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这林员外既然供养方文这么长时间,赵季堂绝不会对其不管不问。
而八贤王,亲眼见到这苦命的女人,心里难免有些不忍,原本欲说出口的话,几番措辞,还是没有说出口。
“王爷,这边请。”
八贤王哀叹一声,见展昭清棱棱地站在牢狱门口,左手姿势有些古怪,便问:“你的手怎么了?”
“回禀王爷的话,前些时候,受了点伤,不碍事的。”
啧,这包黑子怎就这般固执,又不是不让他查,只是再晚些查而已,这展护卫都受伤了,怎么就这么执迷不悟呢!
八贤王心头压抑,便道:“行了行了,你们开封府当真是自上而下一个德行,我知常侄儿呢,听说他在开封府做客,人呢?怎么不见他出来见本王?”
……怎么忽然就扯到黎兄头上了?
展昭心中诧异,但还是坦白交代黎兄已经早两日就回了家。
八贤王太明白黎家大郎的聪明劲了,这急着回家,恐怕是怕麻烦事惹上身吧,哎,这小年轻都知道趋吉避害,怎么这包黑子就说不通呢。
“行了,你前面带路吧,本王再去见见他。”
八贤王太了解包拯了,而就是因为太了解,才知道恐怕他是没办法打消包拯一查到底的决心,既是如此,他只能想想其他的法子了。
“包拯,若林家真有猫腻,你当真要将林家翻个底朝天吗?”
包公闻言,竟直接跪在了地上,他手里还拿着一本急信呈送给八王爷:“王爷请看这个。”
八贤王现在可太怕包黑子给的东西了,可不接也不成啊,故而他只能打开翻阅,却是个关于一个匠人生死的问题。
“这是什么?”
“十年前,李工匠在汴京城中很有些名气,他曾为林书善督造过林府,后为襄阳王的人请走,远赴襄阳修造冲霄楼,却未料客死他乡,这是他的死因文书。”
八贤王再一看,这李工匠哪里是客死他乡,分明是一出城就被人杀死了。
如此重重巧合,确实叫人心生疑窦。
八贤王捏紧了手里的急信,终于从牙关蹦出了一句话:“此事,你有没有同王丞相通过气?”
包拯缄默不语。
看这包黑子的模样,八贤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什么都没做打点,是奔着本王是个冤大头不成!”
不,包公心里摇头,他不找王丞相,那是因为知道王丞相乃是朝臣,而八王爷却是皇室宗亲,也曾是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襄阳王若是谋逆,朝中第一个不答应的,绝对是八王爷。
包拯有一定的把握说服八王爷,但王丞相,他没有丝毫把握。
王丞相虽与他私交甚笃,但公事是公事,若知晓林家其中厉害,绝不会让他在这个节骨眼往深了查。
但八王爷不同,包公很清楚这一点。
最主要的是,所有人的命都值得珍惜,现下是查林家最好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吴家百余条人命枉死十年,若他放任吴玉贞出狱,他有预感,这案子绝对会比现在更加复杂。
“王爷,您就没想过,林家若真有卤石,林家米铺的粮价是如何一直做到最低价的?”包公见八王爷一脸气势汹汹的模样,忽然道。
第271章 确认
卤石为什么会被严令禁止私自入关?那还不是因为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铸黄金,八贤王不可能连这点都联想不到。
但一般来讲,无商不奸,怎么可能会有商户苦心孤诣地逾越律法、甘冒掉脑袋的风险,就为了给老百姓谋福利?
“包拯,你是不是当真糊涂了?”
包公便恭敬道:“启禀王爷,下官此刻非常清醒。”
“清醒你还说得出这种话!这种亏本的买卖,哪个商户会去做,甚至还一做好几年!”除非,林家图谋的,并不是钱财。
八贤王一刹那有联想到襄阳王的所谓宏图大业,但如此精湛的谋略,可不像他那个弟弟能想出来的主意,可……若真是如此呢?
八贤王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国家基业,即便这个人是他血缘上的弟弟。
“王爷,有人做事图名图利,但若图谋更多,则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我想王爷不难想到这一点吧。”包公说完,拜倒道,“下官知道王爷是担心国家社稷、百姓民生,下官亦能感忧王爷之担心,但今年北方普遍干旱,粮食减产,林家米铺能供应低价米粮自然是顺应民心的好事,但王爷又知,这些粮食到底从何而来?”
八贤王如今虽不大管朝中之事,但这些民生大事心里还是有数的,闻言便道:“林家的米,不都一向是从南方收购来的吗?汴河上的漕运,便有林家的船队。”
“不错,但王爷又知,北方米价上涨,南方要供应南北两地的米粮,价格势必也要上涨,如此再加上漕运的费用,林家却依旧低价出售,这里面的差价,王爷不妨细算一下。”
八贤王不过略略一算,头就开始痛起来了,果然这低廉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东西。
“你还想说什么,继续说罢。”
包公听此,便继续道:“然南方不比北地种植粮食面积广,下官在南方做官时,曾经下乡考察过,除开赋税,百姓会将收成的好米粮卖与粮商,之后将次一等的留在家中做口粮,林家所售之米粮,便是这种次一等的米粮,王爷,大宋这片土地,所能生长出来的粮食,总共就那么一些,北方有了林家的‘善举’,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安生过冬,可南方百姓呢?”
