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辰的眼中看出认真之色,唐宝珠弯起嘴角,“好啊,但辰哥哥要记得今日的话。”赵辰点头,“定然。”他突然轻笑,“若非宝珠恐怕如今我也早已没了命,连我的命都是宝珠救回来的,所以我的人也该是宝珠的。”
这带了些调侃意味的话,让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柔和了,接下来的时间两人都没有再提起嫁娶之事,只是相处之间越发亲近,等送唐宝珠回去之后,赵辰又和唐石头在书房了待了不短的时间,等出来的时候,赵辰神色轻松,唐石头脸色黑的像锅底。
赵辰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就从皇上了那里求得了旨意,为他和唐宝珠赐婚,不过上面并没有说婚期之事,这个赐婚惊得京中不少人家都呆住了。
自从安乐王露面,不知多少人都盯着这么个乘龙快婿,一些脑子转的快的,都已经开始往宫里试探了,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把今年才封的唐侯爷家的小女儿赐给了安乐王做正妃,盯着正妃位置的人扼腕不已,至于本身身份不够,只盯着侧妃或者妾室位置去的人家反而松了口气。
唐家的地位不算低可也绝对不算高,别的不说单就是唐家刚刚来京城,家族中连个拿得出手的人都没有,只这一点都够让一些世家轻视了。
对于大家族来说,小一辈就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唐家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今年刚刚考中举人,听说就算是中举也只是侥幸,明年春闱还不知道情况如何,就算是中了进士,也不过是在翰林待着,唐家在朝中没有人脉,唐明玉估计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四品官到头了。
这样一眼就能看到的情况,让很多人对待唐家时,都持观望态度。有这么一个娘家,唐宝珠的身份就低了一等,若是有个门第高的侧妃,到时候正妃又怎样,说不定还要看侧妃的脸色过活。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不过过了两天,就彻底懵了,因为安乐王放出了话,这一辈子只会有王妃一个,当初他病重之时也多亏了王妃才能活下来,此生惟愿和王妃白头到老。
不说这话说出去之后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唐家却是又热闹了几分,就连霍家都坐不住想要试探一下唐家的意思,他们想早日让霍池和唐明珠两个小辈成婚。
如今眼看唐家水涨船高,霍家人也怕再有什么意外,原本按照唐石头的打算,女儿到十八再嫁人也不迟,可这些天来唐家的人越来越多,唐宝珠和安乐王的婚事,他们除了暗地里酸没有别的办法,可唐家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听说唐家两个女儿之间关系十分好。
为此唐明珠短短几天之内偶遇了好几次出色的陌生公子,还有两次是在霍池面前发生的,当时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后,霍池的脸都黑了,也顾不得生意,天天跟在唐明珠身边,就怕一不留神,自家媳妇就跑了。
唐石头也暗自心惊,他清楚这些京城的贵人可没那么好说话,万一真有人不管不顾,弄出了事情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闺女,所以半个月后,唐石头快刀斩乱麻,直接和霍家人商定两个孩子的婚事就放在明年六月。
订了婚期之后,唐明珠外出的时间也就少了,离成亲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她接下来就要备嫁,手中的生意一部分交给信得过的下人去办,还有一部分就交到了唐宝珠手中。
于是赵辰来不及高兴唐明珠出嫁,更没来得及上门商量自己和唐宝珠的婚事,就看到自家媳妇忙的脚不沾地,他想要见一面也得提前打听好人在哪才行。
唐石头对此喜闻乐见,不管男人现在承诺的再好,没闭上眼睛之前谁知道会是什么样,皇上赐婚自然没法拒绝,可皇上只说了给两然赐婚,可没定下婚期,不急,不急。
◎最新评论:
【打卡】
完
第143章 (完结)
◎姐妹相视而笑◎
今年的春节是唐家人第一次进宫,对唐家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虽说之前唐石头已经进宫谢过恩,唐宝珠也因为和赵辰的关系见过帝后,可新年参加宫宴,对唐家人来说还是第一次。
为此唐家人提前了一个多月学习宫中礼仪,整个宫宴恢宏大气,美酒佳肴,丝竹歌舞都让唐家人看的津津有味,大开眼界,这也标志着唐家真的进入了京城的贵族圈子。
