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 作者:贼眉鼠眼
仍如平日上朝一般,大臣们排好朝班,踱着四平八稳的方步,不急不徐地朝慈宁宫走去。
秦堪穿着御赐蟒袍低调地走在勋贵中间,沉默地跟着队伍缓缓而行,也不敢跟身旁的国公和侯爷们谈笑,负责朝纪的值日监察御史正虎视眈眈盯着队伍呢,谁若不顾朝仪在队伍里谈笑私语,定会被御史记下名字,来日的朝会上少不了一番参劾。
从午门到慈宁宫要经过太庙,太社稷,内库,奉天殿,华盖殿,乾清宫等等殿宇,一路沿途皆有禁宫武士和穿着大红飞鱼服的锦衣卫值守,太皇太后大喜的日子里,宫中又进来了这么多的外臣,安全保卫工作自是重中之重。
经过太社稷那座偌大的圆顶大殿,殿外的广场上一片嘈杂,道录司遣来的千余名僧道聚集在广场上,摆开各自的法器和道场,喃喃念诵着为老太后祈福延寿的经文,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则搭了十几个小台子,台上却是京师有名的十几个杂耍班子,戏子们在台上唱作念打,卖力表演着自己最拿手的绝活,佛音梵唱与靡靡之音此起彼伏,宫中一派热闹非凡。
众臣一路缓行到慈宁宫,慈宁宫内外铺满了地毯,王太皇太后穿着大红喜庆的朝服,花白的头顶上凤冠微微颤动,张太后和夏皇后左右两侧作陪,朱厚照也穿着吉服龙袍陪在一边,太后一脸喜意,而年轻的夏皇后却紧紧绷着小脸,时刻注意着自己皇后的仪容,偶尔老太后侧过头来跟她说几句话,夏皇后才露出一丝矜持的微笑。
两位太后都是过来人,见夏皇后刻意保持着皇后的仪容,连如此喜庆的日子也绷着一张小脸如同出席丧事似的,两位太后心中未免有些不喜,倒也未出言责怪,于是将皇后冷落到一边,两位太后笑意吟吟地说起了话,朱厚照嘴里嚼着零嘴儿,偶尔也笑嘻嘻地插两句不着调儿的嘴,惹来两位太后一阵嗔怪又宠溺的目光。
……………………礼部官员立于殿中,大声唱喝着勋贵及文武百官进殿贺寿,早已等候在外的勋贵和大臣们以以英国公张懋为首,依品阶顺序入殿。
这次太皇太后的寿辰看似隆重,实则宫中削减了不少费用,朱厚照到底不算昏庸得太彻底,他只是一个爱玩爱闹的少年郎,但作为国君,对子民的爱护之心还是有的。
大寿之前的两个月,户部尚书已当廷禀奏,言称太皇太后寿辰,内阁与户部廷议之后,将拨银一百万两作为寿辰所耗之需,朱厚照当时欣然同意。数日前由于乞丐冻毙一事,朱厚照回宫跟两位太后一提,两位太后是吃斋修道之人,闻言顿时痛惜不已,于是告诉朱厚照,寿辰之典不必铺张,从典礼中省下五十万两银子,拨于京师及天下各州府县,专用于赈济流民乞丐衣食,以彰皇家仁善之心。
朱家皇族做到这一步,说实话,已很不易了,然而大臣们却似乎仍不满意。
秦堪站在殿外朝班中,等待礼部官员唱名进殿贺寿,目光不经意地朝身后一扫,却见勋贵班后面的文武大臣们彼此之间飞快交换了一个眼色。
秦堪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妙,今日贺寿老太后恐怕要出事!
思忖间,却听礼部官员大声唱名,宣在京侯爵入殿朝贺。秦堪不及多想,领着侯爵班子进殿,众侯爵进殿后自然一番如潮拜贺,秦堪恭敬道了万寿无疆之后自觉站到一旁,殿上的朱厚照仍旧一脸笑嘻嘻的样子,秦堪很想给他打个眼色要他防范,可惜二人相隔太远,这个眼色扔过去大抵等于抛媚眼给瞎子,实有明珠暗投之憾。
勋贵班依次贺过寿后,接下来便是京中四品以上百官了。
内阁三位大学士领头,礼部吏部尚书随后,众臣分批次进殿磕头朝拜。
前面都还好,直到神情异常的通政司左通政黄禄进殿后,秦堪的心终于悬了起来。
只见黄禄首先朝太后跪拜,贺过寿之后,黄禄却不起身,反而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高举过头顶,大声道:“老太后大寿,臣本不该做那焚琴煮鹤之恶事,然而圣人尝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天下可怜的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计,臣不得不冒死于老太后寿堂上直言禀奏!”
