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一样东西。
    他迟疑了下。本不想去,但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出西殿,来到两个月前和她一起住过的鉴春阁,推门走了进去。
    宫人燃起烛火,退出。他环顾一圈,随即打开各种抽屉,翻找了一遍所有可能的可以放物件的地方,没看见。
    他又将负责打扫此间的宫人唤来,问:“两个月前,王妃走后,收拾这里,你有无看到一只匣子?”他描述了下匣子的尺寸和样式。
    宫人摇头:“未曾见到。”
    束慎徽命人出去,慢慢走到了南窗之前,推开窗户,望了出去。
    她是带走了吗?
    不不,不可能!
    她那样一个绝情的人,他既然都那样说了,她必然是抛了。
    极有可能,她在离开的时候,随手抛在了山麓口的那片湖里……
    他极力地忍着心中冒出来的想立刻命人下水寻个究竟的冲动,看着那个方向。
    山麓和湖上聚起来的人群,已在刘向和一班人的指挥下,有序地缓缓散去。远处灯火点点,掺着笑声的嘈杂声随风,隐隐地送入行宫。
    束慎徽站了片刻,缓缓回头,再环顾了一圈四周。
    一切都是先前的样子。雕牙的床榻,垂落的帐幔,窗前的美人榻,榻上的矮几……
    最后他和衣,躺到了那张曾经和她一起睡过的床榻上。
    睡吧。
    他乏了,很乏。
    他闭眼,静心,片刻过后,他的鼻息里仿佛闻到了帐中残留下来的一缕来自于她的气息。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他不应。不想他刚捕捉到的这种感觉被驱走。但门外那人继续叩门,仿佛他不开门便不罢休似的。
    他倏然睁开眼,带了怒气,从榻上翻身而起,大步走去,一把打开了门。
    刘向站在门外。
    “何事?”
    见是刘向,他压了怒,但语气依然有些不善。
    刘向忙行礼:“微臣扰殿下休息了。是方才收到了一道来自雁门姜大将军的急件。微臣想着应当十分重要,不敢耽误,便自己送了过来。请殿下亲览。”
    一道打着火漆的信件,被双手奉着,恭敬地呈到了束慎徽的面前。
    第62章
    束慎徽望了一眼,神色转为凝重,接过,转身入内,走到燃着灯火的案旁,启漆开封。
    他的视线落在取出的奏报之上,刚开始,一目十行,神色平静。
    炽舒没死,动起了八部。事虽突然,但也不算什么大的意外。
    至于姜祖望,他在收到了大赫王的求救后,立刻派兵驰援,这也符合束慎徽的预期。
    先前他之所以将兵权完全地下放到了姜祖望的手上,除了是向姜祖望表达自己对这桩联姻的投桃报李之意,也是考虑到北狄极有可能会在大魏出关前抢先发难。
    军情如火情。给予姜祖望更多的兵权,就是为了能让他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避免因为消息来回传递而造成的军机延误。
    但是当他再看下去的时候,他的目光,倏然凝定,心口更是一阵狂跳。
    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盯着奏报上的最后一段内容,眼底迅速泛出了一片阴霾。
    他是在那夜和姜含元床榻夜谈,彼此明了共同的心愿之后,派人以朝廷的名义送去兵符和敕命的。
    虽然他当时并没有言明,但他相信,姜祖望的心里,必定有数。
    他的女儿既然已经嫁了自己,那么,即便自己又放她回了军营,危险的事,姜祖望应当也不会再派她去执行了。
    这一点,他认为根本就无须他再明说。
    以姜祖望的老练,他怎么可能不明白?
    束慎徽万万没有没有想到,姜祖望竟敢如此行事!
    看这奏报的落款日期,应当是她回雁门没多久。
    她才刚回去,走之前,又负气和自己那样争执了一场,怕是心情和路上的疲惫还没恢复过来,姜祖望竟就立刻派她去走这样一条深入狄人腹地的险路!
    就算是她自己要求的,姜祖望难道就不会拒绝?
    他是大将军。倘若他不松口,他的女儿再倔犟,也断不可能自己领符上路。
    束慎徽一阵急怒攻心,只恨关山阻隔,自己无法插翅而去,一把掷了奏报,转头朝外,厉声喝道:“刘向!”
    信件是从雁门加急送来的,刘向那边出身,心里有些记挂,所以方才自己亲自送入,摄政王接了后,他也没立刻离开,就在近旁候着。突然听到摄政王的召唤,声音带着怒气,心咯噔一跳,立刻快步上去,推门而入。
    “殿下有何吩咐?”