宫宴之后,唐家越发门庭若市,不论是能让粮食增产,还是身为安乐王的岳家,唐家都是众人不可忽视的存在,也是在这时唐家人才知道那些世家贵族的手段,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到别人坑里了,吓得唐石头赶紧闭门谢客。
赵辰也是无奈,他考虑过唐家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一些这些世家之间的往来,所以当初送到唐家的下人都是有经验的,可他没想到唐石头会直接闭门谢客,虽说无奈,不过对唐家来说真的少了很多麻烦。
唐家人没想着去讨好谁,也没想过钻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一家人的脾气,又有安乐王在背后站着,知道唐家人不能轻易算计,唐家才没有那么热闹。
新春过后就是春闱,唐明玉自从跟着两个师兄入京之后,就被两个师兄压着刻苦学习,等春闱之时,别人都觉得心中惶惶,总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唐明玉却是恨不能赶快考完。
等到贡院大门打开之时,唐明玉觉得自己总算活过来了,有唐宝珠一直帮忙调养身体,他倒不像有些书生直接晕过去,不过好好休息一番还是需要的。
唐明玉对自己的学问有数,所以不用唐家人等,他醒过来之后,就明说了自己考不上,被气急的唐石头追着一番打,看的唐宝珠都有些心疼大哥了。
事实也是如此,等揭榜之时,唐明玉名落孙山,大概是因为之前有唐明玉闹得那一出,唐家人早有心理准备,失落是有,但也没有那么强烈。
唐宝珠这段时间更多的是忙着看顾唐明珠手下的产业,毕竟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唐家人入股了的,也不知道是唐明珠的手段好,还是唐宝珠的运气好,她本来只是想帮忙看着的,可这些生意反而越来越好,忙的连和赵辰见面的机会都少了不少。
春闱过后,在其他读书人或意志消沉,或准备回乡再做准备,为下一次科举做准备的时候,唐明玉直接跑到了唐家的酒楼。
说起来从小到大唐明玉的理想就没变过,他就想当一个厨子,也有那个手艺,用他的话说若不是阴差阳错开始科举,早就成了一代名厨了。
是不是先不说,唐明玉的手艺是真的好,又愿意学习,在酒楼待了几天,大厨就有些意动,想收个关门弟子,若不是唐石头发觉不对,跑来把人逮回家,还真就有可能拜师了。
这一切唐宝珠都装作不知道,毕竟不管站在谁那边,她都觉得不好意思。
春闱过后,唐家人越发忙碌,因为紧跟着就是唐霍两家的亲事。
六月初八,易嫁娶,随着一声声鞭炮声,锣鼓响彻唐家附近,唐家的第一个女儿唐明珠就在今天出嫁。
闺房内,唐宝珠看着姐姐越发秀美的容貌,眼中有些酸涩,这是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姐姐,而从今天开始她就要离开家,嫁入别人家,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
一旁的王春花眼眶发红,努力让自己忍着不掉眼泪,一旁有喜婆说着好话,相熟人家也在劝慰着,可这些都抵不过家人离开的心酸感。
唐明珠心里也难受,在红盖头落下的一刹那,听着耳边喜婆一声声催促,唐明珠差点揭开盖头说不嫁了,还是被王春花拦住,从没有那一刻,唐家人觉得这个侯府太小了,这段路也太短了。
门外是锣鼓喧天的喜庆声音,四周不停有人说着天作之合,谈论两家的嫁妆聘礼,只有唐家人自己心里难受,终于在吉时之前,唐明珠跨出了唐家大门。
坐上花轿之时,唐明珠心中回荡着的是妹妹悄悄在她耳边说的话,若是过的不开心就回家,不知为什么,她脑海中都是这句话,眼泪也控制不住的落下。
唐明珠的婚事之后,唐家人失落了一段时间,王春花心情更是难受了好几天,说什么都要拉着唐宝珠,好几次都说宝珠以后不嫁了,就留在家里招赘。
唐石头也认真的点头,他们夫妻都不敢想若是宝珠出嫁,他们可怎么过。
唐明玉听到之后也只能和媳妇无奈苦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赵辰可是皇家人,怎么可能入赘自家,不过谁也没有提醒唐石头夫妻两个这一点。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这一次唐明玉终于考中了进士,最后是二甲第七,不算高,也不算低,加之他有不少同门都在官场,干脆就寻了个闲职。
对不少大户人家来说考中了进士不算什么,对唐家来说却是天大的喜事,所以唐石头打算回乡祭祖,告诉老祖宗这个好消息。
赵辰得知之后,就觉得更加头疼了,这三年的时间,他和唐宝珠之间感情越发融洽,可惜唐家老两口就是不松口两人的婚事,他都能想到如果宝珠跟着家人回老家,两年之内他都不用考虑成亲的事。
