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兰妈听到苗学松的话后眼睛亮了,一把拉住李丽娟:
“三嫂,刚我三哥说的是不是真的?巧兰结婚以后也能和我们走动,也许她孝顺我们?”
李丽娟犹豫都不带一下的,肯定道:
“那是当然了,你们是巧兰的爹妈,哪能不孝顺呢!”
心里则不以为然。
她从来不拦着儿媳妇们和娘家亲近,反正家里的活是分好了的,你把家里分给你的活干了想帮娘家人就去,没人拦。
至于说孝敬,他们小两口有钱就孝敬呗,她还管得了给谁花么。
巧兰妈激动得把李丽娟的手抓得紧紧的:
“嫂子,我就信你这话了!往后我就指望我家这两姑娘养老了,只要到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给我一口吃的不饿死我就满足了!”
“呵呵,那你还真是容易满足!”李丽娟无语了。
看人家想的真是长远,她好像从来没想过老了怎么办。
不过她有她老姑娘,才不愁这个,儿媳妇们对她不好了,她老姑娘肯定得管她,她愁啥!
事情就在巧兰妈强硬的态度下敲定了。
鉴于巧兰和苗于荣都够岁数了,婚期便定在秋收后,入冬前。
李丽娟当场点了二百块钱递给巧兰妈。
过小礼只过一半彩礼,等结婚前过大礼的时候才将剩下的一半给完,然后定下具体日子就结婚了。
但从过完小礼开始,也就算是正式订婚了,一般没特殊情况是不能反悔的了。
苗家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终于开学了,一大早才六点半,茵茵便和老哥出发走去乡里上中学。
乡里有两所中学,一中和二中,一中是初中、高中在一起的,二中只有初中。
从家到学校有十里多路,得一小时十多分钟左右才能走到。
之前便说过,茵茵最费的就是鞋了,全是上学走路磨的。
兄妹俩背着空书包,里面就是一个文具盒,茵茵的书包里是新文具盒,旧的那个被她送给大侄苗化云了,被他当成是宝贝一般,留着上学用。
路上会遇上前后村的同学们,大家打过招呼便一起走,有的是约好的到家门口等着一起走的。
茵茵看着他们朝气的脸,顿时也觉得自己差不多能进入初中生状态了。
其实他们这上初中的人并不算多,整个星火大队适龄的学生差不多有近一千个,却只有二十多个上初中的,上高中的算上苗于华也只有五个,而其中还包括大爷苗于树家的老五苗于中和二大爷家的老小苗于右。
不错,老苗家的孩子多,同样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也多。
同上初中的除了茵茵还有四叔家的苗苏苏和苗于乐,这一算比例,可不多么!
其他人家不让孩子上学,不是因为学校离得远,最主要的还是学费交不起。
初中学杂费一年大概12.5元到13元之间。
高中却要1921元,这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苗家得益于当年老姑奶奶的祖训,后辈子孙,能读书的爹妈砸锅卖铁也要供。
所以除了苗于喜只上小学外,其他愿意上学,能读书不蹲级的,各家基本上都供了。
就像茵茵家里,大哥和二哥是初中毕业,别看三哥平时不显,其实他也是高中毕业的。
茵茵从小学开始,学费就是她爷奶给交的,昨天晚上她奶过来给她送学杂费十三块钱,额外还给了她五块钱零花钱,再加上之前她二哥卖鱼得的钱给了茵茵两块,她的零花钱可是不少。
还有就是十斤的线米。
他们上学在学校要吃一顿晌午饭的。
菜从家拿到学校,学校统一做的。
米也是这样,学校只蒸两种米饭,一种是大米小碴子的二米饭,一种是高粱米饭,你交了什么粮就吃什么饭。
苗奶奶向来疼茵茵,生怕她在学校被人小瞧了,被欺负了去,都是由她拿粮食的,当然要拿大米了。
其实茵茵胃口小,一顿饭也就一两米都吃不完,苗奶奶拿的米都够贴补苗于华了。
显然是苗奶奶生怕看不到的地方,茵茵悄悄给她老哥吃了,自己吃不饱,才送了这么多的。
茵茵和李丽娟也没有拒绝苗奶奶的钱和米,他们彼此间要比其他几家亲近多了,互相往来也多,倒没必要推来推去的,即使她家不是没米,仍是收下了。
上学路上遇上苗苏苏,她假假地跟茵茵打了个招呼,倒是面对苗于华时更热情些。
重男轻女时代的后遗症,对家里兄弟和堂兄弟与对姐妹的态度不同,带着讨好。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们姐妹关系不咋样。
却也没人觉得奇怪,左右不是一个爹妈的亲姐妹,关系好不好的有什么关系。
大家说笑着一起上学,倒也不觉得路上无聊。
“你说啥?”
一进教室,里面的吵闹声叫茵茵的耳朵都失灵了。
她同桌也是好朋友李灵敏趴在她耳朵上跟她说话她才能听见。
“我说你今天这身衣裳好漂亮!是买的还是你奶奶做的?”
茵茵今天穿的是新衣裳,那件漂亮的布拉吉,头上也扎着奶奶做的发带,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神。
“是我奶做的!”
