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钱并不是明远自己的——全都是客户资金。
    金银钞引铺平时不会刻意吸储,但是很多客户为了结算方便,上一笔货款收到之后,为了方便下一次购买货物的款项,这货款就放在金银钞引铺里不取出来。
    明远对钱掌柜等人的要求是:客户资金专门设账记录,并且定期与客户的账房进行对账。
    同时,客户送到金银钞引铺里的现钱,也会统一集中到广州总店里来。
    在这里,钱掌柜着人挖了一个地窖,用不透水的水泥将墙壁砌得严严实实。地窖里则放着明远以前用过的那种铜制保险柜,柜门上的锁也一如既往地复杂,需要两人同时用钥匙才能打开。
    此外,广州总店还雇佣了几名“保安”,以保护店内财产的安全,以及钱钞在向几个办事处运输路上的安全。
    明远顺便给自己的金银钞引铺上了一份“财产安全险”。这消息传出去了之后,竟引得城中的海商与富户们纷纷来问,他们也想为自己在广州的家宅上一份“安全险”——明郎君说的这种新险种,正式向市面上推出了吗?
    于是,明远离开广州的时候,竟有不少海商前来相送——
    有人请求明远:“明郎君,自鸣钟、怀表……下次带货再多带一点吧!”
    如今这等用于计时报时的设备已在广南二路传开,哪家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想要为自家添置一台。怀表更加不用说了,只是因为刚刚制出没多久,产量还不大,价格也奇贵,寻常人轻易买不起罢了。
    明远冲来人一笑:“你如能物色几名优秀的铜匠,或许我们可以合作。”
    来人一听,顿时喜得晕头转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亲耳听到的。
    除了请托货物的,也有不少人是来询问保险和金银钞引事务的。
    明远来不及一一回应,只能将他们都一一交付给史尚。
    “各位,我这位姓史的兄弟,会全权负责在广州的事务,他至少要在这里待到今年秋天。”
    所有来相送的商人们闻言,立即抛下明远,转向鬓边簪了水仙花的史尚。找史尚说话的人立即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史尚想要向明远好生道别的机会都没有。
    明远至此才能稍舒一口气,转头来看他的两个“跟班”——
    萧扬站在船舷边,依旧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而种师中则捧着一碟据说能预防晕船的蜜渍乌梅,正吃得津津有味。
    明远一行人在正月中旬乘坐海船返回杭州,沿途在泉州与福州停留。明远将他在广州做过的事又都照样做了一遍,又结交了不少海商同行。
    这么一耽搁,他们的船在二月下旬才将将抵达杭州。
    船老大来告诉明远,杭州还有两日航程的时候,明远正与萧扬和种师中一起在甲板上聊天。
    天气正好,甲板上海风并不算猛烈。唯一遗憾的是,海面上的景致比较无聊——无论是萧扬还是种师中,一个月来都面对这样枯燥单调的茫茫水面,难免有些发闷,需要靠与明远闲聊来缓解。
    船老大话音一落,明远忽见萧扬双眼发直,种师中也紧紧盯着海面。
    “海上有船——”
    几乎同时,一名水手也大声喊起。
    “不……不会是海寇吧!”
    那名船长声音发颤,听起来他不像是个胆子很大的。
    明远心想:海寇?
    自从蔡京建了水军,并且用上了火器,杭州到明州一带沿海,海寇们就都被大宋水军揍怕了。别说劫掠了,那些自倭国来的小船,见到大宋的福船,恨不得都绕着走——无他,生怕大宋水军“伪装”成普通商船来骗他们。毕竟主持水军的那位,是个无比心狠手辣的主儿。
    所以此刻明远很难相信:距离杭州还有两日水程的海面上,竟会有海寇出没。
    于是他向前几步,来到船头,从怀中抽出1127牌单筒千里镜,拉长了调整距离,瞬时将海面上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嗐,是官军!”
    明远透过千里镜认出了船只上的旗号。
    “他们也看到我们这边了。船长,让懂旗语的水手去问问。”
    自从蔡京的水军发明了“旗语”,这种在海上传递信号的方法很快就传到了海商的船队之中。大宋的水军官兵与商船水手掌握着同一套“旗语”系统,交流起来就只有更便利。
    不一会儿,这海面上的隔空交流就有了结果。
    “老大,似乎让我们绕到他们船队的侧面去。”
    明远捧着千里镜看了半天,也终于看出一点门道:“嗯,看起来他们是要准备‘演武’。”
    明远的千里镜看得很清楚,在水军最大的两条“战舰”侧面,水面上浮浮沉沉的,是几个类似浮标之类的东西。
    很明显,蔡京的水军是在要求这边的商船绕到远离那些浮标的一面,避开水军的演练场。
    “这是……”
    明远情不自禁地看看萧扬。
    自始至终,他对于火器的研发,是始终瞒着萧扬的。
    但今天刚好赶上了。
    不过,择日不如撞日,借此机会让萧扬见识见识大宋水军的火器也好。
    “船长,尽快调整船帆,我们绕到另一侧去——这边毕竟都是官府的水军。”
    明远提出要求,船长立即照办。
    然而萧扬却站在甲板上,双手扶着船舷,面上流露出迷茫——他还不大明白:海面上的水道这么宽阔,何必要让商船费事让开?
