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太太上前扶起了虞幼窈:“你二舅和三舅腊月就到了襄平,借着武穆王的关照,在襄平城买了这一处相邻的两座三进宅院,谢府三房住这边,左边留给你住,你跟前的几房人一早就将院子安置妥了。”
虞幼窈的陪房,都先行来了襄平。
“三进的宅子,三房人住得开吗?”谢府在泉州,可是建了一座宅群,每一房人都住了三进的院子。
襄平城也不是没有更大的宅子,只是碍于尊卑礼法,普通百姓家的宅院不能超过三进,他们又是初来乍到,现成的宅子,也不是尽如人意,拿了钱也未必能买得着合适的。
一进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四合庭院,正房上下两层,加东西两面偏房,还另设了大大小小的偏院。
谢府不纳妾,家里没那么多庶子庶女,一房就那么几个人,住一进院子,肯定是绰绰有余。
只是有了泉州谢宅对比在前,就难免有了落差。
谢老太太也想到了泉州的宅子,有些伤感:“够住,够住,辽东一带地方人稀,不像泉州寸土是金,宅院占地很大,内里的格局也显得宽阔,房间多,院子也多,一进的院子,都能比得上泉州的二进院子那么大。”
北境天高皇帝远,宅地也不贵,住宅的规制不能逾越,就在占地上、家中的格局,小院的数量上钻空子。
宅子是武穆王帮忙挑得,可他们家也是瞧中了这处宅子内里大,每一进院子有大半亩(460平米),一家人住着宽松,这才买下来的。
王氏也笑道:“我们家后头有一座不小的山头,买宅子的时候顺带了一起买,等我们家在襄平安顿下来了,就将山头堆平了,再建几座宅院,我们初来乍到,开头的日子,肯定不是尽如人意,好在一家子都齐齐整整地,这比什么都强,后头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
家里都是一人住一进院子,唯独她独住了一间大宅,虞幼窈总觉得不适合。
林氏拉着她的手:“你除了是我们家的姑娘,还是朝廷亲封的韶懿郡主,就是五进大院也住得,也是一时寻不到更适合的宅子,才安排你住了旁的院子,等我们家安顿下来了,就将旁边的院子扩建。”
第854章 虞园
虞幼窈到了襄平之后,理应住进武穆王府,以策万全,只是谢府一家人,都不想和虞幼窈分开。
虞幼窈如今的身份,也不适合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
武穆王安排了两座相邻的宅子,也是折中的办法。
虞幼窈也不想和谢府分开,她和谢府相处,不像在虞府与祖母撒娇那样。
可真正的家人,其实也不需要去费心讨好,彼此互相关心、尊重,照顾着彼此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郑氏温声道:“这一路车马,也是辛苦,便先回去休息,晚上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也算是为你接风洗尘了。”
虞幼窈有孝在身,家里也不好办宴。
两座宅子建在一处山头上,中间有一条穿山游廊,宛如一条“绿带”,将两处宅子一分为二,宛如双鱼。
穿山游廊处古木扶疏,奇石耸立,形态千奇,石上野蔓丛生,不知名的野花。
两座宅子中间开了侧门,穿过了侧门,虞幼窈看到对面宅子门口,立了一座半人高的绿石,石上天然呈现了湖光山色,绿意葱笼的景象。
上面龙飞凤舞刻下了“虞园”两字。
虞幼窈定定地看着这两个熟悉的字,眼眶倏然一湿。
郑氏笑:“这一块崂山绿石,带了玉的质地,色半透,而不明,在不同的光照之下,会映照出不同的景致,很是殊奇,武穆王为处宅子取名【虞园】,上头的字也是他亲手琢刻。”
大周朝不能立女户,女子不能离开亲人独自过活。
而“虞园”两个字,仿佛在这一瞬间,打破了加诸在她身上的槁桎,她不能离了亲人独活,却可以享有独一的宅院,随性而活。
殷怀玺向来懂她的,虞幼窈轻笑一声:“虞园,挺好的。”
郑氏将虞幼窈送去了隔壁,就回来了。
虞幼窈精神亢奋,顾不得脚上的伤还没尽好,要逛一逛宅子。
许姑姑拗不过她,想着她方才走了不少路,就命家丁抬着肩舆:“让冬梅陪着你逛,这一路车马劳顿,我先去小厨房帮你准备药浴,顺带准备一些吃食。”
院中布局依势形象,一条玉带小溪蜿蜒曲折,深容藏幽,长廊依山势起伏绵延,逶迤入亭,山石映其左右。
透出了浑厚、质朴,疏朗自然,无拘无束。
逛着逛着,就到了主院。
看着院前大门上,原本挂牌匾的地方还空着,虞幼窈突然道:“世有九招,昭九德,九招即九韶,便改名九韶院。”
从今往后,就是真正属于她的地盘了。
冬梅扶着小姐,在主院里走了一圈。
冬梅来得早,就介绍道:“主院的布局与漪水院有些类似,是殿下亲自寻了厉害的工匠,按照要求重新修整过的,殿下说,小姐是住惯了这样的屋子,住一样的,也能自在一些。”
虞幼窈一走路来,看到了地上铺设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卵石颜色、形状、花纹千变万化,呈现出变幻万千的图案。
冬梅就解释:“襄平阴湿苦寒,殿下担心小姐住不惯,鞍山盛产青石,只青石不如卵石耐热,殿下做主在院里铺了打磨平滑的大型海卵石,海卵石吸湿辟寒,冬天烧了地龙,不仅耐热,还传热,到了夏天,洒些水在地上,能解燥热之气,冬暖夏凉。”
