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最年轻的进士,最年轻的相公,这下倒好,文抱玉一死,他捡了个现成的中书令。
算了,算了,这个位子没那么让人羡慕,文抱玉不就在大街上被人杀了吗?更何况,淮西用兵万一失败,那他谢珣就是第一个替罪羊。
大家面上恭谨,各自心思千回百转,再看谢珣,一张俊白的脸明显是清减了,紫衫玉带正襟危坐,两道剑眉格外醒目压着星子般深沉的眼,着实英俊。
崔皓站在人群里,他抱病来的,文相公的死对他打击不小,两人当年同时外放为节度使,诗作唱和,情谊深笃,没想到骤然死于贼人之手,这让崔皓很恍惚。
人按品阶站位,一切就绪,鱼辅国抱着血红缭绫包裹的大印过来,交给谢珣,清清嗓子,扬声说: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今乌台主谢珣以本官兼中书令,总揽政务,统领百僚,当拜!”
除却皇帝,在场的京官窸窸窣窣撩袍行礼,作揖说:“拜见中书相公。”
谢珣脸上看不出半点高兴的意思,只有凝重,他伸出手,还一个虚礼:“诸君请起。”略作思忖,说“文相公的事,尚无结论,某仓促间忝任中书令,并未有充分准备。如今,既担首相之职,定当全力以赴,眼下文相公一案,亟待真相大白,淮西战事又为重中之重,国家危难之秋,还望诸君,奉公克己,齐心为国。”
他说完,拱手致意,“有劳。”众人连道“不敢”,跟着回礼。谢珣顾不上这里头有多少人是能站在自己这边,又有多少人是暗中掣肘的,站起身,冲一直旁观的皇帝深揖施礼:
“臣谢陛下。”
皇帝点点头,让人都退出政事堂,也起了身,和谢珣走到中书令厅。那里头,布置素雅,左厢房的书架,右厢房的办公大案,一切还是文抱玉活着时的陈设。再往里间去,目之所及,看到的是文抱玉用过的床榻、铜盆、手巾,物是人非,皇帝看的两眼湿润,说:
“这里,以后就是你谢珣决事的地方了。”
他在靠窗的茶座旁站定,手抚被浸淫无数次的茶具,“案子的事,我听说,嫌犯是文相公事发前不久刚认下的义女,怎么没听你说?”
皇帝的眼神陡然间又变锐利,“而且,就是中书省的藩书译语,随你去成德的春万里?”
皇帝依稀记得她娇美动人的眉眼,婉转的歌喉。
谢珣跪地叩首:“臣不敢瞒陛下,本打算事情有了结论再悉数回禀。”
“你起来回话。”
谢珣复又站起:“臣承认,对春万里早生情愫,成德之行臣遇刺,她挺身而出,臣跟她事后便有了肌肤之亲。”他说起这些,本可坦荡,但因老师的事,却不由自主觉得惭愧,“臣想娶她,但门第家世不匹配,只有走老师这条路,至于后来,臣到现在还没能下定论。”
皇帝十分意外,道:“你二十多岁的年轻郎君,想必,她不是第一个跟你有肌肤之亲的女人,能让你谢珣拐弯抹角都想娶的,必有过人之处。”
谢珣猛地想起脱脱半真半假说过的那番话,不由抬首,看皇帝的表情无恙,他只是平静说,“春万里,朕记得见过,是个绝色佳人,也很伶俐,太子跟我求她了。”
听到这话,谢珣一下就觉得蚀骨的难堪,脸涨得通红,“那是臣未过门的妻子。”
皇帝哼笑了声:“台狱的酷刑她都没招认,一个少女,恐怕是真有天大的冤屈才能熬得过你御史台的大刑。当然,你怀疑她没错,不过要是证据不充分,她始终不承认,不必太执着,毕竟她还是藩书译语,是你中书省的吏员。”
皇帝踱了两步,“太子求她,是一片孝心,难得,文相公遇刺人人自危,都怕刺客。朝野上下,要朕罢相的呼声不绝,他们都怕藩镇。太子这个时候能为文相公说话,就是体恤朕了,朕领太子这份孝心,但这个春万里,经此一事,和文相公的案子到底有牵连,他不能要,你也不能要。”
谢珣薄唇绷成一条线,不置可否,皇帝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
“她要是无辜,放出来后还遣回典客署,你的亲事,得朕来做主。”皇帝意味深长看他两眼,“安乐不过脾气坏些,但论家世样貌,配你谢珣还是够格的。我知道你视文相为父,要守丧,三年倒不必一年后朕就会考虑你和公主的婚事。”
