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絮点点头道:“不错。”,而后在板凳上坐下。
板凳不算太长,坐上两个人,挤挤挨挨的,半边身子互相贴着,体温也若有若无地传递。
两人或许是心中都有事在,竟然没有觉得奇怪,杭絮更是靠得近了些,把那位老人所说的话复述给容琤。
对方同样也起了好奇,道:“我今晚派人去查一查那位李太守的事迹,那位老人说的话,听来有些夸大。”
说话间,仇子锡匆匆过来,也拖了一张板凳坐下,随手拎起搁在地上的茶壶,灌了几大口水,这才缓过气来。
他见两人都看着自己,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仇某行动失礼,让两位见笑了。”
容琤却摇头道:“无妨,太守一心为民,于举止上何必苛责。”
仇子锡真心实意地笑起来,那张脸的上威严散去,显出年轻的俊朗:“王爷当真与我见过的那些权贵不同,何止是不同,简直是截然相反!”
杭絮看看他又看看容琤,发觉两人看着竟差不多年纪,不由得问道:“不知太守年龄,看着似乎才弱冠?”
仇子锡摆摆手:“已经没有那么年轻了,我是崇元六年的榜眼,前月刚过二十七岁的生辰。”
她算了算,仇子锡二十三岁便考了榜眼,赞叹道:“太守真是年轻有为。”
可容琤却不只是赞叹了,杭絮远离京城,不知道科举朝堂里的门道,他却清楚。
当朝皇帝有意重文,崇元六年正好是科举改革的初年,试卷奇难无比,那一年的状元是一位考了三十年的老儒生,探花不看成绩,在一甲里点了个样貌最好的。
是以仇子锡这个崇元六年的榜眼,不仅是实打实考出来的,且水平远超历届,然而这正是可疑之处。
照理说,这种人才,按照皇兄的性子,应该会留在京城,委以重任,又怎么会远调南方,成了太守,做起治水的活?
他这样想,话也这样问了出来。
没想到仇子锡的神情骤然低下,他眉头微锁,却仍磊落笑道:“坐上扬州太守之位,非我之愿,我初来时也怨愤过,但如今明白了,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扬州水患,我就尽我的心力去帮助百姓,何必要想那么多?”
仇子锡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多有逃避之意,容琤便明白对方不想回答,于是也不逼问,谈起了那一年的考题,只是心中暗记下又一件需要调查的事。
仇子锡颇有兴趣的接了头。
杭絮愣愣地听两人说些礼记的各种批注,半明不白,干脆去找了宋辛,看他给人治病。
*
接下来的几天,容琤日日随着仇子锡去观测各处灾情,每一日都要作下数张纸的记录,杭絮有时跟着他们去,有时则干脆自己悄悄混到那些灾民之间,打听些消息。
至于来时说的扬州塔、瘦西湖、明月楼,却全然没有时间去看了。
这一日,依旧是天色暗沉时,容琤与仇子锡才回到太守府。
杭絮也刚刚回府,一身刻意做旧的衣服还未换下,正在大厅喝茶。
容琤一进门便看见她靠在椅子上,眉眼耷拉,一副累极了的模样,不由得勾起唇角,连自己眉间的疲惫也散去不少。
几人满身的风尘还来不及洗下,又有仆人匆匆来报:“大人、大人!出事了!”
他说到这时住了嘴,像是想起上回被教训的场景,换了话:“运粮食的队伍在城外被烧了,二十车粮食,一点没留下!”
仇子锡还没有反应过来,问道:“哪有什么粮食?”
下人急道:“大人,是渝州的粮食啊!运来救命的粮食!”
他忽地意识到什么,是了,瑄王说渝州的粮食最多半月可到,如今过了七八日,也是该到了。
容琤倏地站起来,杭絮反应更快,茶杯一掷,稳稳落到桌上,又朝仇子锡背上挥了一掌,将怔愣中的人拍醒,叫一声下人:“快带路!”
*
出事地点在扬州城西二十里处,杭絮回府时天色便是昏沉,现在又赶了段路,到达目的地后,天上已出现点点星子。
远远的看见路上数十堆庞大的黑影,在黑夜中发着盈盈的赤红火光,杭絮侧头,又听见了那些火光中,“哧”的火星溅射声。
等最终到达,她终于看清,这些黑夜中发光的东西,就是那些粮食燃烧后的还未熄灭的余烬。
见有人来,一个穿着官服的人扶着另一人上前报告。
那人道:“大人,今天下午,一个巡山的猎户向属下报告,这里似乎发了大火,属下带人立刻前往,没想到看见的是几十车粮食被人点着,旁边还有躺着许多晕倒的人。”
他双目睁大,还心有余悸:“属下来时,火苗已经烧到了他们的衣角,若非来得及时,估计还要多几十具尸体。”
他扶起身上的人:“这位就是运粮队伍的主管。”
他身上那人站直了身体行礼,仍有些歪歪扭扭:“拜见太守大人。”
仇子锡哪有时间受这些虚礼,连忙扶起他,严肃的脸添了数分急切,道:“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快说!”