    “立刻给我八百里加急!传我令到雁门!叫姜祖望——”
    他忽然顿住,僵硬地停了下来。
    刘向等了片刻,见他立着,一动不动,眼睛盯着案上那道也不知写了何物的奏报,脸色很是难看,不禁愈发替姜祖望担心起来。
    须知,所谓的八百里加急,限定只有遇到突发军情或是不亚于这种程度的重大消息,方可用这种方式来递送。
    看摄政王的表情,却又好似不是出于军情——这一点刘向很确定。无论多大的军情,哪怕北狄现在就大兵压境突袭雁门,他觉得摄政王也不会露出这么难看的样子。刘向忍不住怀疑,是否姜祖望递送来了什么深深得罪了摄政王的消息。
    刘向屏息等待了片刻,试探着又问:“殿下,姜大将军怎的了?”问完,却见他依然没有反应。刘向也不敢再开口了。又等片刻,终于,见他抬臂,朝着自己拂了拂手。
    刘向知他意思了。只得压下满腹的疑惑和不安,低头退了出去。
    束慎徽缓缓地坐了下去,望着奏报上的那最后一段话,目光凝然,人一动不动。
    起初那阵急怒攻心过去后,他忽然便顿悟了。
    即便她此刻仍未出发,也是谁都阻止不了她。如果她真的是最合适的那个人选的话。姜祖望不行。
    至于自己……
    于公,他是摄政王。
    于私……
    他又何来的资格?一个不久前才刚和她交恶至此地步的人,恐怕在她那里,回到她心心念念的雁门之后,如鱼得水,她更是早就已经将他抛在了脑后。
    他压下心中忽然涌出的浓烈的酸涩之感,缓缓站了起来,走到窗前,微微仰头,望着夜空,定立了良久。
    今夜他又回到了此间,行宫之外,月似娥眉,繁花漫卷,湖上隐隐飘荡着悦耳的太平歌子声。
    她呢。
    她在何处饮马?又在何处拔刀?
    数千里外的北地,丘沙旷野,月黑风高。姜含元和她的两千轻骑已深入到了幽州腹地,正沿着长城的途径,借夜色掩护,在荒山旷野之中,纵贯前行,迅驰若飞。
    出高柳塞后,越过一段模糊的所谓边界地带之后,次日,姜含元和她的人就完全地进入了敌境。
    起伏雄伟的山脉之间,铺展着辽阔的荒野,沃美的草场,城池点点,布若星河。本是故晋之地,几十年前起,却被狄人渐渐蚕食,最后边境一路南推,到了如今的雁门一线。
    在占据了中原的北方门户后,那道从古赵国和古燕国始便矗立在北地的曾见证过无数烽火的长长墙垣,对于狄人而言,也就彻底地失了意义。几十年下来,到了如今,除了少数的几处位置仍设塞点,用作消息或是物资的传递,其余地段便任风沙侵蚀,墙体坍塌。
    昔日的狼烟兵墙,如今变作了荒野里的颓垣和弃地,却也正成了姜含元的行军引导和掩护的所在。
    这是他们出发后的第八个夜晚了。
    刚开始,行经的都是完全的荒野之地,纵马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这给了他们急速行军的机会,每天能走三百里。但从两天前开始,根据地图的提示,他们已渐渐接近幽州南王府所在的燕郡,果然,路上的意外,开始多了起来。
    就在当天傍晚,姜含元带着人如先前那样循了一段废墙前行之时,收到了在前探路的张骏的警示。在距离他们不过几里之外的地方,出现了一支几十人的狄兵小队,正在与他们相对而来。
    以两千精骑对几十人,自然不费吹灰之力。但他们这一支人马,此刻却活动在南王府的附近,消灭狄兵更不是他们在路上的目的,能避免正面的冲突,绝对是尽量避免。
    姜含元当机立断,命停止行动,全部收拢,安抚好坐骑,紧贴墙根,静待那一队人马经过。当时双方距离最近的时刻,仅有二三十丈,姜含元甚至能听到对方隔着墙随风传来的说话之声。
    那应该是一队正在进行日常巡逻的小队,分毫也未觉察,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一段废弃城墙的另侧,墙根之下,竟藏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
    那一场遭遇过去之后,姜含元立刻便对行动计划做了调整。改成白天藏匿,夜间行动。
    就在距离燕郡不过几百里外的北向,地图显示,还有另外一个城池。他们是要从两地的中间地带穿插过去,白天上路,风险太大。
    麾下对她的命令,从来都是绝对执行。白天分成了几拨,以相互之间能够联系的距离,分散开来,隐藏在林子、山坳、荒草场等所有可以寻的到的藏身之处,天黑集合,继续前行。就这样昼伏夜出,耐心前行。