    不久,远处的水军船只给出了答案。
    远处火光迸现,传来如闷雷一般隆隆巨响。
    水军此刻正在海上演练火炮。
    只见距离主舰约有一千步的地方,平静的海面上猛地腾起水柱,那水柱足有三四丈之高。早先飘浮在水面上浮标或是舢板等物,随着被激起的水柱高高扬起,
    萧扬闻声色变,随即想起了什么,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猛地向明远这边回过头。
    两人视线相触,明远眼神冷静,面沉如水。
    萧扬显然是想起了两人在山阳镇上的共同经历,满面震惊地盯着明远看了半晌,迟迟回不过神。
    明远却继续手持千里镜,待他所乘的船只从水军主舰的另一边船舷附近掠过时,仔细观察水军的装备。
    果然,在这一边船舷他看见了预留的炮口,圆圆的,黑洞洞的炮口指着明远的座船,乍看下令人心里发毛。
    然而明远却看得心花怒放——
    这些炮口明显全都是以精铁铸成,已经不再是“松木炮”的模样。
    “太好了!”
    军器监南方作坊已经能用“正式出产”装备水军了。
    他大喜过望地抬起头,却见到萧扬正用一种既震惊又骇异的眼神紧盯着自己。
    当年在山阳镇上能掀起巨石的震响,如今到了海上,不仅能指哪儿打哪儿,还能掀起巨浪?!
    第231章 千万贯
    明远到了杭州, 一问方知。
    军器监南方作坊的火炮已经研制成熟,但此次蔡京麾下水军所用的火炮却是北方作坊所产,通过公路运至杭州的。
    论起锻造大型器物的技术, 的确是背靠汴京山阳镇的北方作坊的实力更强大些。
    明远从吴坚那里听到了这消息,便饶有兴致地问:“是吗,通过公路运至杭州的?”
    “是,”吴坚点头。
    “特地造了六轮马车, 才从汴京附近运抵杭州的。”
    明远顿时双眼放光,问:“如此?那是发明了橡胶车轮了?”
    吴坚顿时面露震惊,嘴张开, 像是刚吞了一个鸡蛋似的, 半天方道:“明顾问料事如神。”
    他还是没能想明白, 怎么自己只提了个话头, 明远就知道发明了橡胶轮胎呢?
    明远那边,却在敦促吴坚将橡胶轮胎给他看看。
    吴坚心中疑团未解, 但也只能带着明远去看那用来运送火炮的六轮马车。如今这些马车都泊在北高峰下山坳的库房里。吴坚便提了一盏罩着玻璃灯罩的油灯,引明远去看,顺便向明远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如果没有橡胶轮胎,这么重的车驾上路,恐怕会连沥青路面一起压坏。”
    这就是为什么军器监为运送火炮特制了“六轮”马车的缘故, 好将车身的重量更多分散至不同的轮子上。
    吴坚便叹, 他这脑筋,转得确实没有明远快。
    说着, 两人到了略显昏暗的库房里,吴坚用事先点亮的油灯照亮马车, 给明远看车轮上套着的一圈橡胶“轮胎”。
    “与我想象的一样。”
    军器监众人还没能将“充气轮胎”造出来。现在的轮胎虽然已是用橡胶制成, 但都是实心的。
    明远面前, 那些特制的车轮上都有一个凹槽,凹槽里套着一圈橡胶圈,伸手触碰,颇有弹性。
    明远便点头:“很不错!”
    虽然橡胶的处理和定型技术还不过关,无法制出充气的橡胶轮胎,但是能想到以橡胶这样的材质作为缓冲,避免车轮直接碾压地面,减小对沥青地面的破坏,如今的军器监,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厉害了。
    他一抬头,又发现了好东西,发出一声类似“哇哦”的惊叹。
    只见那六轮马车一侧,还悬挂着两枚车轮,车轮上分别套着橡胶圈——这显然是两个“备用”车轮。
    吴坚赶紧解释:“这是工匠们做来放在车上备用的。万一哪一枚车轮有所损坏,只要将马车赶到路边休息区,将坏掉的车轮换下来,将这备用轮子换上,车驾就可以继续赶路了。”
    明远连声赞叹,心想:古人才智的确不输后世,就连自己也把“备胎”的事儿给忘了,这时候的工匠竟然能想起,创造力真是惊人!
    “对了,我们还有一件东西,预备了好久,就等您回来,想要给您看看。”
    吴坚神神秘秘地说。
    明远有些好奇,便随着吴坚,离开存放六轮马车的库房,前往守卫最为严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间“库房”。
    “哇!”
    明远将吴坚说的那枚物件接过来,放在手心中掂了掂,然后托在手中,指向屋内墙壁上挂着的一枚“靶子”,虚拟地瞄准了一下,随后笑道:
    “棒极了!”
    *
    洛阳,独乐园里。
    司马光扶着墙,从地窖里走出来,脚步有些蹒跚。

章节目录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