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乎心意的主公不好找,正好主公这里有许多空闲的职位,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正是前来投奔的最好时机。
“叔父邀请友人前来,怕是正中主公下怀。”荀攸理了理衣袖,听到他们家叔父的话后灵光一闪,很快反应过来为何他们二人的任命书数量会差那么多。
世人皆道:汝颍多奇士。
汝南颍川一带人才荟萃、文风炽盛,私学及游学之风盛行,戴凭、许慎、张兴、丁鸿等经学大家皆是汝南颍川出身,党锢之祸中惨遭迫害的名士陈蕃、李膺等亦是汝颍士人,大儒名士传道受业、相互交通,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汝南袁氏和颍川荀氏在世族中皆有盛名,如今袁绍袁术各自占据一方,许多人奔着袁氏前去投奔他们,主公不欲大张旗鼓打出袁氏的名号,直接将任命书交给他们家叔父,无外乎是借他们家叔父之手招揽名士。
是他大意了,方才竟未看出主公的真实用意。
荀彧找来笔墨竹简,一边写信一边说道,“既能为主公分忧,又能将公务分出去,何乐而不为?”
荀攸默不作声继续喝茶,看他们家叔父一口气写了十几封信,一声不吭的打消说话的念头。
他原本想着自己同样出身颍川荀氏,甚至比叔父年长几岁,主公若想招揽颍川士人,直接和他说他又不会拒绝,何必非要等到叔父过来。
现在看到叔父这一份接一份的邀请信,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还是他们家叔父出面比较好。
荀彧有条不紊的将竹简封好,然后拿出布袋将信一一放进去,“彧初来乍到,对府上不甚熟悉,劳烦公达派人将这些送至颍川。”
荀攸麻木的接过布袋和布袋上面的竹片,看到上面那长长长长的一串地址,继续沉默。
“公达为何如此反应?”荀彧将见了底的茶杯满上,大概能猜到大侄子心里在想什么,神神在在抿了口热茶,然后才慢悠悠解释道,“昔董卓作乱,朝野不宁,不少好友弃官归乡,所以信才稍微多了些。”
荀攸抬眸看了他一眼,心道难怪这人和原焕会一见如故,十几封信只是稍微多了些,恍然间以为自己又听到搬空郿坞只是“离开时将郿坞的屯粮带了少许出来”。
荀彧敛衽起身,走到窗前将窗子推开透气,“先不说这些,主公将郡府僚属之职交给你我,不可在此虚度光阴,不知公达平时在何处处理公务?”
“主公令人在府中收拾出院落用来处理公务,只是那里也是吕奉先等人处理公务之处,若无必要,叔父还是不去为妙。”荀攸想起那只要有人就不曾停过的唧唧喳喳,连忙正色提醒他们家叔父不要去自讨苦吃。
荀彧对吕布了解不多,除了来袁府时见了一面,其他都是道听途说,而且大多都是负面说辞,什么凶残暴戾、助纣为虐、反复无常,各种不好的词几乎没重复过。
主公说身边没有可用之人的确不虚,武将们亲自处理公务,而不是令谋士幕僚从中协助,可见是真的缺人。
昨日见了吕奉先一面,只觉得那是个直爽的性子,凶残暴戾暂时没看到,兴许是接触的少,倒是没什么恶感,荀攸不说他倒没注意,这一提起,他反而好奇的紧,“先前信中说不清楚,公达可知晓主公是如何收服吕奉先这等猛将的?”
荀攸摇头,“主公未曾提起,不过看吕布在主公身边的模样,并没有表现出别的意思,反而鞍前马后忠心耿耿,至于缘由,攸也不知。”
他此前尚在狱中,得知消息的时候董卓已死,主公以原焕之名拿到中山太守之职,府上那么多人,除了一个中途遇到的赵子龙,其他人都比他来得早。
“主公虽然改换姓名,却并没有掩人耳目之意,袁绍袁术至今不曾找来,可见对京城之事丝毫不关心。”荀彧垂了垂眼,语气略带嘲讽。
焕,光明也。
董卓入京之前,主公在朝堂上不显山不露水,虽是袁氏家主,风头却被两个弟弟尽数抢走,他却并不介意,没有打压兄弟,也没有试图干涉皇命,天下只知太傅袁隗,不知袁氏还有袁士纪。
董贼以袁绍袁术起兵为由灭袁氏满门,主公经此刺激,心态发生变化也是情理之中。
天下大乱,朝廷式微,愿以一己之力,只求拨云见日,盛世再临,百姓不会和他一样遭受战火兵燹之灾。
原、袁二字同音,焕为光明之意,安亭二字更是直接的不能再直接,取安国亭侯之中两字而来,王司徒如此轻易给出中山太守,定然知晓顶着这个名字的人究竟是谁。
原焕不知道荀彧荀攸在背后如此分析他的姓名,如果知道,大概也只能感叹一声:聪明人就是容易多想。
他姓原名焕没有那么多原因,单纯就是爹妈起名起得好。
房间里,荀彧叔侄俩还在心痛他们家主公的凄惨遭遇。
在袁氏惨遭灭门之前,没人知道他们家主公谋略如何,吕布此人两杀旧主,按理来说不会再有人能放心用他,不过看主公和几位将领的相处,似乎没有任何隔阂。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以主公的心智,他既然敢用吕布,肯定已经考虑过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实在不放心,过些天找机会和主公谈谈,私下里乱猜容易导致关系不好,不如直接开门见山问清楚。
“叔父邀请友人前来,怕是正中主公下怀。”荀攸理了理衣袖,听到他们家叔父的话后灵光一闪,很快反应过来为何他们二人的任命书数量会差那么多。
世人皆道:汝颍多奇士。
汝南颍川一带人才荟萃、文风炽盛,私学及游学之风盛行,戴凭、许慎、张兴、丁鸿等经学大家皆是汝南颍川出身,党锢之祸中惨遭迫害的名士陈蕃、李膺等亦是汝颍士人,大儒名士传道受业、相互交通,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汝南袁氏和颍川荀氏在世族中皆有盛名,如今袁绍袁术各自占据一方,许多人奔着袁氏前去投奔他们,主公不欲大张旗鼓打出袁氏的名号,直接将任命书交给他们家叔父,无外乎是借他们家叔父之手招揽名士。
是他大意了,方才竟未看出主公的真实用意。
荀彧找来笔墨竹简,一边写信一边说道,“既能为主公分忧,又能将公务分出去,何乐而不为?”
