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璟儿还小,不知道汝南袁氏意味着什么,先前袁术来邺城,叔侄两个也只是草草见了一面,小家伙对不重要的事情向来忘的很快,这会儿估计已经忘了还有叔父这回事儿。
把自己当成寒门子弟来求学,才能知道寒门学子求学的艰难,这样即便以后知道真相,在寒门与世族的矛盾中也能保持公允,才能知道怎么做可以少走弯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汉乱成一锅粥,上到皇帝下到寻常读书人都有责任,究其根本不是谁聚众造反,也不是谁拥兵自重不服管教,而是制度层面出了问题。
如果不能破而后立,便只能像历史上那样经历百年大乱,然后才慢慢摸索出新的出路。
袁璟小家伙握紧拳头,两眼冒着小火苗,“阿爹,下次奕哥来书院我也跟着,再喊上翊哥他们,我们一起来才能不浪费那么好的机会。”
阿爹为了让他来书院读书煞费苦心,还请了那么多先生来书院,他们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能对得起劳心费力的阿爹?
一起来,必须来,谁都不能少。
好兄弟就要同进退,谁都不能不学好。
原焕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既然璟儿那么主动,过几日就由你去通知孙家小郎和曹家小郎,如何?”
“阿爹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袁璟小公子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领了活儿,摇头晃脑开心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又跑去荀彧跟前仰头问道,“荀先生,恽弟什么时候可以来书院读书呀?”
荀彧无奈的看着兴冲冲的小公子,“恽儿年幼,尚不知礼,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和小公子一起读书了。”
袁璟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表示自己把时间记下了,明年这个时候一定会把奶包子恽弟带到书院好生培养。
荀先生那么厉害,恽弟身为荀先生的儿子,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彧把热心的小公子哄去和郭奕一起玩,站起身来看看他们家主公,轻叹一声很是心累。
汝南袁氏,还出身寒门,他虚活二十多载,头一次听说这么离谱的笑话。
原焕但笑不语,任这几个知道真相的人在那里怀疑人生。
书院的招生要持续半个月,过了正式讲课之前的考核才是开学,官署里还有公务要处理,他们不能在这里耗一天,吃过午饭就得回去。
午后正热,郭嘉看着外面的大太阳不太想动,一把抱住郭奕,借口和儿子培养感情,试图拖到傍晚再回去。
原焕瞥了一眼这开始耍赖的家伙,朝郭奕招招手让他远离他那不靠谱的爹,将小家伙招到跟前温声道,“这些天先生们要忙,奕儿可以不用来书院,左右接下来没有什么要紧事,奕儿许久没和璟儿一起玩耍,正好一起回去。”
郭嘉:???
郭祭酒立刻改口,“嘉亦许久未曾与主公畅谈……”
“外面酷热,奉孝身体孱弱,不如等到傍晚暑气散了再走。”荀彧面带微笑接了一句,拍拍好友的肩膀,笑得令人如沐春风。
郭嘉有些牙疼的看过去,“嘉与文若相识数年,未料文若竟也会说风凉话,做这等雪上加霜的事情,嘉心甚寒之。”
原焕站起身来,走到郭祭酒跟前直接给了他一个脑瓜崩,然后转身对荀彧说道,“郑司农方才说他有个学生要来书院,清河崔氏崔季珪文韬武略样样不凡,若他没有出仕之意,便让他协助郑司农打理书院之事,若他有意出仕,还要劳烦文若多上点心。”
“主公放心,彧省得。”荀彧应了一声,紧随其后跟着离开。
吕布出去安排车架,原焕左手一个小娃娃右手一个小娃娃,一边走一边和荀彧说话,郭嘉被留在最后,瘪了瘪嘴只能委委屈屈的跟上。
热闹都是别人的,是他不配。
原焕让人去通知隔壁房间里的几位先生,这些天他们有的忙,郭奕先回家待几天,等到书院正式开始上课,他会把几个孩子一起打包送过来。
还好之前修建的时候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划出来的地方足够大,不然来了那么多人,书院还真不一定容得下。
郭嘉轻车熟路上了他们家主公的马车,连哄带骗把两个小家伙哄去荀彧那里,毫不心虚的霸占了两个崽崽的位置,“藏书楼吸引了许多学子来邺城,而这些学子几乎都想拜入大儒门下,以前是没有门路,如今书院一开,奔着郑司农等人名声而来的人不在少数,主公难道不觉得,这些读书人的年纪相差有点大吗?”
书院乃是教书育人之所,应当是年轻学子的读书进修之处,刚刚启蒙的小娃娃可以有,垂髫稚童可以有,十几岁的少年郎也可以有,实在喜欢读书的话,二十多岁勉勉强强也不是不行。
可是现在,外面适龄的孩童少年没有几个,大多都是而立之年的读书人,还有头发都白了的老翁,他怀疑那人的年纪比郑玄老爷子都大。
这合适吗?
“今年情况特殊,与其说是书院挑选学生,不如说借书院考核之名来选拔官吏。”原焕不紧不慢的收回视线,放下竹帘遮挡阳光,坐姿端正和旁边的郭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学子远道而来,能够潜心修学的便留在书院,天底下能沉得下心治学修书的人不多,大多还是借此为渠道出仕为官。”
郭嘉无所谓的耸耸肩,趁两个小家伙都不在,马车里没有其他人打扰,终于有机会问问题,“主公,我冒昧问一句,小公子为什么会以为你们出身寒门?”
