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你也可以跟汤教多沟通沟通,市队今年冬训的计划从11月底开始,离现在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到时候你也要跟着去滇省冬训,是汤教负责带你。”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诺霜其实是很开心的。
高原冬训对运动员的有氧储备是很有好处的,现在国内多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高原训练基地,其中,作为对速度耐力均有要求的项目,游泳的训练馆是海拔最高的那一批场馆,场馆的海拔高度达到了2000米。
高原冬训的原理,其实就是利用高海拔中氧分压下降的特殊环境,刺激人的肌体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
对初次上高原的运动员,前期的适应阶段训练量是会相比平时下降20%甚至更多的,直到两周后,恢复到之前的训练水平。
在正式上到训练地点之前,会先在低海拔地带进行一定的适应性训练,之后再到最终的目的地进行训练。
高原训练时间不能短,哪怕是青少年运动员,低于两周也不会有效果,所以,从上高原的准备期24周算起,到正式的高原训练4周,再到下高原的适应性训练14周,这就是两个多月快三个月的时间。
看起来,她今年的年,好像是要在上面过。
挺好,能涨成绩怎么都行。
汤飞的执教风格和吕秋松比起来,更直截了当一些。
他和李诺霜打了个招呼,并不像吕秋松一样会和她聊家常,而是直接进入正题。
“有几个关于你之前和现在的训练的内容想问你,因为现在还是训练计划的调整适应期,所以你碰到什么问题直接说就好。”
李诺霜点点头:“好的,汤教您问。”
“第一个,从你目前的成绩水平来看,蛙泳水平很高,但你个人似乎更倾向于以仰泳作为主项,如果我们的训练计划中加大蛙泳的程度,你个人有什么看法?”
吕秋松拉了一下汤飞:“师哥,你这,这怎么直接问孩子?”
“跟运动员本人沟通是最有效的。从你之前对她的介绍来看,我觉得她能听懂我的问题,不需要绕那么多弯子。”
阿这。
李诺霜喜欢这种直接沟通,有什么事情摆开了说,哪怕最后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那至少也表达了,心里不会那么憋屈。
“您问的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我并不赞成这种训练模式。”
“首先我个人目前的蛙泳技术改进是进入了一个瓶颈的,按我之前从我教练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没有对小波蛙这一技术如何改进适配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足够的研究。”
“国内目前所有的高水平运动员所采取的泳姿全部都是高航式,而我个人的发展方向是更倾向于小波蛙的。”
“这样一来,蛙泳技术游的训练过程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我认为这不是加大训练时间就能解决的。”
“其次,我个人的蛙泳成绩提升的限制是我的核心力量与四肢力量的不平衡,但受制于年龄,我现在不能做特别大量的核心专项训练,会对我的身高有影响。”
“所以不管是加哪个部分的蛙泳相关训练时间,都对我的成绩提升没有显著的效果。”
第60章 曙光
汤飞本来也是抱着一个姑且一试的心态问的李诺霜本人, 没想到她还真能回答出来点东西。
和吕秋松相比,汤飞其实是更偏技术型一些的教练,毕竟他和科研组的联系要更紧密。
对李诺霜说的这些, 他并不惊讶,只觉得惊喜。
“刚才你说的这些, 确实可以成立, 但我想知道的是,除了这个理由以外, 还有没有别的理由让你不想进行训练时间的调整?”
“事实上,从你现在的成绩情况来看, 练习蛙泳的收益是有的。”
“你自己也承认了自己技术的先进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你不是应该更专注在蛙泳吗?”
“还是说,你有个人偏好的原因在里面?”