那人腿软得打晃,干脆坐在地上道:“我受了命令,带上粮食,从渝州到扬州,一路上倒也安稳,终于赶到扬州城外,有兄弟嚷嚷着要休息,我想着入夜前一定能到,于是同意了。”
板凳不算太长,坐上两个人,挤挤挨挨的,半边身子互相贴着,体温也若有若无地传递。
两人或许是心中都有事在,竟然没有觉得奇怪,杭絮更是靠得近了些,把那位老人所说的话复述给容琤。
对方同样也起了好奇,道:“我今晚派人去查一查那位李太守的事迹,那位老人说的话,听来有些夸大。”
说话间,仇子锡匆匆过来,也拖了一张板凳坐下,随手拎起搁在地上的茶壶,灌了几大口水,这才缓过气来。
他见两人都看着自己,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仇某行动失礼,让两位见笑了。”
容琤却摇头道:“无妨,太守一心为民,于举止上何必苛责。”
仇子锡真心实意地笑起来,那张脸的上威严散去,显出年轻的俊朗:“王爷当真与我见过的那些权贵不同,何止是不同,简直是截然相反!”
杭絮看看他又看看容琤,发觉两人看着竟差不多年纪,不由得问道:“不知太守年龄,看着似乎才弱冠?”
仇子锡摆摆手:“已经没有那么年轻了,我是崇元六年的榜眼,前月刚过二十七岁的生辰。”
她算了算,仇子锡二十三岁便考了榜眼,赞叹道:“太守真是年轻有为。”
可容琤却不只是赞叹了,杭絮远离京城,不知道科举朝堂里的门道,他却清楚。
当朝皇帝有意重文,崇元六年正好是科举改革的初年,试卷奇难无比,那一年的状元是一位考了三十年的老儒生,探花不看成绩,在一甲里点了个样貌最好的。
是以仇子锡这个崇元六年的榜眼,不仅是实打实考出来的,且水平远超历届,然而这正是可疑之处。
照理说,这种人才,按照皇兄的性子,应该会留在京城,委以重任,又怎么会远调南方,成了太守,做起治水的活?
他这样想,话也这样问了出来。
没想到仇子锡的神情骤然低下,他眉头微锁,却仍磊落笑道:“坐上扬州太守之位,非我之愿,我初来时也怨愤过,但如今明白了,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扬州水患,我就尽我的心力去帮助百姓,何必要想那么多?”
仇子锡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多有逃避之意,容琤便明白对方不想回答,于是也不逼问,谈起了那一年的考题,只是心中暗记下又一件需要调查的事。
仇子锡颇有兴趣的接了头。
杭絮愣愣地听两人说些礼记的各种批注,半明不白,干脆去找了宋辛,看他给人治病。
*
接下来的几天,容琤日日随着仇子锡去观测各处灾情,每一日都要作下数张纸的记录,杭絮有时跟着他们去,有时则干脆自己悄悄混到那些灾民之间,打听些消息。
至于来时说的扬州塔、瘦西湖、明月楼,却全然没有时间去看了。
这一日,依旧是天色暗沉时,容琤与仇子锡才回到太守府。
杭絮也刚刚回府,一身刻意做旧的衣服还未换下,正在大厅喝茶。
容琤一进门便看见她靠在椅子上,眉眼耷拉,一副累极了的模样,不由得勾起唇角,连自己眉间的疲惫也散去不少。
几人满身的风尘还来不及洗下,又有仆人匆匆来报:“大人、大人!出事了!”
他说到这时住了嘴,像是想起上回被教训的场景,换了话:“运粮食的队伍在城外被烧了,二十车粮食,一点没留下!”
仇子锡还没有反应过来,问道:“哪有什么粮食?”
下人急道:“大人,是渝州的粮食啊!运来救命的粮食!”
他忽地意识到什么,是了,瑄王说渝州的粮食最多半月可到,如今过了七八日,也是该到了。
容琤倏地站起来,杭絮反应更快,茶杯一掷,稳稳落到桌上,又朝仇子锡背上挥了一掌,将怔愣中的人拍醒,叫一声下人:“快带路!”
*
出事地点在扬州城西二十里处,杭絮回府时天色便是昏沉,现在又赶了段路,到达目的地后,天上已出现点点星子。
远远的看见路上数十堆庞大的黑影,在黑夜中发着盈盈的赤红火光,杭絮侧头,又听见了那些火光中,“哧”的火星溅射声。
等最终到达,她终于看清,这些黑夜中发光的东西,就是那些粮食燃烧后的还未熄灭的余烬。
见有人来,一个穿着官服的人扶着另一人上前报告。
那人道:“大人,今天下午,一个巡山的猎户向属下报告,这里似乎发了大火,属下带人立刻前往,没想到看见的是几十车粮食被人点着,旁边还有躺着许多晕倒的人。”
他双目睁大,还心有余悸:“属下来时,火苗已经烧到了他们的衣角,若非来得及时,估计还要多几十具尸体。”
他扶起身上的人:“这位就是运粮队伍的主管。”
他身上那人站直了身体行礼,仍有些歪歪扭扭:“拜见太守大人。”
仇子锡哪有时间受这些虚礼,连忙扶起他,严肃的脸添了数分急切,道:“好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快说!”
那人腿软得打晃,干脆坐在地上道:“我受了命令,带上粮食,从渝州到扬州,一路上倒也安稳,终于赶到扬州城外,有兄弟嚷嚷着要休息,我想着入夜前一定能到,于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