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页
反正他已经用北带县和交州证明过自己是能够变废为宝的,希望那些正在排队等官职的人能够看一看他们珠崖州。
在洛阳你可能连个县令都当不上,但是到了珠崖州,你来了就是中流砥柱啊!
骆时行不太确定这种方式有没有用,这个大概就跟后世许多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一样,人往高处走,骆时行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宣扬一把,如果还不行就只能在岭南这片地方找人了。
不过现在他比当初在交州的时候游刃有余得多,因为他不用被困在交州一个地方,岭南那么一大片地方,用心找总能找到合适的人。
只是这期间耗费的精力会很多,骆时行不确定他有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
大概是因为去的时候被骆时行叮嘱了一下,所以这些人到了那里见吏部和户部尚书的时候很努力的说了一下珠崖州如今的情况。
不过这两位尚书比起珠崖州,更关心骆时行的生活。
因为大佬们都在关注啊,女皇在关心,只不过这些人还不到被女皇接见的程度。
皇嗣也在关心,只是皇嗣很谨慎,不肯轻易见外臣。
首相狄仁杰也很关系,但他事情很多,也抽不出空来见,毕竟大唐跟吐蕃还在打仗呢。
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武承嗣、太平公主以及驸马薛绍,关注骆时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拿到第一手资料也能跟大家多交流一下。
只是在这些人过来之前,骆时行叮嘱了很多遍,除了他们现在的耕种情况可以稍微适当地夸大一些之外,其他都要老老实实回答。
更何况是骆时行相关,他们也不敢随便说。
于是整个大周帝国上层都知道了骆时行的刺史府是破的,到了下雨的天气他都没有地方睡觉,甚至连现在都还没有修。
一是没钱、二是没人、三是没有精力。
骆时行亲自考察甘蔗园、耕地,走访民间这些事情都是扎扎实实做过的,所以这些人说起来也都很佩服,更是感激。
若是没有骆时行,他们现在能不能吃饱都是个问题。
所有人在听到的时候都心疼坏了,武曌或许是年纪大了,也或许是越来越接近功成名就,她的脾气柔软了很多,知道之后就叹气说道:这孩子之前就吃了很多苦,不该让他去的。
狄仁杰更是很后悔,他的仕途勉强算得上顺遂,就算外任也没去过特别落后的地方,再加上骆时行出手解决了来俊臣,让来俊臣没有机会诬陷他,狄仁杰也就没有被贬官。
导致狄仁杰对落后的概念只是文书上记载的那些,完全没有想到居然差到这个地步。
连房子都是破的,下雨都没地方躲雨,吃穿用度更是不用说,最主要的是他记得南边多雨,而骆时行身上的压力让他连房子都来不及修。
狄仁杰心里的愧疚都快把他淹没了,尤其是看到自家养尊处优的幼子的时候,再想想年纪差不多的骆时行,深深有些后悔,当初他不该说那句话的。
如果他没开口,骆时行或许还在交州,不说环境多好,至少不会吃这样的苦头。
而就算如此,骆时行在给朝廷的奏疏上也一个字都没提过,甚至也没有宣扬过。
狄仁杰一向是主张官员入中枢之前最好去各地都当当官知道民生疾苦的人,但是这一次,他理智上知道大概也只有骆时行才能拯救那片落后的地方,但感情上却有点难过,忍不住说了句:不如让越国公先回交州吧,安排人在珠崖州治理就是了。
众人都看向女皇,最后做决定的是武曌。
武曌也叹气:如今珠崖州诸事草创,你让他走,他也未必肯走。
骆时行若是真的吃不了那份苦头,怎么可能一个字都不说?
李旦也大着胆子说道:骆无咎是个老实孩子,但凡给他的任务再难他也没说一个不字,现在把他调走只怕是前功尽弃,也可能让他名誉扫地。
众人在听到李旦说骆时行是老实孩子的时候还觉得李旦这是被蒙蔽了眼睛,但是等李旦说完,大家想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啊。
朝廷下派的任务就算是狄仁杰这样的首相偶尔也要推辞一下,当然未必是真的做不到,只不过是综合考量不会什么都答应。
只有骆时行,女皇说什么他都敢点头,这么一想,这人受宠好像也正常,谁不喜欢这样的手下啊?
狄仁杰难得一脸忧郁,他总觉得是自己把骆时行给坑了,所以才说出那句话。
倒是武曌,不会沉浸在心疼之中,立刻拍板说道:给他送钱送人,先让他把刺史府修一修再说!
只是如今朝廷被一场花费巨大的战事拖着,各项支出都在削减,因为没人知道这场仗会打多久。
所以武曌张嘴说出的那个数字足以让户部眼前一黑,户部尚书不是不想给钱,但国库真的不宽裕啊。
好在武曌对这些心里都有数,那个数字并不是完全让户部出,只是因为是以封赏的名义给骆时行赐各种钱财珍宝,所以户部怎么都要出一点,剩下武曌自己开私库给的才是大头。
不仅如此,她还送过来了很多奴隶。
她这次才知道骆时行名下奴隶本身就不多,除了护卫满员,其他仆役的数量在公爵这个档位简直是寒酸。
在洛阳你可能连个县令都当不上,但是到了珠崖州,你来了就是中流砥柱啊!
