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在他出生之后, 被祖父明珠带回了府抚养。他的母亲却未同行,究竟是不是沈氏,明珠家也是闭口不提。
一晃十七年过去,富森在京城的存在感远不如两位兄长。
康熙或是念着与纳兰性德的情谊,哪怕罢黜了其父明珠宰相之位,而且近年不再重用他,但在送书时不曾遗漏纳兰性德的孩子。
回到读书报告上,皇子中以七贝勒胤祐写得最为认真。
虽然谈不上有突破性想法,却能看出他真的把一套三册书籍都仔细看了。
然后,武拂衣发现少了一个人,她手上没看到太子的答卷。不知是康熙有意压下没给,还是胤礽压根就没有交?
“说说吧,你觉得这些人谁该排前三?”
康熙在一旁围观,心里有些遗憾,这堆写得乱七八糟的玩意没能让老四当场黑脸。
也是怪自己,以前让老四戒急用忍,眼下看不了儿子变脸的好戏。
武拂衣可不给康熙看戏,虽然解析一书是她编撰的,但对于众人未能读懂并无怨念。从无期待,也就不会有失望。
眼下就事论事,把纳兰富森、胤祐与胤祯的答卷依次摆开。
“儿臣以为这三份写得尚佳。”
武拂衣一一给了点评,没有隐瞒此前让十四去搜集伽利略书籍一事。“十四弟算是被领到了捷径的路口。可请恕儿臣直说,哪怕有捷径也要自己愿意走。”
“你倒是实诚。”
康熙听了被提名的三份答卷,是与他的阅卷判断一致。老四给出了这样的评判,几乎没有夹杂私人感情偏向。
也就接着问了下去,“既然看过了这些答卷,那么你认为谁合适接手分厂?”
武拂衣却没再直言不讳,评价读书报告是一回事,可以依照文章内容做客观判断。推荐暴利玻璃厂分厂的负责人就不同了,学识不是关键,忠诚才是。
“汗阿玛恕罪,儿臣认为此次读书心得的优劣,不宜作为分厂管理者的判断标准。”
这就表明态度,“对大玻璃窗技术进行进一步突破并非当务之急,对现有技术的保密才是重点。得汗阿玛教诲,众兄弟必是愿意守口如瓶。也许有人对下江南并无兴趣,不妨以此为考虑。“
该说的,就说到这里了。
大块玻璃窗的技术能挣钱,这会说康熙教导有方,也许他愿意信任儿子选一个去管理。
当然了,雍郡王是不想管的。刚刚康熙正好说了四阿哥实诚,这就实诚地表明不愿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去江南。
康熙闻言也笑了,“说你实诚,你还真赶着上说大实话了。这么想去江南,不想做活吗?”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确实有私心。“
武拂衣坦然承认,“此次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一起去江南,让他们见识一番市井民生,而不只会纸上谈兵。正如早些年随汗阿玛出京,才能知道行万里路的意义。”
正好,话赶话到到这里。
武拂衣索性再进一步坐实了今天讲话很实诚的形象。
“恕儿臣斗胆说个不合规矩的想法。此去江南,倘若汗阿玛能允许儿臣微服出行,所见所闻会更加真实。”
“你小子还真敢说!”
康熙佯怒,顺手抄起一份折子扔了过去。
没砸人脑袋,而是扔得准,直接抛到了老四手里。
武拂衣牢牢接住,看清楚了这是礼部递交的十四阿哥大婚流程清单。距离胤祯的大婚还有十天,这是到了最后确认核实的步骤。
“十天后,十四成亲。你看顾着些,别让他在府邸瞎胡闹。”
康熙如此说着,而对于老四刚刚提到微服私访并没有表示一言否决。
皇上南巡,出行吃穿住行都是顶配,但不是去玩的,主要是视察各地政务。
康熙认可老四的想法,应该孩子们要远行见见市面。说真心话,白龙鱼服是能看到很多真相。
老四能当退则退,毫不贪恋玻璃厂的利润,足见赤忱品性。由他说出想要调查百姓生活实况,也就格外令人信服。
事实上,即便老四没有表示想退,本来也不打算让他分管玻璃厂。
不是不信任,而是觉得以老四的本事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该去开拓新事物。
康熙在不知不觉间有了一种下意识,老四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从牛痘研究到大玻璃窗问世,再有认识到了牛顿的物理新学。一次是碰巧,但接二连三就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思想非同寻常了。
不由对比抽屉里放着太子的那份读书心得。
胤礽是按时交的作业,但内容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有多差,只是平平无奇,都比不过老七的内容详实。
于是,特意收起了胤礽的答卷。
没给老四看,既是保留了太子的面子,也是不让老四为难去点评,毕竟太子是半君。
不给老四看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呢?
治标不治本罢了。
康熙有时也恨自己头脑清醒,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不由要问胤礽凭什么服众?
凭仁义?凭才学?还是凭索额图一党的朝堂势力?或是仅凭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偏爱?
