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萧阿鲁带已是国之重臣,连他这样的人,都只能做那少年的家奴护卫吗?”
    不太了解政事的薛绍彭在一旁听得直咋舌。
    “但是萧阿鲁带其实也确实是家奴护卫——”
    种建中若有所思地补了一句:“是辽主的。”
    这下整个閤子里的人都明白了。
    “那少年是辽国宗室。”
    大家都得出结论。
    但唯有明远一人,坐在閤子里暗暗地想:“不会是那个倒霉孩子吧……”
    如今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在历史上可并不是什么明君。他身边曾经有过一起著名的冤案,即皇后萧观音被诬与伶人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因此赐死,萧观音所生的太子耶律浚也被陷害谋反,年纪轻轻就被害死了。
    他有些怀疑那个辽国少年就是太子耶律浚,否则解释不了辽人种种掩饰其身份的行为,和他那一份少年人独有的孤傲。
    但不管那少年是不是耶律浚,明远此刻没有任何“剧透”能力,即便有心提醒也会被屏蔽掉。再说他与耶律浚素昧平生,也就不想掺和这件闲事了。
    苏轼望望明远:“远之,你似乎对辽人没有任何畏惧之心?”
    明远这才留意到一桌人都在看他:他刚才沉思的时间好像太长了。
    明远冲苏轼摇摇头。
    他对辽人没有多少畏惧,相反,对于女真要更担心一点。
    可是女真现在也只是七零八落的几个部落。建立金国的创始人完颜阿骨打2现在还完全籍籍无名,不晓得有没有出生……
    閤子里的人将一桌席面慢慢用完,说起彼此的计划,都是晚间再去观一回灯。毕竟过了这村就没这店,错过今晚,再想看到这样的盛景,就要等明年了。
    这时种建中目光灼灼地只管盯着明远。
    毕竟上元节那天,明远从望火楼上下来之后,种建中只是与他稍许亲近了片刻,就与他一道去了薛家,将种师中接回来。两人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单独相处。
    他应该是想极了,今夜要与明远一起出门观灯,单独相处,耳鬓厮磨,好补偿以前那些他想煞了却始终不敢见一面的时光。
    而此时此刻,种师中在旁大声地嚷嚷:“明师兄,这个纸牌好好玩哦!阿兄,今晚我们一起去师兄家里玩这新的牌戏好不好?”
    种建中瞪了瞪弟弟,种师中理直气壮地瞪回去,眼神写得明明白白:你们可不能丢下我一个。
    第136章 千万贯【加更】
    正月十九日, 汴京城在开封府的主持下收灯。
    虽然上元佳节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壮美景象不再,但是汴京百姓很快又迎来了又一项传统游艺项目——探春。
    汴京城外, 方圆百里之内的亭台楼阁园圃,到处都是出城赏春的汴京市民,几乎没有什么清净的地方。
    能在春容满野之际, 在郊外欣赏到绿草如茵,杏花如绣, 莺啼芳树, 燕舞晴空的美景, 就算是游人再多, 汴京市民们也乐此不疲1。
    而明远正意气风发, 骑着踏雪,带着向华, 轻装出城。目的地却不是那些汴京城郊的风景名胜, 而是山阳镇。
    这次出城,明远名义上去视察自己的产业,但到了山阳镇前, 他轻轻拨转马头, 引着踏雪上了另一条路。
    沿着这条小路前行未久,面前是一座外表极其低调的大院。但这大院砌着一整圈高墙,门前甚至有班直护卫守着。
    “什么人?”
    明远刚刚靠近,已有人在喝问。
    “是自己人。”
    种建中的声音已经在门内响起。
    见到军器监丞亲自迎出来, 门外的班直护卫点点头, 表示可以放行。
    种建中却已经迎至明远面前, 向他伸出手。
    明远的脸突然一红。
    去年这时他与种建中一道上京, 有时上马下马种建中也会过来搭把手。
    当时明远从不觉得有什么, 甚至还嫌弃过师兄总管着自己练箭和花钱……但现在他面对种建中伸出的右手,心头莫名地感到一阵羞涩与紧张,赶紧摇手,表示自己可以。
    种建中却没由着他自己下马,右手继续伸着,双眉一轩,似乎在说:“再推辞?再推辞就把你抱下来!”