最初太后看不太上唐家,哪怕后来被宝珠所救,也只是尽量放下那点芥蒂,甚至还想着就算两人成亲,也要给儿子指个侧妃,可现在太后不这么想了,只要两人赶紧成亲就好。
可惜她心疼自己儿子,唐家人更心疼自己闺女,一说亲事,唐家夫妻就开始沉默以对,想了又想,赵辰觉得这一次不能顺着唐家夫妻的心意了。
于是短短的时间内,先是帝后召见,之后是太后,就连已经嫁到霍家的唐明珠都回家了一趟,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唐石头夫妻终于勉强松开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其实这也是年纪到了,唐家夫妻心中清楚就算是拖也拖不了多久,两人一松口,成亲的日子立刻定下。
相比于当年唐明珠成亲之时,唐家还是刚在京城落脚,如今三年的时间,唐家也算是朝廷新贵,哪怕唐石头只有个虚爵,可因着唐宝珠一直参与粮食的改良,还有一些药物的研发,果树的嫁接,频频得皇帝夸奖,本身又是铁板钉钉得安乐王妃,这婚事得规模比之当初不知大了多少。
十里红妆,凤冠霞披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因为唐宝珠成亲,唐家更是在京中各处慈幼院捐了不少银子,就是为了给女儿祈福,还在唐家门口摆了三天流水席,只要愿意来道一声贺,就能吃席。
这样盛大的嫁女让京中不少人暗暗咋舌,觉得唐家这次嫁女恐怕把家底都给掏干净了,皇家这边也不遑多让,皇帝身在宫中,不能参加婚宴,但皇子基本都到了,皇后为表重视,专门准备了两箱东西添妆,这一次婚礼,也让众人看到了安乐王的受宠程度。
婚礼过后的第二月,昌平县这天来了一长串马车,惹得众人侧目不已,马车在县里停了一天就继续赶路,等马车队离开,才有消息传出,原来这就是昌平侯。
对于昌平县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昌平侯的,这可是他们这里走出去的侯爷,一介平头百姓成了侯爷,离奇程度不亚于那些话本子,更别说这些年大家纷纷种了朝廷发下来的改良粮种,比起早些年粮食产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这些可都是得益于唐侯爷的女儿福安县主。
是的,如今唐宝珠已经不是乡君,而是破格封为福安县主,这里面虽说有皇帝看在赵辰的面子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唐宝珠做出的贡献足够大,若非她是一名女子,又是自家弟弟的媳妇,宣德帝就该头疼了。
得益于唐宝珠和朝廷农业方面人才的努力,如今老百姓不说别的,吃饱是没有问题,哪怕遇到什么天灾,也不至于再如前些年般饿殍遍野。
马车一路来到上河村,从进入上河村后,唐家人就下了马车,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上河村的变化不算大,不过也能从那些好奇的人身上看出如今上河村的生活不错。
有认出唐石头和王春花的村人,一时间看他们穿着富贵,不敢搭腔,还是王春花笑着打招呼,“王婶,您这是晒太阳呢。”“哎,你,你是春花?”王婶有些不敢相信的道。“是啊,不是我是谁。”王春花笑眯眯的道,她也直到自己和几年前的变化有些大,大家一时不敢认是正常的。
在唐家人回到上河村,和村子里的人热闹之时,宣德帝正在头疼,他旁边太后眼眶都红了,“我又没说别的,不就是提了提程家姑娘,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狠心。”说着又有流泪的趋势。
一旁皇后眼观鼻鼻观心,宣德帝无奈,给太后奉上茶,“您既然知道弟弟的心思,何必说这些惹他不高兴。”眼看太后又要车轱辘话来回说,宣德帝认真的道,“早些年弟弟身体不好,那时你觉得他只要活着就好,如今他身体都已经好了,又是因为唐姑娘的原因,您又何必为难自己,也为难他呢。
况且弟弟当年身体是怎么毁的,您也清楚,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都该感谢唐姑娘,若是没有遇到唐姑娘,您想想如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后的手顿了一顿,她不敢想,有些事她哪怕只是隐隐知道一些,也清楚有多严重,只要想到若非遇到唐宝珠,可能现在这个儿子已经不在了,她就心凉,“算了,你们都长大了,我以后不管了。”太后喃喃道。
听到太后松口,宣德帝松了口气,这次安乐王离京,他自然是知道的,且如今弟弟的身体已经好了,若是有心人故意在两人之间使坏,哪怕他们两个感情再好,时日久了也会发生矛盾。依依向物华定定住天涯
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弟弟是将手中的兵权和势力都交出来了的,他明白对方的意思,也愿意做一个好哥哥,不管何时安乐王都是他最亲的弟弟,这一点不会因为别的而改变。