这几年只要深想太子的问题,心情总是沉重多过喜悦。
康熙也没了继续谈话的兴致,就给了老四一颗定心丸。
一晃十七年过去,富森在京城的存在感远不如两位兄长。
康熙或是念着与纳兰性德的情谊,哪怕罢黜了其父明珠宰相之位,而且近年不再重用他,但在送书时不曾遗漏纳兰性德的孩子。
回到读书报告上,皇子中以七贝勒胤祐写得最为认真。
虽然谈不上有突破性想法,却能看出他真的把一套三册书籍都仔细看了。
然后,武拂衣发现少了一个人,她手上没看到太子的答卷。不知是康熙有意压下没给,还是胤礽压根就没有交?
“说说吧,你觉得这些人谁该排前三?”
康熙在一旁围观,心里有些遗憾,这堆写得乱七八糟的玩意没能让老四当场黑脸。
也是怪自己,以前让老四戒急用忍,眼下看不了儿子变脸的好戏。
武拂衣可不给康熙看戏,虽然解析一书是她编撰的,但对于众人未能读懂并无怨念。从无期待,也就不会有失望。
眼下就事论事,把纳兰富森、胤祐与胤祯的答卷依次摆开。
“儿臣以为这三份写得尚佳。”
武拂衣一一给了点评,没有隐瞒此前让十四去搜集伽利略书籍一事。“十四弟算是被领到了捷径的路口。可请恕儿臣直说,哪怕有捷径也要自己愿意走。”
“你倒是实诚。”
康熙听了被提名的三份答卷,是与他的阅卷判断一致。老四给出了这样的评判,几乎没有夹杂私人感情偏向。
也就接着问了下去,“既然看过了这些答卷,那么你认为谁合适接手分厂?”
武拂衣却没再直言不讳,评价读书报告是一回事,可以依照文章内容做客观判断。推荐暴利玻璃厂分厂的负责人就不同了,学识不是关键,忠诚才是。
“汗阿玛恕罪,儿臣认为此次读书心得的优劣,不宜作为分厂管理者的判断标准。”
这就表明态度,“对大玻璃窗技术进行进一步突破并非当务之急,对现有技术的保密才是重点。得汗阿玛教诲,众兄弟必是愿意守口如瓶。也许有人对下江南并无兴趣,不妨以此为考虑。“
该说的,就说到这里了。
大块玻璃窗的技术能挣钱,这会说康熙教导有方,也许他愿意信任儿子选一个去管理。
当然了,雍郡王是不想管的。刚刚康熙正好说了四阿哥实诚,这就实诚地表明不愿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去江南。
康熙闻言也笑了,“说你实诚,你还真赶着上说大实话了。这么想去江南,不想做活吗?”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确实有私心。“
武拂衣坦然承认,“此次带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一起去江南,让他们见识一番市井民生,而不只会纸上谈兵。正如早些年随汗阿玛出京,才能知道行万里路的意义。”
正好,话赶话到到这里。
武拂衣索性再进一步坐实了今天讲话很实诚的形象。
“恕儿臣斗胆说个不合规矩的想法。此去江南,倘若汗阿玛能允许儿臣微服出行,所见所闻会更加真实。”
“你小子还真敢说!”
康熙佯怒,顺手抄起一份折子扔了过去。
没砸人脑袋,而是扔得准,直接抛到了老四手里。
武拂衣牢牢接住,看清楚了这是礼部递交的十四阿哥大婚流程清单。距离胤祯的大婚还有十天,这是到了最后确认核实的步骤。
“十天后,十四成亲。你看顾着些,别让他在府邸瞎胡闹。”
康熙如此说着,而对于老四刚刚提到微服私访并没有表示一言否决。
皇上南巡,出行吃穿住行都是顶配,但不是去玩的,主要是视察各地政务。
康熙认可老四的想法,应该孩子们要远行见见市面。说真心话,白龙鱼服是能看到很多真相。
老四能当退则退,毫不贪恋玻璃厂的利润,足见赤忱品性。由他说出想要调查百姓生活实况,也就格外令人信服。
事实上,即便老四没有表示想退,本来也不打算让他分管玻璃厂。
不是不信任,而是觉得以老四的本事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该去开拓新事物。
康熙在不知不觉间有了一种下意识,老四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从牛痘研究到大玻璃窗问世,再有认识到了牛顿的物理新学。一次是碰巧,但接二连三就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思想非同寻常了。
不由对比抽屉里放着太子的那份读书心得。
胤礽是按时交的作业,但内容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有多差,只是平平无奇,都比不过老七的内容详实。
于是,特意收起了胤礽的答卷。
没给老四看,既是保留了太子的面子,也是不让老四为难去点评,毕竟太子是半君。
不给老四看又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呢?
治标不治本罢了。
康熙有时也恨自己头脑清醒,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不由要问胤礽凭什么服众?
凭仁义?凭才学?还是凭索额图一党的朝堂势力?或是仅凭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偏爱?
这几年只要深想太子的问题,心情总是沉重多过喜悦。
康熙也没了继续谈话的兴致,就给了老四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