荀攸默不作声继续喝茶,看他们家叔父一口气写了十几封信,一声不吭的打消说话的念头。
他原本想着自己同样出身颍川荀氏,甚至比叔父年长几岁,主公若想招揽颍川士人,直接和他说他又不会拒绝,何必非要等到叔父过来。
现在看到叔父这一份接一份的邀请信,不得不承认这种事情还是他们家叔父出面比较好。
荀彧有条不紊的将竹简封好,然后拿出布袋将信一一放进去,“彧初来乍到,对府上不甚熟悉,劳烦公达派人将这些送至颍川。”
荀攸麻木的接过布袋和布袋上面的竹片,看到上面那长长长长的一串地址,继续沉默。
“公达为何如此反应?”荀彧将见了底的茶杯满上,大概能猜到大侄子心里在想什么,神神在在抿了口热茶,然后才慢悠悠解释道,“昔董卓作乱,朝野不宁,不少好友弃官归乡,所以信才稍微多了些。”
荀攸抬眸看了他一眼,心道难怪这人和原焕会一见如故,十几封信只是稍微多了些,恍然间以为自己又听到搬空郿坞只是“离开时将郿坞的屯粮带了少许出来”。
荀彧敛衽起身,走到窗前将窗子推开透气,“先不说这些,主公将郡府僚属之职交给你我,不可在此虚度光阴,不知公达平时在何处处理公务?”
“主公令人在府中收拾出院落用来处理公务,只是那里也是吕奉先等人处理公务之处,若无必要,叔父还是不去为妙。”荀攸想起那只要有人就不曾停过的唧唧喳喳,连忙正色提醒他们家叔父不要去自讨苦吃。
荀彧对吕布了解不多,除了来袁府时见了一面,其他都是道听途说,而且大多都是负面说辞,什么凶残暴戾、助纣为虐、反复无常,各种不好的词几乎没重复过。
主公说身边没有可用之人的确不虚,武将们亲自处理公务,而不是令谋士幕僚从中协助,可见是真的缺人。
昨日见了吕奉先一面,只觉得那是个直爽的性子,凶残暴戾暂时没看到,兴许是接触的少,倒是没什么恶感,荀攸不说他倒没注意,这一提起,他反而好奇的紧,“先前信中说不清楚,公达可知晓主公是如何收服吕奉先这等猛将的?”
荀攸摇头,“主公未曾提起,不过看吕布在主公身边的模样,并没有表现出别的意思,反而鞍前马后忠心耿耿,至于缘由,攸也不知。”
他此前尚在狱中,得知消息的时候董卓已死,主公以原焕之名拿到中山太守之职,府上那么多人,除了一个中途遇到的赵子龙,其他人都比他来得早。
“主公虽然改换姓名,却并没有掩人耳目之意,袁绍袁术至今不曾找来,可见对京城之事丝毫不关心。”荀彧垂了垂眼,语气略带嘲讽。
焕,光明也。
董卓入京之前,主公在朝堂上不显山不露水,虽是袁氏家主,风头却被两个弟弟尽数抢走,他却并不介意,没有打压兄弟,也没有试图干涉皇命,天下只知太傅袁隗,不知袁氏还有袁士纪。
董贼以袁绍袁术起兵为由灭袁氏满门,主公经此刺激,心态发生变化也是情理之中。
天下大乱,朝廷式微,愿以一己之力,只求拨云见日,盛世再临,百姓不会和他一样遭受战火兵燹之灾。
原、袁二字同音,焕为光明之意,安亭二字更是直接的不能再直接,取安国亭侯之中两字而来,王司徒如此轻易给出中山太守,定然知晓顶着这个名字的人究竟是谁。
原焕不知道荀彧荀攸在背后如此分析他的姓名,如果知道,大概也只能感叹一声:聪明人就是容易多想。
他姓原名焕没有那么多原因,单纯就是爹妈起名起得好。
房间里,荀彧叔侄俩还在心痛他们家主公的凄惨遭遇。
在袁氏惨遭灭门之前,没人知道他们家主公谋略如何,吕布此人两杀旧主,按理来说不会再有人能放心用他,不过看主公和几位将领的相处,似乎没有任何隔阂。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以主公的心智,他既然敢用吕布,肯定已经考虑过可能发生的情况,如果实在不放心,过些天找机会和主公谈谈,私下里乱猜容易导致关系不好,不如直接开门见山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