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顿时一静。
熟悉当今风格的朝臣面面相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哪里来的愣头青,在这里大言不惭。
叶敛淡淡道,“南诏王鱼肉百姓,贪婪成性,封王爵,诸位可真是大方。”
不知道的还以为南诏王有什么功劳。
叶敛的目光落在几名谏官身上,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们是圣贤书读多了,将脑子都读傻了不成。”
“这都是谁的人,领走!”叶敛简直要气笑了。
难不成要时不时试探他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傻不成。
徐尚只觉得自己无妄之灾,想要仰天长啸。
他做错了什么,要给下属收拾烂摊子,关键还不是他一派的。
但谁让他是御史中丞。
“微臣管教无方,陛下恕罪。”徐尚请罪道,努力咬着后槽牙。
直面圣上雷霆之怒的朝臣,忍不住心中骂人。
首辅尚书都没说话,就显着你了。
身旁的官员都不着痕迹地远离了这些谏官。
脑子不好使可是能传染的。
风暴中心的几名谏官两股战战,将希望寄托在前方的徐大人身上。
他们只想出个风头而已,没想惹怒陛下。
何况他们觉得自己说得也没错,南诏都亡了,陛下何必咄咄逼人。
历朝历代都要优待俘虏的,他们是为陛下的名声着想。
徐尚若是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估计会气吐血。
不怕傻的,不怕蠢的,就怕自以为聪明的。
也不看当今圣上需不需要这点名声。
“徐大人挑人的时候眼睛还要放亮点。”叶敛嫌弃地说道,“别什么人谏院都收。”
不过念在文人相轻,谏院更是难管的份上,叶敛没多难为他。
徐尚起身忍不住苦笑,陛下在质疑他的识人之明。
一旦在圣上心中留下识人不清的印象,想改变就难之又难。
徐尚心中发了狠。
别说一个书院抱团,就是崔翰本人在,他都要好好掰扯掰扯。
“朕心意已决,南诏王斩首,南诏旧臣交大理寺审查,无罪者释放,有罪者依律处理。”叶敛道。
“至于你们就先别上朝了,体会一下民生疾苦。”
大周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
百姓辛苦缴纳的赋税,可不是他们谋名声的途径。
徐尚率先拱手拜服,“陛下圣明,攻打南诏是救民于水火,南诏王身为罪魁祸首,罪不容诛。”
其余朝臣稍慢一步,同样拱手称是。
只剩殿中几人失魂落魄。
谏官清贵,位卑权重。
能上朝堂的大臣,多为四品以上。
唯有谏官例外,饶是六七品的谏官,也能出入朝堂,上弹劾皇帝,下监察百官。
谏官直达天听,所以权重。
现在圣上虽未说贬官,却直接免了这几人上朝的机会。
还背着“不懂民生疾苦”的帽子,今后仕途直接毁了大半。
可不是失魂落魄。
然而朝臣却没有觉得他们无辜的。
反而是对徐尚异常同情。
有知道这几人背景的,不禁暗自摇头。
“不得圣心,知行书院往后怕是要没落了。”消息灵通的朝臣心想。
崔翰虽然在十余年前辞官,专心教书育人。
但他所在知行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素有“小国子监”之称,足见其鼎盛。
这十余年,出身知行书院的学子迈入仕途,隐隐形成一派。
大逆不道的苏家想借崔翰之手对付叶敛,未尝没有利用书院一派的想法。
只是崔翰也不是傻白甜。
受苏家邀请前来汴梁,理由用的是交流。
崔翰没有参与到苏家谋逆一事,虽然青山寺的论战败了,稍稍影响了他的声望,但没有伤筋动骨。
崔翰桃李满天下。
只要他的学生一直入朝为官,崔翰的地位便不会受到动摇。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为的是“货与帝王家”,倚靠才学造福一方
可眼下,陛下明显不喜知行书院的风气。
知行书院能走多远就未可知了。
叶敛没将这些人放在心上。
直到尽职尽责的暗卫将这些人的祖宗八代调查出来,叶敛才反应过来竟与崔翰有关。
只是看过后,叶敛便放到了一边。
但钟离熙却又提出一个主意。
“春秋齐国有稷下学宫,吸引天下诸子,形成稷下学派,造就百家争鸣,圣贤频出。”
“朝堂门生弟子本就亲近,易形成派别党争。陛下不妨效仿稷下学宫,招贤为国取士。”
叶敛转了转手上的扳指,明白了钟离熙的用意。
“皇后大才,解决了我的困扰。”叶敛笑道。
身为皇帝,叶敛确实能用自己态度遏制理学。
但后世皇帝却不一定如此。
毕竟理学能够显达,也有自己的优点。
理学着实是控制人心、维护统治的好手段。
只要理学传承下去,就有可能重新受到重视。
这也是叶敛一直担忧的。
可断绝传承,焚书和文字狱就大可不必了,弊大于利。
