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页
实在想要参加科举也可以走乡贡嘛,何必那么费事呢?
因为跟经略使打交道比较多,阿勒真感觉他都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经略使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复了。
骆时行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经略使这个人你说他大奸大恶吧,算不上,毕竟听说不是很贪,广州的治安也算不错。
但你说他是好官也的确算不上,说平庸都是夸他,一个地方官连点责任都不想负,也太失职了一些。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跟经略使说,所以骆时行在写信的时候还特地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如若经略使与朝中来往书信不便,我可代为奏请。
经略使看到最后的时候人都麻了,也就是说骆时行给他写信询问只是客气一下,代表着尊重他这个经略使,但如果经略使推脱责任的话,人家就要给京里写信了。
经略使一点也不怀疑他这句话的真实性,这一位又不是第一次给京里写信,搞得京里那边还斥责过他,说他难担重任。
实际上经略使也没打算推脱这件事情,他还担心拒绝的话消息流传出去,他要被骂上天的。
不过骆时行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点不太好,正好赶上了过年,朝廷封笔,他也来不及询问,只好先写封信告诉骆时行让他耐心等待,年后他立刻写信给朝廷。
既然如此骆时行自然也就开始等,过了年之后,经略使用最快的速度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请立官学。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哦豁,整个岭南居然都没有一所官学!
武曌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教化百姓本来就是当政者的重点工作之一,甚至如果有成果的话还能记入史册,青史留名。
而岭南之所以没有成立官学也是因为有其特殊的地方这里一直都是作为流放地出现在各级邸报上的,要不然就是俚户造反,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经略使也说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文盲太多,不服王化,不懂礼义廉耻,所以更应该让他们学习,用儒家思想影响这里的人,若干年后说不定风气也能为之一清。
至于流放过去的官员后代,那就看当年是怎么判的呗,如果明确规定了后代不得录用,那自然是不能上学读书的,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当普通人来处理嘛。
这倒也是个办法,武曌忽然就想起来之前她收到的情报,骆时行在北带县好像就搞了个私学,所以北带县如今是整个交州,甚至是整个岭南最稳定,心里也是跟大唐最亲近的地方。
据说那边少数民族跟汉族基本一家亲,没什么特别大的冲突,彼此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甚至那些部族还会主动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这样一看,设立官学还是比较重要的。
武曌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岭南,她的心腹大患是吐蕃,但是因为岭南接二连三的叛乱,搞得朝中上下都十分忌惮岭南,甚至不敢轻易出兵吐蕃,若是岭南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她还能重启对吐蕃的战事。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她当即下令让人拨款,并且责令岭南经略使一定写好条陈呈奏上来。
经略使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麻了,他哪儿会写什么条陈啊?
于是紧急给跟骆时行求助,骆时行无奈只好自己上阵,他也不明白,这些都是有规定的,只要写一写建立多少所,需要几年完成,这哪儿难啊?
反正这东西只是个预期,骆时行根据北带县的情况预测了一下,然后将预测的时间扩大了十年。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的官员都积极办官学的。
只不过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一件事情,之前叛乱之后,他们交州少了一个刺史两个县令,现在这三个官位都空缺,朝廷那边到底怎么安排的啊?
骆时行将官学的事情放到了一边,转头给经略使又写了封信。
经略使的回信也很快:等着吧,上次派了一位刺史过来,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听说冯氏谋反,硬生生给吓病了,在路上条件不好,耽误了医治,没救回来,朝廷现在需要重新派遣。
骆时行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很无语,不过,他多少也能理解那位刺史,岭南这个地方大概是整个大唐武德最充沛的地方了。
既然让等,那就等吧。
于是等来等去,等来了朝廷派来北带县的天使。
骆时行听闻天使过来的时候还有些纳闷,最近他也没做什么,难道是程敬微驰援有功来嘉奖的?那也动用不到天使啊。
等他出去的时候发现天使还带着一封诏书,诏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北带县令骆时行勤勉政事,造福一方,为官清廉,特命为交州刺史兼交州都督并交州折冲府都尉。
骆时行:啥玩意?
