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
叶茵茵不想嫁给别人,她又不敢直说真正的理由,只得委婉的道:“母亲,我只是侯府养女,又不是你们亲生女儿,那些高门大户的公子应该是不愿意的。”
王氏沉默了一下,叶茵茵的身份的确是硬伤,门当户对的结亲,为的就是结两姓之好,互相联姻,让后代血脉相连,家族也守望相助。
她看中的那些与定远侯府门第相配的人家,又怎么会愿意娶定远侯府的一个养女呢?叶茵茵的婚事就只能往低处找,说不定还只能嫁给庶子,王氏又怎么会愿意?
王氏说道:“这事你别担心,我与侯爷说一说,不能影响了你的婚事。”
叶茵茵心想,侯爷想来是不会同意王氏异想天开的想法的,两人意见不同,她的婚事就可以稍微拖一拖。趁着这个时间差,她得尽快与叶元辰表明心意,达成共识。
王氏当然不知道叶茵茵早就对小叔子叶元辰情有独钟,她真的就跟元嘉去商量,怎么把叶茵茵的身份往上提一提,好让叶茵茵高嫁。
元嘉听了她的话,整个人都惊讶了:“夫人,你没说错吧?你这是想要叶茵茵一个养女在婚事上压明珠一头?”
他从来就没想过把叶茵茵往高门大户里嫁,她最好的选择是在会试中挑选一个寒门学子嫁过去,届时有定远侯府在背后当靠山,她日子肯定过不赖。
结果王氏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让叶茵茵嫁的门第比叶明珠还要高?她这是故意想踩叶明珠一脚吗?
元嘉对王氏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无法理解:“叶茵茵只是侯府养女,她的婚事说什么也不可能超过明珠的。你在即将到来的会试中挑选一个合适的寒门学子就好,别乱来。”
王氏深吸一口气,不满的道:“侯爷,茵茵和明珠全都低嫁,结的亲家对我们侯府有什么用?将来向谨长大了,这两个姐夫都帮衬不上他不说,还会拖后腿……”
元嘉终于明白王氏的想法了:“你就为了现在还在吃奶的叶向谨想那么多?”
王氏有点心虚,嘴硬道:“这有什么不对的?娶媳嫁女就该门当户对。”
元嘉沉声道:“行了,叶茵茵的婚事我会劳烦母亲操心一下,你就不要管了。”
他本以为王氏对儿子太过紧张,是因为儿子年幼,又是多年才得来的,没想到王氏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么严重。就连亲女和养女的婚事,都只考虑对儿子有没有利,而不是考虑女婿会不会对女儿好。
元嘉直接把叶茵茵的婚事决定权从王氏手中夺来,交给了叶老夫人。
<<<<<<
在张家与定远侯府定亲之后,张奕之在国子监的处境就迅速好转了起来。
国子监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有人做官或者家里有爵位的,那些出身寒门的学生也都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所以国子监学生各自抱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家中有爵位或者有人当官的勋贵子弟,一类是寒门子弟。
张奕之夹在这两个团体之间相当尴尬,他说是寒门子弟吧,祖上也是阔过的,他进国子监读书时祖父还在世,家里还有爵位,他算是勋贵子弟。然而他祖父一去世,爵位就没了,沦为平民百姓。
所以张奕之不被寒门学生接纳,也融入不进去勋贵子弟的圈子。两边都排斥孤立他,若不是一股韧劲儿让他坚持努力读书,想要科举入仕撑起张家,他早就受不了冷暴力退学了。
现在张奕之与叶明珠定了亲,成为定远侯府的未来姑爷之后,勋贵子弟圈子的领头人就主动来向他示好,拉他进圈子里。
张奕之老实憨厚又有傲骨,但他并不是不知变通的人,没拿着之前勋贵子弟对他的排挤说事,笑呵呵的顺势融入圈子里。
其他勋贵子弟知道张奕之攀上高枝了,定远侯府不是他们惹得起的,纷纷主动向他示好,以他为中心,之前没有交集的双方倒也是相处和谐。
不过张奕之很快就没什么时间来国子监了。
因为元嘉为他请了一位名声在外的先生单独教他。
张父张母和张奕之都对元嘉帮忙请名师的行为十分感激,这是如今败落的张家办不到的事情,也是张奕之目前最需要的帮助。
马上就要到乡试了,张奕之通过乡试才能考中举人,做了举人才有当官的资格。
当然,张奕之是想考了举人考进士,成为进士再入仕为官才前途更光明。若只是举人就靠定远侯府的人脉关系为官,会被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看不起的。
元嘉既然选定了张奕之做自己的女婿,当然要拿捏住张奕之,让他一辈子都对叶明珠好。
于是他对张奕之非常好,帮忙请名师,又帮忙准备各种乡试所需资料,还把这一届乡试主考官曾经做过的文章都搜集起来交给了张奕之。
在张奕之去参加乡试时,元嘉还派宋管家来给他送考试所需物品,样样准备的齐全周到,让没有经验父母又帮不上忙的张奕之特别感激。
宋管家送张奕之去考场的路上,张奕之十分感激的说道:“多谢宋管家,也请宋管家为在下转达对侯爷的感激之情。”
宋管家笑道:“侯爷对你这么好,是因为你迟早是侯府的姑爷,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侯爷宠爱小姐,对张公子你也是爱屋及乌。”
张奕之听懂了宋管家的意思,连忙保证道:“不管如何,侯爷对在下的恩情,在下铭记于心。将来……也必将不负叶小姐。”
王氏沉默了一下,叶茵茵的身份的确是硬伤,门当户对的结亲,为的就是结两姓之好,互相联姻,让后代血脉相连,家族也守望相助。
她看中的那些与定远侯府门第相配的人家,又怎么会愿意娶定远侯府的一个养女呢?叶茵茵的婚事就只能往低处找,说不定还只能嫁给庶子,王氏又怎么会愿意?
