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这么一来,厨房变成两家使用了。
曹玉英把锅碗瓢盆搬下来,塞了半个橱柜。孙梅英怀着身孕,不大做饭,干脆去吃食堂。还指着那片菜地说:“嫂子,菜是自己种的,随便吃啊!”
曹玉英自然不客气,揣着手去菜地转了转。
还指挥着俩娃娃浇水,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撒到地里好了。”
何处长给娃娃们联系了学校。何有望上小学四年级,何有才上二年级,何有慧七岁,上小学一年级,跟小苗一个班。
何有才加入了三人组,跟小苗、冬子、梅子混熟了。
何有慧娇滴滴的,不大合群。
曹玉英不晓得冬子和梅子的来历,以为是田同志的娃娃。问何处长,何处长不想解释,含含糊糊的。
后来晓得了,就逮着何处长骂了一顿。
何处长的头很大。
他喜欢娃娃,盼着媳妇团聚。可媳妇来了,日子就没顺当过,给老丈人陪笑脸,给小舅子办出入证、找工作,真是没完没了。
他原则性很强,不想触碰底线。
可媳妇天天在耳边叨叨,说:“老家没法呆了,这才过来投奔你,你可不能不管啊!”
何处长跟曹玉英的矛盾在加大。
他不想犯错误,可曹玉英的所作所为让他恼火。爹来信提点过,说“有望娘听她爹的,一心二心挂着娘家,你可得小心点,别被带到沟里去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可对媳妇却没办法。
看看建国同志,再看看自己,真是没法比啊。
*
到了三月一号,学校开学了。
田大旺骑着自行车,送冬子和小苗上学。
前面的横梁上坐着一个,后面的车座上驮着一个。为了带人方便,还专门买了两个儿童座椅,一个绑在横梁上,一个绑在车后座上。
梅子回了托儿所,每天跟孙梅英一路走着。
孙梅英怀孕七个多月了,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舒坦。可她不想歇着,依然坚持工作。
曹玉英见了,就笑道:“梅英妹子,你这是何苦呢?在家享享清福不好吗?”
孙梅英抿着嘴,未做解释。
她发现曹玉英的想法跟她不同,好像还停留着在旧时代。说也奇怪,何处长那么进步,他媳妇儿怎么拖后腿啊?
小苗跟她悄悄说过:“曹老爷子是个地主,来避风头的。”
那曹玉英呢,岂不是地主家的小姐?
想着贫农跟地主的差别,孙梅英不由得跟曹玉英拉开了距离。
这段日子,外面轰轰烈烈的,正在搞宣传。
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全国各地募集慰问品,组织慰问团奔赴前线。各行各业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和拥军优属活动。(注1)
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群众的爱国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纷纷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孙梅英不顾身体不适,做鞋垫子、织手套,准备慰问袋。田小苗跟同学们一起糊纸盒子,上街捡烟头、拾废品,把赚到的钱都捐出去。
田大旺、赵科长等同志下到工厂搞动员,联络商行采购紧俏物资。
赵科长还乔装打扮出了一趟远差,从海外弄回了一批战略资产。这是在米帝国主义“征缴冻结”名单上的,慢一点就被“连人带货”扣住了。米帝很霸道,跟本不讲道理,也没有任何道义可言。
回来后,赵科长直呼惊险,说:“差一点就被逮住了。”
建国初期,出国担着很大风险。
赵科长脑子灵活,有地下工作经验,成绩是响当当的。
田大旺很佩服,换做是他恐怕没这么顺利。
第73章 .慰问
*
全民齐动员,工商界自然不甘落后。
各家工厂都摽着劲儿,加班加点搞生产。
工人们喊出了嘹亮的口号:“工厂就是战场,多出一件产品就多一分杀敌力量,减少一件废品,就是消灭一个敌人。”(注1)
爱国生产竞赛,席卷了整个沪上。
赶上募集活动,捐款捐物,数额很大,走在全国前列。
三月里,沪上慰问分团成立了。
抢着报名的人很多,有民主人士、工商界代表、文艺工作者等等。他们将带着大批慰问品奔赴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
白丽雅也报名参加了。
这是领导提的建议,说:“小白同志,这是个机会,好好表现。”
白丽雅一听,正合心意。
大哥走后,父亲接管了广泰商行。因为那批假药弄得差点关门,还是父亲找人疏通了关系,缴了一大笔罚款,停业整顿了两个月,才勉强过关。她也受了影响,虽然单位力保,可总觉得比别人矮了一头。
她想好好表现,搏个前程。
父亲很担心,拦着她说:“那边太危险了,米国飞机二十四小时狂轰乱炸,一不小心就没命了!”
母亲也劝道:“一个女孩子跑那边去做啥?”
她知道危险,可出于前途考虑,还是勇敢地报了名。
开会讨论时,有同志提出了异议,说:“白丽雅的大哥白奕雄逃到了海外,这样的人怎么能参加慰问团?”其他同志也附和,说人员要严格筛选,不能给慰问团脸上抹黑。
曹玉英把锅碗瓢盆搬下来,塞了半个橱柜。孙梅英怀着身孕,不大做饭,干脆去吃食堂。还指着那片菜地说:“嫂子,菜是自己种的,随便吃啊!”