    那样就更糟糕了。
    明远赶紧投降,扶着种建中的右手,翻下马背,将缰绳交给从后面跟上来的向华。
    “这是明……明顾问。”
    种建中向守门的班直护卫介绍明远。
    “以后他凭军器监颁发的腰牌可以进出山阳作坊。”
    在这区区几日里,由宰相王安石提出的“军器监法”,作为新法的一项内容,经过官家的首肯,两府的同意,准予施行。
    这“军器监法”,说白了就是将种建中进入军器监之后,监中逐步开展的一系列改革详细化、制度化。
    例如种建中所率先倡导的项目规划与预算制度,与之相应的奖赏惩罚,以及军器监采购和“外包”制度,都被写进了“军器监法”。
    除此之外,军器监还引入了一个新的职位:“顾问”。
    有些“顾问”是从民间请来的,拥有丰富经验的匠人:宫六就是其中一人。其他还有从太原府和徐州一带邀请而来的,长于冶铁和开采石炭的匠人。
    这些“顾问”能从军器监中领到薪俸,虽然只比在外做工略高一点点,但是有“军器监”这三个字的金字招牌,不少工匠都是心甘情愿地来了。
    另外一种就是像明远这样,有才学的人。
    明远因为是横渠先生张载的弟子,而近年来横渠书院各种各样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颇丰。
    再加上明远本人也在“马蹄铁”、“千里镜”、“焦炭”、“煤焦油”等军事相关的技术发明上有着独到的贡献。种建中便禀明曾孝宽,将明远也延请为“顾问”。
    此举仅是方便明远出入军器监,倒也不是为了给他一个官职或者是薪俸。
    明远自己也非常乐意——
    自从上元节那夜,他与1127进行了那番对话之后,他对自己这个任务的看法已经不同。
    他意识到已经与这个时代建立了相当紧密的联系,因此这个“花钱”任务就绝不再是“花完钱就跑”的奢华炫富享乐之旅。
    他要用手中能够动用的财富,改变这个时代。
    想要改变北宋迫在眉睫的危局,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加强武备,引入威力强悍的新式武器,用以装备宋军。
    在今日来山阳镇之前,明远已经将种建中寄放在自己那里的《武经总要·军械篇》仔细翻过了一遍。
    他不像种建中,他从未上过战场,因此完全不知道那些名目花样繁多的兵器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就拿刀来说,就有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之分,枪也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鵶颈枪等等繁多名目2。
    明远:都是冷兵器……有什么区别吗?
    他就只管将这些稀奇古怪的刀枪都跳过去,直接看火器。
    火器篇的名目也很多,什么飞炬、燕尾炬、鞭箭、铁火床、游火铁箱、引火球、猛火油柜2等等。多是用来火攻敌军用的。
    现如今种建中带工匠炼出了煤焦油,因此又做出一种类似“燃~烧~瓶”的武器,将煤焦油盛在密封的瓷罐中,点燃引线以后向敌阵投掷,能够起到很好的火攻效果。
    但是明远却很清楚——这些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器”。
    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人使用火药已有很多年,每逢年节时就将这些填充黑~火~药的爆竹与烟花飞上半空,制造出喜庆的气氛和炫丽灿烂的美景,但始终不曾用这件发明来保护自己。
    而明远心里始终相信:只有将武器的装备技术全面推进,并据此改进战术,将来华夏以农耕文明对抗游牧民族,才有可能取胜。
    今日他过来军器监,就是想要与种建中和其他军器监的官员商量此事的。
    事实上,明远在正月十六那日已经写了信,请人快马带去洛阳和京兆府。
    去洛阳的那封,是明远邀请制作烟花最著名的“洛阳吴氏”出山上京。
    而去京兆府的那封,则是联络明远以前照顾过的那些硝民,请最熟悉硝石特性的采矿者到汴京来,并顺带捎来一批供试验用的硝石。
    明远正在与种建中与曾孝宽提起此事的时候,王雱也来了。
    听见明远对于火器的构想,王雱微微一笑,仿佛是在对以前的自己说话一般,转向明远,笑着道:“远之,几年前我也与你现在一样,想要有一件举世难敌的神兵利器,只要放在阵上就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熙宁元年,军器监……那时还叫弓弩院,上书请求改制,制神臂弓、床子弩,研发火器……”
    王雱说到这里,与曾孝宽相互看看。
    “……却被朝中诸公否了。”
    明远默默无语。
    不过,熙宁元年,新法推行还未准备就绪,大宋的财政亦深陷亏空。研发武备的行动是注定要暂缓的。
    “然而近几年我才悟出一个道理。远之,在你看来,打仗时最厉害的一件兵器是什么?”
    王雱故意问明远。
    曾孝宽与种建中则坐在一旁默然听着,两人神色间应当都是早已知道了答案。
    明远心知王雱说的肯定不是指某一件特定的武器。他猜测王雱可能会说,“最厉害的兵器是人心”之类的话。
    谁知王雱的答案令明远十分吃惊——
    王大衙内回答:“打仗时最厉害的武器,是‘钱’。”
    明远愕然,随即马上领悟:打仗时最要紧的,是钱粮,是整个国家财政源源不断的支持。
    “打仗是一门最需要钱的生意。”王雱继续补充,“远之,如果研发出的兵器,不能将成本压低,不能顺利运输至最战事的前线,这些兵器哪怕威力再大,也只是在演武场上讨官家欢心的一件玩器而已……”
    听到这里,明远肃容对王雱说:“元泽兄高见,小弟明白了。”
    至此,明远对王雱的观感又有不同:
    王雱能说出“战争是一门费钱的生意”这样的话,他便不再将王雱看作是一个只会谈理论的“衙内”,他更愿意将王雱看作是一名正在快速成长的政治家。
    明远想了想,又问:“大军开战时,最耗费资源……钱粮的,究竟是哪些地方呢?”
    这时种建中开了口。
    他久在陕西,又亲自上阵与党项人交过手,对于开战之后的种种情形,种建中比王雱和曾孝宽都要清楚。
    “首先自然是粮秣,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是军需补给无法跟上,还未开战,就已经败了一半了。”
    “除了填饱肚子的粮食,朝廷对兵士必须另有激励——一是军饷必须按时发放,若是拖延军饷,不仅影响士气,甚至有大军哗变的可能;”

章节目录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