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就是不讲究什么科学依据,直接凭感觉,感觉哪个是对的,哪个就是对的。
同行之间,轻易不会拆台。
天下相师,十之都是出自天机阁,这不会拆台的一条还是基本能够保证的,可一旦入了红尘之中,就不一定能够在争生意的时候还互相谦让了,说不定就有私下拆台的事情,但这种事情通常也很难过分。
感觉这种东西,说不准,入了天机阁之后,纪墨他们这些弟子也经常会被开个大班,做山下就会做的练习。
先生悠然亮出一张人物画像来,大头照的那种,只有头颈,让所有弟子看,看了之后就是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判断来,七嘴八舌,说得好还是坏,先生从来不做评论,等到十来张画像之后,大家说的就基本相差无几了。
但这个“差别”还是有的,这也是各人感觉的不同所导致的。
正如人生下来就有的差异性一样,有的人嗅觉灵敏,有的人听力敏锐,有的人视力好……各个弟子的感觉判断也是这样的,对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他们能够感觉到的重点是不同的。
有的人看到一个人,只会看到他有钱,有的人看到这个人,只会觉得他无礼,有的人看到这个人,会想这人好高啊!
这种不同的观感,导致大家的感觉不尽相同,只不过这个差异已经很小了。
如说一个人的年龄,有的人说三十多,有的人说二十九,有的人直接说三十三,有的人则说三十左右,这其中,哪个答案才是错误的呢?
相差的那一二就是允许存在的误差区间了。
对那个说二十九的相师来说,如果那个人年龄三十,他这里也不算错,同样是正确的,一年的差异,怎么都有很多说法能够弥补,虚岁周岁要不要判断一下,某某年会有特殊的要不要排除一下。
再有那三十三的,哪怕差了三岁,也没人能够说他有错,生活困苦艰难要不要增一些岁数,日常操劳不休,要不要增加一些岁数,愁苦刻画在脸上,要不要增加一些岁数?
对很多人来说,能够把三十岁相成三十三已经很准了,对内行人来说,这个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出师的标准了。
其他那些概述的,也不算错,三十多,三十岁难道是准时准点儿的吗?哪怕是生日之后多一秒,说一句三十多也没问题。三十左右之类的,前后皆可错几个数,更加不算错了。
精神力在此时已经被调频到一个误差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因为“群策群力”,若是离开了大班,自己去看,这个误差可能还会多一些,更有些不同,有的人会注重看财运,有的人这是看福运,还有的人则能看到子女运……
这又像是盲人摸象,你摸鼻子,我摸腿,都是大象的一部分,都对了,却又不是全部。
这种侧重点的偏颇,来自于各人的秉性不同,同样也来自于学习之时所领悟的感觉的偏重不同。
纪墨对此有所领悟,可具体怎么调整这方面,却没什么头绪,他没敢找先生问,看天机阁的这几个平素都不怎么说话的先生就知道了,他们日常教导的都是自己擅长的部分,而不是一个人教所有,那么,全能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随意找其中的一位先生,询问为什么我不能够全能,会让先生怎么想怎么看?
万一让先生把自己记住了,之后有个什么,直接跟自己借运,纪墨可不觉得自己的运气就能那么好,顺利躲过一劫。
说到底,系统也没什么庇护他的程序,凡事只能靠自己。
好在纪墨也已经习惯了。
第763章
相师第四相,便是相人了。
这里似乎有个概念上的混淆,面相手相都是相人,连相地也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为何还要有一个相人之说,这不是重叠了吗?
等到先生讲的时候,才知道这并不是无用的内容,也跟前面的知识点没有多少可重叠的部分。
相人说是人,却是着眼于天地自然,以及人和的,即一个人处在世界之中的位置,包括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在内,把这些所有列为数据,从中找出最符合这个人的未来道路。
这说起来似乎就涉及到一点儿时间的概念了,不仅是未来的时间,还有过去的时间。
像是很多神棍在街上给人算命的时候,通常会说一些对方过去的事情获得肯定,从而得到更多的信任,相师也能做到看准一个人过去的事情。
还是跟面相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过得好不好,脸上是能够看出来的,而这个人过去的一些事,对相师来说,只要看到那张脸,基本上就能“感觉”一个不离十,而每提问一个问题,获得肯定之后,就会有无形的信任在偏重,当“信任”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相师的准确性也会增加更多。
就像是一条路,第一次走的时候,恐怕落脚都要带几分忐忑,可走得多了,走顺了,那是闭着眼睛都能走完。
“人为天地根本,尔等学成相人之术,便可出山了。”
先生如此说,言语自若,并没有把这最后一课看得多么重要,连告别的话都说得很是随意,“若有缘,他日自可再见。”
说完,起身就走,潇洒从容。
“……所以,是没有考核了吗?”
