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
听到这些话,王里正嘴角带上了一抹只有他能懂的微笑,只不过那抹微笑稍纵即逝,眨眼间王里正又是一幅端正的神情:“好,那就说到这儿,你们自己考虑,我也当不了你们的家,都散了吧!”说完王里正便背手离去,不顾身后村民的挽留。
王里正走后并不知道,村民里本来还想将生姜卖掉的人,有一半儿决定不卖了,还有一小部分决定留下一些,最后只剩下极少的村民冥顽不化地执意要将生姜卖掉。他们不但自己要卖,还要怂恿别人卖,别人不卖他们就挖苦、讽刺对方:
“哎哟,傻子才不卖呢!这么多生姜留下干嘛啊?就算真的太冷了,多穿点不就行了?再说了,煮点滚水不也是一样的?”
“你们说的不卖啊,到时候别看我们赚了银子你们就眼红啊!”
“没错!你们要是借钱可是没门的,到时候说啥我都不借!”
这些人说的话,说好听点那叫尖酸刻薄,说不好听点儿那就是难听至极!听着就让人心生不快,但即便是不好的话,也有人听进去了,当下就有俩三暗戳戳想要将生姜偷偷卖掉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决定听王里正的或是坚持己见。
而站在人群中的崔寡妇脸色却有些僵硬,藏在怀里不久的五两银子此时就像是一块儿烙铁似的,不知是她的幻觉还是怎的,她总觉得接近心脏与银子的部分尤其地烫,甚至让她有种心要被烫化的错觉。
柳娘子有些尴尬地低下头讷讷地与崔寡妇耳语:“娘,我,我也……她哪里知道这么长远的事儿啊!王里正也是,怎么不早说呢?非要她好不容易让婆婆对她脸色缓和之后再说这事儿?害得她现在里外不是人了!
崔寡妇低下头看了看正一脸迷茫看着她和柳娘子的宝儿,将心里的郁气与苦涩悉数吞回肚中,然后才硬生生扯出一丝笑道:“没事儿,你也是为了咱宝儿,这事儿不怪你,毕竟我也没想到不是?”也怪她,净想着银钱了!还好,自家还留下了两块儿,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吗?
如此安慰了自己一番,崔寡妇这才好受了些。毕竟银子也得了,生姜也有留下的,她还有啥好抱怨的呢?
…
因为有王里正召集村民说事儿这个插曲,之前与人说好要交易生姜的买卖黄了许多。那些赵家村的,还有其他地方来的散民都忍不住骂骂咧咧,但是他们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毕竟人傍山村的人还是不少的,又有方老爷、吴娘子的庇护,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是以,等阿招阿阳两人顺着之前大叔指的方向找到老王头时,王老头的头摇的那叫一个快啊,简直就像个拨浪鼓!
“不中不中,俺们里正不让卖咧!”老王头没什么大学问,但是他这么些年就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跟着王里正的脚步准没错!他冷眼看了这么些年,心里早就门清,这里正指定不会坑他们嘞!
逃荒路上我靠美食发家了
第253章 新的吃食
阿阳有些不理解:“为啥啊?你们要这么多生姜也没用吧?再说了,价钱都好商量,我们也不全部买走,你看你卖多少都行的。”
老王头顽固地继续进行摇头的事业:“不中不中,俺不卖!”他最笨,说不过人家,那摇头必须摇过人家!
阿阳还想说些什么,结果被阿招打断:“叔,是这样,我家公子呢,家境还算殷实。如果你除了银钱还有别的需要,我们也会尽量满足,你觉得怎么样?”
老王头还想继续摇头,但是头摇到一半儿,他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有些无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还在趴地上玩土旮旯的孙儿,有些犹疑地问道:“啥都行?”
阿招脑子一向比阿阳活络,刚刚老王头扭头看孙儿的一幕就被阿招看在眼里,他眼睛一转就能明白老王头想要什么。
乡下人的想法都很简单:温饱、儿孙满堂、祖宗泉下有知以及子孙有出息。
那子孙如何才能有出息呢?当一个优秀的庄稼汉吗?那指定不是的。就如同现代的许多早早辍学或者没接受过教育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会拼命地赚钱,然后将自己年少未达成的心愿放在自己后代身上,企图让后代来替他们达成夙愿。
古代的乡下人就是吃到了没读书的苦,然后又看到了读书人读出名堂的好处,所以他们都想自己有能力供出一个读书人来,这样也许若干年后自家就能出个当官的来光耀门楣呢?
老王头自己知道自己没啥学问,对读书的事儿也一窍不通。但是,他之前常常路过村里的私塾,每每看到私塾里排排坐着摇头晃脑读书的小孩,他都打心底里羡慕。所以,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那他想让孙儿抓住这个机会!
“叔,你只管说,只要我们能办得到的,一定帮你办成!”