曹玉英自然不客气,揣着手去菜地转了转。
还指挥着俩娃娃浇水,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撒到地里好了。”
何处长给娃娃们联系了学校。何有望上小学四年级,何有才上二年级,何有慧七岁,上小学一年级,跟小苗一个班。
何有才加入了三人组,跟小苗、冬子、梅子混熟了。
何有慧娇滴滴的,不大合群。
曹玉英不晓得冬子和梅子的来历,以为是田同志的娃娃。问何处长,何处长不想解释,含含糊糊的。
后来晓得了,就逮着何处长骂了一顿。
何处长的头很大。
他喜欢娃娃,盼着媳妇团聚。可媳妇来了,日子就没顺当过,给老丈人陪笑脸,给小舅子办出入证、找工作,真是没完没了。
他原则性很强,不想触碰底线。
可媳妇天天在耳边叨叨,说:“老家没法呆了,这才过来投奔你,你可不能不管啊!”
何处长跟曹玉英的矛盾在加大。
他不想犯错误,可曹玉英的所作所为让他恼火。爹来信提点过,说“有望娘听她爹的,一心二心挂着娘家,你可得小心点,别被带到沟里去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他在工作上雷厉风行,可对媳妇却没办法。
看看建国同志,再看看自己,真是没法比啊。
*
到了三月一号,学校开学了。
田大旺骑着自行车,送冬子和小苗上学。
前面的横梁上坐着一个,后面的车座上驮着一个。为了带人方便,还专门买了两个儿童座椅,一个绑在横梁上,一个绑在车后座上。
梅子回了托儿所,每天跟孙梅英一路走着。
孙梅英怀孕七个多月了,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舒坦。可她不想歇着,依然坚持工作。
曹玉英见了,就笑道:“梅英妹子,你这是何苦呢?在家享享清福不好吗?”
孙梅英抿着嘴,未做解释。
她发现曹玉英的想法跟她不同,好像还停留着在旧时代。说也奇怪,何处长那么进步,他媳妇儿怎么拖后腿啊?
小苗跟她悄悄说过:“曹老爷子是个地主,来避风头的。”
那曹玉英呢,岂不是地主家的小姐?
想着贫农跟地主的差别,孙梅英不由得跟曹玉英拉开了距离。
这段日子,外面轰轰烈烈的,正在搞宣传。
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全国各地募集慰问品,组织慰问团奔赴前线。各行各业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和拥军优属活动。(注1)
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群众的爱国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纷纷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孙梅英不顾身体不适,做鞋垫子、织手套,准备慰问袋。田小苗跟同学们一起糊纸盒子,上街捡烟头、拾废品,把赚到的钱都捐出去。
田大旺、赵科长等同志下到工厂搞动员,联络商行采购紧俏物资。
赵科长还乔装打扮出了一趟远差,从海外弄回了一批战略资产。这是在米帝国主义“征缴冻结”名单上的,慢一点就被“连人带货”扣住了。米帝很霸道,跟本不讲道理,也没有任何道义可言。
回来后,赵科长直呼惊险,说:“差一点就被逮住了。”
建国初期,出国担着很大风险。
赵科长脑子灵活,有地下工作经验,成绩是响当当的。
田大旺很佩服,换做是他恐怕没这么顺利。
第73章 .慰问
*
全民齐动员,工商界自然不甘落后。
各家工厂都摽着劲儿,加班加点搞生产。
工人们喊出了嘹亮的口号:“工厂就是战场,多出一件产品就多一分杀敌力量,减少一件废品,就是消灭一个敌人。”(注1)
爱国生产竞赛,席卷了整个沪上。
赶上募集活动,捐款捐物,数额很大,走在全国前列。
三月里,沪上慰问分团成立了。
抢着报名的人很多,有民主人士、工商界代表、文艺工作者等等。他们将带着大批慰问品奔赴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
白丽雅也报名参加了。
这是领导提的建议,说:“小白同志,这是个机会,好好表现。”
白丽雅一听,正合心意。
大哥走后,父亲接管了广泰商行。因为那批假药弄得差点关门,还是父亲找人疏通了关系,缴了一大笔罚款,停业整顿了两个月,才勉强过关。她也受了影响,虽然单位力保,可总觉得比别人矮了一头。
她想好好表现,搏个前程。
父亲很担心,拦着她说:“那边太危险了,米国飞机二十四小时狂轰乱炸,一不小心就没命了!”
母亲也劝道:“一个女孩子跑那边去做啥?”
她知道危险,可出于前途考虑,还是勇敢地报了名。
开会讨论时,有同志提出了异议,说:“白丽雅的大哥白奕雄逃到了海外,这样的人怎么能参加慰问团?”其他同志也附和,说人员要严格筛选,不能给慰问团脸上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