纪墨都准备好要来一个出师考核了,哪里想到,竟然是什么都没有,可能这就是他们没有专门拜某个先生为师的坏处,根本没有更深刻的联系建立起来,彼此之间都不负有什么责任。
同行之间,轻易不会拆台。
天下相师,十之都是出自天机阁,这不会拆台的一条还是基本能够保证的,可一旦入了红尘之中,就不一定能够在争生意的时候还互相谦让了,说不定就有私下拆台的事情,但这种事情通常也很难过分。
感觉这种东西,说不准,入了天机阁之后,纪墨他们这些弟子也经常会被开个大班,做山下就会做的练习。
先生悠然亮出一张人物画像来,大头照的那种,只有头颈,让所有弟子看,看了之后就是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判断来,七嘴八舌,说得好还是坏,先生从来不做评论,等到十来张画像之后,大家说的就基本相差无几了。
但这个“差别”还是有的,这也是各人感觉的不同所导致的。
正如人生下来就有的差异性一样,有的人嗅觉灵敏,有的人听力敏锐,有的人视力好……各个弟子的感觉判断也是这样的,对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他们能够感觉到的重点是不同的。
有的人看到一个人,只会看到他有钱,有的人看到这个人,只会觉得他无礼,有的人看到这个人,会想这人好高啊!
这种不同的观感,导致大家的感觉不尽相同,只不过这个差异已经很小了。
如说一个人的年龄,有的人说三十多,有的人说二十九,有的人直接说三十三,有的人则说三十左右,这其中,哪个答案才是错误的呢?
相差的那一二就是允许存在的误差区间了。
对那个说二十九的相师来说,如果那个人年龄三十,他这里也不算错,同样是正确的,一年的差异,怎么都有很多说法能够弥补,虚岁周岁要不要判断一下,某某年会有特殊的要不要排除一下。
再有那三十三的,哪怕差了三岁,也没人能够说他有错,生活困苦艰难要不要增一些岁数,日常操劳不休,要不要增加一些岁数,愁苦刻画在脸上,要不要增加一些岁数?
对很多人来说,能够把三十岁相成三十三已经很准了,对内行人来说,这个误差也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出师的标准了。
其他那些概述的,也不算错,三十多,三十岁难道是准时准点儿的吗?哪怕是生日之后多一秒,说一句三十多也没问题。三十左右之类的,前后皆可错几个数,更加不算错了。
精神力在此时已经被调频到一个误差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因为“群策群力”,若是离开了大班,自己去看,这个误差可能还会多一些,更有些不同,有的人会注重看财运,有的人这是看福运,还有的人则能看到子女运……
这又像是盲人摸象,你摸鼻子,我摸腿,都是大象的一部分,都对了,却又不是全部。
这种侧重点的偏颇,来自于各人的秉性不同,同样也来自于学习之时所领悟的感觉的偏重不同。
纪墨对此有所领悟,可具体怎么调整这方面,却没什么头绪,他没敢找先生问,看天机阁的这几个平素都不怎么说话的先生就知道了,他们日常教导的都是自己擅长的部分,而不是一个人教所有,那么,全能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随意找其中的一位先生,询问为什么我不能够全能,会让先生怎么想怎么看?
万一让先生把自己记住了,之后有个什么,直接跟自己借运,纪墨可不觉得自己的运气就能那么好,顺利躲过一劫。
说到底,系统也没什么庇护他的程序,凡事只能靠自己。
好在纪墨也已经习惯了。
第763章
相师第四相,便是相人了。
这里似乎有个概念上的混淆,面相手相都是相人,连相地也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为何还要有一个相人之说,这不是重叠了吗?
等到先生讲的时候,才知道这并不是无用的内容,也跟前面的知识点没有多少可重叠的部分。
相人说是人,却是着眼于天地自然,以及人和的,即一个人处在世界之中的位置,包括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在内,把这些所有列为数据,从中找出最符合这个人的未来道路。
这说起来似乎就涉及到一点儿时间的概念了,不仅是未来的时间,还有过去的时间。
像是很多神棍在街上给人算命的时候,通常会说一些对方过去的事情获得肯定,从而得到更多的信任,相师也能做到看准一个人过去的事情。
还是跟面相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过得好不好,脸上是能够看出来的,而这个人过去的一些事,对相师来说,只要看到那张脸,基本上就能“感觉”一个不离十,而每提问一个问题,获得肯定之后,就会有无形的信任在偏重,当“信任”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相师的准确性也会增加更多。
就像是一条路,第一次走的时候,恐怕落脚都要带几分忐忑,可走得多了,走顺了,那是闭着眼睛都能走完。
“人为天地根本,尔等学成相人之术,便可出山了。”
先生如此说,言语自若,并没有把这最后一课看得多么重要,连告别的话都说得很是随意,“若有缘,他日自可再见。”
说完,起身就走,潇洒从容。
“……所以,是没有考核了吗?”
纪墨都准备好要来一个出师考核了,哪里想到,竟然是什么都没有,可能这就是他们没有专门拜某个先生为师的坏处,根本没有更深刻的联系建立起来,彼此之间都不负有什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