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三阿哥:哦。
这回他是找不到理由反驳了,不由长长叹了口气,颇有种只能认命的无奈。
胤祚叫人去请斯隆顿,不一会儿斯隆顿过来,果如胤祚所说,她听说三阿哥请她画画,说要刊登在报纸上,十分痛快地答应了。然后借了胤祚的纸笔当即开始动笔。
三阿哥探身瞧了瞧,的确画得不错,但技巧有余,灵性不足,和潇湘居士比差远了,也就和胤祚水平相当吧。
他问斯隆顿:你家乡那边会素描的人多吗?
斯隆顿想了想也不知算不算多,大概就是说多不多,但要说少,找几个会素描的人又丝毫没有难度,学校还有专门的素描课程。
斯隆顿把情况说给三阿哥听,三阿哥却是心思一动:难道潇湘居士是传教士?
胤祚:不是,你别猜了,猜不到的!
三阿哥:唉!
他倒是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咱们是不是也该找几个人学画素描?
旁的不说,有时候文字很难描述清楚的东西,加上素描画就清晰多了。前面潇湘居士给纳兰性德画的插画、还有斯隆顿正在画的这幅图不都是例子么?
三阿哥做报纸的这段时间,也遇到不少这种情况,只是大多时候给含糊过去了。若不是有插画例子在前,这回胤祚又恰好在跟前,他也不会提出画画,只怕还是如从前那般处理:尽量写清楚一点,然后读者能不能看懂就看命吧。
但如今有法子了,三阿哥看着斯隆顿笔下渐渐成型的素描画:这不就是个好办法吗?
唯一的问题是会素描的人不多,胤祚、潇湘居士和斯隆顿又一个比一个忙,必不可能常常替他们画画。倒是教几个人是正经。
胤祚倒是无所谓,他也没想着藏着掖着,从前也想教别人,但这不是太忙了吗,只要不叫他教,谁爱教谁教,还能顺便给他学院扩充几门课程呢。
斯隆顿爱教!素描本就是她的爱好,教学是第二个,教素描是什么神仙工作!她立马和三阿哥热烈讨论起来。
二人相谈甚欢,当场拍板定下此事。
胤祚:行吧。
胤祚一点也不想和这事扯上关系,跟学院院长说了一声就把院长扔给三阿哥和斯隆顿折腾去了,他还有别的事呢。
他忙着给黛玉换琉璃窗。
林如海真是相当有原则,胤祚都说了,叫他给自己留一些琉璃换窗户,他特意在御书房外面说,不就是为了叫梁九功听见,然后传到康熙耳朵里去吗?康熙没说话就是同意了,可林如海倒好,说不留就不留,白费了胤祚一番心思。
林如海也就罢了,黛玉日日画画,光线差了可不成,合该早日换了琉璃窗才是。如今三阿哥都还轮不上,硬等着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正好当初给胤祚换窗户时,那一车琉璃都送到乾东五所了,换书房窗户没用完,换正殿窗户又不够,如今给黛玉换书房窗户倒是正好,胤祚便带着东西和人来了。
琉璃是按胤祚给的尺寸处理好的,到了林家换上就成,用不了多少功夫。房间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黛玉坐在书桌边翻了两页书,笑道:难怪要费那么多气力去西洋,真真是好东西。
胤祚笑着点头。
随着《京城日报》刊登了三阿哥的文章,琉璃窗也被更多百姓知道,三阿哥描写得十分美好,配的图更是形象生动,百姓自然对琉璃窗十分向往。
但琉璃价贵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普通百姓幻想一下也就罢了,压根没想着自己买。那有权有势的不必担心用不上,倒是有钱没权的商户之类,介于能买与不能买之间,少不得叫人去打听。
胤祚说的对,他们对琉璃窗很感兴趣。谁还没为室内昏暗的光线烦恼过呢?从前花钱都解决不了的事,好容易有法子了,花点钱算什么?
他们又不缺钱,挣了银子不就是为了过得舒坦吗?
总之琉璃窗还没走出紫禁城,就在京城乃至大清红火起来,许多富户打听着想买,偏偏无处可买,不由抓耳挠腮。回过头再看自己书房的光线,从前觉得用了透光性极好的纸,光线已经很好了,如今才知道啥也不是!
什么时候才能用琉璃窗啊?
这一等就是三四个月,直到紫禁城主要宫殿都换成了琉璃窗,皇亲重臣该换的也都换了,才开始流入民间。
康熙叫人另建了两个琉璃厂,然而产量依旧有限,偌大的大清富户无数,哪怕琉璃窗定价极高,也根本供不应求。
随后不到一月,琉璃镜子也上市售卖,吸引了无数贵妇、千金挥金如土。
银子流水一样进了国库,康熙心情好,宫里人都觉得这日子越发好过了。
此时已经到了冬天,纳兰性德归国半年,亲眼见着各类技术投入生产研究,他观察了半年,笔记做了好几本,好的坏的心里都有数,便又要回到港口,准备明年春天的第二次出使了。
和上回不同,纳兰性德这回离京堪称声势浩大,除了胤祚和大阿哥,三阿哥也来给他送行,此外还有各种朋友熟人、向往西洋的百姓、纳兰性德的诗迷等等。
人本来就够多了,还有那本没打算来的人听说胤祚和三阿哥来了,又特意赶来看他们,于是便更多了。
这回他是找不到理由反驳了,不由长长叹了口气,颇有种只能认命的无奈。
胤祚叫人去请斯隆顿,不一会儿斯隆顿过来,果如胤祚所说,她听说三阿哥请她画画,说要刊登在报纸上,十分痛快地答应了。然后借了胤祚的纸笔当即开始动笔。
三阿哥探身瞧了瞧,的确画得不错,但技巧有余,灵性不足,和潇湘居士比差远了,也就和胤祚水平相当吧。
他问斯隆顿:你家乡那边会素描的人多吗?
