觐见后柏原天皇,二人高谈阔论之时,孙英意气风发,顺嘴不小心挑拨了几句是非,后柏原天皇递国书请明廷驻兵自然也不是请天朝上国来他家吃饭这么简单,二人各有野心,于是一拍即合。
正德五年,即日本文正七年,日本后柏原天皇忽然降下旨意,言称大和国即掌管京都军政的大名三好长庆不臣犯上,下旨征伐,旨意刚出宫,孙英领着神机营三百名弹药充足的将士直扑位于日本京都皇宫仅一街之隔的三好长庆府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三好家发起进攻,有心算无心,再加上大明犀利的火器,不到一个时辰便将三好家上下二百余口人全部屠戮一空,日本后柏原天皇终于彻底掌握了京都的军政大权,从此有了一方真正属于他的势力地盘,从此不再是无权无势的傀儡皇帝。
此举震惊日本,然而天皇本是名义上的日本皇帝,从明面来说,皇帝杀大臣并无不妥,大名们多方打听,听说了明廷火器的厉害之后愈发不敢轻举妄动。
趁此战之余威,后柏原天皇和孙英马不停蹄,将京都附近的大小大名势力清荡一空,日本京都百里方圆终成后柏原天皇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国内,后柏原天皇,大内氏,细川氏三方势力雄踞四岛九洲,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雄心万丈的后柏原天皇见称王称霸竟如此容易,不由愈发滋生了野心,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实权的日本天皇,自己值得拥有,于是一次又一次催促孙英继续征伐大名,意图借明廷之兵完成日本统一,却被孙英毫不留情拒绝,天皇嫉恨却只能隐忍不发。
第二年,久积的矛盾终于爆发,后柏原天皇竟暗里联络京都之外的大名对驻守在皇宫外的明廷神机营驻兵发起偷袭,却闯入了早有准备的孙英预先布下的包围陷阱,此战日本损失武士共计千余名,后柏原天皇这两年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底再次被清荡一空。
当晚完成伏击后,孙英披甲领兵入宫,后柏原天皇吓得魂不附体,跪地痛哭请求上国天兵宽恕,孙英却并无责怪之意,只请天皇入寝宫歇息,顺手接管了皇宫内戍之权,这个权力终其日本后氏皇族五百年都未曾还回去,并且孙英还无比严肃认真的告诉后柏原天皇,请他一定不要辜负天朝上国的期望,早日完成日本统一,至于后柏原肚子里骂了多少句“八噶”,不可考。
当然,有了孙英这个暗藏祸心的人驻守,日本也平静不了,数百年亦未能完成国内统一,内乱频频不断,国内大名之间矛盾愈发尖锐,不可调和。
正德十四年,清明时节的暮雨倾洒在京师城外的官道上,官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穿着官袍的大臣,身穿大红蟒袍的宁国公秦堪亦在其中。
十年须臾而过,如今已三十出头的秦堪整个人更多了一份稳重内敛,形象亦发生了改变,除了颌下养出一寸来长的清须外,脸上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人情的沧桑和豁然。
周围大臣们的态度相比十年前亦改变不少,十年前的秦堪无论站在哪里,身边一丈方圆内很少有朝臣靠近,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时秦堪的身单势孤可见一斑。然而十年后的今日,秦堪身边却站着许多大臣,他们皆与秦堪坦然高声谈笑,言间或有谄媚者,或有清高者,对秦堪的态度却分外热情,那些不满秦堪为人的大臣们如今也不敢公然给他摆脸色看了,顶多趁他不注意,做贼似的飞快甩过一个冷笑,随即赶紧收起。
十年磨砺,锋芒终露,秦堪不可避免成为了一代权臣。
…………
大臣们在官道外等了一个多时辰,天色擦黑之时,官道尽头飞驰而来数匹骏马,马上骑士戴盔披甲,威风凛凛,向朝臣大声通报御驾行止,朝臣皆肃。
又等了半个时辰,一支威武雄师出现在众人眼中,前行骑兵护卫走过后,一乘八马并辕的金色御辇缓缓行到众臣身前。
宁国公秦堪领头,带着满朝文武向御辇跪拜,众人齐曰:“臣等,恭迎陛下北征鞑靼,凯旋而归。”
ps:没完本,不过已是最后一卷了……
再p再s:还有一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