骆时行不太确定这种方式有没有用,这个大概就跟后世许多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一样,人往高处走,骆时行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宣扬一把,如果还不行就只能在岭南这片地方找人了。
不过现在他比当初在交州的时候游刃有余得多,因为他不用被困在交州一个地方,岭南那么一大片地方,用心找总能找到合适的人。
只是这期间耗费的精力会很多,骆时行不确定他有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
大概是因为去的时候被骆时行叮嘱了一下,所以这些人到了那里见吏部和户部尚书的时候很努力的说了一下珠崖州如今的情况。
不过这两位尚书比起珠崖州,更关心骆时行的生活。
因为大佬们都在关注啊,女皇在关心,只不过这些人还不到被女皇接见的程度。
皇嗣也在关心,只是皇嗣很谨慎,不肯轻易见外臣。
首相狄仁杰也很关系,但他事情很多,也抽不出空来见,毕竟大唐跟吐蕃还在打仗呢。
除此之外还有兵部尚书武承嗣、太平公主以及驸马薛绍,关注骆时行的人太多了,他们拿到第一手资料也能跟大家多交流一下。
只是在这些人过来之前,骆时行叮嘱了很多遍,除了他们现在的耕种情况可以稍微适当地夸大一些之外,其他都要老老实实回答。
更何况是骆时行相关,他们也不敢随便说。
于是整个大周帝国上层都知道了骆时行的刺史府是破的,到了下雨的天气他都没有地方睡觉,甚至连现在都还没有修。
一是没钱、二是没人、三是没有精力。
骆时行亲自考察甘蔗园、耕地,走访民间这些事情都是扎扎实实做过的,所以这些人说起来也都很佩服,更是感激。
若是没有骆时行,他们现在能不能吃饱都是个问题。
所有人在听到的时候都心疼坏了,武曌或许是年纪大了,也或许是越来越接近功成名就,她的脾气柔软了很多,知道之后就叹气说道:这孩子之前就吃了很多苦,不该让他去的。
狄仁杰更是很后悔,他的仕途勉强算得上顺遂,就算外任也没去过特别落后的地方,再加上骆时行出手解决了来俊臣,让来俊臣没有机会诬陷他,狄仁杰也就没有被贬官。
导致狄仁杰对落后的概念只是文书上记载的那些,完全没有想到居然差到这个地步。
连房子都是破的,下雨都没地方躲雨,吃穿用度更是不用说,最主要的是他记得南边多雨,而骆时行身上的压力让他连房子都来不及修。
狄仁杰心里的愧疚都快把他淹没了,尤其是看到自家养尊处优的幼子的时候,再想想年纪差不多的骆时行,深深有些后悔,当初他不该说那句话的。
如果他没开口,骆时行或许还在交州,不说环境多好,至少不会吃这样的苦头。
而就算如此,骆时行在给朝廷的奏疏上也一个字都没提过,甚至也没有宣扬过。
狄仁杰一向是主张官员入中枢之前最好去各地都当当官知道民生疾苦的人,但是这一次,他理智上知道大概也只有骆时行才能拯救那片落后的地方,但感情上却有点难过,忍不住说了句:不如让越国公先回交州吧,安排人在珠崖州治理就是了。
众人都看向女皇,最后做决定的是武曌。
武曌也叹气:如今珠崖州诸事草创,你让他走,他也未必肯走。
骆时行若是真的吃不了那份苦头,怎么可能一个字都不说?
李旦也大着胆子说道:骆无咎是个老实孩子,但凡给他的任务再难他也没说一个不字,现在把他调走只怕是前功尽弃,也可能让他名誉扫地。
众人在听到李旦说骆时行是老实孩子的时候还觉得李旦这是被蒙蔽了眼睛,但是等李旦说完,大家想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啊。
朝廷下派的任务就算是狄仁杰这样的首相偶尔也要推辞一下,当然未必是真的做不到,只不过是综合考量不会什么都答应。
只有骆时行,女皇说什么他都敢点头,这么一想,这人受宠好像也正常,谁不喜欢这样的手下啊?
狄仁杰难得一脸忧郁,他总觉得是自己把骆时行给坑了,所以才说出那句话。
倒是武曌,不会沉浸在心疼之中,立刻拍板说道:给他送钱送人,先让他把刺史府修一修再说!
只是如今朝廷被一场花费巨大的战事拖着,各项支出都在削减,因为没人知道这场仗会打多久。
所以武曌张嘴说出的那个数字足以让户部眼前一黑,户部尚书不是不想给钱,但国库真的不宽裕啊。
好在武曌对这些心里都有数,那个数字并不是完全让户部出,只是因为是以封赏的名义给骆时行赐各种钱财珍宝,所以户部怎么都要出一点,剩下武曌自己开私库给的才是大头。
不仅如此,她还送过来了很多奴隶。
她这次才知道骆时行名下奴隶本身就不多,除了护卫满员,其他仆役的数量在公爵这个档位简直是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