叶敛的想法和钟离熙的相似,那便是不立官学,自由发展争论。
熟悉当今风格的朝臣面面相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哪里来的愣头青,在这里大言不惭。
叶敛淡淡道,“南诏王鱼肉百姓,贪婪成性,封王爵,诸位可真是大方。”
不知道的还以为南诏王有什么功劳。
叶敛的目光落在几名谏官身上,毫不客气地说道,“你们是圣贤书读多了,将脑子都读傻了不成。”
“这都是谁的人,领走!”叶敛简直要气笑了。
难不成要时不时试探他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傻不成。
徐尚只觉得自己无妄之灾,想要仰天长啸。
他做错了什么,要给下属收拾烂摊子,关键还不是他一派的。
但谁让他是御史中丞。
“微臣管教无方,陛下恕罪。”徐尚请罪道,努力咬着后槽牙。
直面圣上雷霆之怒的朝臣,忍不住心中骂人。
首辅尚书都没说话,就显着你了。
身旁的官员都不着痕迹地远离了这些谏官。
脑子不好使可是能传染的。
风暴中心的几名谏官两股战战,将希望寄托在前方的徐大人身上。
他们只想出个风头而已,没想惹怒陛下。
何况他们觉得自己说得也没错,南诏都亡了,陛下何必咄咄逼人。
历朝历代都要优待俘虏的,他们是为陛下的名声着想。
徐尚若是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估计会气吐血。
不怕傻的,不怕蠢的,就怕自以为聪明的。
也不看当今圣上需不需要这点名声。
“徐大人挑人的时候眼睛还要放亮点。”叶敛嫌弃地说道,“别什么人谏院都收。”
不过念在文人相轻,谏院更是难管的份上,叶敛没多难为他。
徐尚起身忍不住苦笑,陛下在质疑他的识人之明。
一旦在圣上心中留下识人不清的印象,想改变就难之又难。
徐尚心中发了狠。
别说一个书院抱团,就是崔翰本人在,他都要好好掰扯掰扯。
“朕心意已决,南诏王斩首,南诏旧臣交大理寺审查,无罪者释放,有罪者依律处理。”叶敛道。
“至于你们就先别上朝了,体会一下民生疾苦。”
大周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
百姓辛苦缴纳的赋税,可不是他们谋名声的途径。
徐尚率先拱手拜服,“陛下圣明,攻打南诏是救民于水火,南诏王身为罪魁祸首,罪不容诛。”
其余朝臣稍慢一步,同样拱手称是。
只剩殿中几人失魂落魄。
谏官清贵,位卑权重。
能上朝堂的大臣,多为四品以上。
唯有谏官例外,饶是六七品的谏官,也能出入朝堂,上弹劾皇帝,下监察百官。
谏官直达天听,所以权重。
现在圣上虽未说贬官,却直接免了这几人上朝的机会。
还背着“不懂民生疾苦”的帽子,今后仕途直接毁了大半。
可不是失魂落魄。
然而朝臣却没有觉得他们无辜的。
反而是对徐尚异常同情。
有知道这几人背景的,不禁暗自摇头。
“不得圣心,知行书院往后怕是要没落了。”消息灵通的朝臣心想。
崔翰虽然在十余年前辞官,专心教书育人。
但他所在知行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一,素有“小国子监”之称,足见其鼎盛。
这十余年,出身知行书院的学子迈入仕途,隐隐形成一派。
大逆不道的苏家想借崔翰之手对付叶敛,未尝没有利用书院一派的想法。
只是崔翰也不是傻白甜。
受苏家邀请前来汴梁,理由用的是交流。
崔翰没有参与到苏家谋逆一事,虽然青山寺的论战败了,稍稍影响了他的声望,但没有伤筋动骨。
崔翰桃李满天下。
只要他的学生一直入朝为官,崔翰的地位便不会受到动摇。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为的是“货与帝王家”,倚靠才学造福一方
可眼下,陛下明显不喜知行书院的风气。
知行书院能走多远就未可知了。
叶敛没将这些人放在心上。
直到尽职尽责的暗卫将这些人的祖宗八代调查出来,叶敛才反应过来竟与崔翰有关。
只是看过后,叶敛便放到了一边。
但钟离熙却又提出一个主意。
“春秋齐国有稷下学宫,吸引天下诸子,形成稷下学派,造就百家争鸣,圣贤频出。”
“朝堂门生弟子本就亲近,易形成派别党争。陛下不妨效仿稷下学宫,招贤为国取士。”
叶敛转了转手上的扳指,明白了钟离熙的用意。
“皇后大才,解决了我的困扰。”叶敛笑道。
身为皇帝,叶敛确实能用自己态度遏制理学。
但后世皇帝却不一定如此。
毕竟理学能够显达,也有自己的优点。
理学着实是控制人心、维护统治的好手段。
只要理学传承下去,就有可能重新受到重视。
这也是叶敛一直担忧的。
可断绝传承,焚书和文字狱就大可不必了,弊大于利。
叶敛的想法和钟离熙的相似,那便是不立官学,自由发展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