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她仅仅是看了一眼,而后就收回目光,真的离开了营帐。
诸萦没有继续在这里耽搁下去,而是回了摘星台。
她坐在案几前,翻阅起之前写的厚厚一沓的纸,上面写满了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东西,以及她做出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一步一步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她差不多已经将最重要的几样做出来了。
白纸、铁器做的农具、棉花。
纸的出现,可以使典籍更易于传播,竹简所占的地方,耗费的功夫太多了,很容易使典籍缺失不全。而白纸装订成册之后,至少不需要满屋的竹简。
而最重要的是,诸萦已经在命匠人做活字印刷术所需的模具。
如若桓珩的变法能成,在卫国的贵族权势定然遭到打击,则能扶持一些微末落败的士人,令他们分走贵族的权势,降低权贵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趁这个这个时机设立私塾,有教无类,活字印刷术可以降低书籍的成本,不会如天书一般高昂,可令庶民亦能识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贵族垄断的局面。
否则,即便是一时打击了他们,所谓的闵氏、文氏,日后也会有王氏、李氏等等的新贵族出现。
甚至在数百年后,形成一个叫门阀的怪物。
因为庶民若是不能识字,那么能助君主处理政事的,便只能是这些贵族子弟,纵能一时打压,却总免不了倚仗。天下如此之大,总不能令国君一人处理诸事。
而在诸萦看来,最重要的是,若是庶民不能识字,他们就永远地位卑下,认为识字者天生为贵人,而他们自己就卑贱,贵人则可以肆意打杀欺辱他们。
对于诸萦来说,这样蒙昧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而除了识字,就是耕种。
诸萦已经将铁器的铸造法子告诉了桓珩,桓珩亦将铸造的炉子都搭建得差不多,虽然如今冶炼的都是兵器,但也做过了农具,并且呈上来给诸萦看过,的确做得不错。
在诸萦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有了崭新农具,用曲辕犁也能省力许多,效率会更高。
诸萦也对桓珩的变法略知一二,其中最能引得诸萦注意的便是改井田制,即便是庶民也能有私田,缴纳赋税。
而棉花种植容易,比养蚕织绸要来得简易许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暖,能度过冬日的严寒。
对于庶民而言,不过就是温饱二字。
而诸萦已经将这些安排的差不多了。
等到桓珩变法成功,她也能放心去其他地方寻找其他的种子。比如番薯和玉米,甚至还有那些数百年后才能流传回来的其他作物。
既然这个时代和诸萦在现代时,在史书上见过的时代颇为相似,那么定然也有西域,以及海外,有其他的陆地。
其实诸萦还有许多的东西未曾拿出来,像提炼糖、盐,甚至还有瓷器,但是在诸萦看来,虽然这些东西看起来也是不可或缺,但实际上并没有温饱来得重要。
还是等曲辕犁这些农具能被较为普及的铸造,棉布也能传播较广以后,她再做这些。
而纺织棉布,诸萦记得就需要许多的女子。若能有大规模的工坊,请来这些女子,而纺织的工坊又能大范围开设的话,定然能让这个时代本就不低的女子地位再被擢起。
比起虚无缥缈的口号,甚至诸萦这样活生生的神女,能握在手中的钱币,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等天下人都习惯了女子日渐提升的地位,庶民们又能入学堂识字,诸萦再渐渐使女子们也能读书,那么女子入宫为官,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正如同温水煮青蛙,比起贸然令庶民中的女子识字念书,再征召入宫为官,诸萦觉得还是缓缓的来更为妥帖,且还有对庶民们的改革,两相比较起来,似乎也不显得那么起眼,受到的阻力也会相对小一点。
不过,如今不能被征召入宫的应当是出生平凡,诸如庶民家中的女子,若是从贵族出身的女子征召起,应当没有问题。
时人风气较为开放,贵族女子的悍勇甚至可以不输男儿。诸萦并不准备令她们一开始就身居要职,倒不如先在宫中掌管典籍,而这些也有先例。
不同的是,诸萦会明确她们的品阶与职责。
诸萦突然灵光一闪,她握着笔的手微顿,思索起了在王宫中兴办女学,会否能更快的选出一些心性更为果决,适宜为官,托付重担的女子。
而她一开始,并不需要将这些言明。
只模凌两可的,先选出各贵族中才德出众的女子,征召她们入宫,说是掌管宫中典籍。
而后再命卫国中,未嫁的勋贵及宗室女子入宫,由这些先被诸萦教导过,且执掌过权利了女官为她们授业。
这些贵族女子本就地位不低,在见识过手握权柄是何模样之后,还会甘于被父兄联姻,一生皆被掌握在他人手中吗?
