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这个亵渎的画面与恐惧一同出现在他的脑中,几乎立刻便被他强行压下,但那恐惧消散后,随之而来的是难以言喻的涌动的兴奋。
他想要这个,萧不闻想道,他喜欢这个未来。他侧过头看向小皇帝,浓烈而晦暗的情绪在瞳孔中涌动,又被他极好的掩藏了起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苏洵还不知道自己刚刚给众人带来的震撼有多大,他看向慕容澈:“此事,还要多仰赖丞相。”
世家惯会踩高捧低,苏氏虽然是世家册上排行第一的名字,但那是因为苏是国姓。实际上,要不是老皇帝抓住了前朝末期混乱的局面组建了一支军队,并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实力并最终问鼎,苏氏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寒门而已。在这个皇权并没有后世那么强盛、世家对皇帝并无多少尊重的情况下,很多氏族甚至会将皇室视为一个运气不错的暴发户。
但慕容氏却是绵延两朝的大族,由他们在其中调停,会方便很多。
苏洵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愧疚。在这个不将百姓视为人的封建时代,他的所作所为必然会招来一场非议,他不在乎这一点,但此时却不得不把慕容澈推到前面,让他替他承受着一切。
慕容澈看着小皇帝那带着几分自责和愧疚的眼神,心也抽痛了一下。
若只是为了美名,陛下大可不理会可能到来的饥荒,而只是讨好世家便好。但小皇帝却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一条路,在灾难来临之际挺身而出,选择和他的子民站在一起,为他们谋划、为他们争取,甚至不惜冒着与世家作对、与整个时代的价值背道而驰的风险也要为他们抢来活命的口粮!
陛下可知,得罪了世家的您,得罪了这些口舌笔墨的世家的您,会遭受怎样的抹黑?纵使耗费精力救活无数百姓,在史书上恐怕也难逃酷戾二字,被文人鄙夷。您的功绩会被匆匆一笔带过,而杀死那些违命的氏族则会被大书特书,成为您残忍弑杀的证据!
小皇帝的眼睛漆黑而明亮,那一闪而过的愧疚就好像是他的错觉,取而代之地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决心。
在这一瞬间慕容澈便明白了,苏洵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世人的口舌又如何,为人君者岂能为这些沽名钓誉之徒所困,陛下他在乎的是那沉默着的万民,是被视为卑贱的百姓!
他伸手握住小皇帝有些发凉的手:“臣会为陛下办好这一切的。”
苏洵点点头:“朕命人建造了几类改良的水车,在皇庄处已经率先适用过一段时间,效果都不错。水车的图纸朕已经命人整理了,若是能将其推广到各地,一些靠近水源的田地也能活过这场旱灾。”
禹朝位于北方,本就降水不多,所以能第一时间发现不对劲。但其余的几个国家也开始缩减粮食出口,怕是也发现了点什么。他们现在就是在和老天、敌国抢时间,谁能在灾难彻底降临之前做最多的准备,谁更能抵抗风险更能熬,谁就能在这场危机中活下去。
苏洵捏了捏鼻梁:“这件事明日早朝时我会再提,无论是选派人手还是制订章程都要尽快。书册纸质化和新图书馆建立的事情先放一放,当今禹朝最重要的就是扛过这场灾难。”
“除此之外,亦可推行滴灌技术。”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滴灌能节约更多的水源,此时没有塑料,没办法复原后世的滴灌技术,但利用多层麻布照样可以获得相差不大的结果。
看着众人茫然的眼神,苏洵叹了口气,此时也顾不得自己的异状会不会被发现了,反正屋里的人都是人精,还有清河这个早就被长明灯剧透了的人,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具体操作办法,朕回去会详细写下来。”
清河看着小皇帝,提醒道:“陛下,可要提前准备祭天?”