“你奶手艺真好,我也想做一件!”
“三嫂,刚我三哥说的是不是真的?巧兰结婚以后也能和我们走动,也许她孝顺我们?”
李丽娟犹豫都不带一下的,肯定道:
“那是当然了,你们是巧兰的爹妈,哪能不孝顺呢!”
心里则不以为然。
她从来不拦着儿媳妇们和娘家亲近,反正家里的活是分好了的,你把家里分给你的活干了想帮娘家人就去,没人拦。
至于说孝敬,他们小两口有钱就孝敬呗,她还管得了给谁花么。
巧兰妈激动得把李丽娟的手抓得紧紧的:
“嫂子,我就信你这话了!往后我就指望我家这两姑娘养老了,只要到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给我一口吃的不饿死我就满足了!”
“呵呵,那你还真是容易满足!”李丽娟无语了。
看人家想的真是长远,她好像从来没想过老了怎么办。
不过她有她老姑娘,才不愁这个,儿媳妇们对她不好了,她老姑娘肯定得管她,她愁啥!
事情就在巧兰妈强硬的态度下敲定了。
鉴于巧兰和苗于荣都够岁数了,婚期便定在秋收后,入冬前。
李丽娟当场点了二百块钱递给巧兰妈。
过小礼只过一半彩礼,等结婚前过大礼的时候才将剩下的一半给完,然后定下具体日子就结婚了。
但从过完小礼开始,也就算是正式订婚了,一般没特殊情况是不能反悔的了。
苗家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终于开学了,一大早才六点半,茵茵便和老哥出发走去乡里上中学。
乡里有两所中学,一中和二中,一中是初中、高中在一起的,二中只有初中。
从家到学校有十里多路,得一小时十多分钟左右才能走到。
之前便说过,茵茵最费的就是鞋了,全是上学走路磨的。
兄妹俩背着空书包,里面就是一个文具盒,茵茵的书包里是新文具盒,旧的那个被她送给大侄苗化云了,被他当成是宝贝一般,留着上学用。
路上会遇上前后村的同学们,大家打过招呼便一起走,有的是约好的到家门口等着一起走的。
茵茵看着他们朝气的脸,顿时也觉得自己差不多能进入初中生状态了。
其实他们这上初中的人并不算多,整个星火大队适龄的学生差不多有近一千个,却只有二十多个上初中的,上高中的算上苗于华也只有五个,而其中还包括大爷苗于树家的老五苗于中和二大爷家的老小苗于右。
不错,老苗家的孩子多,同样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也多。
同上初中的除了茵茵还有四叔家的苗苏苏和苗于乐,这一算比例,可不多么!
其他人家不让孩子上学,不是因为学校离得远,最主要的还是学费交不起。
初中学杂费一年大概12.5元到13元之间。
高中却要1921元,这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苗家得益于当年老姑奶奶的祖训,后辈子孙,能读书的爹妈砸锅卖铁也要供。
所以除了苗于喜只上小学外,其他愿意上学,能读书不蹲级的,各家基本上都供了。
就像茵茵家里,大哥和二哥是初中毕业,别看三哥平时不显,其实他也是高中毕业的。
茵茵从小学开始,学费就是她爷奶给交的,昨天晚上她奶过来给她送学杂费十三块钱,额外还给了她五块钱零花钱,再加上之前她二哥卖鱼得的钱给了茵茵两块,她的零花钱可是不少。
还有就是十斤的线米。
他们上学在学校要吃一顿晌午饭的。
菜从家拿到学校,学校统一做的。
米也是这样,学校只蒸两种米饭,一种是大米小碴子的二米饭,一种是高粱米饭,你交了什么粮就吃什么饭。
苗奶奶向来疼茵茵,生怕她在学校被人小瞧了,被欺负了去,都是由她拿粮食的,当然要拿大米了。
其实茵茵胃口小,一顿饭也就一两米都吃不完,苗奶奶拿的米都够贴补苗于华了。
显然是苗奶奶生怕看不到的地方,茵茵悄悄给她老哥吃了,自己吃不饱,才送了这么多的。
茵茵和李丽娟也没有拒绝苗奶奶的钱和米,他们彼此间要比其他几家亲近多了,互相往来也多,倒没必要推来推去的,即使她家不是没米,仍是收下了。
上学路上遇上苗苏苏,她假假地跟茵茵打了个招呼,倒是面对苗于华时更热情些。
重男轻女时代的后遗症,对家里兄弟和堂兄弟与对姐妹的态度不同,带着讨好。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们姐妹关系不咋样。
却也没人觉得奇怪,左右不是一个爹妈的亲姐妹,关系好不好的有什么关系。
大家说笑着一起上学,倒也不觉得路上无聊。
“你说啥?”
一进教室,里面的吵闹声叫茵茵的耳朵都失灵了。
她同桌也是好朋友李灵敏趴在她耳朵上跟她说话她才能听见。
“我说你今天这身衣裳好漂亮!是买的还是你奶奶做的?”
茵茵今天穿的是新衣裳,那件漂亮的布拉吉,头上也扎着奶奶做的发带,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神。
“是我奶做的!”
“你奶手艺真好,我也想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