满堂寂静。
两位太后呆住了,朱厚照也呆住了,而殿内的文官们似乎早有准备,面无表情地站在朝班中不言不语。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厚照脸色渐渐涨红了,眼中杀机大盛。
亲情是朱厚照的底线,黄禄今日显然触到他的底线了。
“黄禄,你好大胆!”朱厚照腾地站起身,眼中寒光如冰。
黄禄对皇帝的怒气似乎浑然无觉,犹自垂首道:“正德元年腊月,京师大雪,冻毙三十余乞丐,三日后,各地监察御史呈报上来的数字更让人触目惊心,其中保定府城冻毙流民四十余,蓟州府城冻毙六十余,真定府城冻毙三十余……”
朱厚照怒极大喝:“住口!殿前武士何在?将黄禄剥去官衣,摘去纱帽,午门杖……”
“陛下!”秦堪急忙出班截住了朱厚照的旨意,朱厚照看着秦堪清澈的目光,狂怒之心终于稍许平静,“杖毙”二字终于没有说出口。
今日老太后大寿,杀人不吉,这道旨意若真说出口,一顶暴君的帽子算是戴定了,以后大臣们对朱厚照的掣肘之处恐怕会更多,朱厚照这一生将举步难行。
朱厚照不蠢,很快明白秦堪忽然出班打断他的用意,于是感激地看了秦堪一眼。
看着满殿面无表情的大臣,穿着吉服龙袍的朱厚照心中怆然,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沉默中,朱厚照泪流满面。
“朕……已下过罪己诏书,也削减了老太后寿辰典礼的银子用于赈济流民,你们,你们还要朕怎样?满殿食君之禄者,几人能为朕分忧?几人能不逼朕?”
(未完待续)
仍如平日上朝一般,大臣们排好朝班,踱着四平八稳的方步,不急不徐地朝慈宁宫走去。
秦堪穿着御赐蟒袍低调地走在勋贵中间,沉默地跟着队伍缓缓而行,也不敢跟身旁的国公和侯爷们谈笑,负责朝纪的值日监察御史正虎视眈眈盯着队伍呢,谁若不顾朝仪在队伍里谈笑私语,定会被御史记下名字,来日的朝会上少不了一番参劾。
从午门到慈宁宫要经过太庙,太社稷,内库,奉天殿,华盖殿,乾清宫等等殿宇,一路沿途皆有禁宫武士和穿着大红飞鱼服的锦衣卫值守,太皇太后大喜的日子里,宫中又进来了这么多的外臣,安全保卫工作自是重中之重。
经过太社稷那座偌大的圆顶大殿,殿外的广场上一片嘈杂,道录司遣来的千余名僧道聚集在广场上,摆开各自的法器和道场,喃喃念诵着为老太后祈福延寿的经文,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则搭了十几个小台子,台上却是京师有名的十几个杂耍班子,戏子们在台上唱作念打,卖力表演着自己最拿手的绝活,佛音梵唱与靡靡之音此起彼伏,宫中一派热闹非凡。
众臣一路缓行到慈宁宫,慈宁宫内外铺满了地毯,王太皇太后穿着大红喜庆的朝服,花白的头顶上凤冠微微颤动,张太后和夏皇后左右两侧作陪,朱厚照也穿着吉服龙袍陪在一边,太后一脸喜意,而年轻的夏皇后却紧紧绷着小脸,时刻注意着自己皇后的仪容,偶尔老太后侧过头来跟她说几句话,夏皇后才露出一丝矜持的微笑。
两位太后都是过来人,见夏皇后刻意保持着皇后的仪容,连如此喜庆的日子也绷着一张小脸如同出席丧事似的,两位太后心中未免有些不喜,倒也未出言责怪,于是将皇后冷落到一边,两位太后笑意吟吟地说起了话,朱厚照嘴里嚼着零嘴儿,偶尔也笑嘻嘻地插两句不着调儿的嘴,惹来两位太后一阵嗔怪又宠溺的目光。
……………………礼部官员立于殿中,大声唱喝着勋贵及文武百官进殿贺寿,早已等候在外的勋贵和大臣们以以英国公张懋为首,依品阶顺序入殿。
这次太皇太后的寿辰看似隆重,实则宫中削减了不少费用,朱厚照到底不算昏庸得太彻底,他只是一个爱玩爱闹的少年郎,但作为国君,对子民的爱护之心还是有的。
