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也很简单,第二批商队再有十日就要到来,在此期间,他们必须在察哈尔西南处清出一片地方,设立足够的住所,并面对族民制定相应的规则,不论是平民或贵族,破坏者严惩,当然,他们会派人来协助。
第二个条件就很奇怪了,杭絮向拉巴尔雇佣了一些人手,让他们在和克诺依人往来的时候,散布有关商队的消息,其中,一定要说明“商队十日后就来”这个重点。
拉巴尔听罢,神色了然,朝杭絮笑了笑。
两方谈完了,杭絮和容琤走出帐篷时,特木尔才急急忙忙赶过来。
他衣裳和头发凌乱,脸上还带着醉意,一看就是昨日喝酒太多,睡过了头。
听到结果之后,他才松了一口气,“谈妥了就好。”
但随即疑惑起来,“使者大人,你不是说还要跟那牙勒谈吗?把集市设在察哈尔,对岸的部落呢?”
杭絮看了他一眼,这人看着有些莽撞,但脑子有时候还真灵活。
“对岸再设立一个集市便是。”容琤答道。
“这样也好,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去?我爹跟它的部长也有些交情。”
“不用现在行动,待第三批商队来后再说。”
第二批商队一半去到科尔沁,一半去到察哈尔,再无余货分到第三处。不如等到第三批商队来后再与那牙勒首领商谈。
幸而在他们来到科尔沁不久,向陛下去信汇报盛况后,对方大喜,立刻下令召集第三批商队,如今也已在路上,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到达。
谈妥之后,杭絮不欲多留,决定去往延风城,迎接第二支商队,顺道把容琤前些日子借给延风城的士兵给带回来。
良好规则的实行绝不能只靠法条,最大的倚靠只能是武力和刑法,这些光靠察哈尔的人是不够的,还得让中原的士兵来施行。
去往延风城,容琤自然跟随,杭景和阿娜尔也吵着要去,他们一个常年被挡在延风城之外,只能望着它坚固的城墙恨得牙痒痒;一个从小默默期待,好不容易来北疆一次,却只是惊鸿一瞥就离开了,有了机会,自然要去好好看一看。
至于容攸,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牵住了杭絮的衣角,只有特木尔,抱着酒罐拒绝了,他要留在这里,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叙叙旧。
她写了封信,派人送往科尔沁,队伍再次启程。负重减少,天气又好,他们行进得很快,地面由松软黏腻变成坚硬干燥,只用了两日有余就来到了延风城。
这座宁国边境的城池呈铁灰色,如一道壁障,扎根大地,直插入天际。
杭絮微仰着头,在落日的余晖中注视着延风城,铁灰色的壁障同橙红的晚霞、嫩绿的春草,一同构成一副和谐的画面,而后,她忽地笑了起来。
“我小时候,经常骑着马跑出城,躺在山丘上看太阳落下,直到夜深了才跑回去。”
她视线转向容琤,指着他背后的一座山丘,“就是那里,那个草甸的位置最好。”
容琤也转头去看,或许是背向杭絮,他的声音轻轻的,“我也躺在那里看过夕阳。”
杭絮一怔,“我带你来过。”
这话本该是疑问,又不知怎的变成了陈述。
“我……不记得了。”
容琤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但杭絮的听力何其灵敏,怎么可能听不见。
她的心里涌起了些许愧疚。得知自己忘记了和容琤的过往之后,她特意去问过爹爹,对方证实容琤当年确实在延风城居住过。
那是大约十一年前,旧君已死,新君未立,中原大乱。太后随当今的皇帝四处奔波,不忍让容琤跟随,便把他送往北疆,那里虽也常有战争,但总比中原安全。
容琤在延风城留了将近一年,待到新帝登基后被接回去。此后十年,一人长居北疆,一人留在京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直到崇元十年三月初三,杭絮嫁入瑄王府那夜,在后花园里,才第一次看见背光而来的高大身影。
或许两人是见过的。杭絮一年有两个月待在京城,常有人来拜访杭文曜,那些人中也许有过容琤的名字,但在那时的杭絮眼中,这个名字和另外的几个陌生名字没有任何区别。
她看着容琤的侧脸,起伏的轮廓在夕阳中被镀上一层橙红的光晕,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对方却率先开口了。
“阿絮既然不记得,那我讲给你听也无妨。”
“那时我刚刚来到延风城,看着和中原完全不同的环境,心中十分害怕,时常哭泣。”
“你,流眼泪?”杭絮发出疑问。
“对。”容琤微抿着唇,被余晖映红的耳廓颜色又加深了一点。
“或许是远离京城,我仗着没有熟人,无人知晓,总是压抑不住情绪。”
杭絮点点头,没说话,却不知怎的想起常出现在自己梦里的那个小男孩。
“我第一次见到阿絮,也是在围墙下面。”
“阿絮问我是谁,为什么从没有见过我。”
男人眼神放空,像是陷入了回忆,又像在注视着那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明明是小小的一个,却像个大人的似的,一边焦急地安慰自己,一边踮脚给自己擦眼泪。
“你说‘不要哭了,我带你去个地方,你一定会高兴起来的。’”
容琤微微笑起来,“我不会爬树,阿絮就带我从后门偷跑出去,我们跑了”
第二个条件就很奇怪了,杭絮向拉巴尔雇佣了一些人手,让他们在和克诺依人往来的时候,散布有关商队的消息,其中,一定要说明“商队十日后就来”这个重点。
拉巴尔听罢,神色了然,朝杭絮笑了笑。
两方谈完了,杭絮和容琤走出帐篷时,特木尔才急急忙忙赶过来。
他衣裳和头发凌乱,脸上还带着醉意,一看就是昨日喝酒太多,睡过了头。
听到结果之后,他才松了一口气,“谈妥了就好。”
但随即疑惑起来,“使者大人,你不是说还要跟那牙勒谈吗?把集市设在察哈尔,对岸的部落呢?”