祭天?苏洵愣了一下,是了,若今年真的要大旱,必然会引起恐慌。在这个愚昧的时代,一个声势浩大的祭祀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极强的支撑。
他虽然不相信这个,认为在如此危急关头去耗费人力物力祭天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也不得不考虑时代背景:“……先准备着吧。”
清河听小皇帝的语气,就知道他对此并不上心,但也没说多什么,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大概就先是这么多,若有别的消息,诸位可随时进宫寻朕,你们都有出入宫门的腰牌。”他又看向慕容澈,“丞相的任务是重中之重,明日朕会先在朝会上提出,若有人反对,先以财帛或名声为诱,若是还有人反对……”
苏洵的语气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丞相可调动城内禁军。”
众人神色一凝,慕容澈道:“臣遵旨。”
“最多到五月,就会出现流民,一方面安排人手赈灾安民,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流民暴动,冲击城池。命各州州牧提前做好安顿流民的准备,朕不希望听到五月份时,哪地的流民暴动夺取了城镇。”苏洵冷笑一声,“要真是有哪州州牧自觉没这个本事安抚民众,那就让他们自己和朕说,朕收了他们的土地,正好发给百姓,相信也能让一州渡过难关。”
“大概先这么多。”小皇帝深吸一口气,眼神从众人面上缓缓扫过,“能不能带领百姓挨过干旱,明年有多少人口幸存,就都仰赖朕与诸位的努力了。”
【作者有话说:今天应该还能有一章,大家稍等】
他想要这个,萧不闻想道,他喜欢这个未来。他侧过头看向小皇帝,浓烈而晦暗的情绪在瞳孔中涌动,又被他极好的掩藏了起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苏洵还不知道自己刚刚给众人带来的震撼有多大,他看向慕容澈:“此事,还要多仰赖丞相。”
世家惯会踩高捧低,苏氏虽然是世家册上排行第一的名字,但那是因为苏是国姓。实际上,要不是老皇帝抓住了前朝末期混乱的局面组建了一支军队,并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实力并最终问鼎,苏氏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寒门而已。在这个皇权并没有后世那么强盛、世家对皇帝并无多少尊重的情况下,很多氏族甚至会将皇室视为一个运气不错的暴发户。
但慕容氏却是绵延两朝的大族,由他们在其中调停,会方便很多。
苏洵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愧疚。在这个不将百姓视为人的封建时代,他的所作所为必然会招来一场非议,他不在乎这一点,但此时却不得不把慕容澈推到前面,让他替他承受着一切。
慕容澈看着小皇帝那带着几分自责和愧疚的眼神,心也抽痛了一下。
若只是为了美名,陛下大可不理会可能到来的饥荒,而只是讨好世家便好。但小皇帝却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一条路,在灾难来临之际挺身而出,选择和他的子民站在一起,为他们谋划、为他们争取,甚至不惜冒着与世家作对、与整个时代的价值背道而驰的风险也要为他们抢来活命的口粮!
陛下可知,得罪了世家的您,得罪了这些口舌笔墨的世家的您,会遭受怎样的抹黑?纵使耗费精力救活无数百姓,在史书上恐怕也难逃酷戾二字,被文人鄙夷。您的功绩会被匆匆一笔带过,而杀死那些违命的氏族则会被大书特书,成为您残忍弑杀的证据!
小皇帝的眼睛漆黑而明亮,那一闪而过的愧疚就好像是他的错觉,取而代之地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决心。
在这一瞬间慕容澈便明白了,苏洵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在乎。世人的口舌又如何,为人君者岂能为这些沽名钓誉之徒所困,陛下他在乎的是那沉默着的万民,是被视为卑贱的百姓!
他伸手握住小皇帝有些发凉的手:“臣会为陛下办好这一切的。”
苏洵点点头:“朕命人建造了几类改良的水车,在皇庄处已经率先适用过一段时间,效果都不错。水车的图纸朕已经命人整理了,若是能将其推广到各地,一些靠近水源的田地也能活过这场旱灾。”
禹朝位于北方,本就降水不多,所以能第一时间发现不对劲。但其余的几个国家也开始缩减粮食出口,怕是也发现了点什么。他们现在就是在和老天、敌国抢时间,谁能在灾难彻底降临之前做最多的准备,谁更能抵抗风险更能熬,谁就能在这场危机中活下去。
苏洵捏了捏鼻梁:“这件事明日早朝时我会再提,无论是选派人手还是制订章程都要尽快。书册纸质化和新图书馆建立的事情先放一放,当今禹朝最重要的就是扛过这场灾难。”
“除此之外,亦可推行滴灌技术。”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滴灌能节约更多的水源,此时没有塑料,没办法复原后世的滴灌技术,但利用多层麻布照样可以获得相差不大的结果。
看着众人茫然的眼神,苏洵叹了口气,此时也顾不得自己的异状会不会被发现了,反正屋里的人都是人精,还有清河这个早就被长明灯剧透了的人,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具体操作办法,朕回去会详细写下来。”
清河看着小皇帝,提醒道:“陛下,可要提前准备祭天?”
祭天?苏洵愣了一下,是了,若今年真的要大旱,必然会引起恐慌。在这个愚昧的时代,一个声势浩大的祭祀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极强的支撑。
他虽然不相信这个,认为在如此危急关头去耗费人力物力祭天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也不得不考虑时代背景:“……先准备着吧。”
清河听小皇帝的语气,就知道他对此并不上心,但也没说多什么,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大概就先是这么多,若有别的消息,诸位可随时进宫寻朕,你们都有出入宫门的腰牌。”他又看向慕容澈,“丞相的任务是重中之重,明日朕会先在朝会上提出,若有人反对,先以财帛或名声为诱,若是还有人反对……”
苏洵的语气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丞相可调动城内禁军。”
众人神色一凝,慕容澈道:“臣遵旨。”
“最多到五月,就会出现流民,一方面安排人手赈灾安民,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流民暴动,冲击城池。命各州州牧提前做好安顿流民的准备,朕不希望听到五月份时,哪地的流民暴动夺取了城镇。”苏洵冷笑一声,“要真是有哪州州牧自觉没这个本事安抚民众,那就让他们自己和朕说,朕收了他们的土地,正好发给百姓,相信也能让一州渡过难关。”
“大概先这么多。”小皇帝深吸一口气,眼神从众人面上缓缓扫过,“能不能带领百姓挨过干旱,明年有多少人口幸存,就都仰赖朕与诸位的努力了。”
【作者有话说:今天应该还能有一章,大家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