而八贤王,亲眼见到这苦命的女人,心里难免有些不忍,原本欲说出口的话,几番措辞,还是没有说出口。
“王爷,这边请。”
八贤王哀叹一声,见展昭清棱棱地站在牢狱门口,左手姿势有些古怪,便问:“你的手怎么了?”
“回禀王爷的话,前些时候,受了点伤,不碍事的。”
啧,这包黑子怎就这般固执,又不是不让他查,只是再晚些查而已,这展护卫都受伤了,怎么就这么执迷不悟呢!
八贤王心头压抑,便道:“行了行了,你们开封府当真是自上而下一个德行,我知常侄儿呢,听说他在开封府做客,人呢?怎么不见他出来见本王?”
……怎么忽然就扯到黎兄头上了?
展昭心中诧异,但还是坦白交代黎兄已经早两日就回了家。
八贤王太明白黎家大郎的聪明劲了,这急着回家,恐怕是怕麻烦事惹上身吧,哎,这小年轻都知道趋吉避害,怎么这包黑子就说不通呢。
“行了,你前面带路吧,本王再去见见他。”
八贤王太了解包拯了,而就是因为太了解,才知道恐怕他是没办法打消包拯一查到底的决心,既是如此,他只能想想其他的法子了。
“包拯,若林家真有猫腻,你当真要将林家翻个底朝天吗?”
包公闻言,竟直接跪在了地上,他手里还拿着一本急信呈送给八王爷:“王爷请看这个。”
八贤王现在可太怕包黑子给的东西了,可不接也不成啊,故而他只能打开翻阅,却是个关于一个匠人生死的问题。
“这是什么?”
“十年前,李工匠在汴京城中很有些名气,他曾为林书善督造过林府,后为襄阳王的人请走,远赴襄阳修造冲霄楼,却未料客死他乡,这是他的死因文书。”
八贤王再一看,这李工匠哪里是客死他乡,分明是一出城就被人杀死了。
如此重重巧合,确实叫人心生疑窦。
八贤王捏紧了手里的急信,终于从牙关蹦出了一句话:“此事,你有没有同王丞相通过气?”
包拯缄默不语。
看这包黑子的模样,八贤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什么都没做打点,是奔着本王是个冤大头不成!”
不,包公心里摇头,他不找王丞相,那是因为知道王丞相乃是朝臣,而八王爷却是皇室宗亲,也曾是先帝托孤的顾命大臣,襄阳王若是谋逆,朝中第一个不答应的,绝对是八王爷。
包拯有一定的把握说服八王爷,但王丞相,他没有丝毫把握。
王丞相虽与他私交甚笃,但公事是公事,若知晓林家其中厉害,绝不会让他在这个节骨眼往深了查。
但八王爷不同,包公很清楚这一点。
最主要的是,所有人的命都值得珍惜,现下是查林家最好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吴家百余条人命枉死十年,若他放任吴玉贞出狱,他有预感,这案子绝对会比现在更加复杂。
“王爷,您就没想过,林家若真有卤石,林家米铺的粮价是如何一直做到最低价的?”包公见八王爷一脸气势汹汹的模样,忽然道。
第271章 确认
卤石为什么会被严令禁止私自入关?那还不是因为朝廷明令禁止民间私铸黄金,八贤王不可能连这点都联想不到。
但一般来讲,无商不奸,怎么可能会有商户苦心孤诣地逾越律法、甘冒掉脑袋的风险,就为了给老百姓谋福利?
“包拯,你是不是当真糊涂了?”
包公便恭敬道:“启禀王爷,下官此刻非常清醒。”
“清醒你还说得出这种话!这种亏本的买卖,哪个商户会去做,甚至还一做好几年!”除非,林家图谋的,并不是钱财。
八贤王一刹那有联想到襄阳王的所谓宏图大业,但如此精湛的谋略,可不像他那个弟弟能想出来的主意,可……若真是如此呢?
八贤王绝不容许任何人动摇国家基业,即便这个人是他血缘上的弟弟。
“王爷,有人做事图名图利,但若图谋更多,则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我想王爷不难想到这一点吧。”包公说完,拜倒道,“下官知道王爷是担心国家社稷、百姓民生,下官亦能感忧王爷之担心,但今年北方普遍干旱,粮食减产,林家米铺能供应低价米粮自然是顺应民心的好事,但王爷又知,这些粮食到底从何而来?”
八贤王如今虽不大管朝中之事,但这些民生大事心里还是有数的,闻言便道:“林家的米,不都一向是从南方收购来的吗?汴河上的漕运,便有林家的船队。”
“不错,但王爷又知,北方米价上涨,南方要供应南北两地的米粮,价格势必也要上涨,如此再加上漕运的费用,林家却依旧低价出售,这里面的差价,王爷不妨细算一下。”
八贤王不过略略一算,头就开始痛起来了,果然这低廉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东西。
“你还想说什么,继续说罢。”
包公听此,便继续道:“然南方不比北地种植粮食面积广,下官在南方做官时,曾经下乡考察过,除开赋税,百姓会将收成的好米粮卖与粮商,之后将次一等的留在家中做口粮,林家所售之米粮,便是这种次一等的米粮,王爷,大宋这片土地,所能生长出来的粮食,总共就那么一些,北方有了林家的‘善举’,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安生过冬,可南方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