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小王妃这种大大方方的作派,倒是让他十分受用。
虞幼窈笑着点头,转头就吩咐夏桃去请人。
引进外来商贾从大局上看,自然是大有好处,单从近处看,外来商贾带来的大批物资,基本上就能解决,北境物资缺乏的窘境。
同时,也会刺激当地士绅,协同一起安置灾民。
但从长远上看,也有诸多弊患。
其中最大的弊患,莫过于北境还是士绅势大,外来商贾一旦在北境站稳脚跟之后,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官商、士绅互相勾结,几乎成了必然。
黄文献是要一开始就把控北境的局势,扶持谢府,将北境一部分资源、人脉、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士绅、外来商贾、谢府形成了制衡局面。
就目前看来,三方制衡,依然是士绅为大,但外来商贾和谢府加入,势必会分化士绅利益,削弱士绅势力。
此消彼涨,也是必然趋势。
前期谢府和外来商贾,有共同的利益和敌人,就是天然同盟。
而谢府背后,是韶懿郡主和武穆王,在外来商贾之间,占有绝对的主动权,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殷怀玺只需扶持谢府,让谢府联合外来商贾对付士绅,静待合适时机,将一些坏事做尽的士绅连根拨起。
倒也不是说,殷怀玺利用了谢府。
谢府想要在北境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就已经站到了士绅的对立面,商有商途,官有官道,谢府和武穆王府的利益一致。
不大一会儿,谢巡就过来了。
虞幼窈笑着介绍:“大舅舅,这位是武穆王麾下的黄军师。”
谢巡连忙上前,就要躬身作礼,黄文献连忙起身,一个箭步上前,就托住了谢巡的手:“谢老爷不必多礼,快请坐。”
谢巡愣了一下,就看向了虞幼窈。
虞幼窈连忙笑道:“黄军师辅佐北境战事多年,却是不拘小节,大舅舅也不必太过拘谨。”
黄文献对大舅舅太客气,语气带了敬重,所以才不受大礼。
她目光闪了闪,就想到了,早前黄文献一见她就“砰咚”跪地的画面,哪儿不明白,黄文献约是知道,她和殷怀玺有“婚约”在身,将她当成了未来王妃敬重,连同她的外家,也都慎重了礼遇。
黄文献也咐合道:“郡主所言是极。”
谢巡这才面色一松,客气道:“承蒙黄军师厚待,谢某便斗胆托大。”
接着,就从善如流地坐到黄文献下手处,下人连忙上了茶。
待谢巡茶毕。
黄文献就开门见山道:“谢老爷也知道,最近有不少外来商户来了辽东三省,按道理说,这事儿也不该我们殿下来管的。”
第824章 合作
说到这儿,黄文献就一脸为难地叹气。
谢巡目光闪了闪,十分识趣地接了话:“殿下恪守本份,镇守北境,威慑异族,劳苦功高,已经十分辛苦,眼下朝廷颁下了国策,北境也收容了大批难民,整个北境的安危稳定,全系于殿下一人之身,攘内才能安外,唯有北境安定,殿下才能心无旁骛,抵御外族,此乃大义。”
黄文献头一句话,是在试探谢府。
他说了多少话,话中透了多少意思,就决定了,黄文献在接下来的交谈之中,要说几分话?表达几分诚意?将话说几分透?
他表达了对武穆王的敬重、支持,诚心满满地把话柄递给了黄文献,算是接下了黄文献的试探。
接下来的商谈,黄文献也会回报相同的诚意。
倘若谢府含糊其词,黄文献接下来的商谈,也会有所保留,对谢府的态度,也将发生一些转变。
倘若谢府不接试探,黄文献就明白了,谢府拒绝的态度。
接下来,黄文献最多说一些,诸如北境的局势,武穆王的为难,百姓的艰苦,以作劝慰,让谢府三思。
谈判桌上,越是所谋重大,就越不能轻易透底,彼此交锋的第一步,就是先试探对方的诚意与态度。
果然!