大寿之前的两个月,户部尚书已当廷禀奏,言称太皇太后寿辰,内阁与户部廷议之后,将拨银一百万两作为寿辰所耗之需,朱厚照当时欣然同意。数日前由于乞丐冻毙一事,朱厚照回宫跟两位太后一提,两位太后是吃斋修道之人,闻言顿时痛惜不已,于是告诉朱厚照,寿辰之典不必铺张,从典礼中省下五十万两银子,拨于京师及天下各州府县,专用于赈济流民乞丐衣食,以彰皇家仁善之心。
朱家皇族做到这一步,说实话,已很不易了,然而大臣们却似乎仍不满意。
秦堪站在殿外朝班中,等待礼部官员唱名进殿贺寿,目光不经意地朝身后一扫,却见勋贵班后面的文武大臣们彼此之间飞快交换了一个眼色。
秦堪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妙,今日贺寿老太后恐怕要出事!
思忖间,却听礼部官员大声唱名,宣在京侯爵入殿朝贺。秦堪不及多想,领着侯爵班子进殿,众侯爵进殿后自然一番如潮拜贺,秦堪恭敬道了万寿无疆之后自觉站到一旁,殿上的朱厚照仍旧一脸笑嘻嘻的样子,秦堪很想给他打个眼色要他防范,可惜二人相隔太远,这个眼色扔过去大抵等于抛媚眼给瞎子,实有明珠暗投之憾。
勋贵班依次贺过寿后,接下来便是京中四品以上百官了。
内阁三位大学士领头,礼部吏部尚书随后,众臣分批次进殿磕头朝拜。
前面都还好,直到神情异常的通政司左通政黄禄进殿后,秦堪的心终于悬了起来。
只见黄禄首先朝太后跪拜,贺过寿之后,黄禄却不起身,反而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疏,高举过头顶,大声道:“老太后大寿,臣本不该做那焚琴煮鹤之恶事,然而圣人尝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天下可怜的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计,臣不得不冒死于老太后寿堂上直言禀奏!”
满堂寂静。
两位太后呆住了,朱厚照也呆住了,而殿内的文官们似乎早有准备,面无表情地站在朝班中不言不语。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厚照脸色渐渐涨红了,眼中杀机大盛。
亲情是朱厚照的底线,黄禄今日显然触到他的底线了。
“黄禄,你好大胆!”朱厚照腾地站起身,眼中寒光如冰。
黄禄对皇帝的怒气似乎浑然无觉,犹自垂首道:“正德元年腊月,京师大雪,冻毙三十余乞丐,三日后,各地监察御史呈报上来的数字更让人触目惊心,其中保定府城冻毙流民四十余,蓟州府城冻毙六十余,真定府城冻毙三十余……”
朱厚照怒极大喝:“住口!殿前武士何在?将黄禄剥去官衣,摘去纱帽,午门杖……”
“陛下!”秦堪急忙出班截住了朱厚照的旨意,朱厚照看着秦堪清澈的目光,狂怒之心终于稍许平静,“杖毙”二字终于没有说出口。
今日老太后大寿,杀人不吉,这道旨意若真说出口,一顶暴君的帽子算是戴定了,以后大臣们对朱厚照的掣肘之处恐怕会更多,朱厚照这一生将举步难行。
朱厚照不蠢,很快明白秦堪忽然出班打断他的用意,于是感激地看了秦堪一眼。
看着满殿面无表情的大臣,穿着吉服龙袍的朱厚照心中怆然,一股深深的无力感袭上心头,沉默中,朱厚照泪流满面。
“朕……已下过罪己诏书,也削减了老太后寿辰典礼的银子用于赈济流民,你们,你们还要朕怎样?满殿食君之禄者,几人能为朕分忧?几人能不逼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