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站在靠前的地方,不得不重新审视殿下身边这位女官。放眼天下,即便是男子,如她这样才学出众者并不多。今日能得她点评文章,张说只觉是莫大的幸事。
“洛阳,张说。”婉儿终是看到了他的文章,念到了他的名字。
张说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盯着婉儿的神情。
婉儿眉心舒展,笑道:“甲上!”
张说只觉心间有朵烟花绽放开来,忍不住抚掌道:“大人识才!”
城上的武皇终是听见婉儿给了一个高分,忍不住对裴氏道:“把张说的试卷拿来,朕想瞧瞧。”
能让婉儿给出如此高分,这定是一篇出彩至极文章。
裴氏自城上下来,从婉儿手中接过试卷,很快便送至了武皇手中。
武皇展开试卷,第一眼瞧见的便是张说那手好字。她素来喜欢书法,字好,便是一个极好的印象。
她逐字读完张说的文章,终是明白婉儿为何会把这张试卷评为甲上。
“先正其行,后修其心。”
武皇尤其喜欢这八个字,她将试卷递给裴氏,俯视城下士子们,扬声问道:“张说何在?”
张说听见传召,急忙从士子中走了出来,恭敬地跪在了应天门前,“叩见陛下。”
“你的策论,朕喜欢,当得起甲上!”
得武皇亲口赞许,张说满心雀跃,他知道他的青云之路将从今日开始开启,忍不住激动地朝着武皇接连叩首三次。
武皇大笑道:“得了,脑袋若是磕坏了,如何为国效力?”
张说激昂答道:“小人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恩。”
众位士子瞧见了这样一幕,羡慕极了。他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婉儿,等着她念出名字,给出一个评定,成为第二个被武皇赞许的幸运儿。
她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内舍人,明明就是称量文章的魁星,她的一个评定便能让一个士子鲤跃龙门,平步青云。
婉儿沉浸在士子们期望的目光之中,她享受着这样的光耀时刻,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指点天下文章时,她就是那个一锤定音的元帅,掌握一篇文章的生与死。
这就是她最得意,也是最张扬的战场,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太平将她的骄傲尽收眼底,此时,婉儿欣赏文章,她欣赏婉儿,各得其乐。心窝渐烫,太平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烈。
婉儿觉察了太平的放肆,忽将手中的试卷递向太平,“殿下瞧瞧,这篇文章如何?”
太平怔了一下,连忙收敛心神低头一瞧,忍不住皱起了眉来,“这……这写的是什么!”字丑,文法乱,简直狗屁不通!
婉儿轻笑,“殿下给个评定吧。”
“丁下!”太平抬眼看向士子群,大声念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并州,武脩。”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武承嗣的远房亲戚,如今是武承嗣府中的小吏。
真是什么人都想往朝里塞!
太平暗暗记下,从今往后,只要她在礼部一日,便不会让武承嗣再往朝廷里塞这种蠢材!
第152章 帝心
应天门下, 婉儿一阅成名。秋闱之后,神都内外关于婉儿的赞许络绎不绝。今科取士,得了不少良才,武皇大悦, 武承嗣却不悦之极。
他任职春官尚书时, 安插了不少心腹入朝,虽说好些做不了几日便因为才能不足贬谪远地, 可好歹也是给他们谋了一官半职, 这些人怎样都会念着武承嗣的知遇之恩。后来,他封了相, 武三思顺承了春官尚书,他们武氏还是牢牢地把取士之事攒在掌心。
可惜啊,千算万算,没想到秋日祭典竟会出了岔子, 在朝堂上闹那么一出, 得益的却是太平。
“可恨!”武承嗣每次想到这里, 就满心愤懑。当初兖州没要了太平的命,如今她已成大患,再想动她, 已经没那么容易。
今时今日, 只靠他一人可不成。他想, 等武三思养好伤, 姑姑一定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差事,若能任职吏部,还能掐一掐太平的锐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是等到了武三思出宫的消息。武承嗣赶去了梁王府探视武三思,见他面色红润, 闭目养神,也不好把他拍醒谋事。于是他按捺下来,想着再让武三思休养几日。没想到那年十月底,武三思突然暴毙家中。
武皇表示哀戚,将世子武崇训提成了梁王,大肆封赏武三思及其子女。但凡郡王,一概提为国王,但凡县主,一概封为郡主。
武三思是死了,可他的子女得享皇恩,身份突然比原先显赫了不少。
出殡那日,整个神都沿街哭喊的“百姓”众多,不知情的,还以为死了什么国家栋梁。其实都是武承嗣打发来哭灵的戏子,目的就是造势,让天下人瞧瞧武氏也是颇受百姓喜欢的。
风声传到了太平府中,此时太平正在抄写经文,准备在武皇的寿诞献礼。
“画虎不成反类犬,呵,无趣。”太平嘲讽一句,忽然想到了什么,问向一旁伺候的春夏,“狄公的车驾走到哪儿了?”
春夏如实回答:“方才飞鸽来报,狄公的车驾离神都还有五十里距离。”
“备马。”太平放下了毛笔,整了整衣裳,发觉这身衣裳实在是不宜骑马,“抱本宫的圆襟袍衫来,本宫要出城相迎。”
“诺。”春夏领命。
一刻之后,太平换上了一身银纹圆襟袍衫,戴着幞头,系着玉带,骑着武皇送她的白马千里雪,只带了十名宫卫,穿过长街,驰出了定鼎门,亲赴神都十里外,迎接狄仁杰。
“洛阳,张说。”婉儿终是看到了他的文章,念到了他的名字。
张说不由得紧张起来,紧紧盯着婉儿的神情。
婉儿眉心舒展,笑道:“甲上!”