斯隆顿想了想也不知算不算多,大概就是说多不多,但要说少,找几个会素描的人又丝毫没有难度,学校还有专门的素描课程。
斯隆顿把情况说给三阿哥听,三阿哥却是心思一动:难道潇湘居士是传教士?
胤祚:不是,你别猜了,猜不到的!
三阿哥:唉!
他倒是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咱们是不是也该找几个人学画素描?
旁的不说,有时候文字很难描述清楚的东西,加上素描画就清晰多了。前面潇湘居士给纳兰性德画的插画、还有斯隆顿正在画的这幅图不都是例子么?
三阿哥做报纸的这段时间,也遇到不少这种情况,只是大多时候给含糊过去了。若不是有插画例子在前,这回胤祚又恰好在跟前,他也不会提出画画,只怕还是如从前那般处理:尽量写清楚一点,然后读者能不能看懂就看命吧。
但如今有法子了,三阿哥看着斯隆顿笔下渐渐成型的素描画:这不就是个好办法吗?
唯一的问题是会素描的人不多,胤祚、潇湘居士和斯隆顿又一个比一个忙,必不可能常常替他们画画。倒是教几个人是正经。
胤祚倒是无所谓,他也没想着藏着掖着,从前也想教别人,但这不是太忙了吗,只要不叫他教,谁爱教谁教,还能顺便给他学院扩充几门课程呢。
斯隆顿爱教!素描本就是她的爱好,教学是第二个,教素描是什么神仙工作!她立马和三阿哥热烈讨论起来。
二人相谈甚欢,当场拍板定下此事。
胤祚:行吧。
胤祚一点也不想和这事扯上关系,跟学院院长说了一声就把院长扔给三阿哥和斯隆顿折腾去了,他还有别的事呢。
他忙着给黛玉换琉璃窗。
林如海真是相当有原则,胤祚都说了,叫他给自己留一些琉璃换窗户,他特意在御书房外面说,不就是为了叫梁九功听见,然后传到康熙耳朵里去吗?康熙没说话就是同意了,可林如海倒好,说不留就不留,白费了胤祚一番心思。
林如海也就罢了,黛玉日日画画,光线差了可不成,合该早日换了琉璃窗才是。如今三阿哥都还轮不上,硬等着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正好当初给胤祚换窗户时,那一车琉璃都送到乾东五所了,换书房窗户没用完,换正殿窗户又不够,如今给黛玉换书房窗户倒是正好,胤祚便带着东西和人来了。
琉璃是按胤祚给的尺寸处理好的,到了林家换上就成,用不了多少功夫。房间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黛玉坐在书桌边翻了两页书,笑道:难怪要费那么多气力去西洋,真真是好东西。
胤祚笑着点头。
随着《京城日报》刊登了三阿哥的文章,琉璃窗也被更多百姓知道,三阿哥描写得十分美好,配的图更是形象生动,百姓自然对琉璃窗十分向往。
但琉璃价贵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普通百姓幻想一下也就罢了,压根没想着自己买。那有权有势的不必担心用不上,倒是有钱没权的商户之类,介于能买与不能买之间,少不得叫人去打听。
胤祚说的对,他们对琉璃窗很感兴趣。谁还没为室内昏暗的光线烦恼过呢?从前花钱都解决不了的事,好容易有法子了,花点钱算什么?
他们又不缺钱,挣了银子不就是为了过得舒坦吗?
总之琉璃窗还没走出紫禁城,就在京城乃至大清红火起来,许多富户打听着想买,偏偏无处可买,不由抓耳挠腮。回过头再看自己书房的光线,从前觉得用了透光性极好的纸,光线已经很好了,如今才知道啥也不是!
什么时候才能用琉璃窗啊?
这一等就是三四个月,直到紫禁城主要宫殿都换成了琉璃窗,皇亲重臣该换的也都换了,才开始流入民间。
康熙叫人另建了两个琉璃厂,然而产量依旧有限,偌大的大清富户无数,哪怕琉璃窗定价极高,也根本供不应求。
随后不到一月,琉璃镜子也上市售卖,吸引了无数贵妇、千金挥金如土。
银子流水一样进了国库,康熙心情好,宫里人都觉得这日子越发好过了。
此时已经到了冬天,纳兰性德归国半年,亲眼见着各类技术投入生产研究,他观察了半年,笔记做了好几本,好的坏的心里都有数,便又要回到港口,准备明年春天的第二次出使了。
和上回不同,纳兰性德这回离京堪称声势浩大,除了胤祚和大阿哥,三阿哥也来给他送行,此外还有各种朋友熟人、向往西洋的百姓、纳兰性德的诗迷等等。
人本来就够多了,还有那本没打算来的人听说胤祚和三阿哥来了,又特意赶来看他们,于是便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