史记,宣德帝在位期间,是整个国家发展最为昌盛之时,不仅粮食产量增加,还发现了数种药物,攻克了天花,鼠疫等疾病,其中一些治疗瘟疫的方子,更是在之后救了无数人命,除此之外,宣德帝还增添了水师,发展海运,改进了制盐法等。
七年后,昌平县的码头,随着一条条海船靠岸,码头立刻热闹起来,船上船下到处都是喊声,哭笑声。唐明珠脸色有些憔悴,她身旁是脸色苍白的霍池。
唐明珠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很快就见到了一对璧人,与此同时唐宝珠夫妻也看到唐明珠两人,四人很快汇合,唐宝珠拉着姐姐的手仔细检查,确定并没有大碍才放心。
目光落在一旁的霍池身上,眉头皱起,不用妹妹问,唐明珠就苦笑道,“也是不巧,路上遇到了海匪,你姐夫他不小心被伤到了,也是多亏有你送的药。”
自从几年前海运开始,唐明珠就坐不住了,虽然随着长大,她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总还有那么一些,比起其他人,她更清楚脑海中那些东西的价值,也是因此她对出海有更深的渴望。
这些年凭借着唐霍两家的能量,几次出海还算平安,也找回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一种在她记忆中被称为橡胶的树,经过妹妹和朝廷的研究,更是有极大的用途,皇上为此给了她不少的封赏。
可以说只要唐霍两家不谋反,唐家两姐妹积攒下来的功劳可保两家百年富贵。
唐宝珠虽早就想到海上不会安全,还是有些难受,“这些年你也跑了不少地方,以后就别再出海了,若是真想找什么东西,就让下面的人去。”
唐明珠点头,洒脱一笑,“嗯,我和你姐夫商量过了,以后就不出海了,也该陪陪芙儿他们了。”“是啊,再不见见孩子们,他们都不认得你们这对爹娘了。”阳光下姐妹相视而笑。
◎最新评论:
完
第144章 、番外
◎这是她的女儿,真好◎
王春花虽说早就知道自己爹娘不是什么好东西,更是重男轻女,也还是气的半死,卖女儿也就算了,好歹当时是饿的吃不上饭,如今竟然还想把大姐家的姐儿卖到镇上给人当丫鬟,她就没见过这种爹娘。
若是说的是好人家也就算了,结果她一打听,那户人家家里是有些钱,可那家公子就是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混账,说是当丫鬟,实际上却是给那公子当通房的,还有人说那公子染了脏病,要不也不会花大价钱买丫鬟。
她说了之后,一家人没一个领情的,大姐和她家那丫头除了哭就是哭,爹娘一说银子到手分一些给大姐,就不吭声了,她反倒里外不是人,没落一个好,气的在家里大吵了一番,就直接走了。
回去的时候因为不想遇到村里人,就走了小路,说是小路其实就是山路,等那股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王春花也感觉到了累,就打算找个地方休息一会。
等缓过劲来,怔愣了一下,这里她还真的认识,甚至说得上熟悉,按照记忆里的地方,往一个方向走了半个多时辰,这里已经算是进入山里了。
最后停在一处破败的庙宇旁,大概是多年没人来,这里越发破败,头顶的树木郁郁葱葱,遮住了太阳,即使是中午烈日当头,也丝毫感觉不到热。
凭着一股莫名的底气跑过来,等走到这的时候,王春花已经有些打怵了,这里可不算是山底,若是有野猪,狼出现也不算稀奇。
按照王春花的性格是该走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离开,半晌后默默的走过去,将前面简单的清出一条路来,走到最里面,是一座小小的山神庙。
王春花将周围清理了一番,脑海中想起太爷爷说过的话,王家对不起山神,活该穷一辈子。不过这话都被大家当成老爷子对儿女不孝顺的咒骂,没放在心上。
王家重男轻女,王春花小时候的日子不好过,有几次实在没办法,就躲到太爷爷那里了,太爷爷脾气坏,又上了年纪,和家里人的关系都不好,身体却很硬朗。
王春花记得那时太爷爷多大了,是七十多,还是八十多记不清了,印象中就是太爷爷动不动就爱骂人。
所以那些孩子都不喜欢也不敢靠近太爷爷,只有她被欺负的狠时,没办法会跑到太爷爷那里,太爷爷虽然不给她好脸色,却不会打她,更不会饿着她。
所以说起来她算是和太爷爷关系最好的,可惜在她十岁的时候,太爷爷就没了,她知道这个山神庙,还是曾经跟着太爷爷来过几次,太爷爷曾说王家是该守着山神庙的,是他管不住儿子,对不住山神大人。
这些事情没人知道真假,只听说过爷爷那一辈兄弟两个是富裕过的,可惜大爷爷挣到了钱没来得及花就出事了,二爷爷从小身体就弱,算是半入赘,只有王春花他爷爷好好的,可惜从小就爱偷鸡摸狗,当然这些都是从太爷爷的骂声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王春花也不知道。
