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翌听完前因后果,笑道:“所以你的意思是,罢黜这些朝臣吗?”
毕竟这些副主考和同考官,大部分还是负责变法的大臣。
“倒也不必。”沈嘉说道,“只是他们不便再参与新政了。”
“那些试卷呢?”萧翌问道,“也让他们落第?”
“已经放榜了,就算了。”沈嘉闷闷不乐道,“不过,未来殿试状元的试卷,必须是针砭时弊,言之有物的经典之作。”
沈嘉倒没强求状元郎一定是支持变法之人,只要是言之有物,哪怕他是反对变法也行。
状元、榜眼和探花乃陛下钦点,能得到殿试前三名,不知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萧翌却听从了沈嘉的话,点头道:“可。”
沈嘉见萧翌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这才心情好了几分。
“对了,这次杜涣得了第几?”萧翌又问道。
“第十五。”沈嘉笑了笑,“这小子,文章里故意和我唱反调,不过他论述条理清晰,反倒得了个好名次。”
当时糊名批阅,沈嘉也不知道哪份是杜涣写的。等到最后放榜时,他才看到杜涣的文章。
没想到这个憨小子,居然能够顶住压力,坚持己见,没有违心的吹捧变法。
对于杜涣的成绩,萧翌觉得稳了,“只要他殿试不慌,没出什么差错,应该能得个进士出身。我记得某人,当年殿试好像是二甲?”
“二甲十一名。”沈嘉骄傲的补充道。
“是吗?”萧翌一手勾起沈嘉的下巴,“看来沈阁老更厉害了?”
“厉不厉害,我证明给你看。”说罢,沈嘉俯身,狠狠吻住萧翌的嘴。
第142章 鹊桥仙(四)
会试公榜后,接下来便是殿试了。虽说殿试不罢人,无落榜的风险,但也得好好准备。毕竟,一甲、二甲和三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看似没差几个字,却有着天壤之别。一甲二甲都能有个不错的前程,而三甲则只能混个小官,将来升迁都很困难了。
到了四月初六,殿试开始。杜涣和其他三百名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第一次踏入了象征皇权的紫禁城。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故而这里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地方。众人见到巍峨磅礴的宫殿,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辰时一到,鼓乐声起,礼部官员带考生们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皇极殿前广场的丹陛前等候。空旷的广场上早已摆放好了书案和软垫,并备好了笔墨纸砚。
而此时官员们也都已到来,沈阁老站在中间,一眼就看到了杜涣。然而这次杜涣学乖了,没有想打个招呼什么的,规规矩矩的站在队伍中,在礼部官员的指领下,向考官参拜。
沈嘉和众官员接受了学子们的拜礼后,一起站在殿外,在此恭候圣驾。
很多学子都是第一次面圣,难免紧张。就连见过无数次皇帝的杜涣,也被这种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手心里全是冷汗了。
辰时一刻,皇帝终于来了。所有人跪地三呼万岁,随后听陛下淡淡道了一声“平身”后,众人才敢起身,殿试正式开始。
杜涣在起身之时,微微抬头望向前方。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身穿龙袍的萧翌,只见陛下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仿佛和他认识的好友萧兄,是两个人。
就在杜涣出神之时,沈嘉出来高声宣读考题。殿试的题目的陛下拟定的,也不考八股,而是让考生答策题。
陛下此次倒没有出关于变法的题目,而是出了个更尖锐的问题——禁海与开海。
考生们听完题目后,都快哭了。他们这一届也太难了吧,先要论述变法的好坏,现在更惨,还要回答该不该解除海禁。
这道题不仅仅让考生左右为难,甚至连在场的官员们,听到后也大吃一惊。自太祖禁海几百年了,怎么陛下突然间,出了这道议题?
难不成,陛下有解除海禁的意图?
只有沈嘉了解陛下的深意,在那位传教士的影响下,萧翌看到了海外的发达,不愿再坐井观天,与外界隔绝了。
答变法的利弊,众考生还能提前猜到题目,闭眼胡吹一通。但海禁这一问题,陛下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过,他们想押题也押不中,而且更猜不透圣意,只能靠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了。
半个时辰后,萧翌见坐下考生,有的开始动笔,有的还在冥想,故而起驾离开了。皇帝走后,考场气氛略微松快了一些,沈嘉便下来走动,随便看几眼考生的答卷。
然而沈嘉连续看了几份开头,脸色愈发不好了。看来,大部分人都是保守的,都站在了禁海这一边。
毕竟,禁海多少年了,还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这样的答卷中规中矩,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而支持开海,就真的需要勇气了。万一陛下并不打算解除海禁,他们支持开海就是找死。
沈嘉的心越来越沉,从考生的态度中,便可推测朝堂上官员们的态度了。看来,开海相当于又是一场变法,这一议题一旦拿出来讨论,必会掀起一大风波。
殿试到日暮西山时便结束了,考生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皇极殿,走出宫门。等到三日后,他们会在此来到紫禁城,参与传胪大典。
毕竟这些副主考和同考官,大部分还是负责变法的大臣。
“倒也不必。”沈嘉说道,“只是他们不便再参与新政了。”
“那些试卷呢?”萧翌问道,“也让他们落第?”