杭絮看了他一眼,这人看着有些莽撞,但脑子有时候还真灵活。
“对岸再设立一个集市便是。”容琤答道。
“这样也好,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去?我爹跟它的部长也有些交情。”
“不用现在行动,待第三批商队来后再说。”
第二批商队一半去到科尔沁,一半去到察哈尔,再无余货分到第三处。不如等到第三批商队来后再与那牙勒首领商谈。
幸而在他们来到科尔沁不久,向陛下去信汇报盛况后,对方大喜,立刻下令召集第三批商队,如今也已在路上,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到达。
谈妥之后,杭絮不欲多留,决定去往延风城,迎接第二支商队,顺道把容琤前些日子借给延风城的士兵给带回来。
良好规则的实行绝不能只靠法条,最大的倚靠只能是武力和刑法,这些光靠察哈尔的人是不够的,还得让中原的士兵来施行。
去往延风城,容琤自然跟随,杭景和阿娜尔也吵着要去,他们一个常年被挡在延风城之外,只能望着它坚固的城墙恨得牙痒痒;一个从小默默期待,好不容易来北疆一次,却只是惊鸿一瞥就离开了,有了机会,自然要去好好看一看。
至于容攸,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牵住了杭絮的衣角,只有特木尔,抱着酒罐拒绝了,他要留在这里,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叙叙旧。
她写了封信,派人送往科尔沁,队伍再次启程。负重减少,天气又好,他们行进得很快,地面由松软黏腻变成坚硬干燥,只用了两日有余就来到了延风城。
这座宁国边境的城池呈铁灰色,如一道壁障,扎根大地,直插入天际。
杭絮微仰着头,在落日的余晖中注视着延风城,铁灰色的壁障同橙红的晚霞、嫩绿的春草,一同构成一副和谐的画面,而后,她忽地笑了起来。
“我小时候,经常骑着马跑出城,躺在山丘上看太阳落下,直到夜深了才跑回去。”
她视线转向容琤,指着他背后的一座山丘,“就是那里,那个草甸的位置最好。”
容琤也转头去看,或许是背向杭絮,他的声音轻轻的,“我也躺在那里看过夕阳。”
杭絮一怔,“我带你来过。”
这话本该是疑问,又不知怎的变成了陈述。
“我……不记得了。”
容琤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但杭絮的听力何其灵敏,怎么可能听不见。
她的心里涌起了些许愧疚。得知自己忘记了和容琤的过往之后,她特意去问过爹爹,对方证实容琤当年确实在延风城居住过。
那是大约十一年前,旧君已死,新君未立,中原大乱。太后随当今的皇帝四处奔波,不忍让容琤跟随,便把他送往北疆,那里虽也常有战争,但总比中原安全。
容琤在延风城留了将近一年,待到新帝登基后被接回去。此后十年,一人长居北疆,一人留在京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直到崇元十年三月初三,杭絮嫁入瑄王府那夜,在后花园里,才第一次看见背光而来的高大身影。
或许两人是见过的。杭絮一年有两个月待在京城,常有人来拜访杭文曜,那些人中也许有过容琤的名字,但在那时的杭絮眼中,这个名字和另外的几个陌生名字没有任何区别。
她看着容琤的侧脸,起伏的轮廓在夕阳中被镀上一层橙红的光晕,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对方却率先开口了。
“阿絮既然不记得,那我讲给你听也无妨。”
“那时我刚刚来到延风城,看着和中原完全不同的环境,心中十分害怕,时常哭泣。”
“你,流眼泪?”杭絮发出疑问。
“对。”容琤微抿着唇,被余晖映红的耳廓颜色又加深了一点。
“或许是远离京城,我仗着没有熟人,无人知晓,总是压抑不住情绪。”
杭絮点点头,没说话,却不知怎的想起常出现在自己梦里的那个小男孩。
“我第一次见到阿絮,也是在围墙下面。”
“阿絮问我是谁,为什么从没有见过我。”
男人眼神放空,像是陷入了回忆,又像在注视着那个一身红衣的女孩,明明是小小的一个,却像个大人的似的,一边焦急地安慰自己,一边踮脚给自己擦眼泪。
“你说‘不要哭了,我带你去个地方,你一定会高兴起来的。’”
容琤微微笑起来,“我不会爬树,阿絮就带我从后门偷跑出去,我们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