毕竟不会有长辈告诉她这些事情,在太爷爷没了之后,王春花偶尔也会躲到这里来,后来和家里人闹得越来越僵,加之后面嫁人,就没再来过,若非今天想到,她都快要把这里给忘了。
清理完后,王春花的心情好了一些,想了想她将手中的馒头拿出来,这本来是带回家的,之前离开的时候太生气,就把东西带回来了,这会刚好能用到,山神所在的地方有放贡品的地方,刚刚也被清理过。
这带了些调侃意味的话,让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加柔和了,接下来的时间两人都没有再提起嫁娶之事,只是相处之间越发亲近,等送唐宝珠回去之后,赵辰又和唐石头在书房了待了不短的时间,等出来的时候,赵辰神色轻松,唐石头脸色黑的像锅底。
赵辰的速度很快,第二天就从皇上了那里求得了旨意,为他和唐宝珠赐婚,不过上面并没有说婚期之事,这个赐婚惊得京中不少人家都呆住了。
自从安乐王露面,不知多少人都盯着这么个乘龙快婿,一些脑子转的快的,都已经开始往宫里试探了,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把今年才封的唐侯爷家的小女儿赐给了安乐王做正妃,盯着正妃位置的人扼腕不已,至于本身身份不够,只盯着侧妃或者妾室位置去的人家反而松了口气。
唐家的地位不算低可也绝对不算高,别的不说单就是唐家刚刚来京城,家族中连个拿得出手的人都没有,只这一点都够让一些世家轻视了。
对于大家族来说,小一辈就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唐家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今年刚刚考中举人,听说就算是中举也只是侥幸,明年春闱还不知道情况如何,就算是中了进士,也不过是在翰林待着,唐家在朝中没有人脉,唐明玉估计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四品官到头了。
这样一眼就能看到的情况,让很多人对待唐家时,都持观望态度。有这么一个娘家,唐宝珠的身份就低了一等,若是有个门第高的侧妃,到时候正妃又怎样,说不定还要看侧妃的脸色过活。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不过过了两天,就彻底懵了,因为安乐王放出了话,这一辈子只会有王妃一个,当初他病重之时也多亏了王妃才能活下来,此生惟愿和王妃白头到老。
不说这话说出去之后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唐家却是又热闹了几分,就连霍家都坐不住想要试探一下唐家的意思,他们想早日让霍池和唐明珠两个小辈成婚。
如今眼看唐家水涨船高,霍家人也怕再有什么意外,原本按照唐石头的打算,女儿到十八再嫁人也不迟,可这些天来唐家的人越来越多,唐宝珠和安乐王的婚事,他们除了暗地里酸没有别的办法,可唐家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听说唐家两个女儿之间关系十分好。
为此唐明珠短短几天之内偶遇了好几次出色的陌生公子,还有两次是在霍池面前发生的,当时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后,霍池的脸都黑了,也顾不得生意,天天跟在唐明珠身边,就怕一不留神,自家媳妇就跑了。
唐石头也暗自心惊,他清楚这些京城的贵人可没那么好说话,万一真有人不管不顾,弄出了事情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闺女,所以半个月后,唐石头快刀斩乱麻,直接和霍家人商定两个孩子的婚事就放在明年六月。
订了婚期之后,唐明珠外出的时间也就少了,离成亲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她接下来就要备嫁,手中的生意一部分交给信得过的下人去办,还有一部分就交到了唐宝珠手中。
于是赵辰来不及高兴唐明珠出嫁,更没来得及上门商量自己和唐宝珠的婚事,就看到自家媳妇忙的脚不沾地,他想要见一面也得提前打听好人在哪才行。
唐石头对此喜闻乐见,不管男人现在承诺的再好,没闭上眼睛之前谁知道会是什么样,皇上赐婚自然没法拒绝,可皇上只说了给两然赐婚,可没定下婚期,不急,不急。
◎最新评论:
【打卡】
完
第143章 (完结)
◎姐妹相视而笑◎
今年的春节是唐家人第一次进宫,对唐家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虽说之前唐石头已经进宫谢过恩,唐宝珠也因为和赵辰的关系见过帝后,可新年参加宫宴,对唐家人来说还是第一次。
为此唐家人提前了一个多月学习宫中礼仪,整个宫宴恢宏大气,美酒佳肴,丝竹歌舞都让唐家人看的津津有味,大开眼界,这也标志着唐家真的进入了京城的贵族圈子。