王氏说道:“这事你别担心,我与侯爷说一说,不能影响了你的婚事。”
叶茵茵心想,侯爷想来是不会同意王氏异想天开的想法的,两人意见不同,她的婚事就可以稍微拖一拖。趁着这个时间差,她得尽快与叶元辰表明心意,达成共识。
王氏当然不知道叶茵茵早就对小叔子叶元辰情有独钟,她真的就跟元嘉去商量,怎么把叶茵茵的身份往上提一提,好让叶茵茵高嫁。
元嘉听了她的话,整个人都惊讶了:“夫人,你没说错吧?你这是想要叶茵茵一个养女在婚事上压明珠一头?”
他从来就没想过把叶茵茵往高门大户里嫁,她最好的选择是在会试中挑选一个寒门学子嫁过去,届时有定远侯府在背后当靠山,她日子肯定过不赖。
结果王氏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让叶茵茵嫁的门第比叶明珠还要高?她这是故意想踩叶明珠一脚吗?
元嘉对王氏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无法理解:“叶茵茵只是侯府养女,她的婚事说什么也不可能超过明珠的。你在即将到来的会试中挑选一个合适的寒门学子就好,别乱来。”
王氏深吸一口气,不满的道:“侯爷,茵茵和明珠全都低嫁,结的亲家对我们侯府有什么用?将来向谨长大了,这两个姐夫都帮衬不上他不说,还会拖后腿……”
元嘉终于明白王氏的想法了:“你就为了现在还在吃奶的叶向谨想那么多?”
王氏有点心虚,嘴硬道:“这有什么不对的?娶媳嫁女就该门当户对。”
元嘉沉声道:“行了,叶茵茵的婚事我会劳烦母亲操心一下,你就不要管了。”
他本以为王氏对儿子太过紧张,是因为儿子年幼,又是多年才得来的,没想到王氏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么严重。就连亲女和养女的婚事,都只考虑对儿子有没有利,而不是考虑女婿会不会对女儿好。
元嘉直接把叶茵茵的婚事决定权从王氏手中夺来,交给了叶老夫人。
<<<<<<
在张家与定远侯府定亲之后,张奕之在国子监的处境就迅速好转了起来。
国子监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有人做官或者家里有爵位的,那些出身寒门的学生也都是有举人功名在身的,所以国子监学生各自抱团,分为两类,一类是家中有爵位或者有人当官的勋贵子弟,一类是寒门子弟。
张奕之夹在这两个团体之间相当尴尬,他说是寒门子弟吧,祖上也是阔过的,他进国子监读书时祖父还在世,家里还有爵位,他算是勋贵子弟。然而他祖父一去世,爵位就没了,沦为平民百姓。
所以张奕之不被寒门学生接纳,也融入不进去勋贵子弟的圈子。两边都排斥孤立他,若不是一股韧劲儿让他坚持努力读书,想要科举入仕撑起张家,他早就受不了冷暴力退学了。
现在张奕之与叶明珠定了亲,成为定远侯府的未来姑爷之后,勋贵子弟圈子的领头人就主动来向他示好,拉他进圈子里。
张奕之老实憨厚又有傲骨,但他并不是不知变通的人,没拿着之前勋贵子弟对他的排挤说事,笑呵呵的顺势融入圈子里。
其他勋贵子弟知道张奕之攀上高枝了,定远侯府不是他们惹得起的,纷纷主动向他示好,以他为中心,之前没有交集的双方倒也是相处和谐。
不过张奕之很快就没什么时间来国子监了。
因为元嘉为他请了一位名声在外的先生单独教他。
张父张母和张奕之都对元嘉帮忙请名师的行为十分感激,这是如今败落的张家办不到的事情,也是张奕之目前最需要的帮助。
马上就要到乡试了,张奕之通过乡试才能考中举人,做了举人才有当官的资格。
当然,张奕之是想考了举人考进士,成为进士再入仕为官才前途更光明。若只是举人就靠定远侯府的人脉关系为官,会被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看不起的。
元嘉既然选定了张奕之做自己的女婿,当然要拿捏住张奕之,让他一辈子都对叶明珠好。
于是他对张奕之非常好,帮忙请名师,又帮忙准备各种乡试所需资料,还把这一届乡试主考官曾经做过的文章都搜集起来交给了张奕之。
在张奕之去参加乡试时,元嘉还派宋管家来给他送考试所需物品,样样准备的齐全周到,让没有经验父母又帮不上忙的张奕之特别感激。
宋管家送张奕之去考场的路上,张奕之十分感激的说道:“多谢宋管家,也请宋管家为在下转达对侯爷的感激之情。”
宋管家笑道:“侯爷对你这么好,是因为你迟早是侯府的姑爷,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侯爷宠爱小姐,对张公子你也是爱屋及乌。”
张奕之听懂了宋管家的意思,连忙保证道:“不管如何,侯爷对在下的恩情,在下铭记于心。将来……也必将不负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