谢珣很冷淡:“臣现在不考虑婚姻大事,只有老师和藩镇的事。”
皇帝便不勉强他,转而说:
“东都留守之前上表,请求朕允许他在洛阳招募新兵扩充军力,朕是有些犹豫。昨日夜间急报,淮西愈发肆无忌惮,屠了舞阳县城,淮西这是打算先把东都搞乱的架势,朕没见到你,和学士左右仆射他们商量了下,已经批复,准许留守招募新兵,但朕还是不够放心,东都离长安太近,若是有变,不堪设想。朕的意思是你老师的案子要抓紧了,朕需要一个交待,天下也需要一个交待,一旦结案,你亲自往东都巡查。”
中书令的人是有了,但文抱玉一去,皇帝需要新的宰相补充政事堂班底。不出意外,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崔皓拜相,崔皓在众人簇拥下,走出翰林院,来到大明宫右银台门,那里中书省的官员们已经在等候新的相公了。
回到家中,崔仙蕙和兄长崔适之正在手谈一局,听家仆报喜,两兄妹不过淡淡颔首,气定神闲把这一局下完,分出胜负,才结伴来见崔皓。
崔皓心绪激荡,多少年了,外放淮南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宣麻拜相,如今,美梦成真,难免有些喜形于色,见到一双儿女,微笑着接受了道贺。
“你这些日子想好了吗?”他问儿子。
崔适之点点头:“阿爷拜相,我就算入仕也该避嫌外放,不能留在京中。但我想去御史台,所以,还请阿爷帮帮我,我想做监察御史,去往东都洛阳也不算留在京中了。”
都知道淮西离洛阳近,局势不明,十分凶险,独子上来就要往东都跑,崔皓不是很乐意,但又不好挑明:
“你以前总叫嚷什么好骡马不入行,这一入,倒入个刀山火海,你想清楚了,真拿定主意,我就跟陛下提。”
五姓高门,凭门荫就可做官,崔适之对秘书省这样清要清闲的衙门毫无兴致可言,文抱玉遇刺后,他终于点头肯入官场。
崔皓看他心意难改,摇摇头,先去后院见夫人了。
“阿兄要去御史台,你的顶头上司便是御史大夫,”崔仙蕙含蓄打趣兄长,“之前,是谁说,入闱的士子们,不过一群浮华之士,一无深厚家学,二无素雅门风,投卷时,如青蝇乱飞在朱门甲第前嗡嗡不停,可你的长官乌台主,却是正经制考出身,阿兄不介意吗?”
崔适之轻轻在她鼻头一点,“促狭。”
他不忘反击,“谢台主自然不同流俗,妹妹宕开的这一笔,是有心,还是无意?”
崔仙蕙微微红了脸,自矜说:“谢台主已有意中人,我自然祝愿他们百年好合,这世上,难不成没有别的郎君了不成?”
崔适之一本正经,莞尔而视:“没有,我看在妹妹眼里,世上只有一个郎君,紫袍玉带,政事堂首相是也。”
一张清秀面孔上颇含意味。
崔仙蕙嗔哥哥一眼,转手掐了朵蔷薇花在手中轻转,低语说:“文相公这一去,谢台主就是做了中书令,只怕也难能高兴。”
“还没做人家的媳妇儿呢,就开始操这个心了。”崔适之笑,崔仙蕙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垂首,“阿兄不也是吗?文相公遇刺,大家都不好受,其实,你要去御史台,我是替你高兴的。”
“为何?”
“御史难做,是要得罪人的,听说谢台主也不好相处,为人严苛,阿兄舍得一身剐,这个时候打算往东都跑,我很佩服,不愧是我崔家的子弟。”
她视线停在兄长脸上,眼含殷殷,“宦海风浪中,愿阿兄自始至终都能守住初心,一展所长,为国为家。”
崔适之望着妹妹,柔和目光中有怜惜:“我妹妹这样识大体,明大义,其实跟谢台主最般配了,真不知他到底看上了哪家姑娘。”
一席话,说的崔仙蕙又起了淡淡怅然,陷入沉沉心事中,面上却很轻松一笑:“男女姻缘,可遇不可求,我明白。”
远远的,崔皓见兄妹俩还在凉亭说话,走过来,和崔适之谈起御史台近况,又说到文抱玉,唏嘘连连,见崔仙蕙一双清丽的眼十分专注,犹豫片刻,说:
“蕙儿,阿爷问你一句,你是不是还记挂着小谢相公?”