    虽然这耽搁了路上的时间,但这样的谨慎很快就被证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是大赫那个方向正在交战的原因,这一带,路上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往来信使和斥候。有时夜间都会遭遇。所幸凭着谨慎,这个晚上,在通宵行了一夜之后,天明,他们终于将最危险的中间地带给抛在了身后,在第九天的白天,再次进入了荒野区。
    照这个速度继续前行,倘若没有意外,三天之后,他们将到达安龙塞。
    安龙塞早年是晋国修筑起来用以防备北狄的一个关塞,也是她从北线行军通往八部的必经之道,是她这个计划里的最大的不确定,绕不开的阻碍,必须要拿下的关卡。北狄军队开往八部,走的应当也是安龙塞,那里必然会有驻军。估计人数应当不会很多,但也不可能会叫自己手到擒来。
    姜含元和麾下的两千人马,已是做好了硬仗的准备。在这个前提下,最好的法子,自然是攻其不备,打一个奇袭。姜含元给自己留了三天的时间。三天必须要拿下。再拖下去,不但枫叶城可能危急,他们此行携带出来的补给也将耗尽。
    只要顺利通过安龙塞,八部的枫叶城,便就近在眼前了。
    当天晚上,这一支轻骑军队继续循着废弃的长城东进,到夜间亥时许,天气大变,下起了雨。
    昨夜行军了一夜,今天白天又只休息半天,此刻已是不早,众人见疲,本就该找地方歇了,何况天又突然下雨。但附近和目力所及的远处,遍是光秃秃的野地,乱石丛生,树木稀少,并没有适合避雨过夜的地方。
    雨越下愈大,很快,人人便从头到脚湿透,马蹄也开始打滑,尽显疲态。张骏带人也勘察回来了,说附近都看过,没有适合避雨歇脚的地方。
    “罢了!将军不用找了!这么点雨算什么!再朝前走就是,大队停在这里,雨也不会小!”杨虎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大声说道。
    其余人也是这个意思,纷纷附和。
    姜含元沉吟间,忽然,记起了地图上的一处所在。她微微仰头,看了眼头顶那片漆黑的雨夜天,道:“这里往西南,再过去十来里路,应当有个故晋早年的兵驿,是为附近长城烽台的驻军而设的,如今必定已被废弃。雨太大了,路不远,还是过去看看!”
    众人其实疲惫,只是方才以为没有可以过夜的地方,自然继续前行。现在女将军说可能有,求之不得。命令很快传递下去,将士整队,跟着姜含元朝兵驿的方向找去。快到的时候,依旧是张骏带着手下先去探路。
    雨越下越大,众人开始感到身上发冷,又等了片刻,只见张骏纵马奔了回来,喊道:“将军!前面确实有个废弃的兵驿,地方不小,大家挤挤,可以过夜。后面还有个林子,正好可以栓马!”
    姜含元闻言松了口气,杨虎等人也是喜笑颜开,众人振奋起精神,跟着张骏加快马速,很快,来到了那处兵驿的所在。
    确实便如张骏所言,这个地方很大,四四方方,前后分隔。四周本还有围墙,但因年久失修,墙体几处坍塌,里面也到处漏雨,不过,总比在外面直接淋雨要好得多。
    将士平常训练有素,到了宿地,忙而不乱,先是各自安置坐骑,喂饱马腹,然后才是自己。
    每个人逢战外出,随身都携一只行囊,行囊是用防水油布制成的,内有火石、干粮、衣物等必备之物,系在各人马背之上。但在今夜这种并不能保证安全安全的情况下,为叫每个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可能到来的异常做出最快的反应并及时离开,行囊这种累赘,姜含元不允许带入。
    姜含元下令,只取必不可少的干粮和兵器,其余一律留在马背上。怕火光引来意外,除了短时间的照明,火也不生。入内后,各自拧去衣物里的水,再吃些干粮,随即熄火,分批留出守卫,其余人就地而卧。

章节目录

长宁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耽美小说只为原作者蓬莱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蓬莱客并收藏长宁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