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页
二橙的族群确实如姜祎成所猜测的那样,是由几个大家族构成的。但是由于基因交流频繁,这种家族相比于真正的亲缘纽带,似乎更接近于一种单纯的生产关系。家族之内的年轻人会把他们的卵上交给族长,再由族长安排专人进行孵化和对幼儿进行养育。
而族群中首领,就是“核心家族”的族长。二橙提到过第二个女儿会成为下一任首领,这是一种说法,而实际上更符合逻辑的语序是,在现任首领继任后,家族里第二个出生的孩子是女孩儿,则这个家族将成为下一届的“核心家族”,这个排行第二的小姑娘也会成为下一任的族群首领。如果有多个家族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孩儿,那么最先出生的那个会成为下一任首领。
由于首领是族群公正的代言人,并且需要掌握决定族群迁徙方向的重要决策权,因此首领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而让首领保持一个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二橙族群继任首领而言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来自现任首领言传身教。首领接任之后很快出生的孩子,刚出生就贴上了继任首领的标签,意味着现任首领有充足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都交给她的继任者。
之所以是排行第二而非第一,也是为了防止各个家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或者不当首领,而在首领继任前后对自己家族的卵动手脚。毕竟,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完全来源于劳动人口,因此会筛选出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新生儿健康的做法。而后面采用质数序列区分留在组内和换给其他族群的年轻人,可能更多的就是由质数性质启发的原始宗教含义了。
每一任的首领必须与来自其他族群的年轻人结为“命定之人”,而首领所在的核心家族也有优先挑选外族年轻人的权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家族成员的配偶都会是交换过来的外来者,因为每个年轻人成年——其实就是性成熟——的时候不一样,如果碰巧那年并没有进行交换,那么他们也可以在族群内的其他家族找对象。同样地,也有可能出现交换来的外族人并没有被族内新成年的年轻人分配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家族会商议“认领”这些暂时单身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名义上成为自己家族的成员。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亲缘关系凝聚的家族长期共同生活,通过高强度的通婚避免近亲结合,但其实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也不完全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①疏疏”,而偏向于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新来的家庭成员也要遵守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的规则,尽管他们不是这个家族里兄弟姐妹的近亲,但也仍然不能和其他人通婚,而要去在别的家族找他们的“命定之人”②。
而对于二橙族群的年轻人而言,跟自己喜欢的对象结为“命定之人”,还需要一套不算太复杂的流程。由于互相喜欢的年轻人要么是在交换时认识,要么是集体外出寻找食物的生产活动中萌生好感,因此在二橙的原始社会里倒是不存在什么盲婚哑嫁,“命定之人”在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代表着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选的对象,也就不比给对方出什么难题了,二橙族群的年轻人“结婚”只需要互送礼物来回各两次,然后在族群聚会的时候当着所有族长的面儿唱一首固定的颂神歌,宣布对方是自己的命定之人就行了。
送礼物的规矩一般是,先送礼物的人要送饰物,而收到礼物的人回礼要送食物。根据核心课题组推测,这可能是通常情况下都是族群原生的年轻人追求外来的对象,而先送礼物的原生者送饰物这样非实用性而制作需要耗费劳动力的物品,可以表现出自己家族的生产力水平以及自己处于家族中的地位,也就是更偏向于展示自己的社会关系。而回礼的人属于外来者,对于外来者而言在新的族群里尚未建立什么社会关系,因此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是获得食物的能力。
至于二橙想要花,从他之后的行为来看,应该是因为花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种功能特化的食物。可以猜测其中有一些原因,例如花是植物繁殖周期中的阶段性产物,而且相对难以保存。能够及时找到花并在它新鲜的时候带给自己的恋爱对象,需要采集者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这都是对于进入新族群后维持生活水平所必要的。因此互送礼物的仪式可以认为是族群成员和新成员之间的相互考察,在双方满意之后才会正式结为伴侣。
而关于年轻人和“命定之人”结为伴侣之后的事情,从记录里看得出来“蓝珀”核心课题组问得相当艰难。不过他们还是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家族里的年轻人找了对象之后,他们可以选择让“命定之人”加入自己原生的家族,或者去“命定之人”的家族里生活,或者甚至也可以在结为伴侣之后仍然各在各家,只保持繁殖行为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跟研究者们预想中的正相反,二橙族群超过半数都是跟“命定之人”分属两个家族的,这考虑到大约三分之一的是交换来没有原生家族的外来者不得不加入“命定之人”的家族,相当于超过四分之三的情况下,来自两个族群内家族的年轻人在结为伴侣之后都会“分居”在自己原先的家族里。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二橙族群的文化冲突问题——没错,即使是这种原始狩猎采集社会也是有文化冲突的。