“已经放榜了,就算了。”沈嘉闷闷不乐道,“不过,未来殿试状元的试卷,必须是针砭时弊,言之有物的经典之作。”
沈嘉倒没强求状元郎一定是支持变法之人,只要是言之有物,哪怕他是反对变法也行。
状元、榜眼和探花乃陛下钦点,能得到殿试前三名,不知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萧翌却听从了沈嘉的话,点头道:“可。”
沈嘉见萧翌是站在自己这边的,这才心情好了几分。
“对了,这次杜涣得了第几?”萧翌又问道。
“第十五。”沈嘉笑了笑,“这小子,文章里故意和我唱反调,不过他论述条理清晰,反倒得了个好名次。”
当时糊名批阅,沈嘉也不知道哪份是杜涣写的。等到最后放榜时,他才看到杜涣的文章。
没想到这个憨小子,居然能够顶住压力,坚持己见,没有违心的吹捧变法。
对于杜涣的成绩,萧翌觉得稳了,“只要他殿试不慌,没出什么差错,应该能得个进士出身。我记得某人,当年殿试好像是二甲?”
“二甲十一名。”沈嘉骄傲的补充道。
“是吗?”萧翌一手勾起沈嘉的下巴,“看来沈阁老更厉害了?”
“厉不厉害,我证明给你看。”说罢,沈嘉俯身,狠狠吻住萧翌的嘴。
第142章 鹊桥仙(四)
会试公榜后,接下来便是殿试了。虽说殿试不罢人,无落榜的风险,但也得好好准备。毕竟,一甲、二甲和三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看似没差几个字,却有着天壤之别。一甲二甲都能有个不错的前程,而三甲则只能混个小官,将来升迁都很困难了。
到了四月初六,殿试开始。杜涣和其他三百名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第一次踏入了象征皇权的紫禁城。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故而这里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地方。众人见到巍峨磅礴的宫殿,又是激动,又是紧张。
辰时一到,鼓乐声起,礼部官员带考生们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皇极殿前广场的丹陛前等候。空旷的广场上早已摆放好了书案和软垫,并备好了笔墨纸砚。
而此时官员们也都已到来,沈阁老站在中间,一眼就看到了杜涣。然而这次杜涣学乖了,没有想打个招呼什么的,规规矩矩的站在队伍中,在礼部官员的指领下,向考官参拜。
沈嘉和众官员接受了学子们的拜礼后,一起站在殿外,在此恭候圣驾。
很多学子都是第一次面圣,难免紧张。就连见过无数次皇帝的杜涣,也被这种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手心里全是冷汗了。
辰时一刻,皇帝终于来了。所有人跪地三呼万岁,随后听陛下淡淡道了一声“平身”后,众人才敢起身,殿试正式开始。
杜涣在起身之时,微微抬头望向前方。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身穿龙袍的萧翌,只见陛下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仿佛和他认识的好友萧兄,是两个人。
就在杜涣出神之时,沈嘉出来高声宣读考题。殿试的题目的陛下拟定的,也不考八股,而是让考生答策题。
陛下此次倒没有出关于变法的题目,而是出了个更尖锐的问题——禁海与开海。
考生们听完题目后,都快哭了。他们这一届也太难了吧,先要论述变法的好坏,现在更惨,还要回答该不该解除海禁。
这道题不仅仅让考生左右为难,甚至连在场的官员们,听到后也大吃一惊。自太祖禁海几百年了,怎么陛下突然间,出了这道议题?
难不成,陛下有解除海禁的意图?
只有沈嘉了解陛下的深意,在那位传教士的影响下,萧翌看到了海外的发达,不愿再坐井观天,与外界隔绝了。
答变法的利弊,众考生还能提前猜到题目,闭眼胡吹一通。但海禁这一问题,陛下从未在公开场合提过,他们想押题也押不中,而且更猜不透圣意,只能靠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了。
半个时辰后,萧翌见坐下考生,有的开始动笔,有的还在冥想,故而起驾离开了。皇帝走后,考场气氛略微松快了一些,沈嘉便下来走动,随便看几眼考生的答卷。
然而沈嘉连续看了几份开头,脸色愈发不好了。看来,大部分人都是保守的,都站在了禁海这一边。
毕竟,禁海多少年了,还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这样的答卷中规中矩,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而支持开海,就真的需要勇气了。万一陛下并不打算解除海禁,他们支持开海就是找死。
沈嘉的心越来越沉,从考生的态度中,便可推测朝堂上官员们的态度了。看来,开海相当于又是一场变法,这一议题一旦拿出来讨论,必会掀起一大风波。
殿试到日暮西山时便结束了,考生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皇极殿,走出宫门。等到三日后,他们会在此来到紫禁城,参与传胪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