崔仙蕙微怔,没开口,似是沉默。
“我在朝中,听到些风言风语,不知真假,是说小谢相公的私事,他的亲事,恐怕不能成了。”崔皓也不太能拿的定主意,爱女心切,忍不住说出口。
崔仙蕙手里的帕子攥了攥,旋即,又冷静下去:“是文相公的缘故?那谢台主一定很伤怀。”
“我就问问你的意思,若是你还心肯,等文相公的事情告一段落,阿爷大不了拉下脸再去请人去说。”崔皓心里是十分钟意谢珣,如今,入省共同理事,日子久了,关系自然会更进一步,有些事,到时反而有机会提。
崔仙蕙闻言,像是思忖,良久,才抬起脸冲父亲微微一笑,轻点了头。
日暮将尽,谢珣人还在台中,击钲声响过,他起身朝台狱来。
杨絮飘飞,莺歌燕舞,日头一日比一日暖,脱脱窝在臭烘烘又热气腾腾的牢房里,拼命踮脚,两只眼往高窗外瞧,她渴望春光,如此明媚的春光。
听到身后脚步声,脱脱嘴角不屑一笑,也不转身,虚弱的嗓子开口哼起小曲儿来,依旧声如鹂转:
“闷恹恹独坐在荼蘼架,猛抬头见一个月光菩萨,菩萨你有灵有圣与我说句知心话。月光华菩萨你与我去照察他,我待他是真心,菩萨,他倒待我是假,咒也要咒死他。”
旁若无人的,唱完坐下来,头一低,用脚扒拉开讨人厌的破毡她宁肯睡地上,脸对墙,继续哼唱。
谢珣什么都听见了,他站在栅栏外,隔望脱脱,纤秀的肩头如故,胳膊不方便动,可两只脚却不安分地翘着,稍微有点精神,还是个活泼泼的样子。
脱脱知道他一定在看自己,心中冷嗤,我才不会让你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模样哩……她肚皮瘪瘪的,谢珣不给她饱饭吃,送来的粗饼,简直要把喉咙刮烂。
没多大会儿,吉祥疾步赶来附在谢珣耳畔私语几句,他神情一动,抬脚离开了牢房。
脚步声远去,脱脱慢慢坐起,她人都臭了,头发胡乱蓬着顶几根稻草,身子还是疼痛不止,血半结痂,碰到凸起的墙壁疼死个人。
小脸上半点血色也无,可眼珠子漆黑,是活的,她靠在墙壁上忽的回过神,挪到栅栏前,开始喊人:
“我要见谢台主!”
第52章 、劳燕飞(5)
康十四娘的尸首直接被送到的台狱, 金吾卫发现的,谢珣赶到厅堂,听吉祥禀事:
“尸首是在一户人家院中被发现, 致命伤在脖颈,为利器所刺。”
“台主,我们先前没有捉到的康十四娘, 没想到,她竟然也被人杀了。”
吉祥把一枚绣囊给了谢珣,“她手里紧攥着这个。”
闺阁刺绣, 看起来很寻常没什么特别之处,谢珣掂了一掂, 吉祥心细如发, 指着绣囊说, “台主,绣囊的手法, 和在安化坊搜罗到的女红物件如出一辙,应该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会不是是李横波?”
脱脱和阿蛮都不精于女红,谢珣一贯淡漠的声音响起:“是李横波,她做过教坊女, 长安查不到她的底细了,但想必洛阳可以。也许,她本是在长安, 牙婆又将她卖去了洛阳。”
“洛阳?”