她们一定会生出野心,诸萦不怕她们有野心,就怕她们太过逆来顺受。
幸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女德女戒,否则诸萦若想要令女子的地位提升,恐怕会愈加困难。
而诸萦也不怕那些贵族不应,不仅是因为诸萦的神女身份,最重要的是,桓珩即将变法,若变法能成,贵族们的势力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会害怕女子同他们争强权利,却不会放过在宗族日渐衰微时,可以用女儿来夺取荣耀的机会。
诸萦没有继续在这里耽搁下去,而是回了摘星台。
她坐在案几前,翻阅起之前写的厚厚一沓的纸,上面写满了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东西,以及她做出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一步一步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她差不多已经将最重要的几样做出来了。
白纸、铁器做的农具、棉花。
纸的出现,可以使典籍更易于传播,竹简所占的地方,耗费的功夫太多了,很容易使典籍缺失不全。而白纸装订成册之后,至少不需要满屋的竹简。
而最重要的是,诸萦已经在命匠人做活字印刷术所需的模具。
如若桓珩的变法能成,在卫国的贵族权势定然遭到打击,则能扶持一些微末落败的士人,令他们分走贵族的权势,降低权贵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趁这个这个时机设立私塾,有教无类,活字印刷术可以降低书籍的成本,不会如天书一般高昂,可令庶民亦能识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贵族垄断的局面。
否则,即便是一时打击了他们,所谓的闵氏、文氏,日后也会有王氏、李氏等等的新贵族出现。
甚至在数百年后,形成一个叫门阀的怪物。
因为庶民若是不能识字,那么能助君主处理政事的,便只能是这些贵族子弟,纵能一时打压,却总免不了倚仗。天下如此之大,总不能令国君一人处理诸事。
而在诸萦看来,最重要的是,若是庶民不能识字,他们就永远地位卑下,认为识字者天生为贵人,而他们自己就卑贱,贵人则可以肆意打杀欺辱他们。
对于诸萦来说,这样蒙昧的思想才是最可怕的。
而除了识字,就是耕种。
诸萦已经将铁器的铸造法子告诉了桓珩,桓珩亦将铸造的炉子都搭建得差不多,虽然如今冶炼的都是兵器,但也做过了农具,并且呈上来给诸萦看过,的确做得不错。
在诸萦看来,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有了崭新农具,用曲辕犁也能省力许多,效率会更高。
诸萦也对桓珩的变法略知一二,其中最能引得诸萦注意的便是改井田制,即便是庶民也能有私田,缴纳赋税。
而棉花种植容易,比养蚕织绸要来得简易许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暖,能度过冬日的严寒。
对于庶民而言,不过就是温饱二字。
而诸萦已经将这些安排的差不多了。
等到桓珩变法成功,她也能放心去其他地方寻找其他的种子。比如番薯和玉米,甚至还有那些数百年后才能流传回来的其他作物。
既然这个时代和诸萦在现代时,在史书上见过的时代颇为相似,那么定然也有西域,以及海外,有其他的陆地。
其实诸萦还有许多的东西未曾拿出来,像提炼糖、盐,甚至还有瓷器,但是在诸萦看来,虽然这些东西看起来也是不可或缺,但实际上并没有温饱来得重要。
还是等曲辕犁这些农具能被较为普及的铸造,棉布也能传播较广以后,她再做这些。
而纺织棉布,诸萦记得就需要许多的女子。若能有大规模的工坊,请来这些女子,而纺织的工坊又能大范围开设的话,定然能让这个时代本就不低的女子地位再被擢起。
比起虚无缥缈的口号,甚至诸萦这样活生生的神女,能握在手中的钱币,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等天下人都习惯了女子日渐提升的地位,庶民们又能入学堂识字,诸萦再渐渐使女子们也能读书,那么女子入宫为官,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正如同温水煮青蛙,比起贸然令庶民中的女子识字念书,再征召入宫为官,诸萦觉得还是缓缓的来更为妥帖,且还有对庶民们的改革,两相比较起来,似乎也不显得那么起眼,受到的阻力也会相对小一点。
不过,如今不能被征召入宫的应当是出生平凡,诸如庶民家中的女子,若是从贵族出身的女子征召起,应当没有问题。
时人风气较为开放,贵族女子的悍勇甚至可以不输男儿。诸萦并不准备令她们一开始就身居要职,倒不如先在宫中掌管典籍,而这些也有先例。
不同的是,诸萦会明确她们的品阶与职责。
诸萦突然灵光一闪,她握着笔的手微顿,思索起了在王宫中兴办女学,会否能更快的选出一些心性更为果决,适宜为官,托付重担的女子。
而她一开始,并不需要将这些言明。
只模凌两可的,先选出各贵族中才德出众的女子,征召她们入宫,说是掌管宫中典籍。
而后再命卫国中,未嫁的勋贵及宗室女子入宫,由这些先被诸萦教导过,且执掌过权利了女官为她们授业。
这些贵族女子本就地位不低,在见识过手握权柄是何模样之后,还会甘于被父兄联姻,一生皆被掌握在他人手中吗?
她们一定会生出野心,诸萦不怕她们有野心,就怕她们太过逆来顺受。
幸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女德女戒,否则诸萦若想要令女子的地位提升,恐怕会愈加困难。
而诸萦也不怕那些贵族不应,不仅是因为诸萦的神女身份,最重要的是,桓珩即将变法,若变法能成,贵族们的势力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会害怕女子同他们争强权利,却不会放过在宗族日渐衰微时,可以用女儿来夺取荣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