宫宴之后,唐家越发门庭若市,不论是能让粮食增产,还是身为安乐王的岳家,唐家都是众人不可忽视的存在,也是在这时唐家人才知道那些世家贵族的手段,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到别人坑里了,吓得唐石头赶紧闭门谢客。
赵辰也是无奈,他考虑过唐家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一些这些世家之间的往来,所以当初送到唐家的下人都是有经验的,可他没想到唐石头会直接闭门谢客,虽说无奈,不过对唐家来说真的少了很多麻烦。
唐家人没想着去讨好谁,也没想过钻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这一家人的脾气,又有安乐王在背后站着,知道唐家人不能轻易算计,唐家才没有那么热闹。
新春过后就是春闱,唐明玉自从跟着两个师兄入京之后,就被两个师兄压着刻苦学习,等春闱之时,别人都觉得心中惶惶,总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唐明玉却是恨不能赶快考完。
等到贡院大门打开之时,唐明玉觉得自己总算活过来了,有唐宝珠一直帮忙调养身体,他倒不像有些书生直接晕过去,不过好好休息一番还是需要的。
唐明玉对自己的学问有数,所以不用唐家人等,他醒过来之后,就明说了自己考不上,被气急的唐石头追着一番打,看的唐宝珠都有些心疼大哥了。
事实也是如此,等揭榜之时,唐明玉名落孙山,大概是因为之前有唐明玉闹得那一出,唐家人早有心理准备,失落是有,但也没有那么强烈。
唐宝珠这段时间更多的是忙着看顾唐明珠手下的产业,毕竟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唐家人入股了的,也不知道是唐明珠的手段好,还是唐宝珠的运气好,她本来只是想帮忙看着的,可这些生意反而越来越好,忙的连和赵辰见面的机会都少了不少。
春闱过后,在其他读书人或意志消沉,或准备回乡再做准备,为下一次科举做准备的时候,唐明玉直接跑到了唐家的酒楼。
说起来从小到大唐明玉的理想就没变过,他就想当一个厨子,也有那个手艺,用他的话说若不是阴差阳错开始科举,早就成了一代名厨了。
是不是先不说,唐明玉的手艺是真的好,又愿意学习,在酒楼待了几天,大厨就有些意动,想收个关门弟子,若不是唐石头发觉不对,跑来把人逮回家,还真就有可能拜师了。
这一切唐宝珠都装作不知道,毕竟不管站在谁那边,她都觉得不好意思。
春闱过后,唐家人越发忙碌,因为紧跟着就是唐霍两家的亲事。
六月初八,易嫁娶,随着一声声鞭炮声,锣鼓响彻唐家附近,唐家的第一个女儿唐明珠就在今天出嫁。
闺房内,唐宝珠看着姐姐越发秀美的容貌,眼中有些酸涩,这是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姐姐,而从今天开始她就要离开家,嫁入别人家,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
一旁的王春花眼眶发红,努力让自己忍着不掉眼泪,一旁有喜婆说着好话,相熟人家也在劝慰着,可这些都抵不过家人离开的心酸感。
唐明珠心里也难受,在红盖头落下的一刹那,听着耳边喜婆一声声催促,唐明珠差点揭开盖头说不嫁了,还是被王春花拦住,从没有那一刻,唐家人觉得这个侯府太小了,这段路也太短了。
门外是锣鼓喧天的喜庆声音,四周不停有人说着天作之合,谈论两家的嫁妆聘礼,只有唐家人自己心里难受,终于在吉时之前,唐明珠跨出了唐家大门。
坐上花轿之时,唐明珠心中回荡着的是妹妹悄悄在她耳边说的话,若是过的不开心就回家,不知为什么,她脑海中都是这句话,眼泪也控制不住的落下。
唐明珠的婚事之后,唐家人失落了一段时间,王春花心情更是难受了好几天,说什么都要拉着唐宝珠,好几次都说宝珠以后不嫁了,就留在家里招赘。
唐石头也认真的点头,他们夫妻都不敢想若是宝珠出嫁,他们可怎么过。
唐明玉听到之后也只能和媳妇无奈苦笑,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赵辰可是皇家人,怎么可能入赘自家,不过谁也没有提醒唐石头夫妻两个这一点。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这一次唐明玉终于考中了进士,最后是二甲第七,不算高,也不算低,加之他有不少同门都在官场,干脆就寻了个闲职。
对不少大户人家来说考中了进士不算什么,对唐家来说却是天大的喜事,所以唐石头打算回乡祭祖,告诉老祖宗这个好消息。
赵辰得知之后,就觉得更加头疼了,这三年的时间,他和唐宝珠之间感情越发融洽,可惜唐家老两口就是不松口两人的婚事,他都能想到如果宝珠跟着家人回老家,两年之内他都不用考虑成亲的事。
最初太后看不太上唐家,哪怕后来被宝珠所救,也只是尽量放下那点芥蒂,甚至还想着就算两人成亲,也要给儿子指个侧妃,可现在太后不这么想了,只要两人赶紧成亲就好。