由于不同族群的迁徙范围不同,可以预见这些族群也会形成各自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至于形成宗教这种上层建筑,就更有其随机性了。并且由于族群之间具有很强的人口流动性,对于外来者的管理和同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族群中首领,就是“核心家族”的族长。二橙提到过第二个女儿会成为下一任首领,这是一种说法,而实际上更符合逻辑的语序是,在现任首领继任后,家族里第二个出生的孩子是女孩儿,则这个家族将成为下一届的“核心家族”,这个排行第二的小姑娘也会成为下一任的族群首领。如果有多个家族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孩儿,那么最先出生的那个会成为下一任首领。
由于首领是族群公正的代言人,并且需要掌握决定族群迁徙方向的重要决策权,因此首领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而让首领保持一个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二橙族群继任首领而言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来自现任首领言传身教。首领接任之后很快出生的孩子,刚出生就贴上了继任首领的标签,意味着现任首领有充足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都交给她的继任者。
之所以是排行第二而非第一,也是为了防止各个家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当或者不当首领,而在首领继任前后对自己家族的卵动手脚。毕竟,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完全来源于劳动人口,因此会筛选出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新生儿健康的做法。而后面采用质数序列区分留在组内和换给其他族群的年轻人,可能更多的就是由质数性质启发的原始宗教含义了。
每一任的首领必须与来自其他族群的年轻人结为“命定之人”,而首领所在的核心家族也有优先挑选外族年轻人的权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家族成员的配偶都会是交换过来的外来者,因为每个年轻人成年——其实就是性成熟——的时候不一样,如果碰巧那年并没有进行交换,那么他们也可以在族群内的其他家族找对象。同样地,也有可能出现交换来的外族人并没有被族内新成年的年轻人分配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家族会商议“认领”这些暂时单身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名义上成为自己家族的成员。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亲缘关系凝聚的家族长期共同生活,通过高强度的通婚避免近亲结合,但其实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也不完全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①疏疏”,而偏向于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新来的家庭成员也要遵守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的规则,尽管他们不是这个家族里兄弟姐妹的近亲,但也仍然不能和其他人通婚,而要去在别的家族找他们的“命定之人”②。
而对于二橙族群的年轻人而言,跟自己喜欢的对象结为“命定之人”,还需要一套不算太复杂的流程。由于互相喜欢的年轻人要么是在交换时认识,要么是集体外出寻找食物的生产活动中萌生好感,因此在二橙的原始社会里倒是不存在什么盲婚哑嫁,“命定之人”在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代表着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选的对象,也就不比给对方出什么难题了,二橙族群的年轻人“结婚”只需要互送礼物来回各两次,然后在族群聚会的时候当着所有族长的面儿唱一首固定的颂神歌,宣布对方是自己的命定之人就行了。
送礼物的规矩一般是,先送礼物的人要送饰物,而收到礼物的人回礼要送食物。根据核心课题组推测,这可能是通常情况下都是族群原生的年轻人追求外来的对象,而先送礼物的原生者送饰物这样非实用性而制作需要耗费劳动力的物品,可以表现出自己家族的生产力水平以及自己处于家族中的地位,也就是更偏向于展示自己的社会关系。而回礼的人属于外来者,对于外来者而言在新的族群里尚未建立什么社会关系,因此更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是获得食物的能力。
至于二橙想要花,从他之后的行为来看,应该是因为花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种功能特化的食物。可以猜测其中有一些原因,例如花是植物繁殖周期中的阶段性产物,而且相对难以保存。能够及时找到花并在它新鲜的时候带给自己的恋爱对象,需要采集者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这都是对于进入新族群后维持生活水平所必要的。因此互送礼物的仪式可以认为是族群成员和新成员之间的相互考察,在双方满意之后才会正式结为伴侣。
而关于年轻人和“命定之人”结为伴侣之后的事情,从记录里看得出来“蓝珀”核心课题组问得相当艰难。不过他们还是得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家族里的年轻人找了对象之后,他们可以选择让“命定之人”加入自己原生的家族,或者去“命定之人”的家族里生活,或者甚至也可以在结为伴侣之后仍然各在各家,只保持繁殖行为意义上的关系。而且跟研究者们预想中的正相反,二橙族群超过半数都是跟“命定之人”分属两个家族的,这考虑到大约三分之一的是交换来没有原生家族的外来者不得不加入“命定之人”的家族,相当于超过四分之三的情况下,来自两个族群内家族的年轻人在结为伴侣之后都会“分居”在自己原先的家族里。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二橙族群的文化冲突问题——没错,即使是这种原始狩猎采集社会也是有文化冲突的。
由于不同族群的迁徙范围不同,可以预见这些族群也会形成各自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至于形成宗教这种上层建筑,就更有其随机性了。并且由于族群之间具有很强的人口流动性,对于外来者的管理和同化就显得非常重要。