谢府的爽快,让黄文献十分满意,当下就露出一副忧心模样:“关系到万千黎民的生计,殿下也不敢有半点轻忽,难免就对此事多上心一些,但我们这些行军打仗的大老粗,哪儿能懂生意上面的事。”
看,诚意表达了,黄文献就把话柄递回了谢府,有来有往,这话才能一直谈下去。
谢巡心如明镜,也不急着搭话。
虞幼窈学了一肚子的生意经,对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是门清。
倒是听得有些好笑,也不知道是谁,方才叭叭地,账是算了一笔又一笔,比她这个生意人还要精明三分。
不过黄文献有心抬举谢府,她也是乐于见成。
“黄某一早就听闻,泉州谢府有仁商之名,早年襄助朝廷开了海禁,不久前捐助朝廷赈济灾民,更甚者当年北狄大举来犯,因战事吃紧,谢府也曾捐赠了一批粮药给幽军,如今谢府能来北境,也是北境之福,做生意谢府是内行人,就想请教谢老爷,问一问谢老爷的意见。”
战时粮草加倍消耗,光靠当时还是世子的武穆王,在幽州城里筹集粮草,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等世子押送粮草上了战场后不久,谢府就通过海运,送了一批粮药过来,为后来收复城池奠基了基础。
虞幼窈笑着点头,转头就吩咐夏桃去请人。
引进外来商贾从大局上看,自然是大有好处,单从近处看,外来商贾带来的大批物资,基本上就能解决,北境物资缺乏的窘境。
同时,也会刺激当地士绅,协同一起安置灾民。
但从长远上看,也有诸多弊患。
其中最大的弊患,莫过于北境还是士绅势大,外来商贾一旦在北境站稳脚跟之后,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官商、士绅互相勾结,几乎成了必然。
黄文献是要一开始就把控北境的局势,扶持谢府,将北境一部分资源、人脉、渠道掌握在自己手中。
士绅、外来商贾、谢府形成了制衡局面。
就目前看来,三方制衡,依然是士绅为大,但外来商贾和谢府加入,势必会分化士绅利益,削弱士绅势力。
此消彼涨,也是必然趋势。
前期谢府和外来商贾,有共同的利益和敌人,就是天然同盟。
而谢府背后,是韶懿郡主和武穆王,在外来商贾之间,占有绝对的主动权,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殷怀玺只需扶持谢府,让谢府联合外来商贾对付士绅,静待合适时机,将一些坏事做尽的士绅连根拨起。
倒也不是说,殷怀玺利用了谢府。
谢府想要在北境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就已经站到了士绅的对立面,商有商途,官有官道,谢府和武穆王府的利益一致。
不大一会儿,谢巡就过来了。
虞幼窈笑着介绍:“大舅舅,这位是武穆王麾下的黄军师。”
谢巡连忙上前,就要躬身作礼,黄文献连忙起身,一个箭步上前,就托住了谢巡的手:“谢老爷不必多礼,快请坐。”
谢巡愣了一下,就看向了虞幼窈。
虞幼窈连忙笑道:“黄军师辅佐北境战事多年,却是不拘小节,大舅舅也不必太过拘谨。”
黄文献对大舅舅太客气,语气带了敬重,所以才不受大礼。
她目光闪了闪,就想到了,早前黄文献一见她就“砰咚”跪地的画面,哪儿不明白,黄文献约是知道,她和殷怀玺有“婚约”在身,将她当成了未来王妃敬重,连同她的外家,也都慎重了礼遇。
黄文献也咐合道:“郡主所言是极。”
谢巡这才面色一松,客气道:“承蒙黄军师厚待,谢某便斗胆托大。”
接着,就从善如流地坐到黄文献下手处,下人连忙上了茶。
待谢巡茶毕。
黄文献就开门见山道:“谢老爷也知道,最近有不少外来商户来了辽东三省,按道理说,这事儿也不该我们殿下来管的。”
第824章 合作
说到这儿,黄文献就一脸为难地叹气。
谢巡目光闪了闪,十分识趣地接了话:“殿下恪守本份,镇守北境,威慑异族,劳苦功高,已经十分辛苦,眼下朝廷颁下了国策,北境也收容了大批难民,整个北境的安危稳定,全系于殿下一人之身,攘内才能安外,唯有北境安定,殿下才能心无旁骛,抵御外族,此乃大义。”
黄文献头一句话,是在试探谢府。
他说了多少话,话中透了多少意思,就决定了,黄文献在接下来的交谈之中,要说几分话?表达几分诚意?将话说几分透?
他表达了对武穆王的敬重、支持,诚心满满地把话柄递给了黄文献,算是接下了黄文献的试探。
接下来的商谈,黄文献也会回报相同的诚意。
倘若谢府含糊其词,黄文献接下来的商谈,也会有所保留,对谢府的态度,也将发生一些转变。
倘若谢府不接试探,黄文献就明白了,谢府拒绝的态度。
接下来,黄文献最多说一些,诸如北境的局势,武穆王的为难,百姓的艰苦,以作劝慰,让谢府三思。
谈判桌上,越是所谋重大,就越不能轻易透底,彼此交锋的第一步,就是先试探对方的诚意与态度。
果然!
谢府的爽快,让黄文献十分满意,当下就露出一副忧心模样:“关系到万千黎民的生计,殿下也不敢有半点轻忽,难免就对此事多上心一些,但我们这些行军打仗的大老粗,哪儿能懂生意上面的事。”
看,诚意表达了,黄文献就把话柄递回了谢府,有来有往,这话才能一直谈下去。
谢巡心如明镜,也不急着搭话。
虞幼窈学了一肚子的生意经,对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是门清。
倒是听得有些好笑,也不知道是谁,方才叭叭地,账是算了一笔又一笔,比她这个生意人还要精明三分。
不过黄文献有心抬举谢府,她也是乐于见成。
“黄某一早就听闻,泉州谢府有仁商之名,早年襄助朝廷开了海禁,不久前捐助朝廷赈济灾民,更甚者当年北狄大举来犯,因战事吃紧,谢府也曾捐赠了一批粮药给幽军,如今谢府能来北境,也是北境之福,做生意谢府是内行人,就想请教谢老爷,问一问谢老爷的意见。”
战时粮草加倍消耗,光靠当时还是世子的武穆王,在幽州城里筹集粮草,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等世子押送粮草上了战场后不久,谢府就通过海运,送了一批粮药过来,为后来收复城池奠基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