安化坊搜到些散落诗文,写的晦涩难懂,是李横波的字迹,但笔笔如刀, 仿佛含着泼天的怨恨但又隐忍不发。里头反复提及的一处,便是东都。
谢珣正在沉思,狱吏来报:
“神策军张将军要见台主。”
“哪个张将军?”谢珣狐疑,他是文官,和神策军一向保持着合适有分寸的距离。
“成德节帅张承嗣的叔父。”
原来是他。谢珣和吉祥对视了一眼,文抱玉遇刺,怀疑的苗头一直指向成德,一来魏博归化;二来幽州朱山病逝正闹内讧,幽州又有边防压力,契丹横行,没有太多精力和长安拉扯;三则文抱玉遇刺前,张承嗣的牙将刚被轰出长安,不知回去说了些什么,张承嗣便立即给皇帝写了奏章,大放厥词,肆意诋毁首相,很猖狂。
怎么看,凶手都当来自于成德。
尤其这位叔父,当初是受张承嗣迫害,不得已投奔的长安。
谢珣撩袍走出厅堂,两人一打照面,彼此让礼,十分客气。
“厅堂刚送来具尸首,怕将军觉得晦气,还请将就。”谢珣把人带到凉亭,往石墩子上一坐,命人奉茶,“不知将军突然造访,有何公干?”
张将军一拱手:“相公辛苦,斗胆问一句,文相公的案子有眉目了吗?”
“千头万绪,目标并不是很明确。”
张将军点头:“虚话我就不多说了,文相公丧葬,圣人给了远超常规的抚恤,甚至亲自写祭文。宰相横尸街头,却不能捉拿住凶手,可谓是朝廷的屈辱。某今日来,正是来告诉相公真相,是成德张承嗣指使长安城里成德进奏院的人,杀害了文相公。”
这大大出乎谢珣的意料,呷了口茶,不动声色问,“将军和陛下说了吗?”
“某刚从宫中来,陛下命某来见相公和京兆尹。”
“将军,若是举报不实,是要担责的。”谢珣提醒他,真相来的太容易,风向又太明显,总让人感觉不够真实。
张将军赌咒发誓一口咬死自己的侄儿,激愤说:“我已面圣,不敢欺君。”
“成德进奏院的人,向来举止无状,更何况,进奏院藏蓄兵器,一直到处炫耀军谋,相公只管命金吾卫和京兆府的捕捉把进奏院包围起来,抓了人,一审便知。”
吉祥在谢珣身后站着,满心意外,不时瞟过去一眼,等人起身走了,对谢珣道:
“他如此肯定,下官倒觉得有些反常。但是,他这个检举人分量可不轻,陛下只怕要信了。”
谢珣不置可否:“让金吾卫和京兆府的人先过去。”
算了,算了,这个位子没那么让人羡慕,文抱玉不就在大街上被人杀了吗?更何况,淮西用兵万一失败,那他谢珣就是第一个替罪羊。
大家面上恭谨,各自心思千回百转,再看谢珣,一张俊白的脸明显是清减了,紫衫玉带正襟危坐,两道剑眉格外醒目压着星子般深沉的眼,着实英俊。
崔皓站在人群里,他抱病来的,文相公的死对他打击不小,两人当年同时外放为节度使,诗作唱和,情谊深笃,没想到骤然死于贼人之手,这让崔皓很恍惚。
人按品阶站位,一切就绪,鱼辅国抱着血红缭绫包裹的大印过来,交给谢珣,清清嗓子,扬声说: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今乌台主谢珣以本官兼中书令,总揽政务,统领百僚,当拜!”
除却皇帝,在场的京官窸窸窣窣撩袍行礼,作揖说:“拜见中书相公。”
谢珣脸上看不出半点高兴的意思,只有凝重,他伸出手,还一个虚礼:“诸君请起。”略作思忖,说“文相公的事,尚无结论,某仓促间忝任中书令,并未有充分准备。如今,既担首相之职,定当全力以赴,眼下文相公一案,亟待真相大白,淮西战事又为重中之重,国家危难之秋,还望诸君,奉公克己,齐心为国。”
他说完,拱手致意,“有劳。”众人连道“不敢”,跟着回礼。谢珣顾不上这里头有多少人是能站在自己这边,又有多少人是暗中掣肘的,站起身,冲一直旁观的皇帝深揖施礼:
“臣谢陛下。”
皇帝点点头,让人都退出政事堂,也起了身,和谢珣走到中书令厅。那里头,布置素雅,左厢房的书架,右厢房的办公大案,一切还是文抱玉活着时的陈设。再往里间去,目之所及,看到的是文抱玉用过的床榻、铜盆、手巾,物是人非,皇帝看的两眼湿润,说:
“这里,以后就是你谢珣决事的地方了。”
他在靠窗的茶座旁站定,手抚被浸淫无数次的茶具,“案子的事,我听说,嫌犯是文相公事发前不久刚认下的义女,怎么没听你说?”