个人偏好当然有, 蛙泳和仰泳让她选, 选哪个简直不言而喻。
但这两者是没办法进行兼项的, 因为蛙泳和仰泳的赛程撞项撞得太彻底了, 不管是世锦赛还是奥运会, 这么多届以来, 女子这边蛙泳和仰泳经常三枪一起, 一点错开都没有。
而且国内这个情况, 接力不可能不去游,所以如果选择兼项兼的是仰蛙,那极端情况甚至可能出现一天六枪的极端情况。
就这个比赛强度,你再好的恢复能力都没用, 专门开个回血挂, 精力的消耗都够你喝一壶的。
何况, 在有混合接力这个项目以后,女蛙就变得尴尬了起来,男女混合泳接力这个项目里,男子蛙泳和女子自由泳这两棒是固定榜,仰泳和蝶泳这两棒会各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所以,才会出现女仰男仰一起游,女蝶男蝶同池竞技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固定的蛙泳棒对女泳运动员而言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当然,女子混合接力中蛙泳棒当然是很重要的,甚至在有些时候能决定胜负。
但对体能充沛的运动员而言,想兼项无项可兼当然也是尴尬的。
不过,现在混合项目还没有被推广,所以说这个没有意义。
李诺霜觉得,自己直接坦言对仰泳的偏好性,以及仰泳和蛙泳客观上的时间冲突应该也足够说服了。
“到时候你也要跟着去滇省冬训,是汤教负责带你。”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诺霜其实是很开心的。
高原冬训对运动员的有氧储备是很有好处的,现在国内多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高原训练基地,其中,作为对速度耐力均有要求的项目,游泳的训练馆是海拔最高的那一批场馆,场馆的海拔高度达到了2000米。
高原冬训的原理,其实就是利用高海拔中氧分压下降的特殊环境,刺激人的肌体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
对初次上高原的运动员,前期的适应阶段训练量是会相比平时下降20%甚至更多的,直到两周后,恢复到之前的训练水平。
在正式上到训练地点之前,会先在低海拔地带进行一定的适应性训练,之后再到最终的目的地进行训练。
高原训练时间不能短,哪怕是青少年运动员,低于两周也不会有效果,所以,从上高原的准备期24周算起,到正式的高原训练4周,再到下高原的适应性训练14周,这就是两个多月快三个月的时间。
看起来,她今年的年,好像是要在上面过。
挺好,能涨成绩怎么都行。
汤飞的执教风格和吕秋松比起来,更直截了当一些。
他和李诺霜打了个招呼,并不像吕秋松一样会和她聊家常,而是直接进入正题。
“有几个关于你之前和现在的训练的内容想问你,因为现在还是训练计划的调整适应期,所以你碰到什么问题直接说就好。”
李诺霜点点头:“好的,汤教您问。”
“第一个,从你目前的成绩水平来看,蛙泳水平很高,但你个人似乎更倾向于以仰泳作为主项,如果我们的训练计划中加大蛙泳的程度,你个人有什么看法?”
吕秋松拉了一下汤飞:“师哥,你这,这怎么直接问孩子?”
“跟运动员本人沟通是最有效的。从你之前对她的介绍来看,我觉得她能听懂我的问题,不需要绕那么多弯子。”
阿这。
李诺霜喜欢这种直接沟通,有什么事情摆开了说,哪怕最后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那至少也表达了,心里不会那么憋屈。
“您问的是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就是我并不赞成这种训练模式。”
“首先我个人目前的蛙泳技术改进是进入了一个瓶颈的,按我之前从我教练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没有对小波蛙这一技术如何改进适配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足够的研究。”
“国内目前所有的高水平运动员所采取的泳姿全部都是高航式,而我个人的发展方向是更倾向于小波蛙的。”
“这样一来,蛙泳技术游的训练过程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我认为这不是加大训练时间就能解决的。”
“其次,我个人的蛙泳成绩提升的限制是我的核心力量与四肢力量的不平衡,但受制于年龄,我现在不能做特别大量的核心专项训练,会对我的身高有影响。”
“所以不管是加哪个部分的蛙泳相关训练时间,都对我的成绩提升没有显著的效果。”
第60章 曙光
汤飞本来也是抱着一个姑且一试的心态问的李诺霜本人, 没想到她还真能回答出来点东西。
和吕秋松相比,汤飞其实是更偏技术型一些的教练,毕竟他和科研组的联系要更紧密。
对李诺霜说的这些, 他并不惊讶,只觉得惊喜。
“刚才你说的这些, 确实可以成立, 但我想知道的是,除了这个理由以外, 还有没有别的理由让你不想进行训练时间的调整?”
“事实上,从你现在的成绩情况来看, 练习蛙泳的收益是有的。”
“你自己也承认了自己技术的先进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你不是应该更专注在蛙泳吗?”
“还是说,你有个人偏好的原因在里面?”
个人偏好当然有, 蛙泳和仰泳让她选, 选哪个简直不言而喻。
但这两者是没办法进行兼项的, 因为蛙泳和仰泳的赛程撞项撞得太彻底了, 不管是世锦赛还是奥运会, 这么多届以来, 女子这边蛙泳和仰泳经常三枪一起, 一点错开都没有。
而且国内这个情况, 接力不可能不去游,所以如果选择兼项兼的是仰蛙,那极端情况甚至可能出现一天六枪的极端情况。
就这个比赛强度,你再好的恢复能力都没用, 专门开个回血挂, 精力的消耗都够你喝一壶的。
何况, 在有混合接力这个项目以后,女蛙就变得尴尬了起来,男女混合泳接力这个项目里,男子蛙泳和女子自由泳这两棒是固定榜,仰泳和蝶泳这两棒会各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所以,才会出现女仰男仰一起游,女蝶男蝶同池竞技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固定的蛙泳棒对女泳运动员而言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当然,女子混合接力中蛙泳棒当然是很重要的,甚至在有些时候能决定胜负。
但对体能充沛的运动员而言,想兼项无项可兼当然也是尴尬的。
不过,现在混合项目还没有被推广,所以说这个没有意义。
李诺霜觉得,自己直接坦言对仰泳的偏好性,以及仰泳和蛙泳客观上的时间冲突应该也足够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