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倾问:“蜀州的税也交齐了?”
员外郎疑惑地看他一眼:“我不记得蜀州欠税,大约是交齐了吧。”
晏倾轻声:“不对呀……”
按照他上个月从蜀州回来的印象,他不觉得蜀州今年有能力交齐税额。蜀州不提富裕,许多百姓连庄稼都是一笔糊涂账,再加上干旱炎热……怎么可能赋税却不亏钱呢?
晏倾对员外郎说:“郎君先不要想着饮酒取乐的事了,我与郎君去一趟户部,重新清点一下今年的税吧。”
周围的官员们齐齐失声:“……”
户部员外郎的喜色也僵在了脸上。
员外郎声音都一哆嗦:“晏少卿,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怀疑我们弄虚作假?这钱是实在的,我们没有贪啊……”
晏倾沉静:“只是有些疑问,需要证实一下,郎君不必紧张。”
这位户部员外郎的喜色没有维持一刻时候,被迫和晏倾一同回户部重新点税。户部中忙碌的官员们看到这位员外郎把大理寺的人带了进来,一个个齐齐哆嗦,瞪着员外郎:什么意思?
刘员外有苦难言,只好哭丧着脸和晏倾一起去查税。他清点这些税额,见晏倾只拿着蜀州的税款在看,心里微微放下来。
晏倾问他:“蜀州今年的税,似乎比往年交的还要多。”
员外郎回答:“自开国以来,蜀州没有一年欠过税。毕竟这是陛下和宰相当年照看过的地方,那里的官员和百姓都淳善无比,这是陛下之功。”
晏倾不置可否,问:“最近蜀州有什么邸报报于中枢吗?”
员外郎叫苦:“我只是一个户部小小员外郎……少卿饶了我吧。”
而晏倾已经对蜀州的事心生疑问,他不再留户部,而是前往中书省,想拿到关于蜀州最近几月向中枢发来的文书。中书省见是大理寺官员,以为对方是来查案,便尽量配合。
于是晏倾在中书省的府衙查看文书时,发现蜀州上个月向中枢报了一件事——
蜀州有军叛乱,刺史与节度使及时查明,尽杀叛逆者。叛乱之后,节度使重新收编军队,蜀州重新恢复太平。
这个文书发来的时候,是六月下旬。彼时,距晏倾离开蜀州不过大半月。
中枢为此嘉奖蜀州及时平叛内乱,为节度使和刺史表功。
晏倾眉目皱得更深,觉得这个叛乱和那个没有欠税的消息加起来,联合起来看,几乎可以认定,蜀州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他甚至疑心,自己之前在蜀州时遇到的那些官员,这一次会不会正好在“叛乱”之中被杀。
心有疑问,不可放任。
晏倾当即拿着文书去兵部,要求调看兵部关于这场叛乱更详细的记述。
一整日的时候,晏倾往返于朝廷六部之中,和各部官员周旋,总算拿到了关于蜀州的所有讯息。这不可能毫无牵连。
这半年来,蜀州发生的事未免太多——
宋明河叛他之后,蜀州的“小锦里”当家人畏罪自尽;
徐固是从蜀州离开大魏的;
蜀州六月发生军人叛乱,军人杀百姓,后被长官直接就地处死;
而气候炎热干燥,百姓的田地问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在这样的气候下,蜀州今年的税额居然不拖欠;
再往前看,蜀州竟然从未拖欠过税额。
而这是不对的。
晏倾微微闭目,回忆自己曾经做太子羡时,看到的每年蜀州的纳税额。蜀州因为山势地形之故,多困苦、贫穷,那时候蜀州每年都需要朝廷特意关照,才能运持。
纵他治国不当,纵他不是合格的理国者,蜀州前后的差距,也不应当差出这么多。
难道仅仅因为当今陛下和宰相曾经在前朝时任职过蜀州,大魏开国后,蜀州的变化就如此大吗?大的超脱了它本身地形的限制。
黄昏之时,晏倾依然没有离开皇城一步,直接进宫去找陛下,向陛下报告此事。
黄昏之时,徐清圆没有等到晏倾。
只有晏倾的侍卫风若跑来告诉她们:“我家郎君今日一整天没有离开皇城,恐怕是办案太忙了。娘子不如不要等他了。”
徐清圆点点头。
风若舒口气。
他对于晏倾和徐清圆的关系,一直抱持一种矛盾心态。他希望郎君身边能有一个女郎陪着,但是他又不希望那个女郎是徐固的女儿。
他希望晏倾可以好起来;只是如果让他好起来的人,不是徐清圆,只是长安城中随意一个贵族女郎,就好了。
兰时送风若出去,回屋的时候,看到女郎伏在案上写字。
兰时有些不悦晏倾的爽约,徐清圆却温温柔柔,让兰时与她一道,和她出去挂灯笼。
兰时憋着气,端着杌子出了家门。徐清圆踩着杌子仰头,将大红灯笼挂于门旁。她又将自己方才写好的字条,挂于灯笼下。
兰时:“你写的什么呀?”
徐清圆捂着手,被她扶着跳下杌子,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写了我去了哪里……万一晏郎君出宫后来找我们呢?”
兰时:“你没听风侍卫说吗?人家大忙人,不会来的。”
徐清圆说:“兰时,你不能这样嘲讽人。晏郎君是朝廷大官,必是有政务才绊住他。难道你希望朝廷的官员,都如我们早上遇到的那个小吏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包子,不关心自己的职责吗?