皇帝的眼神陡然间又变锐利,“而且,就是中书省的藩书译语,随你去成德的春万里?”
皇帝依稀记得她娇美动人的眉眼,婉转的歌喉。
谢珣跪地叩首:“臣不敢瞒陛下,本打算事情有了结论再悉数回禀。”
“你起来回话。”
谢珣复又站起:“臣承认,对春万里早生情愫,成德之行臣遇刺,她挺身而出,臣跟她事后便有了肌肤之亲。”他说起这些,本可坦荡,但因老师的事,却不由自主觉得惭愧,“臣想娶她,但门第家世不匹配,只有走老师这条路,至于后来,臣到现在还没能下定论。”
皇帝十分意外,道:“你二十多岁的年轻郎君,想必,她不是第一个跟你有肌肤之亲的女人,能让你谢珣拐弯抹角都想娶的,必有过人之处。”
谢珣猛地想起脱脱半真半假说过的那番话,不由抬首,看皇帝的表情无恙,他只是平静说,“春万里,朕记得见过,是个绝色佳人,也很伶俐,太子跟我求她了。”
听到这话,谢珣一下就觉得蚀骨的难堪,脸涨得通红,“那是臣未过门的妻子。”
皇帝哼笑了声:“台狱的酷刑她都没招认,一个少女,恐怕是真有天大的冤屈才能熬得过你御史台的大刑。当然,你怀疑她没错,不过要是证据不充分,她始终不承认,不必太执着,毕竟她还是藩书译语,是你中书省的吏员。”
皇帝踱了两步,“太子求她,是一片孝心,难得,文相公遇刺人人自危,都怕刺客。朝野上下,要朕罢相的呼声不绝,他们都怕藩镇。太子这个时候能为文相公说话,就是体恤朕了,朕领太子这份孝心,但这个春万里,经此一事,和文相公的案子到底有牵连,他不能要,你也不能要。”
谢珣薄唇绷成一条线,不置可否,皇帝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的。
“她要是无辜,放出来后还遣回典客署,你的亲事,得朕来做主。”皇帝意味深长看他两眼,“安乐不过脾气坏些,但论家世样貌,配你谢珣还是够格的。我知道你视文相为父,要守丧,三年倒不必一年后朕就会考虑你和公主的婚事。”
谢珣很冷淡:“臣现在不考虑婚姻大事,只有老师和藩镇的事。”
皇帝便不勉强他,转而说:
“东都留守之前上表,请求朕允许他在洛阳招募新兵扩充军力,朕是有些犹豫。昨日夜间急报,淮西愈发肆无忌惮,屠了舞阳县城,淮西这是打算先把东都搞乱的架势,朕没见到你,和学士左右仆射他们商量了下,已经批复,准许留守招募新兵,但朕还是不够放心,东都离长安太近,若是有变,不堪设想。朕的意思是你老师的案子要抓紧了,朕需要一个交待,天下也需要一个交待,一旦结案,你亲自往东都巡查。”
中书令的人是有了,但文抱玉一去,皇帝需要新的宰相补充政事堂班底。不出意外,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崔皓拜相,崔皓在众人簇拥下,走出翰林院,来到大明宫右银台门,那里中书省的官员们已经在等候新的相公了。
回到家中,崔仙蕙和兄长崔适之正在手谈一局,听家仆报喜,两兄妹不过淡淡颔首,气定神闲把这一局下完,分出胜负,才结伴来见崔皓。
崔皓心绪激荡,多少年了,外放淮南时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宣麻拜相,如今,美梦成真,难免有些喜形于色,见到一双儿女,微笑着接受了道贺。
“你这些日子想好了吗?”他问儿子。
崔适之点点头:“阿爷拜相,我就算入仕也该避嫌外放,不能留在京中。但我想去御史台,所以,还请阿爷帮帮我,我想做监察御史,去往东都洛阳也不算留在京中了。”
都知道淮西离洛阳近,局势不明,十分凶险,独子上来就要往东都跑,崔皓不是很乐意,但又不好挑明:
“你以前总叫嚷什么好骡马不入行,这一入,倒入个刀山火海,你想清楚了,真拿定主意,我就跟陛下提。”
五姓高门,凭门荫就可做官,崔适之对秘书省这样清要清闲的衙门毫无兴致可言,文抱玉遇刺后,他终于点头肯入官场。
崔皓看他心意难改,摇摇头,先去后院见夫人了。
“阿兄要去御史台,你的顶头上司便是御史大夫,”崔仙蕙含蓄打趣兄长,“之前,是谁说,入闱的士子们,不过一群浮华之士,一无深厚家学,二无素雅门风,投卷时,如青蝇乱飞在朱门甲第前嗡嗡不停,可你的长官乌台主,却是正经制考出身,阿兄不介意吗?”