可惜她心疼自己儿子,唐家人更心疼自己闺女,一说亲事,唐家夫妻就开始沉默以对,想了又想,赵辰觉得这一次不能顺着唐家夫妻的心意了。
于是短短的时间内,先是帝后召见,之后是太后,就连已经嫁到霍家的唐明珠都回家了一趟,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唐石头夫妻终于勉强松开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其实这也是年纪到了,唐家夫妻心中清楚就算是拖也拖不了多久,两人一松口,成亲的日子立刻定下。
相比于当年唐明珠成亲之时,唐家还是刚在京城落脚,如今三年的时间,唐家也算是朝廷新贵,哪怕唐石头只有个虚爵,可因着唐宝珠一直参与粮食的改良,还有一些药物的研发,果树的嫁接,频频得皇帝夸奖,本身又是铁板钉钉得安乐王妃,这婚事得规模比之当初不知大了多少。
十里红妆,凤冠霞披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因为唐宝珠成亲,唐家更是在京中各处慈幼院捐了不少银子,就是为了给女儿祈福,还在唐家门口摆了三天流水席,只要愿意来道一声贺,就能吃席。
这样盛大的嫁女让京中不少人暗暗咋舌,觉得唐家这次嫁女恐怕把家底都给掏干净了,皇家这边也不遑多让,皇帝身在宫中,不能参加婚宴,但皇子基本都到了,皇后为表重视,专门准备了两箱东西添妆,这一次婚礼,也让众人看到了安乐王的受宠程度。
婚礼过后的第二月,昌平县这天来了一长串马车,惹得众人侧目不已,马车在县里停了一天就继续赶路,等马车队离开,才有消息传出,原来这就是昌平侯。
对于昌平县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昌平侯的,这可是他们这里走出去的侯爷,一介平头百姓成了侯爷,离奇程度不亚于那些话本子,更别说这些年大家纷纷种了朝廷发下来的改良粮种,比起早些年粮食产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这些可都是得益于唐侯爷的女儿福安县主。
是的,如今唐宝珠已经不是乡君,而是破格封为福安县主,这里面虽说有皇帝看在赵辰的面子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唐宝珠做出的贡献足够大,若非她是一名女子,又是自家弟弟的媳妇,宣德帝就该头疼了。
得益于唐宝珠和朝廷农业方面人才的努力,如今老百姓不说别的,吃饱是没有问题,哪怕遇到什么天灾,也不至于再如前些年般饿殍遍野。
马车一路来到上河村,从进入上河村后,唐家人就下了马车,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上河村的变化不算大,不过也能从那些好奇的人身上看出如今上河村的生活不错。
有认出唐石头和王春花的村人,一时间看他们穿着富贵,不敢搭腔,还是王春花笑着打招呼,“王婶,您这是晒太阳呢。”“哎,你,你是春花?”王婶有些不敢相信的道。“是啊,不是我是谁。”王春花笑眯眯的道,她也直到自己和几年前的变化有些大,大家一时不敢认是正常的。
在唐家人回到上河村,和村子里的人热闹之时,宣德帝正在头疼,他旁边太后眼眶都红了,“我又没说别的,不就是提了提程家姑娘,你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狠心。”说着又有流泪的趋势。
一旁皇后眼观鼻鼻观心,宣德帝无奈,给太后奉上茶,“您既然知道弟弟的心思,何必说这些惹他不高兴。”眼看太后又要车轱辘话来回说,宣德帝认真的道,“早些年弟弟身体不好,那时你觉得他只要活着就好,如今他身体都已经好了,又是因为唐姑娘的原因,您又何必为难自己,也为难他呢。
况且弟弟当年身体是怎么毁的,您也清楚,说句不客气的话,咱们都该感谢唐姑娘,若是没有遇到唐姑娘,您想想如今会是什么样子。”
太后的手顿了一顿,她不敢想,有些事她哪怕只是隐隐知道一些,也清楚有多严重,只要想到若非遇到唐宝珠,可能现在这个儿子已经不在了,她就心凉,“算了,你们都长大了,我以后不管了。”太后喃喃道。
听到太后松口,宣德帝松了口气,这次安乐王离京,他自然是知道的,且如今弟弟的身体已经好了,若是有心人故意在两人之间使坏,哪怕他们两个感情再好,时日久了也会发生矛盾。依依向物华定定住天涯
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弟弟是将手中的兵权和势力都交出来了的,他明白对方的意思,也愿意做一个好哥哥,不管何时安乐王都是他最亲的弟弟,这一点不会因为别的而改变。
史记,宣德帝在位期间,是整个国家发展最为昌盛之时,不仅粮食产量增加,还发现了数种药物,攻克了天花,鼠疫等疾病,其中一些治疗瘟疫的方子,更是在之后救了无数人命,除此之外,宣德帝还增添了水师,发展海运,改进了制盐法等。