员外郎疑惑地看他一眼:“我不记得蜀州欠税,大约是交齐了吧。”
晏倾轻声:“不对呀……”
按照他上个月从蜀州回来的印象,他不觉得蜀州今年有能力交齐税额。蜀州不提富裕,许多百姓连庄稼都是一笔糊涂账,再加上干旱炎热……怎么可能赋税却不亏钱呢?
晏倾对员外郎说:“郎君先不要想着饮酒取乐的事了,我与郎君去一趟户部,重新清点一下今年的税吧。”
周围的官员们齐齐失声:“……”
户部员外郎的喜色也僵在了脸上。
员外郎声音都一哆嗦:“晏少卿,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怀疑我们弄虚作假?这钱是实在的,我们没有贪啊……”
晏倾沉静:“只是有些疑问,需要证实一下,郎君不必紧张。”
这位户部员外郎的喜色没有维持一刻时候,被迫和晏倾一同回户部重新点税。户部中忙碌的官员们看到这位员外郎把大理寺的人带了进来,一个个齐齐哆嗦,瞪着员外郎:什么意思?
刘员外有苦难言,只好哭丧着脸和晏倾一起去查税。他清点这些税额,见晏倾只拿着蜀州的税款在看,心里微微放下来。
晏倾问他:“蜀州今年的税,似乎比往年交的还要多。”
员外郎回答:“自开国以来,蜀州没有一年欠过税。毕竟这是陛下和宰相当年照看过的地方,那里的官员和百姓都淳善无比,这是陛下之功。”
晏倾不置可否,问:“最近蜀州有什么邸报报于中枢吗?”
员外郎叫苦:“我只是一个户部小小员外郎……少卿饶了我吧。”
而晏倾已经对蜀州的事心生疑问,他不再留户部,而是前往中书省,想拿到关于蜀州最近几月向中枢发来的文书。中书省见是大理寺官员,以为对方是来查案,便尽量配合。
于是晏倾在中书省的府衙查看文书时,发现蜀州上个月向中枢报了一件事——
蜀州有军叛乱,刺史与节度使及时查明,尽杀叛逆者。叛乱之后,节度使重新收编军队,蜀州重新恢复太平。
这个文书发来的时候,是六月下旬。彼时,距晏倾离开蜀州不过大半月。
中枢为此嘉奖蜀州及时平叛内乱,为节度使和刺史表功。
晏倾眉目皱得更深,觉得这个叛乱和那个没有欠税的消息加起来,联合起来看,几乎可以认定,蜀州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他甚至疑心,自己之前在蜀州时遇到的那些官员,这一次会不会正好在“叛乱”之中被杀。
心有疑问,不可放任。
晏倾当即拿着文书去兵部,要求调看兵部关于这场叛乱更详细的记述。
一整日的时候,晏倾往返于朝廷六部之中,和各部官员周旋,总算拿到了关于蜀州的所有讯息。这不可能毫无牵连。
这半年来,蜀州发生的事未免太多——
宋明河叛他之后,蜀州的“小锦里”当家人畏罪自尽;
徐固是从蜀州离开大魏的;
蜀州六月发生军人叛乱,军人杀百姓,后被长官直接就地处死;
而气候炎热干燥,百姓的田地问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在这样的气候下,蜀州今年的税额居然不拖欠;
再往前看,蜀州竟然从未拖欠过税额。
而这是不对的。
晏倾微微闭目,回忆自己曾经做太子羡时,看到的每年蜀州的纳税额。蜀州因为山势地形之故,多困苦、贫穷,那时候蜀州每年都需要朝廷特意关照,才能运持。
纵他治国不当,纵他不是合格的理国者,蜀州前后的差距,也不应当差出这么多。
难道仅仅因为当今陛下和宰相曾经在前朝时任职过蜀州,大魏开国后,蜀州的变化就如此大吗?大的超脱了它本身地形的限制。
黄昏之时,晏倾依然没有离开皇城一步,直接进宫去找陛下,向陛下报告此事。
黄昏之时,徐清圆没有等到晏倾。
只有晏倾的侍卫风若跑来告诉她们:“我家郎君今日一整天没有离开皇城,恐怕是办案太忙了。娘子不如不要等他了。”
徐清圆点点头。
风若舒口气。
他对于晏倾和徐清圆的关系,一直抱持一种矛盾心态。他希望郎君身边能有一个女郎陪着,但是他又不希望那个女郎是徐固的女儿。
他希望晏倾可以好起来;只是如果让他好起来的人,不是徐清圆,只是长安城中随意一个贵族女郎,就好了。
兰时送风若出去,回屋的时候,看到女郎伏在案上写字。
兰时有些不悦晏倾的爽约,徐清圆却温温柔柔,让兰时与她一道,和她出去挂灯笼。
兰时憋着气,端着杌子出了家门。徐清圆踩着杌子仰头,将大红灯笼挂于门旁。她又将自己方才写好的字条,挂于灯笼下。
兰时:“你写的什么呀?”
徐清圆捂着手,被她扶着跳下杌子,微微一笑:“没什么。只是写了我去了哪里……万一晏郎君出宫后来找我们呢?”
兰时:“你没听风侍卫说吗?人家大忙人,不会来的。”
徐清圆说:“兰时,你不能这样嘲讽人。晏郎君是朝廷大官,必是有政务才绊住他。难道你希望朝廷的官员,都如我们早上遇到的那个小吏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包子,不关心自己的职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