崔适之轻轻在她鼻头一点,“促狭。”
他不忘反击,“谢台主自然不同流俗,妹妹宕开的这一笔,是有心,还是无意?”
崔仙蕙微微红了脸,自矜说:“谢台主已有意中人,我自然祝愿他们百年好合,这世上,难不成没有别的郎君了不成?”
崔适之一本正经,莞尔而视:“没有,我看在妹妹眼里,世上只有一个郎君,紫袍玉带,政事堂首相是也。”
一张清秀面孔上颇含意味。
崔仙蕙嗔哥哥一眼,转手掐了朵蔷薇花在手中轻转,低语说:“文相公这一去,谢台主就是做了中书令,只怕也难能高兴。”
“还没做人家的媳妇儿呢,就开始操这个心了。”崔适之笑,崔仙蕙有些不好意思,微微垂首,“阿兄不也是吗?文相公遇刺,大家都不好受,其实,你要去御史台,我是替你高兴的。”
“为何?”
“御史难做,是要得罪人的,听说谢台主也不好相处,为人严苛,阿兄舍得一身剐,这个时候打算往东都跑,我很佩服,不愧是我崔家的子弟。”
她视线停在兄长脸上,眼含殷殷,“宦海风浪中,愿阿兄自始至终都能守住初心,一展所长,为国为家。”
崔适之望着妹妹,柔和目光中有怜惜:“我妹妹这样识大体,明大义,其实跟谢台主最般配了,真不知他到底看上了哪家姑娘。”
一席话,说的崔仙蕙又起了淡淡怅然,陷入沉沉心事中,面上却很轻松一笑:“男女姻缘,可遇不可求,我明白。”
远远的,崔皓见兄妹俩还在凉亭说话,走过来,和崔适之谈起御史台近况,又说到文抱玉,唏嘘连连,见崔仙蕙一双清丽的眼十分专注,犹豫片刻,说:
“蕙儿,阿爷问你一句,你是不是还记挂着小谢相公?”
崔仙蕙微怔,没开口,似是沉默。
“我在朝中,听到些风言风语,不知真假,是说小谢相公的私事,他的亲事,恐怕不能成了。”崔皓也不太能拿的定主意,爱女心切,忍不住说出口。
崔仙蕙手里的帕子攥了攥,旋即,又冷静下去:“是文相公的缘故?那谢台主一定很伤怀。”
“我就问问你的意思,若是你还心肯,等文相公的事情告一段落,阿爷大不了拉下脸再去请人去说。”崔皓心里是十分钟意谢珣,如今,入省共同理事,日子久了,关系自然会更进一步,有些事,到时反而有机会提。
崔仙蕙闻言,像是思忖,良久,才抬起脸冲父亲微微一笑,轻点了头。
日暮将尽,谢珣人还在台中,击钲声响过,他起身朝台狱来。
杨絮飘飞,莺歌燕舞,日头一日比一日暖,脱脱窝在臭烘烘又热气腾腾的牢房里,拼命踮脚,两只眼往高窗外瞧,她渴望春光,如此明媚的春光。
听到身后脚步声,脱脱嘴角不屑一笑,也不转身,虚弱的嗓子开口哼起小曲儿来,依旧声如鹂转:
“闷恹恹独坐在荼蘼架,猛抬头见一个月光菩萨,菩萨你有灵有圣与我说句知心话。月光华菩萨你与我去照察他,我待他是真心,菩萨,他倒待我是假,咒也要咒死他。”
旁若无人的,唱完坐下来,头一低,用脚扒拉开讨人厌的破毡她宁肯睡地上,脸对墙,继续哼唱。
谢珣什么都听见了,他站在栅栏外,隔望脱脱,纤秀的肩头如故,胳膊不方便动,可两只脚却不安分地翘着,稍微有点精神,还是个活泼泼的样子。
脱脱知道他一定在看自己,心中冷嗤,我才不会让你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模样哩……她肚皮瘪瘪的,谢珣不给她饱饭吃,送来的粗饼,简直要把喉咙刮烂。
没多大会儿,吉祥疾步赶来附在谢珣耳畔私语几句,他神情一动,抬脚离开了牢房。
脚步声远去,脱脱慢慢坐起,她人都臭了,头发胡乱蓬着顶几根稻草,身子还是疼痛不止,血半结痂,碰到凸起的墙壁疼死个人。
小脸上半点血色也无,可眼珠子漆黑,是活的,她靠在墙壁上忽的回过神,挪到栅栏前,开始喊人:
“我要见谢台主!”