七年后,昌平县的码头,随着一条条海船靠岸,码头立刻热闹起来,船上船下到处都是喊声,哭笑声。唐明珠脸色有些憔悴,她身旁是脸色苍白的霍池。
唐明珠的目光在人群中梭巡,很快就见到了一对璧人,与此同时唐宝珠夫妻也看到唐明珠两人,四人很快汇合,唐宝珠拉着姐姐的手仔细检查,确定并没有大碍才放心。
目光落在一旁的霍池身上,眉头皱起,不用妹妹问,唐明珠就苦笑道,“也是不巧,路上遇到了海匪,你姐夫他不小心被伤到了,也是多亏有你送的药。”
自从几年前海运开始,唐明珠就坐不住了,虽然随着长大,她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总还有那么一些,比起其他人,她更清楚脑海中那些东西的价值,也是因此她对出海有更深的渴望。
这些年凭借着唐霍两家的能量,几次出海还算平安,也找回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一种在她记忆中被称为橡胶的树,经过妹妹和朝廷的研究,更是有极大的用途,皇上为此给了她不少的封赏。
可以说只要唐霍两家不谋反,唐家两姐妹积攒下来的功劳可保两家百年富贵。
唐宝珠虽早就想到海上不会安全,还是有些难受,“这些年你也跑了不少地方,以后就别再出海了,若是真想找什么东西,就让下面的人去。”
唐明珠点头,洒脱一笑,“嗯,我和你姐夫商量过了,以后就不出海了,也该陪陪芙儿他们了。”“是啊,再不见见孩子们,他们都不认得你们这对爹娘了。”阳光下姐妹相视而笑。
◎最新评论:
完
第144章 、番外
◎这是她的女儿,真好◎
王春花虽说早就知道自己爹娘不是什么好东西,更是重男轻女,也还是气的半死,卖女儿也就算了,好歹当时是饿的吃不上饭,如今竟然还想把大姐家的姐儿卖到镇上给人当丫鬟,她就没见过这种爹娘。
若是说的是好人家也就算了,结果她一打听,那户人家家里是有些钱,可那家公子就是个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的混账,说是当丫鬟,实际上却是给那公子当通房的,还有人说那公子染了脏病,要不也不会花大价钱买丫鬟。
她说了之后,一家人没一个领情的,大姐和她家那丫头除了哭就是哭,爹娘一说银子到手分一些给大姐,就不吭声了,她反倒里外不是人,没落一个好,气的在家里大吵了一番,就直接走了。
回去的时候因为不想遇到村里人,就走了小路,说是小路其实就是山路,等那股气消得差不多的时候,王春花也感觉到了累,就打算找个地方休息一会。
等缓过劲来,怔愣了一下,这里她还真的认识,甚至说得上熟悉,按照记忆里的地方,往一个方向走了半个多时辰,这里已经算是进入山里了。
最后停在一处破败的庙宇旁,大概是多年没人来,这里越发破败,头顶的树木郁郁葱葱,遮住了太阳,即使是中午烈日当头,也丝毫感觉不到热。
凭着一股莫名的底气跑过来,等走到这的时候,王春花已经有些打怵了,这里可不算是山底,若是有野猪,狼出现也不算稀奇。
按照王春花的性格是该走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离开,半晌后默默的走过去,将前面简单的清出一条路来,走到最里面,是一座小小的山神庙。
王春花将周围清理了一番,脑海中想起太爷爷说过的话,王家对不起山神,活该穷一辈子。不过这话都被大家当成老爷子对儿女不孝顺的咒骂,没放在心上。
王家重男轻女,王春花小时候的日子不好过,有几次实在没办法,就躲到太爷爷那里了,太爷爷脾气坏,又上了年纪,和家里人的关系都不好,身体却很硬朗。
王春花记得那时太爷爷多大了,是七十多,还是八十多记不清了,印象中就是太爷爷动不动就爱骂人。
所以那些孩子都不喜欢也不敢靠近太爷爷,只有她被欺负的狠时,没办法会跑到太爷爷那里,太爷爷虽然不给她好脸色,却不会打她,更不会饿着她。
所以说起来她算是和太爷爷关系最好的,可惜在她十岁的时候,太爷爷就没了,她知道这个山神庙,还是曾经跟着太爷爷来过几次,太爷爷曾说王家是该守着山神庙的,是他管不住儿子,对不住山神大人。
这些事情没人知道真假,只听说过爷爷那一辈兄弟两个是富裕过的,可惜大爷爷挣到了钱没来得及花就出事了,二爷爷从小身体就弱,算是半入赘,只有王春花他爷爷好好的,可惜从小就爱偷鸡摸狗,当然这些都是从太爷爷的骂声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王春花也不知道。
毕竟不会有长辈告诉她这些事情,在太爷爷没了之后,王春花偶尔也会躲到这里来,后来和家里人闹得越来越僵,加之后面嫁人,就没再来过,若非今天想到,她都快要把这里给忘了。
清理完后,王春花的心情好了一些,想了想她将手中的馒头拿出来,这本来是带回家的,之前离开的时候太生气,就把东西带回来了,这会刚好能用到,山神所在的地方有放贡品的地方,刚刚也被清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