老王头这才正色地说道:“行,那我就直说了。我这个孙儿啊,我觉得有读书的天分,但是,俺们家太穷啦!没法供他读书嘞!”其实,牛蛋不但没有读书的天分,反而有些木讷,但是老王头从来没放弃过牛蛋,他就是觉得自家孙儿哪里都好!如果有哪点不好,那一定不是孙儿的原因,而是自家没给孙儿这个环境,应该怪自家,而不是怪孙儿!另外,其实他家也没有穷到读不起书,但是老王头指定是想要孙儿去个更好的地方,刚刚听阿招说话的意思,他们的少爷应该有钱有势,所以老王头才向阿招问道。
听到这些话,王里正嘴角带上了一抹只有他能懂的微笑,只不过那抹微笑稍纵即逝,眨眼间王里正又是一幅端正的神情:“好,那就说到这儿,你们自己考虑,我也当不了你们的家,都散了吧!”说完王里正便背手离去,不顾身后村民的挽留。
王里正走后并不知道,村民里本来还想将生姜卖掉的人,有一半儿决定不卖了,还有一小部分决定留下一些,最后只剩下极少的村民冥顽不化地执意要将生姜卖掉。他们不但自己要卖,还要怂恿别人卖,别人不卖他们就挖苦、讽刺对方:
“哎哟,傻子才不卖呢!这么多生姜留下干嘛啊?就算真的太冷了,多穿点不就行了?再说了,煮点滚水不也是一样的?”
“你们说的不卖啊,到时候别看我们赚了银子你们就眼红啊!”
“没错!你们要是借钱可是没门的,到时候说啥我都不借!”
这些人说的话,说好听点那叫尖酸刻薄,说不好听点儿那就是难听至极!听着就让人心生不快,但即便是不好的话,也有人听进去了,当下就有俩三暗戳戳想要将生姜偷偷卖掉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决定听王里正的或是坚持己见。
而站在人群中的崔寡妇脸色却有些僵硬,藏在怀里不久的五两银子此时就像是一块儿烙铁似的,不知是她的幻觉还是怎的,她总觉得接近心脏与银子的部分尤其地烫,甚至让她有种心要被烫化的错觉。
柳娘子有些尴尬地低下头讷讷地与崔寡妇耳语:“娘,我,我也……她哪里知道这么长远的事儿啊!王里正也是,怎么不早说呢?非要她好不容易让婆婆对她脸色缓和之后再说这事儿?害得她现在里外不是人了!
崔寡妇低下头看了看正一脸迷茫看着她和柳娘子的宝儿,将心里的郁气与苦涩悉数吞回肚中,然后才硬生生扯出一丝笑道:“没事儿,你也是为了咱宝儿,这事儿不怪你,毕竟我也没想到不是?”也怪她,净想着银钱了!还好,自家还留下了两块儿,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吗?
如此安慰了自己一番,崔寡妇这才好受了些。毕竟银子也得了,生姜也有留下的,她还有啥好抱怨的呢?
…
因为有王里正召集村民说事儿这个插曲,之前与人说好要交易生姜的买卖黄了许多。那些赵家村的,还有其他地方来的散民都忍不住骂骂咧咧,但是他们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毕竟人傍山村的人还是不少的,又有方老爷、吴娘子的庇护,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是以,等阿招阿阳两人顺着之前大叔指的方向找到老王头时,王老头的头摇的那叫一个快啊,简直就像个拨浪鼓!
“不中不中,俺们里正不让卖咧!”老王头没什么大学问,但是他这么些年就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跟着王里正的脚步准没错!他冷眼看了这么些年,心里早就门清,这里正指定不会坑他们嘞!
逃荒路上我靠美食发家了
第253章 新的吃食
阿阳有些不理解:“为啥啊?你们要这么多生姜也没用吧?再说了,价钱都好商量,我们也不全部买走,你看你卖多少都行的。”
老王头顽固地继续进行摇头的事业:“不中不中,俺不卖!”他最笨,说不过人家,那摇头必须摇过人家!
阿阳还想说些什么,结果被阿招打断:“叔,是这样,我家公子呢,家境还算殷实。如果你除了银钱还有别的需要,我们也会尽量满足,你觉得怎么样?”
老王头还想继续摇头,但是头摇到一半儿,他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有些无意识地扭头看了一眼还在趴地上玩土旮旯的孙儿,有些犹疑地问道:“啥都行?”
阿招脑子一向比阿阳活络,刚刚老王头扭头看孙儿的一幕就被阿招看在眼里,他眼睛一转就能明白老王头想要什么。
乡下人的想法都很简单:温饱、儿孙满堂、祖宗泉下有知以及子孙有出息。
那子孙如何才能有出息呢?当一个优秀的庄稼汉吗?那指定不是的。就如同现代的许多早早辍学或者没接受过教育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会拼命地赚钱,然后将自己年少未达成的心愿放在自己后代身上,企图让后代来替他们达成夙愿。
古代的乡下人就是吃到了没读书的苦,然后又看到了读书人读出名堂的好处,所以他们都想自己有能力供出一个读书人来,这样也许若干年后自家就能出个当官的来光耀门楣呢?
老王头自己知道自己没啥学问,对读书的事儿也一窍不通。但是,他之前常常路过村里的私塾,每每看到私塾里排排坐着摇头晃脑读书的小孩,他都打心底里羡慕。所以,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那他想让孙儿抓住这个机会!
“叔,你只管说,只要我们能办得到的,一定帮你办成!”
老王头这才正色地说道:“行,那我就直说了。我这个孙儿啊,我觉得有读书的天分,但是,俺们家太穷啦!没法供他读书嘞!”其实,牛蛋不但没有读书的天分,反而有些木讷,但是老王头从来没放弃过牛蛋,他就是觉得自家孙儿哪里都好!如果有哪点不好,那一定不是孙儿的原因,而是自家没给孙儿这个环境,应该怪自家,而不是怪孙儿!另外,其实他家也没有穷到读不起书,但是老王头指定是想要孙儿去个更好的地方,刚刚听阿招说话的意思,他们的少爷应该有钱有势,所以老王头才向阿招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