第318章
骆时行在接到诏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半晌都没反应过来,连天使满脸笑容的恭喜都是程敬微提醒他给人家包红包。
骆时行回过神来请天使去休息,并且让人好好照顾。
这位天使也是第一次来,本来已经做好了这次过来需要吃苦的准备,结果没想到北带县比他想想的好许多。
尤其是刚进北带县看着宽阔的道路,他都忍不住感慨说道:这里比之京畿也差不许多了。
当然从规模上还是比不了京城周围的村镇的,可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县城能跟京畿想比,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奇迹。
因为跟经略使打交道比较多,阿勒真感觉他都已经能够想象得出经略使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复了。
骆时行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经略使这个人你说他大奸大恶吧,算不上,毕竟听说不是很贪,广州的治安也算不错。
但你说他是好官也的确算不上,说平庸都是夸他,一个地方官连点责任都不想负,也太失职了一些。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跟经略使说,所以骆时行在写信的时候还特地在最后加上了一句话:如若经略使与朝中来往书信不便,我可代为奏请。
经略使看到最后的时候人都麻了,也就是说骆时行给他写信询问只是客气一下,代表着尊重他这个经略使,但如果经略使推脱责任的话,人家就要给京里写信了。
经略使一点也不怀疑他这句话的真实性,这一位又不是第一次给京里写信,搞得京里那边还斥责过他,说他难担重任。
实际上经略使也没打算推脱这件事情,他还担心拒绝的话消息流传出去,他要被骂上天的。
不过骆时行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点不太好,正好赶上了过年,朝廷封笔,他也来不及询问,只好先写封信告诉骆时行让他耐心等待,年后他立刻写信给朝廷。
既然如此骆时行自然也就开始等,过了年之后,经略使用最快的速度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请立官学。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哦豁,整个岭南居然都没有一所官学!
武曌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教化百姓本来就是当政者的重点工作之一,甚至如果有成果的话还能记入史册,青史留名。
而岭南之所以没有成立官学也是因为有其特殊的地方这里一直都是作为流放地出现在各级邸报上的,要不然就是俚户造反,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经略使也说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文盲太多,不服王化,不懂礼义廉耻,所以更应该让他们学习,用儒家思想影响这里的人,若干年后说不定风气也能为之一清。
至于流放过去的官员后代,那就看当年是怎么判的呗,如果明确规定了后代不得录用,那自然是不能上学读书的,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当普通人来处理嘛。
这倒也是个办法,武曌忽然就想起来之前她收到的情报,骆时行在北带县好像就搞了个私学,所以北带县如今是整个交州,甚至是整个岭南最稳定,心里也是跟大唐最亲近的地方。
据说那边少数民族跟汉族基本一家亲,没什么特别大的冲突,彼此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甚至那些部族还会主动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这样一看,设立官学还是比较重要的。
武曌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岭南,她的心腹大患是吐蕃,但是因为岭南接二连三的叛乱,搞得朝中上下都十分忌惮岭南,甚至不敢轻易出兵吐蕃,若是岭南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她还能重启对吐蕃的战事。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她当即下令让人拨款,并且责令岭南经略使一定写好条陈呈奏上来。
经略使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麻了,他哪儿会写什么条陈啊?
于是紧急给跟骆时行求助,骆时行无奈只好自己上阵,他也不明白,这些都是有规定的,只要写一写建立多少所,需要几年完成,这哪儿难啊?
反正这东西只是个预期,骆时行根据北带县的情况预测了一下,然后将预测的时间扩大了十年。
毕竟不是所有地方的官员都积极办官学的。
只不过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一件事情,之前叛乱之后,他们交州少了一个刺史两个县令,现在这三个官位都空缺,朝廷那边到底怎么安排的啊?
骆时行将官学的事情放到了一边,转头给经略使又写了封信。
经略使的回信也很快:等着吧,上次派了一位刺史过来,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听说冯氏谋反,硬生生给吓病了,在路上条件不好,耽误了医治,没救回来,朝廷现在需要重新派遣。
骆时行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很无语,不过,他多少也能理解那位刺史,岭南这个地方大概是整个大唐武德最充沛的地方了。
既然让等,那就等吧。
于是等来等去,等来了朝廷派来北带县的天使。
骆时行听闻天使过来的时候还有些纳闷,最近他也没做什么,难道是程敬微驰援有功来嘉奖的?那也动用不到天使啊。
等他出去的时候发现天使还带着一封诏书,诏书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北带县令骆时行勤勉政事,造福一方,为官清廉,特命为交州刺史兼交州都督并交州折冲府都尉。
骆时行:啥玩意?
第318章
骆时行在接到诏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半晌都没反应过来,连天使满脸笑容的恭喜都是程敬微提醒他给人家包红包。
骆时行回过神来请天使去休息,并且让人好好照顾。
这位天使也是第一次来,本来已经做好了这次过来需要吃苦的准备,结果没想到北带县比他想想的好许多。
尤其是刚进北带县看着宽阔的道路,他都忍不住感慨说道:这里比之京畿也差不许多了。
当然从规模上还是比不了京城周围的村镇的,可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县城能跟京畿想比,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