虞幼窈的陪房,都先行来了襄平。
“三进的宅子,三房人住得开吗?”谢府在泉州,可是建了一座宅群,每一房人都住了三进的院子。
襄平城也不是没有更大的宅子,只是碍于尊卑礼法,普通百姓家的宅院不能超过三进,他们又是初来乍到,现成的宅子,也不是尽如人意,拿了钱也未必能买得着合适的。
一进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四合庭院,正房上下两层,加东西两面偏房,还另设了大大小小的偏院。
谢府不纳妾,家里没那么多庶子庶女,一房就那么几个人,住一进院子,肯定是绰绰有余。
只是有了泉州谢宅对比在前,就难免有了落差。
谢老太太也想到了泉州的宅子,有些伤感:“够住,够住,辽东一带地方人稀,不像泉州寸土是金,宅院占地很大,内里的格局也显得宽阔,房间多,院子也多,一进的院子,都能比得上泉州的二进院子那么大。”
北境天高皇帝远,宅地也不贵,住宅的规制不能逾越,就在占地上、家中的格局,小院的数量上钻空子。
宅子是武穆王帮忙挑得,可他们家也是瞧中了这处宅子内里大,每一进院子有大半亩(460平米),一家人住着宽松,这才买下来的。
王氏也笑道:“我们家后头有一座不小的山头,买宅子的时候顺带了一起买,等我们家在襄平安顿下来了,就将山头堆平了,再建几座宅院,我们初来乍到,开头的日子,肯定不是尽如人意,好在一家子都齐齐整整地,这比什么都强,后头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
家里都是一人住一进院子,唯独她独住了一间大宅,虞幼窈总觉得不适合。
林氏拉着她的手:“你除了是我们家的姑娘,还是朝廷亲封的韶懿郡主,就是五进大院也住得,也是一时寻不到更适合的宅子,才安排你住了旁的院子,等我们家安顿下来了,就将旁边的院子扩建。”
第854章 虞园
虞幼窈到了襄平之后,理应住进武穆王府,以策万全,只是谢府一家人,都不想和虞幼窈分开。
虞幼窈如今的身份,也不适合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
武穆王安排了两座相邻的宅子,也是折中的办法。
虞幼窈也不想和谢府分开,她和谢府相处,不像在虞府与祖母撒娇那样。
可真正的家人,其实也不需要去费心讨好,彼此互相关心、尊重,照顾着彼此的心情,自然而然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郑氏温声道:“这一路车马,也是辛苦,便先回去休息,晚上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也算是为你接风洗尘了。”
虞幼窈有孝在身,家里也不好办宴。
两座宅子建在一处山头上,中间有一条穿山游廊,宛如一条“绿带”,将两处宅子一分为二,宛如双鱼。
穿山游廊处古木扶疏,奇石耸立,形态千奇,石上野蔓丛生,不知名的野花。
两座宅子中间开了侧门,穿过了侧门,虞幼窈看到对面宅子门口,立了一座半人高的绿石,石上天然呈现了湖光山色,绿意葱笼的景象。
上面龙飞凤舞刻下了“虞园”两字。
虞幼窈定定地看着这两个熟悉的字,眼眶倏然一湿。
郑氏笑:“这一块崂山绿石,带了玉的质地,色半透,而不明,在不同的光照之下,会映照出不同的景致,很是殊奇,武穆王为处宅子取名【虞园】,上头的字也是他亲手琢刻。”
大周朝不能立女户,女子不能离开亲人独自过活。
而“虞园”两个字,仿佛在这一瞬间,打破了加诸在她身上的槁桎,她不能离了亲人独活,却可以享有独一的宅院,随性而活。
殷怀玺向来懂她的,虞幼窈轻笑一声:“虞园,挺好的。”
郑氏将虞幼窈送去了隔壁,就回来了。
虞幼窈精神亢奋,顾不得脚上的伤还没尽好,要逛一逛宅子。
许姑姑拗不过她,想着她方才走了不少路,就命家丁抬着肩舆:“让冬梅陪着你逛,这一路车马劳顿,我先去小厨房帮你准备药浴,顺带准备一些吃食。”
院中布局依势形象,一条玉带小溪蜿蜒曲折,深容藏幽,长廊依山势起伏绵延,逶迤入亭,山石映其左右。
透出了浑厚、质朴,疏朗自然,无拘无束。
逛着逛着,就到了主院。
看着院前大门上,原本挂牌匾的地方还空着,虞幼窈突然道:“世有九招,昭九德,九招即九韶,便改名九韶院。”
从今往后,就是真正属于她的地盘了。
冬梅扶着小姐,在主院里走了一圈。
冬梅来得早,就介绍道:“主院的布局与漪水院有些类似,是殿下亲自寻了厉害的工匠,按照要求重新修整过的,殿下说,小姐是住惯了这样的屋子,住一样的,也能自在一些。”
虞幼窈一走路来,看到了地上铺设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卵石颜色、形状、花纹千变万化,呈现出变幻万千的图案。
冬梅就解释:“襄平阴湿苦寒,殿下担心小姐住不惯,鞍山盛产青石,只青石不如卵石耐热,殿下做主在院里铺了打磨平滑的大型海卵石,海卵石吸湿辟寒,冬天烧了地龙,不仅耐热,还传热,到了夏天,洒些水在地上,能解燥热之气,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