张说只觉心间有朵烟花绽放开来,忍不住抚掌道:“大人识才!”
城上的武皇终是听见婉儿给了一个高分,忍不住对裴氏道:“把张说的试卷拿来,朕想瞧瞧。”
能让婉儿给出如此高分,这定是一篇出彩至极文章。
裴氏自城上下来,从婉儿手中接过试卷,很快便送至了武皇手中。
武皇展开试卷,第一眼瞧见的便是张说那手好字。她素来喜欢书法,字好,便是一个极好的印象。
她逐字读完张说的文章,终是明白婉儿为何会把这张试卷评为甲上。
“先正其行,后修其心。”
武皇尤其喜欢这八个字,她将试卷递给裴氏,俯视城下士子们,扬声问道:“张说何在?”
张说听见传召,急忙从士子中走了出来,恭敬地跪在了应天门前,“叩见陛下。”
“你的策论,朕喜欢,当得起甲上!”
得武皇亲口赞许,张说满心雀跃,他知道他的青云之路将从今日开始开启,忍不住激动地朝着武皇接连叩首三次。
武皇大笑道:“得了,脑袋若是磕坏了,如何为国效力?”
张说激昂答道:“小人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恩。”
众位士子瞧见了这样一幕,羡慕极了。他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婉儿,等着她念出名字,给出一个评定,成为第二个被武皇赞许的幸运儿。
她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内舍人,明明就是称量文章的魁星,她的一个评定便能让一个士子鲤跃龙门,平步青云。
婉儿沉浸在士子们期望的目光之中,她享受着这样的光耀时刻,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指点天下文章时,她就是那个一锤定音的元帅,掌握一篇文章的生与死。
这就是她最得意,也是最张扬的战场,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太平将她的骄傲尽收眼底,此时,婉儿欣赏文章,她欣赏婉儿,各得其乐。心窝渐烫,太平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烈。
婉儿觉察了太平的放肆,忽将手中的试卷递向太平,“殿下瞧瞧,这篇文章如何?”
太平怔了一下,连忙收敛心神低头一瞧,忍不住皱起了眉来,“这……这写的是什么!”字丑,文法乱,简直狗屁不通!
婉儿轻笑,“殿下给个评定吧。”
“丁下!”太平抬眼看向士子群,大声念出了那个人的名字,“并州,武脩。”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武承嗣的远房亲戚,如今是武承嗣府中的小吏。
真是什么人都想往朝里塞!
太平暗暗记下,从今往后,只要她在礼部一日,便不会让武承嗣再往朝廷里塞这种蠢材!
第152章 帝心
应天门下, 婉儿一阅成名。秋闱之后,神都内外关于婉儿的赞许络绎不绝。今科取士,得了不少良才,武皇大悦, 武承嗣却不悦之极。
他任职春官尚书时, 安插了不少心腹入朝,虽说好些做不了几日便因为才能不足贬谪远地, 可好歹也是给他们谋了一官半职, 这些人怎样都会念着武承嗣的知遇之恩。后来,他封了相, 武三思顺承了春官尚书,他们武氏还是牢牢地把取士之事攒在掌心。
可惜啊,千算万算,没想到秋日祭典竟会出了岔子, 在朝堂上闹那么一出, 得益的却是太平。
“可恨!”武承嗣每次想到这里, 就满心愤懑。当初兖州没要了太平的命,如今她已成大患,再想动她, 已经没那么容易。
今时今日, 只靠他一人可不成。他想, 等武三思养好伤, 姑姑一定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差事,若能任职吏部,还能掐一掐太平的锐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是等到了武三思出宫的消息。武承嗣赶去了梁王府探视武三思,见他面色红润, 闭目养神,也不好把他拍醒谋事。于是他按捺下来,想着再让武三思休养几日。没想到那年十月底,武三思突然暴毙家中。
武皇表示哀戚,将世子武崇训提成了梁王,大肆封赏武三思及其子女。但凡郡王,一概提为国王,但凡县主,一概封为郡主。
武三思是死了,可他的子女得享皇恩,身份突然比原先显赫了不少。
出殡那日,整个神都沿街哭喊的“百姓”众多,不知情的,还以为死了什么国家栋梁。其实都是武承嗣打发来哭灵的戏子,目的就是造势,让天下人瞧瞧武氏也是颇受百姓喜欢的。
风声传到了太平府中,此时太平正在抄写经文,准备在武皇的寿诞献礼。
“画虎不成反类犬,呵,无趣。”太平嘲讽一句,忽然想到了什么,问向一旁伺候的春夏,“狄公的车驾走到哪儿了?”
春夏如实回答:“方才飞鸽来报,狄公的车驾离神都还有五十里距离。”
“备马。”太平放下了毛笔,整了整衣裳,发觉这身衣裳实在是不宜骑马,“抱本宫的圆襟袍衫来,本宫要出城相迎。”
“诺。”春夏领命。
一刻之后,太平换上了一身银纹圆襟袍衫,戴着幞头,系着玉带,骑着武皇送她的白马千里雪,只带了十名宫卫,穿过长街,驰出了定鼎门,亲赴神都十里外,迎接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