把自己当成寒门子弟来求学,才能知道寒门学子求学的艰难,这样即便以后知道真相,在寒门与世族的矛盾中也能保持公允,才能知道怎么做可以少走弯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汉乱成一锅粥,上到皇帝下到寻常读书人都有责任,究其根本不是谁聚众造反,也不是谁拥兵自重不服管教,而是制度层面出了问题。
如果不能破而后立,便只能像历史上那样经历百年大乱,然后才慢慢摸索出新的出路。
袁璟小家伙握紧拳头,两眼冒着小火苗,“阿爹,下次奕哥来书院我也跟着,再喊上翊哥他们,我们一起来才能不浪费那么好的机会。”
阿爹为了让他来书院读书煞费苦心,还请了那么多先生来书院,他们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能对得起劳心费力的阿爹?
一起来,必须来,谁都不能少。
好兄弟就要同进退,谁都不能不学好。
原焕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既然璟儿那么主动,过几日就由你去通知孙家小郎和曹家小郎,如何?”
“阿爹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袁璟小公子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领了活儿,摇头晃脑开心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又跑去荀彧跟前仰头问道,“荀先生,恽弟什么时候可以来书院读书呀?”
荀彧无奈的看着兴冲冲的小公子,“恽儿年幼,尚不知礼,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就能和小公子一起读书了。”
袁璟一本正经的点点头,表示自己把时间记下了,明年这个时候一定会把奶包子恽弟带到书院好生培养。
荀先生那么厉害,恽弟身为荀先生的儿子,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彧把热心的小公子哄去和郭奕一起玩,站起身来看看他们家主公,轻叹一声很是心累。
汝南袁氏,还出身寒门,他虚活二十多载,头一次听说这么离谱的笑话。
原焕但笑不语,任这几个知道真相的人在那里怀疑人生。
书院的招生要持续半个月,过了正式讲课之前的考核才是开学,官署里还有公务要处理,他们不能在这里耗一天,吃过午饭就得回去。
午后正热,郭嘉看着外面的大太阳不太想动,一把抱住郭奕,借口和儿子培养感情,试图拖到傍晚再回去。
原焕瞥了一眼这开始耍赖的家伙,朝郭奕招招手让他远离他那不靠谱的爹,将小家伙招到跟前温声道,“这些天先生们要忙,奕儿可以不用来书院,左右接下来没有什么要紧事,奕儿许久没和璟儿一起玩耍,正好一起回去。”
郭嘉:???
郭祭酒立刻改口,“嘉亦许久未曾与主公畅谈……”
“外面酷热,奉孝身体孱弱,不如等到傍晚暑气散了再走。”荀彧面带微笑接了一句,拍拍好友的肩膀,笑得令人如沐春风。
郭嘉有些牙疼的看过去,“嘉与文若相识数年,未料文若竟也会说风凉话,做这等雪上加霜的事情,嘉心甚寒之。”
原焕站起身来,走到郭祭酒跟前直接给了他一个脑瓜崩,然后转身对荀彧说道,“郑司农方才说他有个学生要来书院,清河崔氏崔季珪文韬武略样样不凡,若他没有出仕之意,便让他协助郑司农打理书院之事,若他有意出仕,还要劳烦文若多上点心。”
“主公放心,彧省得。”荀彧应了一声,紧随其后跟着离开。
吕布出去安排车架,原焕左手一个小娃娃右手一个小娃娃,一边走一边和荀彧说话,郭嘉被留在最后,瘪了瘪嘴只能委委屈屈的跟上。
热闹都是别人的,是他不配。
原焕让人去通知隔壁房间里的几位先生,这些天他们有的忙,郭奕先回家待几天,等到书院正式开始上课,他会把几个孩子一起打包送过来。
还好之前修建的时候考虑到人数的问题,划出来的地方足够大,不然来了那么多人,书院还真不一定容得下。
郭嘉轻车熟路上了他们家主公的马车,连哄带骗把两个小家伙哄去荀彧那里,毫不心虚的霸占了两个崽崽的位置,“藏书楼吸引了许多学子来邺城,而这些学子几乎都想拜入大儒门下,以前是没有门路,如今书院一开,奔着郑司农等人名声而来的人不在少数,主公难道不觉得,这些读书人的年纪相差有点大吗?”
书院乃是教书育人之所,应当是年轻学子的读书进修之处,刚刚启蒙的小娃娃可以有,垂髫稚童可以有,十几岁的少年郎也可以有,实在喜欢读书的话,二十多岁勉勉强强也不是不行。
可是现在,外面适龄的孩童少年没有几个,大多都是而立之年的读书人,还有头发都白了的老翁,他怀疑那人的年纪比郑玄老爷子都大。
这合适吗?
“今年情况特殊,与其说是书院挑选学生,不如说借书院考核之名来选拔官吏。”原焕不紧不慢的收回视线,放下竹帘遮挡阳光,坐姿端正和旁边的郭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学子远道而来,能够潜心修学的便留在书院,天底下能沉得下心治学修书的人不多,大多还是借此为渠道出仕为官。”
郭嘉无所谓的耸耸肩,趁两个小家伙都不在,马车里没有其他人打扰,终于有机会问问题,“主公,我冒昧问一句,小公子为什么会以为你们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