第52章 、劳燕飞(5)
康十四娘的尸首直接被送到的台狱, 金吾卫发现的,谢珣赶到厅堂,听吉祥禀事:
“尸首是在一户人家院中被发现, 致命伤在脖颈,为利器所刺。”
“台主,我们先前没有捉到的康十四娘, 没想到,她竟然也被人杀了。”
吉祥把一枚绣囊给了谢珣,“她手里紧攥着这个。”
闺阁刺绣, 看起来很寻常没什么特别之处,谢珣掂了一掂, 吉祥心细如发, 指着绣囊说, “台主,绣囊的手法, 和在安化坊搜罗到的女红物件如出一辙,应该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会不是是李横波?”
脱脱和阿蛮都不精于女红,谢珣一贯淡漠的声音响起:“是李横波,她做过教坊女, 长安查不到她的底细了,但想必洛阳可以。也许,她本是在长安, 牙婆又将她卖去了洛阳。”
“洛阳?”
安化坊搜到些散落诗文,写的晦涩难懂,是李横波的字迹,但笔笔如刀, 仿佛含着泼天的怨恨但又隐忍不发。里头反复提及的一处,便是东都。
谢珣正在沉思,狱吏来报:
“神策军张将军要见台主。”
“哪个张将军?”谢珣狐疑,他是文官,和神策军一向保持着合适有分寸的距离。
“成德节帅张承嗣的叔父。”
原来是他。谢珣和吉祥对视了一眼,文抱玉遇刺,怀疑的苗头一直指向成德,一来魏博归化;二来幽州朱山病逝正闹内讧,幽州又有边防压力,契丹横行,没有太多精力和长安拉扯;三则文抱玉遇刺前,张承嗣的牙将刚被轰出长安,不知回去说了些什么,张承嗣便立即给皇帝写了奏章,大放厥词,肆意诋毁首相,很猖狂。
怎么看,凶手都当来自于成德。
尤其这位叔父,当初是受张承嗣迫害,不得已投奔的长安。
谢珣撩袍走出厅堂,两人一打照面,彼此让礼,十分客气。
“厅堂刚送来具尸首,怕将军觉得晦气,还请将就。”谢珣把人带到凉亭,往石墩子上一坐,命人奉茶,“不知将军突然造访,有何公干?”
张将军一拱手:“相公辛苦,斗胆问一句,文相公的案子有眉目了吗?”
“千头万绪,目标并不是很明确。”
张将军点头:“虚话我就不多说了,文相公丧葬,圣人给了远超常规的抚恤,甚至亲自写祭文。宰相横尸街头,却不能捉拿住凶手,可谓是朝廷的屈辱。某今日来,正是来告诉相公真相,是成德张承嗣指使长安城里成德进奏院的人,杀害了文相公。”
这大大出乎谢珣的意料,呷了口茶,不动声色问,“将军和陛下说了吗?”
“某刚从宫中来,陛下命某来见相公和京兆尹。”
“将军,若是举报不实,是要担责的。”谢珣提醒他,真相来的太容易,风向又太明显,总让人感觉不够真实。
张将军赌咒发誓一口咬死自己的侄儿,激愤说:“我已面圣,不敢欺君。”
“成德进奏院的人,向来举止无状,更何况,进奏院藏蓄兵器,一直到处炫耀军谋,相公只管命金吾卫和京兆府的捕捉把进奏院包围起来,抓了人,一审便知。”
吉祥在谢珣身后站着,满心意外,不时瞟过去一眼,等人起身走了,对谢珣道:
“他如此肯定,下官倒觉得有些反常。但是,他这个检举人分量可不轻,陛下只怕要信了。”
谢珣不置可否:“让金吾卫和京兆府的人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